“哼,他家也只有那頭驢子值點兒錢。二叔父已經五十七了,若是沒有那輛驢車,他都不一定能回來。為了能順利回來,他們只怕把家裡的積蓄都用來買驢車了。”韓氏不屑地說道。
“昨天她們往下拿東西的時候,我就在跟前看著呢。滿車的舊東西,粗瓷碗、舊鍋子,鋪蓋打著補丁,衣服也沒一件像樣的。”
張氏看了看女兒手裡的燒餅,問道:“那他家怎舍得賣燒餅吃。”
韓氏笑道:“因為他家沒有做飯的家什啊,想著餓了大半天回來,還要喝那野菜雜面糊糊,大概狠狠心,就買了燒餅。若真是有錢人,就會買二斤熟肉,幾個大肉包子了。你說是不是?”
張氏想想,還真是,若是有錢人,必定會買香噴噴的醬肉和肉包子解饞,那樣的美味豈是燒餅可以比的?
剛才她可是看見了,二伯父家裡那三個粗瓷碗裡,的確是盛的野菜雜面糊糊,她都能認出那是馬齒莧呢。若是能吃得開飯,誰會吃野菜充饑?
……
齊友年本打算吃過午飯,趁著下半晌有點時間,先把院子的門修好。葉欣顏攔著沒讓,三人吃過飯,還奢侈的歇了個午覺,小睡了近半個時辰,才起來收拾院門。
葉欣顏也不是說大話,真的能給齊友年幫手,兩人在天黑前,把院門修好了。不說修的多好,起碼能把院門關嚴實、能上門栓了。
兩人收工,金嬤嬤也把飯食做好了。熱了他們午飯沒吃完的窩窩,熬了雜面糊糊,涼拌了下半晌伯祖父家裡送來的青菜。
葉欣顏吃著自己家做出來的飯食,滿足的笑眯了眼。
從她來到這個時代,只在安國公府上呆了一天,那一天雖然好吃好喝都預備著,可是她一心想著怎麽趕在送家廟之前逃出去,哪裡有一點點的歸屬感?隻覺得那是個吃人的牢籠,根本沒有家的感覺。
之後就是半年多的躲躲藏藏、顛沛流離,時刻擔心身份被發現,或者路遇歹徒強盜,更加不踏實。
昨天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家,雖然是這麽簡陋、破舊,可是在這裡,她有了合理合法的身份,有了名副其實的安身之所。
這不,今天還吃了自家做的飯食,終於心安了。以後,她可以靜下心來,一門心思的想怎麽才能賺到錢,把這沒有社會保障的日子徹底改變,讓日子好起來。
吃過晚飯,三人商量,門窗齊友年修一修還是可以的,但家裡卻沒一件家具。若是把家裡當用的家具都做出來,光靠齊友年一人,就算能做出來,只怕耗時過長,而且也太累了些。
齊友年一再強調,簡單的家具他能做,但葉欣顏卻說什麽也不同意。齊友年是將近六十的人了,這一路走下來已經很消耗體力,如今該是好好歇歇,恢復體力的時候,可不能緊趕著做活兒了。
葉欣顏說道:“若是把您累病了,看病、吃藥、再遭罪,可不是幾件簡單家具能抵得過的。”
最後說定,椅子、凳子,搭牲口棚子由齊友年來,家裡的箱子、櫃子、桌子這些的,請木匠。
天晚了,再說話還要浪費燈油,三人早早歇下了。
第二天早飯後,齊友年先去大房和齊友貴打了個招呼,告訴他家裡已經安頓下來,不用擔心。又問詢了村裡是否有懂木匠活兒的。
齊友貴已經吃過早飯,
乾脆領著齊友年找村裡的王木匠,詢問王木匠這幾日是否有時間做活兒。 大房院子裡其余人張羅著下地乾活兒。
韓氏撇撇嘴,對著自家男人齊大根抱怨道:“爹也真是的,王木匠就是咱們本村的,隨便找人問問就知道住處,哪裡用得著領著去?咱們地裡的活兒還有很多,二叔父就算這些年不務農,也該知道節氣不等人吧。”
齊大根瞪了她一眼,粗聲粗氣的斥責道:“二叔在外面這些年,前天才回來,村裡的事情不熟,人也不怎麽認識,爹領著去尋尋人怎麽了?要你多嘴。”
王氏則沒責備韓氏,隻催促他們:“好了,哪兒那麽多話,快下地做活兒去。”
昨天聽到二兒媳說,齊友年買了燒餅自家獨吃,王氏心裡很不舒服。
誰家也不富裕,老頭子還總想接濟他這個二弟。昨天給他們送去的窩窩,那是從他們自己的口糧中省出來的。可人家卻一點兒也不惦記他這個大哥,有錢買燒餅,卻只顧著自家獨吃。
王氏越想越不痛快, 雖然已經和自家老頭子聲明,再不要想著從家裡拿東西給齊友年,老頭子當時也沒吱聲,但她心裡的不痛快卻依然沒有消減。
齊友年去找木匠,葉欣顏則在家裡淘洗碎米,淘洗過後,又泡了半個時辰,利用這半個時辰的空擋,把買來的小石磨清洗乾淨。
金嬤嬤一邊縫棉被,一邊好奇葉欣顏能用這些碎米做出什麽,米豆腐又是個什麽東西?
是的,葉欣顏想做米豆腐賣。
她想做的米豆腐,和人們往常說的那種形狀很穩定、一塊塊的米豆腐不一樣。她小時候和奶奶吃的米豆腐,都是那種很嫩、很滑的,類似於豆腐腦的那種半凝固狀態的吃食。
米豆腐做起來比豆腐腦簡單,而且能夠物盡其用,磨出的米漿全部都能做成米豆腐,不像做豆腐,還需要過濾出豆腐渣,最後能用的只有豆漿。
如今他們處於起步階段,手裡的銀錢少,用碎米做米豆腐的話,成本會低很多。若是米豆腐賣得好,往後碎米不夠,也可以用大米來做,那樣的話,口感會更好。
石磨清洗乾淨,碎米也泡好了。那個小小的石磨,不用別人幫忙,她一個人就能操作。米漿磨好,趁著米漿沉澱,葉欣顏生火,熬製蘸水,煎製辣椒。
用石灰凝固米漿,要比鹼水好一些,葉欣顏已經把石灰水準備好。
外面齊友年和王木匠定好需要的幾樣家具,自家沒準備木料,順便在王木匠家裡買了他家的木料。
等他把事情約定妥當,回來的時候,看見自家孫女正在外間屋的灶台旁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