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法邈以為諸葛瞻睹物思人是在思念諸葛亮,不由的說到:“思遠,可是在想丞相?”
諸葛瞻歎了一口氣。
“子明,我是在想,如何解決司馬懿這個大敵。”
作為能與諸葛亮對線而只是稍落下風的司馬懿,蜀漢所有人都對司馬懿很是忌憚。
諸葛瞻自然更加知道這老家夥的厲害之處。
可以說,整個漢末三國時代,在苟之一道之上,無出其右者。
關鍵是這老家夥,是越老越厲害。
怎麽說呢,就是司馬懿是那種基礎條件非常優秀,而且還會不斷學習進步的人。
這樣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因為別人不僅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這怎麽破?
聽到諸葛瞻說起司馬懿,法邈也沉默了。
他雖然有些傲氣,且也自命不凡,可是唯獨對諸葛亮是十分欽佩和服氣的,敬為天人。
司馬懿可是能夠跟天人對抗,且不遑多讓的存在。
沉默了一會,法邈直接擺爛了。
“思遠,我相信你可以打敗他的,你也必須打敗他。”
我自然打不過他,但這不是有你嗎,我抱你大腿,只要你能贏過他,就相當於我贏了。
不得不說,法邈深通自我和解之道。
諸葛瞻笑了:“子明,你倒是個聰明人。”
法邈也是微微一笑,沒有多說什麽。
諸葛瞻也沒有過多說什麽,他也只是感歎一下。
正所謂登高懷古,此時不吟誦點詩詞文章就有點對不起他這個文道宗師的身份了。
諸葛瞻踱步吟詠道。
長蛇成八陣,渭水鼓雷波。
地據三分少,公才十倍多。
慨吟梁父韻,常歎大風歌。
日月光同烈,青編永不磨。
法邈聽了這首詩道:“好一個日月光同烈,青編永不磨,丞相之風將吹揚千年萬年矣!”
法邈說的沒錯,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成為千百年中國人心中最大的意難平之一。
為何如此?
大概是因為諸葛亮的身上寄托了華夏民族種種的美好。
神機妙算,忠誠無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等。
當然最大的還是因為他身上帶著的那種獨屬於華夏民族的浪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最大浪漫,莫過於此。
當人民困於現實不得拯救的時候,諸葛亮就會成為人心中的一道光,能夠給人力量,實現自我救贖。
這或許就是千百年來無數人懷念他,思念他的緣故。
五丈原的秋風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寒冷的秋風。
“先父已矣,吾輩當努力了,便讓我們去見識一下曹氏家族統治下的魏國是何等模樣吧。”
隨後,眾人便渡過渭水,向長安進發。
在這個時代,三國之間戰爭頻繁,若非是諸葛瞻借用了糜家商隊的名義,還真不一定能夠進得去關中。
其實,在古代,人口流動是很少的。
除了出現大規模的災害產生的流民以外,能夠自由流動的也就是商人以及士族中人了。
絕大多數的百姓,一輩子都可能不會離開自己的出生地,種一輩子地,生兒育女,如此循環往複。
諸葛瞻這一路行來,仔細觀察了關中百姓的生活。
應該說大部分的人都是維持在一個半飽的狀態,甚至於很多人就是餓不死的一個狀態。
至於說穿著,衣或短褐不完。
就是衣衫襤褸的意思。
這就是曹魏屯田下百姓的實際生活狀況。
當然,那些士族就不一樣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但是中國的老百姓,數千年來都有一個優秀的品質,堅忍。
只要餓不死,他們就不會造反。
唯有當快要餓死的時候,才會揭竿而起。
所以,曹魏的統治基礎還是比較牢靠的。
畢竟絕大多數人都餓不死,這就足夠了。
法邈跟著諸葛瞻見識到這一幕,不由的感歎道:“我大漢欲要收復關中,實在是大不易啊。”
諸葛瞻點點頭。
“關中已經不聞大漢天子幾十年,且此地的百姓也多是關東遷來,他們已經習慣了頭頂上的天子姓曹而非姓劉,人心已失,想要恢復自然是千難萬難。”
諸葛瞻自然不會天真的以為,豎起興複漢室的大旗,關中百姓便會簞食壺漿的迎接王師了。
那簡直就是玩笑話。
這些人未曾受過大漢的恩惠,又豈有恩情,又怎麽可能冒著殺頭的風險簞食壺漿呢。
除非是大軍開進長安,說不定才會出現王師已至,跪地相迎的景象。
說到底,在關中人心的爭奪上, 蜀漢已經失去了優勢。
當然,諸葛瞻自然有辦法將這人心給爭奪回來。
打土豪分田地這是不現實的。
因為這個行動會在摧毀曹魏統治基礎的同時,也會把蜀漢的統治基礎給摧毀了。
魏蜀吳本質上區別不大,依靠的都是士族地主來統治的。
打土豪分田地固然會很爽,可是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但是可以化用一下,那就是幫助農民對抗士族地主,這樣就會為進入關中的蜀漢遊擊部隊提供一定的群眾基礎,這才是遊擊部隊能夠生存下去的關鍵。
兩人一邊討論著一邊進入了長安。
作為商隊,自然要買買東西了,這一次諸葛瞻帶來的東西便是蜀錦和馬鈞紙。
因為隊伍之中有糜家的商隊管事在,這些事情自然不需要諸葛瞻他們去操心。
諸葛瞻和錦衣衛的事情便是觀察整個長安的布局以及軍事布置,一路上已經路過了不少的城池,零零散散的撒下了一百個左右的錦衣衛了。
因此,剩下的這四百人分成了數十個小組融入了人群當中,開始觀察整個長安。
而諸葛瞻也沒閑著,把能去的地方都去了一遍,四天后,一個三維立體長安圖就出現在了諸葛瞻的腦海中。
此時的長安在經受了董卓、李傕郭汜以及南匈奴等的摧殘之後,與東漢末年的長安已經大為不同。
此時的長安更多的是作為應對蜀漢的大本營存在,很多損害的建築並未修複,尤其是兩漢時期建造的宮殿,基本上就是稍作清理,任其損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