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說到這,現在咱們也該來詳細的說說咱們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了(其余兩位,咱們後面再細說)。韓信,淮陰人(今江蘇省淮安市區)。平民出身,在他年少的時候家裡很窮,所以經常寄人籬下。因為家裡窮,那時候也沒有表現出來什麽良好的品德所以也就沒辦法被先去當公務員啦(當時德行高尚的人也是可以被錄用當官吏的)。他自己呢也不懂得什麽經商之道,所以也就經常去別人家蹭吃蹭喝了。正因如此,當時人們也都不怎麽喜歡他這個人,但是韓信呢他自己有著不同於常人的大志向。在他目前過世的時候,家裡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了,結果呢韓信還要選一塊寬敞的墳地,說方便以後安置一萬戶人家來守墓。
韓信就曾經在南昌亭長的家裡蹭飯,而且這一蹭就是幾個月。搞得這個亭長的媳婦很是討厭他,於是有一天,亭長的老婆提前把飯做好,然後吃光了。到飯點的時候韓信果不其然又來蹭飯吃了,結果一根菜都沒有剩下。韓信知道這是嫌棄自己蹭飯呢,這倒好,他來蹭飯沒蹭著,他倒是來氣了。於是他再也不去他們家蹭飯了。又有一天,韓信在河邊釣魚,一群大娘在河邊洗衣服呢,一位大娘搞的動靜有點大。韓信就對這大娘說道:“大娘你嚇跑我的魚啦!”大娘說道:“你這釣鉤上都沒有魚餌了,還怎麽釣魚呀。”韓信說:“雖然釣鉤上沒了魚餌,但是還有魚餌的味道呢,還是可以釣魚的。”他這是啥思維,咱也沒搞明白。後來這大娘看到韓信餓的可憐,就給他吃的,還跟他說:“你以後要是餓了就來這河邊,我給你吃的”。就這樣幾十天,每天都給他帶吃的。總於有一天,這大娘跟韓信說:“我這邊洗衣服的活乾完了,從明天開始我就不來這洗衣服了。”韓信對大娘說:“我以後一定會重重的報答您的。”大娘生氣的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王孫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在淮陰縣有個年輕的屠戶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拔出劍來把我給殺了;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到了秦二世二年(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趁勢平定江東渡過淮河北上,韓信仗劍投奔項梁,卻在其麾下默默無聞。次年(前208年),項梁敗死,韓信又歸屬其侄項羽,項羽讓韓信做他帳下的持戟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采納。後來呢,在劉邦被封為漢王,入蜀的時候他又投到了劉邦的帳下,劉邦讓他做一個倉庫管理員,也是默默無聞。有一天韓信犯了法,要被處斬,執法的恰好是夏侯嬰。到了要砍他的時候他跟夏侯嬰說:“漢王要殺掉壯士,是不打算奪天下了嗎?”夏侯嬰覺得這個人有點不一樣,在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向劉邦進言。劉邦讓韓信擔任治粟都尉(管理糧餉的官職),還是沒發現他有什麽特別之處。
韓信在管糧官的時候倒是經常和蕭何有接觸,兩人經常說話聊天,蕭何也十分賞識他,也沒少向劉邦舉薦他但是都沒得到劉邦的重用。劉邦率軍入蜀到達南鄭的時候,隊伍中很多將軍士兵因為思念家鄉都逃亡了。韓信覺得蕭何都向劉邦推薦自己這麽多次了,劉邦也不重用,於是也逃了。蕭何一聽韓信跑了,都來不及向劉邦匯報,連夜就去追韓信去了。結果士兵們去向劉邦匯報說:“丞相蕭何也跑了。”劉邦一聽,很是生氣,心想“別人跑也就算了,咱倆啥交情呢你怎麽也跑了啊”,就像是失去了左右手一樣。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了。又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了,劉邦就生氣的問蕭何說:“別人逃跑也就算了,你為什麽也逃跑呢?”,蕭何說道:“我沒跑啊,我是去追韓信去了。”劉邦就說:“這麽多將軍逃跑你都沒去追,你追韓信一個管糧官?”蕭何說:“像那些將領多得是,但是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國士。大王假如只是想一直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是想爭奪天下的話,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決定罷了。”劉邦說:“我也打算東出啊,哪能總是憋在這個地方呢?”蕭何說:“大王如果打算東出,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麽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劉邦說:“那我就看在你的面子上,派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劉邦說:“那麽,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如果這樣那就太好了。”於是劉邦立馬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如果任命一位大將,就像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離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選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設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劉邦答應了。漢軍將領們聽說了劉邦要設壇拜將,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折騰了這麽久,可算是被重用了。