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人講故事,是孤丘眾人的最愛。
眾私軍以極快的速度搬來獸皮墊子,送給青乙、公孫武就坐。
他們則是順勢搶佔了最好的位置,當然是距離越近聽得越清楚,可謂心機男。
其他一百五十名民兵、近百名獸師學徒乾脆薅一把乾草當坐墊,大家熱熱鬧鬧的圍成一圈又一圈,一臉認真的傾聽。
兩個巨人少年個子太高大,怕擠壞小朋友沒敢靠的太近,也盡可能側坐著身子,想要聽得更清楚一點。
公孫武哭笑不得的看著這一幕,對孤丘這些不正經的私軍、民兵很是無奈,眼看這風氣要擴散到獸師學徒身上了。
“表哥你擋住我了,往邊上靠一下唄。”
“木義你個子比我還要高,怎麽可能擋得住你?哎,大牛你幹嘛坐那麽靠前,個子太高就坐後面嘛!”
“柴叔,公孫家宰是講故事,你在後面聽聲音就行了,跟我個子高低有什麽關系?別想哄我給你讓位置,我可不是三歲小孩子。”
“柴叔、木義、大牛,大家好好安靜聽公孫家宰講一講!”直到青乙忍不住點名批評之後,鬧哄哄的場面才安靜下來。
見青乙一副請開始你的表演,公孫武清理一下嗓子,慢慢講述道:“自太陰歷元年,大申朝天子分封初代邢侯立國北荒邢台,從此有了邢國的存在。
太陰歷五百二十年,第二十三代邢侯在位,傳承五百多年的邢國國家強盛,也是當時的北荒諸侯之伯。
這時卻因二十三代邢侯靈侯寵幸幼子,欲廢長子儲君,重新冊立幼子為儲君,派遣宮人心腹逼迫長子自殺。
儲君無罪被殺之後,其母舅一族擔任上卿一職,為避禍引弦余大軍南下,最終導致邢國第一次滅國。”
青乙不由有些疑問道:“公孫兄,我知道邢國兩次滅國都跟弦余部落有關,可是這跟大澤野民又有何關系?”
“自然有很深刻的關系,萬事皆有因果,一切都從這時的內亂開始。”
公孫武一臉認真表情繼續講述道,
“背叛的上卿勾結弦余大軍入寇之後,在邢國殺燒劫掠無惡不作,當時邢國國人百姓死傷奔逃,一共歷經七年戰亂,可謂民不聊生。
第二十三代邢侯靈侯戰敗被殺之後,邢國殘存的宗室、將領、封爵領臣、國人百姓,擁立一位宗室公子衝繼任邢侯,也就是第二十四代邢侯桓侯。
桓侯與靈侯血脈疏遠,只是宗室旁支,但他為人極有魅力,團結邢國殘存力量,經過七年努力擊敗入寇的弦余大軍。
不僅重新收復國都邢台城,還將弦余大軍逐出京畿之地,在廢墟上重新建立了邢國,也得到臣民國人承認的正統地位。
這時的邢國百廢待興,國人百姓經歷七年屠戮,十不存一,舉國人口不足百萬,哪怕收復國都舊地,也無力抵擋弦余部落持續不斷地襲擾。
這時桓侯為充實國力、增加人口,不顧諸卿、大夫的強烈反對,下令廣泛招降收納大荒野民。
為了讓歸附的野民削除猜忌,他甚至任命不少野民圖騰武士進入城衛軍、三師,擔任校尉、營尉一職,給了他們極高的寵信和優待。”
聽到這裡青乙不由擊節讚歎道:“桓侯真豪傑,有大魄力,即便是我聽到了也為之心馳神往啊。”
公孫武也深為感慨道:“桓侯英武豪邁確實無人能及,以大魄力、大魅力招攬諸多野民聚落舉族歸附,許多野民高級圖騰武士甚至被任命為隨身侍衛。
即便是最桀驁不馴的野民武士,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下,也很快折服於他麾下,為他衝鋒陷陣、披堅執銳,在與弦余大軍作戰時立下了赫赫戰功。
可是桓侯從沒有想過,他之後的歷代邢侯,會不會還有如此高的威望,有沒有他那麽高超的手段駕馭野民,桓侯對這些歸附野民的待遇約好,埋下的隱患也就越大。”
“桓侯對野民待遇約好,埋下的隱患越大?”青乙不由眉頭微皺,猜測道,“是歸附的野民恩將仇報,還是其他什麽原因。”
緊坐在青乙一側的大牛也憨聲憨氣問道:“難道是之後的歷代邢侯,沒有桓侯的大魄力,沒有容人之量,所以兩邊鬧翻了臉麽?”
不僅是大牛好奇,周圍旁聽的私軍、民兵、獸師學徒,都是一臉好奇的認真聽講。
身為邢國國人百姓,他們只知道邢國上下都對大澤野民恨之入骨,卻不了解其中的因由來歷。
看著周圍一雙雙探究的眼睛,公孫武神色凝重道:“歷代先賢曾反覆強調,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是先賢又說夷狄用我禮儀制度則與我同類。
桓侯固然以人格魅力收服諸多野民武士歸附,加強了邢國當時的國力、軍力,將邢國疆域推進到邢台城以北兩千裡。
卻也因為歸附野民的赫赫戰功,而對這些歸附野民太過於寬容寬松,給他們太多的特立獨行,因此埋下太多隱患。
諸多野民聚落、野民將領終其一生都對桓侯忠心耿耿,可是這種忠心只是對桓侯個人,而非是對邢國忠誠。
桓侯越是對待他們寬容、優待,這些野民自恃受到邢國倚重,反而刻意保持自己的特立獨行。
不僅拒絕學習邢國文字典章律法,還利用桓侯對他們的寬容與優待,經常借機為非作歹。
等到桓侯去世之後,繼任的數代邢侯沒有桓侯那麽高的威望和駕馭手段,這些歸附野民越發肆無忌憚,甚至經常欺凌搶掠國人百姓。
一旦有野民因犯法,要受到邢國律法的處置,這些野民又往往團結起來大規模聚集鬧事,說是受到邢國國人的歧視欺辱。
因為這些野民團結一致,軍中又有野民圖騰武士擔任營尉、校尉軍職,歷代邢侯、卿大夫為安撫他們,往往不得不做出妥協,更加導致他們的肆無忌憚。”
青乙聽到這裡忍不住搖搖頭:“若是招降的野民不能與邢國國人同語言、同文字、同禮儀、同服飾,歸附的野民數量越多,造成的隱患越大啊。
尤其是大荒野民,千百年來從沒有禮儀典章,信奉的是誰的拳頭硬誰才是老大,這一步從最初就做錯了,恩威並施積極同化才能消除隱患啊。”
公孫武頗為認同的點頭道:“是啊,歷代邢侯沒有桓侯的手段和膽識,哪裡敢對歸附野民宣威?只能一味的寬容、優待。
不僅沒能讓歸附野民徹底歸心,反而愈發助長了他們驕縱,心中無盡的貪欲欲壑難填啊。
從桓侯開始,歷經百年繁衍生息,邢國內部的歸附野民數量越來越多,幾乎人數多達二十萬。
不僅不再是邢國的助力,反而變成邢國內部一個巨大的毒瘤,卻又沒有任何人能夠奈何,也最終導致邢國第二次滅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