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的脾氣倔,但他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違逆天子的旨意。
所以,在禦前奏對之後,老大人回到吏部,很快就重新召開了部議,商量出了一份新的升賞章程。
這一次,天官大人出手大方的很,按照天子所說,一應的勳爵蔭封賞賜,都按照頂格來設置。
據說當時,給過來列席的沈尚書和兵部俞侍郎心疼的嘴角直抽,尤其是沈尚書,差點沒掀桌子。
不過到了最後,事情還是圓滿解決。
至於原因,據說是旁聽的成敬公公看不下去,出面調停,說是回去稟明天子,一應的金銀財帛賞賜,都從內庫中劃撥。
如此,才算是平息了這場小小風波……
不過,這都是小節,這次的升賞,原因是迎歸太上皇有功,所以自然繞不過使團的三人。
朱鑒,李實和羅綺三人的去處,已經有天子詔旨定了下來,那麽其他的人,就好說的很了。
該擢升的擢升,該賞賜的賞賜,該蔭封的蔭封,這些事情,吏部和兵部本是做慣熟了的。
翌日,奏疏在早朝上遞了上去,朝臣們總算是沒有鬧起什麽亂子,不過……
“皇爺,近些日子以來,朝中還是有不少大臣在私底下議論,為朱閣老鳴不平,覺得以他的功勞,本該能夠更加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因為朝中沒有空缺,所以,只能在內閣當一個普通閣臣。”
“更有甚者,還有幾個和朱閣老同鄉的禦史,非議說,論功績,能力,資歷,朱閣老都比俞閣老更適合次輔之位,言語當中,透出的意思,就是皇爺您為了打壓朱閣老,所以,才趕在太上皇回京之前,急急提拔了俞閣老,補上次輔之位。”
乾清宮中,舒良一身普通的宦官素袍,手裡拿著一份份信封,躬身對著朱祁鈺稟報著。
至於消息的來源,自然是遍布整個京城的東廠。
所以,還是那句話,對於內宦來說,聖心最是重要。
如今,舒良雖然身在宮中伺候,但是東廠的諸多事情,基本上還是他來管著。
當然,作為東廠實際上的廠公,因為舒良不能經常出宮,東廠的很多事情都不得不擱置下來。
這個在天子登基後頻頻在朝堂上出現的機構,也因此暫時歸於沉寂,淡出了朝臣的視野。
不過,這些大臣們不知道的是,舒良雖然身居宮中,但是,他卻並沒有閑著,而是將東廠由明轉暗,趁著朝臣們的精力沒有放在東廠上的時候,廣布人手,重新布置了許多隱秘的消息渠道。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舒良被撤去東廠提督之職,其實也是好事。
對於舒良自己來說,反而是更忙了。
既然擔著坤寧宮總管太監的銜,很多事情他自然是逃不掉的,何況,就憑皇后娘娘和天子的情分和肚子裡的皇嗣,給舒良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不盡心。
一邊要管著坤寧宮的大事小情,一邊又要建設東廠的消息渠道,裡裡外外的,舒良在坤寧宮和乾清宮這幾個地方,來來回回的跑,可算是累得夠嗆。
但是,這種疲憊,卻反而讓舒良越發的有心勁兒,因為他知道,對於宦官來說,只有越被信重的人,才會越忙。
所以,對於這些忙碌,他甘之如飴……
朱祁鈺一邊批著奏疏,一邊聽著舒良的稟報,聞言,手中的朱筆倒是擱了下來,道。
“這話說的也不算錯,以朱鑒的功勞,單單入閣,的確委屈他了。”
就像王文壓不下朝議所以只能暫避一樣,功勞大小,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待遇,朝臣那裡是有一杆秤的。
他們之所以不滿,其實也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為的是有朝一日自己為朝廷立了功,也能得到相應的升賞。
對於朱鑒來說,雖然朱祁鈺給了他一系列的升賞,又是加封太子太師,又是加戶部尚書銜,又是準食雙俸,又是加蔭子嗣的。
但是,落到實處的權力上,他就是一個普通的閣臣。
