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們不是六歲才去大本堂讀書嗎?我明年也就兩歲。”朱英抗議。
“呃,因為你不是皇子啊。”朱元璋攤手。
朱英扶額,特麽,竟無言以對。朱元璋狡黠一笑,拉起他道:“誰讓你天賦異稟呢?你呀,就還有幾個月玩耍的時間咯。”
“爺爺,我會好好讀書的。”朱英小表情十分認真,“以後幫爺爺辦事。”
他可不得表現乖巧懂事,不然怎麽緊緊抱著朱元璋這條大腿呢?史書上的朱元璋對部下刻薄寡恩,可對親人卻是極重感情,包括對他的義子,像郭英,沐英,都是深得他信任,最後都沒有被殺。
“英兒有這般孝心,爺爺很是欣慰。”朱元璋大笑。
他牽著朱英來到了文華殿,今天還有很多折子沒批完。太子朱標也在,他的位置在皇帝禦座的一側,幫皇帝一起批折子。
“朱英拜見太子。”朱英朝著朱標一拜。
“行了,你以後就不用多禮。”朱標含笑抬手。
朱元璋讓朱英在一旁玩耍,他則是在禦椅上坐下來,開始看奏章。朱英不吵不鬧,抱著一本書在一旁看。
過了一會兒,朱允炆提著一個食盒上殿,朝著朱元璋恭敬一拜:“孫兒拜見皇爺爺。”
“允炆啊,起來起來。”朱元璋抬眼問,“有事?”
“皇爺爺和父親日夜批折子,定然辛苦勞累。”朱允炆指了指食盒道,“這是母妃煲的湯,給皇爺爺和父親補補身子,皇爺爺,你要注意龍體啊。”
朱元璋心中一暖,放下筆:“難得你有這份孝心。”
朱允炆立馬把湯端了上去,朱元璋也是有些餓,拿起湯開始喝。朱允炆又把另一碗端給太子朱標。他看到角落裡的朱英時,眼中冷意閃過。
“廉價的孝心。”朱英心中吐槽。
……
就在這時,戶部尚書呂昶和吏部尚書呂本一起拜見。朱英的目光掃過這兩老頭,他知道吏部尚書呂本乃是太子妃呂氏的父親,可謂是皇親國戚。不過,這呂本很低調,可在百官中的聲望頗高。
吏部尚書呂昶,他的經歷頗為傳奇,前元朝廷大臣,曾兩次主刑部,三次主戶部,在朝為官三十八年,是漢臣中的第一能人。他學有真章,對朝廷在內的典章制度了如指掌,對大元各省的物產、鹽鐵漕運也都一清二楚。此外,他還尤擅理財。被朱元璋招降之後,成了大明朝的戶部尚書。
一番參拜之後,戶部尚書呂昶稟奏:“陛下,今年北邊大旱,收成大減。最近朝廷要收稅,百姓們聯合一起拒稅罷賦。朝廷想派兵硬收,可又擔心激起民變,畢竟北疆民風彪悍。但如果不收,國庫怕是會虧空。臣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朱元璋深深皺眉,冷冷的撇了一眼呂昶,知道這老狐狸是故意把難題拋給皇上了。今年是個災年,北邊大旱,南邊大水,莊家都欠收,可朝廷也需要賦稅啊,打仗需要花銀子,修河也需要銀子,還有大大小小官員的俸祿。到處都需要銀子和糧食,他這個皇帝難啊,一時間還真難住了。
“絕對不能強收啊。”朱允炆道,“民者,國之根本,是故,聖君待百姓當如赤子,未食,則先思其饑,未衣,則先思其寒,薄其稅也,教化其心。”
“說的太好了!”呂本大讚,“皇長孫這麽小,就知道施仁政啊。”
朱元璋和朱標的目光也落在朱允炆身上,滿是讚許。呂昶微微一笑:“皇長孫追求仁政,可國家賦稅肯定就收不上來了,那朝廷就沒有錢糧去打仗,王公大臣就得餓肚子上朝。到時候,或許會更亂。”
呂昶把問題拋出來,朱允炆沉默了。他的意思很明顯,好話誰的會說,你特麽倒是解決問題啊。這時,一個還帶著稚氣的聲音傳來:“給百姓放糧!”
眾人看去,是角落裡的朱英在說話。朱允炆冷哼一聲:“你小孩懂什麽?我們在討論怎麽收,你居然想著放糧?”
“難道大明的百姓遭災,朝廷就不管了?任由他們餓死?”朱英反問。
“你……”朱允炆哼一聲,“朝廷沒有不管,是在想怎麽管。”
“呵呵,皇長孫你滿嘴仁愛,話說的好聽, 可沒有一句有實際作用的。”朱英譏笑。
“大臣們在說話,你一個小孩插什麽嘴,難道你有辦法?”朱允炆怒問。
……
朱元璋也不打斷他們的爭吵,朱英的話倒是警醒了他,朝野上下,很多大臣都是話說的好聽,最後半句頂用的都沒有。
“其實,辦法也簡單。”朱英走到大家面前,攤手,“給百姓放糧,放三鬥,借七鬥。前三鬥為放糧,後七鬥為借貸,放糧救急,救不了窮,更治不了本,因此,以前三鬥活命,後七鬥生產,以朝廷聖恩調動百姓,開荒墾田,來年再把十鬥糧還清。如此,既救了災,朝廷的稅賦也收了回來。”
朱允炆驚了,這麽好的辦法,他自己怎麽沒想到?不過,吏部尚書呂本卻站出來問:“這法子乍一聽,挺好,但是沒用,那怎麽能讓百姓兌現諾言,清償借貸呢?到時候他們不還,朝廷豈不是虧大了?”
“爺爺說過,明刑弼教,以教化萬民,輕徭薄賦,求天下歸心,如此,則教化興而風俗美,天下勤而民眾歸。”朱英從容有條理。
一旁的呂昶聽了,忍不住大讚:“小公子聰慧過人啊!”
朱英看著呂昶這老頭,感道十分親切,朝著他一拜:“小子胡言了,呂大人是專家,定然會有更妥善的法子。”
朱元璋拍了拍朱英的小肩膀,眼中滿是讚許:“英兒,你總是能給咱驚喜啊。”
一旁的朱允炆低下了頭,面色陰沉。
皇爺爺為何偏愛一個從外撿回來的野種?
……
Ps:弱弱的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