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坦和孔明已經於3月23日晚上10點正式從王城開拔,率領50萬大軍朝流王公國西北區域進發,增援流王公國西北區域的戰事。
曲茂雖然與蘇妍在忙著向流蘇公國各座城池的貴族、名門望族傳遞蘇妍登基的信息,但心中還是期望能夠在蘇妍正式登基前能夠將流蘇公國全境拿下來。
天選四年3月24日上午10點前,蘇妍登基為流蘇公國女王、蘇妍冊封新的巒山侯國國王、吉爾侯國國王的信使已經全部派出。
實際上,吉爾侯國過去並非流蘇公國的附屬侯國,流王公國國王篡奪流蘇公國時,也沒有將吉爾侯國納為附屬侯國。
這次曲茂和蘇妍在派出信使時,其實也還沒有徹底拿下吉爾侯國。
這些事情安排時,曲茂和蘇妍一直住在流蘇公國王宮內,享受著帝王一般的待遇。
不過曲茂終究是另一個世界過來的人,並沒有特別享受王宮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曲茂和蘇妍也已經明確,不管能否拿下流王公國全境,蘇妍登基的日子定在3月28日上午九點不變,距離現在還有四天左右的準備時間。
有這四天時間,算上西北區域蘇步青和許坦兩次增援的總計80萬遠征軍主力部隊,曲茂相信流王公國西北區域一定可以拿下。
從曲茂和蘇妍入駐流王公國王宮,到現在已經過去四天時間,流王公國的宣傳、軍事行動一直處在正常安排狀態,實際上滅蘇聯盟五大侯國內部的作戰也在持續進行。
尤其是蘇步青率領的三階公主護衛部隊,自天選四年3月22日西出王城後,在路途上連續幾天追上流王公國國王的部隊,發生追擊戰都已經超過兩次了。
只不過並沒有逮住流王公國國王,倒是將護衛流王公國國王逃竄的部隊消滅了一大半,預計現在連10萬戰士都不到。
因為流王公國國王主動放棄王城,現在消息也已經傳到流王公國西北區域的抵抗軍耳朵裡,導致西北區域還在與易城領地遠征軍對抗的流王公國正規軍軍心有些不穩。
而西北區域內王戰侯國和深淵侯國的主力部隊,早就因為本國國土被易城領地高階戰士部隊襲擾而軍心不穩很久了。
即便西北區域依舊有大量流王公國的軍隊,但花鐵蘭擊敗流王公國和蓮河侯國邊境的蓮河侯國部隊後,遠征軍原本布置在北境的100多萬兵力調頭便圍困西北區域去了。
原本同柏鐵爾侯國對峙的遠征軍部隊,在柏鐵爾侯國在編輯的主力部隊被趙磐的高階戰士部隊擊潰後,也調頭向西北區域戰場逼近。
單就兩處遠征軍增兵西北區域的部隊,都不下150萬,算上蘇步青和許坦帶領的80萬援軍,這兩天遠征軍向西北區域戰場增兵達到230萬,比西北區域全部的流王公國、王戰侯國和深淵侯國主力部隊的總數還要多。
兵力推演下,曲茂估計流王公國在西北區域的部隊將面臨巨大的壓力,能堅持到3月28日算流王公國的部隊還有點骨氣,要知道那個時候,易城領地遠征軍在西北區域戰場上至少會集結400萬以上部隊。
而蘇妍率軍圍困王城時,在西北區域聚集的部隊總數量連200萬都不到。
流王公國、王戰侯國和深淵侯國在流王公國西北區域聚集的總兵力,大約也就是200萬左右吧。
即便流王公國國王帶領著殘軍逃竄至西北區域與原本堅守的敵軍會師,
估計敵軍總兵力也不會超過200萬。就在曲茂謀劃拿下滅蘇聯盟五大侯國以及流王公國全境時,西南處的捷報傳來。
新平親自給曲茂發來遠程通訊,告訴曲茂吉爾侯國全境已經被姆拉克·爵士、蘇菲·特拉尼和張達聯手拿下。
姆拉克·爵士和蘇菲·特拉尼的軍隊在吉爾侯國王城外會師後,兩支部隊聯手之下,吉爾侯國王城連兩小時都沒有堅持到,便被易城領地的陸軍拿下。
只不過吉爾侯國新近拿下,各地城池及其附屬村鎮,依舊有些不和諧的聲音出現,反抗也時有發生。
天選四年3月25日中午,姆拉克·爵士和蘇菲·特拉尼拿下吉爾侯國王城,隨後進駐吉爾侯國王宮。
天選四年3月25日下午1點, 姆拉克·爵士便向新平通報的戰果,新平隨後便向曲茂發來遠程通訊匯報這件事情。
張達的警備軍部隊目前也在朝吉爾侯國王城運動,預計一天一夜後也能趕到。
目前對於姆拉克·爵士和蘇菲·特拉尼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好好地維持吉爾侯國王城以及全境的穩定。
曲茂立刻與蘇妍商量,安排20萬遠征軍戰士以及30萬流王公國王城守備降兵向吉爾侯國移動,加強吉爾侯國的防禦力量,為鹽城嚴家家主未來奔赴吉爾侯國擔任國王創造條件。
鹽城嚴家家主好歹也是蘇妍的親舅舅,總不能甩一個亂攤子給他。
蘇妍也沒有想到,流王公國全境還沒有徹底拿下來,姆拉克·爵士和蘇菲·特拉尼便拿下了吉爾侯國全境,將吉爾侯國納入易城領地的統禦之下。
吉爾侯國王城的守衛也太弱了一點,連兩小時都沒有堅持到。
吉爾侯國國王雖然沒有逃走,但卻在混戰中被姆拉克·爵士的部隊抓住,如今姆拉克·爵士正安排部隊押送吉爾侯國國王全家二十多余人朝流蘇公國王城而來。
在蘇妍登基成為流蘇公國女王時,總得有些敵對勢力的領袖要被斬首示威,而滅蘇聯盟五大侯國國王和流王公國國王無疑是地位最好的人選,可惜目前這六人一共才抓到一個吉爾侯國國王而已。
巒山侯國的王室倒是也被抓住了,只不過巒山侯國並未有明顯違逆易城領地的行為,反倒不好拿他開刀。
無論如何,吉爾侯國被全境拿下,倒是讓曲茂寬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