韓信拜將後,劉邦就向韓信問計說:“丞相多次提起將軍,將軍有什麽計策能教授給寡人呢?”韓信於是反問劉邦說:“現在同您東向而爭天下的,難道不是項王嗎?”劉邦回答:“是呀。”韓信再問:“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王比誰高誰下?”劉邦沉默良久,認為不如項羽。韓信再拜,讚同地說:“不僅大王,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可是我曾經侍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項王雖然英勇,可是他不能任用賢將,這只能算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仁慈。可是部下有功應當封爵的,他舍不得給人家封賞,這是婦人之仁。雖然獨霸天下,可是卻不居關中而定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任人唯親,諸侯對此也是忿忿不平。諸侯見他驅逐義帝於江南,也都學他回去驅逐自己原來的君王而自立為王了。項王的軍隊所過之處都有殺戮擄掠,百姓不親近依附他,只是屈服於他的淫威之下。名義上雖為天下霸主,實質上已經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成衰弱的!在這種情況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把天下的城邑分封給功臣,何愁他們不服從!率領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敵人不被打散!況且三秦的君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子弟已有數年,戰死和逃亡的人不計其數,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到了新安,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余萬人,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活下來,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正在這時項羽以軍威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您入武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都知曉。可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漢中做王,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如今大王起兵向東,攻三秦的屬地,只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劉邦聽罷,十分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於是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攻擊的目標。
在漢王元年,八月,的時候聽從韓信的謀劃平定了三秦。在漢王二年的時候,率軍出關連續收服平定了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等。接著又讓韓信滅趙,攻燕,定齊,伐楚(這些咱們之前都有敘述過了,在這裡就簡單的一筆帶過吧)這一路下來韓信的軍事才能可謂是體現得淋漓盡致無出其右。所以在打敗了項羽後,劉邦才擔心沒有人能夠製衡他,才這麽著急的要奪回了他的兵權。關於韓信之前的事,咱們就先說到這。
漢五年(前202年)正月,韓信等諸侯及群臣共同上書劉邦,請他即位稱帝。劉邦禮貌性的推辭了一下,韓信他們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領眾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您稱帝是眾望所歸。”於是劉邦就依照古禮“三讓”,然後說:“既然你們大家都這麽認為,覺得我稱帝有利於天下吏民,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吧。”
同年二月初三,劉邦在山東定陶氾水(今山東曹縣北)之陽舉行了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史稱西漢、前漢),是為漢高帝。劉邦即皇帝位後,他的王后呂雉改稱皇后,太子劉盈稱皇太子。
在這之後,劉邦一直居住在雒陽。當時原先依附於項羽的衡山王吳芮和九江王英布也都歸降了漢朝,只有共尉就是不從,到了漢五年,十二月,劉邦讓劉賈和盧綰領軍江陵(今湖北沙市),沒能攻下了。劉邦又讓靳歙為將再去攻打,不久江陵城被攻破,共尉也被抓住了,解往洛陽之後被殺。
有一天劉邦在洛陽南宮擺設酒宴。劉邦說:“各位王侯將領你們不能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為什麽呢?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為什麽呢?”高起、王陵回答說:“您傲慢而且喜歡侮辱別人;項羽仁厚而且愛護別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人們,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項羽卻妒賢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懷疑人家,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我比不上張子房;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不斷絕糧道,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就一定勝利,攻就一定攻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傑,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項羽雖然有一位范增卻不信用,這就是他被我擒獲的原因。”