他兩入瓦剌,在迎回太上皇的事情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最終獲得的實權,卻和資歷,功勞都比不上他的李實一樣,都只是入閣參讚機務,朝中自然會有不滿的聲音。
可是,說到底,也只是私下的議論,不會像之前王文擔心的一樣,在早朝上掀起朝局的議論。
因為畢竟,到了三品以上的官職升遷,並不是僅僅看功勞,資歷和能力的,更重要的,還要看運氣。
朱鑒的運氣,就明顯有些不怎麽樣。
六部七卿沒有空位,只有內閣勉強還能匹配的上他,所以,也只能暫時去內閣呆著了。
至於,那些大臣揣測朱祁鈺是不是為了防止朱鑒升任次輔,所以提拔的俞士悅,這就要見仁見智了。
這種唯心猜測的流言,朝廷上多了去了,反正,朱祁鈺提拔俞士悅是在朱鑒還沒有回京的時候,所以,那幫大臣們有再大的膽子,也最多隻敢私下議論,沒有人敢真的用這個來質疑他。
不過……
朱祁鈺搖了搖頭,臉上閃過一絲笑意,似乎想到了什麽有意思的事情一樣,忍不住道。
“些許流言算不得什麽大事,只不過,仕朝先生這些日子,怕是不太好過……”
說完了這句話,朱祁鈺的眉頭卻又忍不住皺了起來。
朱鑒的這件事情,他總覺得不那麽簡單,這種感覺,沒有隨著將使團一行人的升賞徹底確定下來而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眼下,又有了這種流言。
雖然說,在這種敏感的人事問題上,朝廷歷來不缺流言,這種說法,也不過是私下裡的議論和眾多流言當中的一個而已。
但是,朱祁鈺總覺得,這件事情還會有後續的發展。
如果說,真的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的話,那麽,和太上皇,或者說和英國公府一系的人馬脫不了乾系,是肯定的。
不過,他們的目的何在呢?
要知道,這種私下的議論,之所以沒有發酵起來,原因就在於,朝廷的實際狀況擺在那裡,確實沒有空位可給朱鑒頂上。
這只能算他運氣不好,怨不得別人。
總不可能,讓別人給他讓出一個位置吧?
太上皇,朱鑒,內閣,俞士悅……
難不成,他們這是打算,挾輿論之勢,讓俞士悅給朱鑒讓位?
朱祁鈺擰著眉頭,一時覺得自己的思慮有些不暢,隱約間,他覺得自己忽略了什麽……
俞次輔最近的日子,的確過的不大舒心。
要知道,內閣和其他的衙門不同,像是六部,都察院這些衙門,都有明確的上下級別之分,正堂官就是正堂官,佐貳官就是佐貳官。
但是,由於內閣的特殊性質,實行的是群輔制度,也即所有內閣輔臣的品級,執掌都完全相同,只是在事務分配上,有不同的側重和傾斜。
這也是首輔地位稍高的原因所在,他執掌著分票權,每個閣臣負責哪個方面的事務,實際上是由首輔來決定的。
但是,次輔的地位就比較尷尬。
名義上比其他的閣臣要稍高一點,但是實際上,大家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擁有同樣的票擬權,可以說除了名頭之外,實權是一點都沒有增加。
如果說有什麽好處的話,那就是在閣議和朝廷上的話語權要更重一些,畢竟,從排名上說,次輔在內閣屬於第二順位。
但是,這種所謂的話語權,實際上受多方面的影響,不僅要靠次輔這個名頭,更多的還要靠自身在朝中的影響力,以及資歷,功績等多方面的加成。
所以,在朱鑒和李實二人入閣之後,俞閣老的糟心日子就來了。
李實就算了,他年紀輕,在朝中又是出了名的剛直,說白了,愛得罪人,進了內閣,倒是收斂了幾分,頗有一股子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勢頭。
但是這個朱鑒,就讓俞閣老一肚子火了。
他也不是聾子瞎子,朝堂上頭最近的傳言,當然也聽過一些風聲。
說朱鑒功勞大也就算了,但是無緣無故的扯上他幹啥?
搞得好像是他搶了朱鑒的次輔一樣,他明明的堂堂正正的,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得到了天子的賞識,和朱鑒有一文錢關系嗎?
你朱鑒功勞大,那你有本事搞首輔,搞七卿去啊,還不是看著他這個次輔剛剛上位,立足未穩,所以想趁火打劫?
