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綠蓉這麼堅持,喬禾也只能收回手,安靜的站在一旁。
李綠蓉見狀收回手,轉過頭看了依然木木的跪在地上的胤祥一眼,深吸了一口氣往胤祥身邊走去。
看著李綠蓉走向胤祥,在場的宮人們都不由的屏氣凝神,靜靜的看著李綠蓉,想知道這和譽福晉打算怎麼勸十三阿哥,要知道,其他的幾位娘娘都勸了十三阿哥好幾次了,十三阿哥只是木木的跪著,一點反應都沒有,不知道這和譽福晉會怎麼做。
可是接下來的一幕,卻是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只見李綠蓉走到胤祥的跟前,居高臨下的看著胤祥,而胤祥一點反應都沒有。
緊接著,眾人便將李綠蓉突然一個巴掌扇在了胤祥的臉色,『啪』的一聲十分響亮,原本寂靜的大殿愈發的安靜起來,時間彷彿在這一刻靜止了一樣,所有人都詫異的看向李綠蓉,沒想到李綠蓉居然敢掌箍皇子。
掌箍皇子,就算是一般的妃嬪都不敢這麼做,就說敏妃好了,雖然享受的是嬪位的待遇,按理來說是主位娘娘,還是胤祥的生母,最多也就呵斥胤祥幾句罷了,掌箍之事簡直不可能。
而李綠蓉呢,雖然位比太子側妃,和一般嬪位相當,但到底只是胤禛的側室,算胤祥半個嫂子罷了,掌箍皇子,怎麼看怎麼不合理。
可是就是這麼不合規矩,李綠蓉還是打了,而且這一巴掌打的又快又狠,其他人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結束了。
只見這一下頓時將胤祥打到在地,蒼白消瘦的臉上瞬間惹上一個紅腫的巴掌印,可見李綠蓉這一下並不是做做樣子,而是下了狠手的。
這一巴掌卻是徹底讓胤祥回過神來,只見胤祥虛弱的躺在地上,從嘴裡吐出一口血水來。
見狀,在場的宮人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甚至有些人都在揣測,這和譽福晉是不是和十三阿哥有仇啊,這一下是下死手啊。
看著掌箍胤祥的李綠蓉,喬禾雙手放在嘴前,不敢置信的看著李綠蓉,這真是自己的主子?她,她怎麼會掌箍十三爺呢?
所有人都被這一幕嚇到了,唯獨還能保持思維正常運轉的就只有李綠蓉和躺在地上喘氣的胤祥了。
胤祥也被這一巴掌打的有些懵了,不解的看向李綠蓉。
只見李綠蓉冷著一張臉,冷然道:「十三阿哥,妾身問你,你還記得敏妃娘娘生前跟你說了什麼嗎?」
胤祥一愣,「敏妃娘娘為十三爺做了多少事,十三爺不會忘了吧,可是十三爺你看看,你都做了什麼,妾身知道十三爺純孝,可是難道十三爺您的純孝就是故意糟踐自己的身子不成。」
「俗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十三爺口口聲聲說要給敏妃娘娘盡孝,可是十三爺您是怎麼做的,糟踐自己的身子,您是打算道九泉之下去給敏妃娘娘盡孝不成?」
聽到這句話,在場的宮人們再次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和譽福晉,說話也太不遮掩了吧,這話要是傳出去可了不得了。
胤祥聽得這話,頓時沉默了下來,腦海中浮現出這幾日裡敏妃對自己說話的點點滴滴,想著敏妃在生命的最後,還想著怎麼幫自己謀劃未來,胤祥的眼眶就是一紅,身子不由的顫抖起來。
見狀,李綠蓉微微一歎,聲音也變得柔和起來,頓下身子,用手中的錦帕擦拭胤祥嘴角的血絲,柔聲道:「十三爺純孝,妾身知道,可是十三爺,敏妃娘娘心裡一直放不下的就是您,若是娘娘知道十三爺如今的身子變成這幅模樣,不知道會有多麼傷心。」
「妾身相信,娘娘如果在天有靈的話,一定不希望看見十三爺這個模樣,妾身更加相信,十三爺身子康健,能夠好好的,就是敏妃娘娘最大的期望,也是十三爺對敏妃娘娘的孝心了。」
「若是十三爺認為這樣還不足以盡孝的話,就更加應該保重自己,上,要能孝順皇阿瑪,太后,下,要能和睦兄弟,為皇家開枝散葉。」
「於公,能報效朝廷,安定家國,於私,皇室安定,子嗣昌隆,如此這般,才是真正的孝順,也是敏妃娘娘真的想要看到的十三阿哥,這才是真正的孝順。」
說著李綠蓉站起身來,「如果只是簡簡單單的跪著守靈就算的上孝順的話,那麼這普天之下的孝子也未免多了些,這盡孝也太過簡單了吧。」
「恕妾身直言,十三爺如此只不過是愚孝,如果只是跪著就能算是孝子的話,不是妾身看不起十三爺,便是妾身,都能活活跪死十三爺,到底要怎麼做,十三爺自己看著辦吧。」李綠蓉聲音又一次轉冷道。
聽到李綠蓉這麼說,胤祥沉默了一會兒,半晌,才對李綠蓉拱拱手道:「多謝福晉指點,是胤祥不孝,胡來了,胤祥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說著胤祥就要站起身來,可是胤祥忘記了,自己這幾天不眠不休的跪著,不說雙腿已經麻了的緣故,就說如今他有氣無力的,那裡站得起來。
只見胤祥撐起身子,還沒站起來,身子便猛的一晃,就要摔在地上,好在一旁的小太監見機的快,連忙扶住了胤祥,否則這一下,胤祥怕是又要摔個夠嗆了。
看著這麼一幕,李綠蓉先是一愣,隨即噗嗤一笑,連忙揮了揮手說道:「還不快來把十三阿哥扶下去休息,還有,我剛剛說的雪蓮粥做好了沒有,要是做好了就趕緊端上來,侍奉十三阿哥用膳。」
鍾粹宮中頓時一片混亂,七手八腳的到底還是把胤祥扶下去休息了。
宮裡從來都是一個沒有秘密的地方,更不要說今天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什麼秘密,很快便傳遍了后宮,李綠蓉的那一番言論也是傳了出去。
不要說后宮了,便是遠在塞外的康熙都知道了,卻是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稱讚李綠蓉不愧為滿洲貴女的典範,一番論孝可做本朝孝之定論,尤其是那於公安國,於私定家,方不辜負父母之恩,和儒家思想更是不謀而合,卻是引起朝中的一片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