劉邦原先打算定都雒陽,可是後來有個叫婁敬的人,本來是要到隴西去戍邊的。在經過洛陽的時候聽說劉邦要在這裡建都。於是婁敬進城後就摘下拉車子用的那塊橫木,穿著羊皮襖,去求見他同鄉的一位姓虞的將軍說:“我希望見到皇帝和他談談有關國家的大事。”虞將軍一看您這身打敗,怎麽能去見皇帝陛下呢,就要給他一件光鮮的衣服換上,婁敬說:“我穿著絲綢衣服來,就穿著絲綢衣服去拜見;穿著粗布短衣來,就穿著粗布短衣去拜見:我是決不會換衣服的。”於是虞將軍就進宮把婁敬的請事情跟劉邦說了。劉邦還真的召婁敬進宮來晉見了,並安排他吃了頓好的。等了一會兒,看婁敬吃得差不多了。劉邦就問婁敬要談什麽大事,婁敬就說:“聽說陛下要建都洛陽,難道是要跟周朝比試一下興隆嗎?”劉邦說:“是的。”婁敬說:“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從後稷開始,堯封他於邰,積累德政善事十幾代。公劉為避開夏桀的暴政而到豳居住。太王因為狄族侵擾的緣故,離開豳,拄著馬鞭隻身移居到岐山,國內的人都爭相跟著他去岐山。到了周文王做了西方諸侯之長時,他曾妥善地解決了虞國和芮國的爭端,從此才成了稟受天命統治天下的人,賢能之士呂望、伯夷自海邊回來歸附於他。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不相約而自動到孟津會盟的八百諸侯,大家都說殷紂可以討伐了,於是就滅掉了殷。
周成王即位,周公等人輔佐他,就在洛邑營造成周城,把它作為天下的中心,四方各地的諸侯來交納貢物賦稅,道路都是均等的。這樣君主有德行就容易靠它稱王統治天下,沒德行就容易因此滅亡。凡是建都於此的,都想要像周朝一樣務必用德政來感召人民,而不想依靠險要的自然形勢,讓後代君主驕奢淫逸來虐待百姓。在周朝鼎盛時期,天下和睦,各方諸侯心向洛邑,仰慕周君的道義,感念他的恩德,依附而且一起奉事周天子,不駐一兵防守,不用一卒出戰,八方大國的百姓沒有不歸順臣服的,都進獻貢物和賦稅。但是到了周朝衰敗的時候,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小國,天下沒誰再來朝拜,周室已經不能控制天下。不是它的恩德太少,而是形勢太弱了。如今陛下從豐邑沛縣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帶著他們直接投入戰鬥便席卷蜀、漢地區,平定三秦,與項羽在滎陽交戰,爭奪成皋之險,大戰七十次,小戰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父子枯骨曝露於荒郊之中,橫屍遍野不可勝數,悲慘的哭聲不絕於耳,傷病殘疾的人們欲動不能,這種情況卻要同周朝成王、康王的興盛時期相比,我私下認為這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再說秦地有高山被覆,黃河環繞,四面邊塞可以作為堅固的防線,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況,百萬之眾的雄兵是可備一戰的。借著秦國原來經營的底子,又以肥沃的土地為依托,這就是所說的形勢險要、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地啊。
陛下進入關中把都城建在那裡,山東地區即使有禍亂,秦國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並佔有的。與別人搏鬥,不掐住他的咽喉,擊打他的後背,是不能完全獲勝的。如果陛下進入關中建都,控制著秦國原有的地區。這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而擊打它的後背啊。”
劉邦征求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都是崤山以東地區的人,都想在洛陽建都。都說周朝建都在洛陽稱王天下幾百年,秦朝建都在關內隻到二世就滅亡了,還是在洛陽建都的好。劉邦猶疑不決。又問了張良的意見,張良說道:“洛陽雖有天然的險要,但它的腹地太小,方圓不過數百裡;田地貧瘠, 而且容易四面受敵,非用武治國之都;關中則左有崤函之險(即崤山與函谷關的合稱,相當於今陝西潼關以東至河南新安縣地),右有隴蜀叢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裡;加上南面有巴蜀的富饒農產,北有可牧放牛馬的大草原。既有北、西、南三面的險要可以固守,又可向東方控制諸侯。諸侯安定,則黃河、渭水可以開通漕運,運輸天下的糧食,供給京師所需。如果諸侯有變,就可順流東下以運送糧草,足以維持出征隊伍的補給。這正是所謂金城千裡,天府之國啊!還是婁敬的主張正確。”劉邦當日就乘車西行到關中建都,定都鹹陽以東的長安(今陝西西安),取長治久安之意。同年六月,宣布大赦天下。但是因為鹹陽宮當年已經被項羽給燒得只剩一片焦土了,所以就先在原來秦國的舊都櫟陽暫居,同時命少府陽城延在原秦都鹹陽以東的長安鄉修建新城,至漢高祖七年(前200年)二月,長安城才初具規模,正式遷往長安。劉邦采用了婁敬的建議,於是賜婁敬改姓劉,授給他郎中官職,稱號奉春君。
天下平定後,劉邦“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製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自蕭何次律令以下,基本上都屬於立法工作,為後世立製垂范。章是歷數的章法,程是度量衡的規定,軍法是講用兵之道,《新語》是講歷代興衰之故。禮儀,不僅限於朝儀的內容。這樣多方面的開國規模,是前代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