要是單單是流言也就算了,俞閣老沉浮宦海這麽多年,尤其是見過某個老朋友的火箭速度,心態還是很平穩的。
但是,他居然發現,京城當中流傳的,朱鑒瞄著次輔的位置這件事情,可能不是流言,而是事實!
這就讓俞次輔很不高興了。
雖然說朱鑒才剛進內閣沒幾天,但是,這種苗頭已經很明顯了。
這些日子,幾乎每次閣議,朱鑒都直接了當的駁斥俞士悅的看法,絲毫都不顧及雙方的關系和次輔的體面。
有那麽一兩次,甚至搞得俞士悅都下不來台。
尤其是,這個朱鑒身負大功,朝野上下,如今對他都讚譽有加,天子為了酬功,特意給予了他太子太師和戶部尚書的加銜。
這樣一來,雖然朱鑒只是文淵閣大學士,但是從加銜上來說,他已經和俞士悅這個次輔平齊了。
這段日子,兩方衝突不斷,一直以來都像個小透明的江淵,也隱約有像朱鑒靠攏的趨勢。
悶在公房裡面處理了幾份奏疏,俞士悅越想越來氣,最後索性便丟下筆,走出房門,看著外頭的皚皚白雪,心情才總算舒暢了幾分。
這個時候,中書舍人小心的走過來,拱手道。
“閣老,首輔大人讓諸位去開閣議。”
越不想什麽來什麽,俞士悅黑著一張臉,悶聲問道。
“可說了是什麽事?”
“據說,是關於太上皇南宮護衛統領的人選。”
這的確是一個需要慎重商議的事情,於是,俞士悅點了點頭,沒多猶豫,便邁步往閣議的公房當中走去。
路上,他也開始回憶起這段時間和這件事情有關的各種奏疏,以便在閣議的時候說出自己的看法。
不多時,俞士悅到了公房當中,除了王翺,其他的人都已經到了。
見他進來,江淵和張敏,李實等人,都站起來微微欠身,但是唯獨朱鑒,隻坐在遠處,笑著點了點頭,那架勢,仿佛他才是上位者一樣。
俞士悅的臉色又沉了兩分,對著江淵等人回了個禮,便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片刻之後,王翺進來,眾人起身,閣議正式開始。
“今日閣議,乃是為太上皇南宮護衛統領人選一事,此事朝中討論已久,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給出的人選,分別是豐國公之孫,都督僉事李璽,京衛指揮使杭昱,及京營副將孫勇。”
“除此之外,寧遠侯任禮舉薦了神武右衛指揮使孟俊,禦史林聰舉薦了錦衣衛帶俸指揮同知吳良,神武左衛指揮僉事於廣。”
“具體該如何票擬,諸位都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南宮統領的這件事情,在朝廷上曾經掀起了不小的風波。
因為這件事情,群臣認為宮中太后過度乾預政務,所以堅持讓太子提前出閣,後來紛紛擾擾的,就擱置了下來。
但是如今,太上皇回京,這件事情自然也就重新被提上了日程。
發言的順序,是按照內閣的排序來的,所以,頭一個是李實,不過,這段時間,李實在內閣當中, 基本都是和稀泥,能不說話就不說話,這次也是一樣。
“太上皇南宮護衛一事,事關重大,老夫以為,此事當慎之又慎,不可輕下論斷,對於這幾個候選之人,老夫僅看過履歷,覺得皆十分合適,如果說要選一人的話,京衛指揮使杭昱官職和武勇應當都合適,諸位可以斟酌。”
明眼人都知道,杭昱肯定是通不過的,這個人是宮裡杭貴妃的外戚,就算是任命了他,太上皇那邊也決然不會同意的。
所以,這就是個陪襯,李實把他挑出來,實際上就是不想發表自己的看法。
果不其然,他話音剛落,朱鑒就皺起了眉頭,斷然道。
“杭昱不過因外戚之身,而得陛下提拔重用,如何可堪大任?斷然不可!”
“老夫以為,神武右衛指揮使孟俊,家學淵源,有勇有謀,當初還曾經在太上皇身邊充任勳衛,由他來負責南宮護衛,最是合適不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