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衍早就料到熊槐會有此一問,他此行對楚國君臣的刁難也做好了心裡準備。略一沉吟,他回復道:“我王發起魏、楚、齊、趙、韓五國合縱,唯齊、楚兩國質子。此亦齊、楚年前之要求,我王答應質子,乃是對楚、齊兩大國之誠意,願楚王知之。”
“不知齊王是否答應合縱?”熊槐點點頭又問。
公孫衍與惠施同時出發,他也未曾回國,自然不知盟齊之結果,便道:“惠相與太子嗣與外臣分別出使齊、楚,外臣尚未收到盟齊結果。但齊王此前曾承諾,只要太子嗣願質齊,齊國定然參與合縱抗秦!”
“犀首就如此有把握,齊王不會出爾反爾?寡人不知齊王為何要同意助魏抗秦?”
“臣雖不知盟秦之結果,卻能肯定齊王必同意合縱,何也?齊南有太山,東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齊地方二千裡,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齊車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錐矢,戰如雷電。桂陵、馬陵兩戰弱魏,天下駭然。以齊王之賢與齊之強,天下不能擋。有此良資,齊何以西面事秦?”
“魏、韓兩國此前與秦國連橫,為何又要合縱?”昭陽問道。
“韓、魏此前之說以與秦連橫,乃恐懼秦國,這是由於跟秦國搭界的緣故。秦國出兵攻打韓、魏,不出一月便可以決定魏、韓勝敗存亡之命運。假使韓、魏能夠戰勝秦軍,那韓、魏軍必然要損失大半,四面的邊境就無法防守;倘若韓、魏一戰而敗,那接踵而來的便是滅亡,是故韓、魏不敢輕易向秦國挑戰,隻好忍氣吞聲與秦連橫。然若齊、楚、魏、趙、韓五國合縱,以五國之威,魏、韓何須懼秦?是以,魏、韓是否連橫,取決於趙、齊、楚三國是否參與合縱。”
“然齊、秦兩國遠隔千裡,且不毗鄰,齊國雖不事秦,卻也無必要合縱攻秦!”孫臏說道。
公孫衍向著孫臏拱拱手,搖搖頭,回道:“伯靈,齊人也!我以為伯靈會更了解齊國。然非也!五國合縱,若秦攻齊,秦不能借道韓、魏,則必經衛地陽晉之要道與亢父之險阻,此地車不得方軌,馬不得並行,百人守險,千人不能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後也。是故恫疑虛猲,高躍而不敢進,則秦不能害齊,亦已明矣。若魏、韓再度與秦連橫,秦可借道韓魏,以韓魏之兵攻齊,齊何以抗之?是故為齊計,齊王必會合縱!”
公孫衍將齊國形勢說地清清楚楚,楚國君臣難以反駁。熊槐心中對公孫衍十分讚賞,也知道齊國確實同意了合縱,便將話頭轉到楚國上來,“犀首再言楚為何合縱?”
公孫衍說道:“楚,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至東海,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淮泗之地。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夫以楚之強與大王之賢,天下莫能擋也。秦之所害於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故為王至計,莫如合縱以孤秦。齊、楚不合縱,則韓、魏附秦。秦已得楚地丹陽,若再攻楚,則秦必起兩軍:一軍出武關、丹陽;一軍下黔中。若此,則鄢、郢動矣。外臣聞治之其未亂,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後憂之,則無及已。故願大王早計之。”
公孫衍頓了頓,向著熊槐拱手行禮道:“夫秦,虎狼之國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讎也。割地以事秦,此所謂養仇而奉讎者也。合縱與否,唯願大王熟慮之!”
熊槐與昭陽、孫臏、褐冠子三人交換了眼神,同意合縱是既定之策,但如何將楚國的利益最大化,卻沒有細議。既然魏王肯質子,楚國也實在沒有必要為難魏王,既然楚國欲使五國共同出兵,便先要問計於公孫衍。若其無弱秦之長策,則熊槐須得逼其思之,定下出兵方略才可。
熊槐頷首,“犀首縱橫方略,天下莫能擋也!若縱成,則張儀之橫不攻自破,犀首便也報了去秦之仇。魏有犀首,魏王之幸也!”
“大王過譽!外臣以為五國盟定,乃縱之始,非縱之終也!”
公孫衍顯然已有長策,他目光灼灼地看著熊槐。
不愧是與張儀並列的縱橫大家, uukanshu公孫衍這一次來果然是做足了準備,熊槐心中也更加認同他。有公孫衍在,楚國便也放心讓魏王做這合縱長。楚國要做的便只是推波助瀾,從旁協助。
“願聞犀首長策!”熊槐說道。
公孫衍殿中緩行幾步,方朗聲說道:“合縱旦成,五國須得出兵,大軍壓頂函谷關,方能一舉震懾秦國!”
“好一個大軍壓頂!”熊槐拍手道,“有犀首此言,寡人心定,楚國合縱!願以魏王為合縱長,以犀首為聯軍統帥,百萬大軍壓頂函谷,鎖秦於關內,還關東諸侯一個朗朗乾坤!”
聽聞熊槐豪言,公孫衍懸著的一顆心總算安定下來,不枉費自己苦思多日想出來的這些犀利言辭。既然楚王欲聞合縱長策,公孫衍便打算和盤托出,有了楚王支持,他做聯軍統帥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於是他繼續說道:“五國合縱,各有所得。楚復得丹陽,魏、趙、韓得安寧,齊與魏、楚言和,天下太平!”
“犀首此言可就保守了,”昭陽說道,“五國合縱,少則數十萬大軍。大軍一行,單糧草耗費一項便不可計數,若隻得些許蠅頭小利便回,做了這虧本的賣賣,各國日後如何還肯再度合縱?”
昭陽是了解熊槐的,此次參與五國合縱,收復丹陽是最低消費,借機弱秦、鎖秦才是最終目的。唯有如此,楚國才能順利推行變法,甚至圖謀越國、巴蜀。所以,必須讓公孫衍的長策讓各國都得到做夠的利益,他們才會盡力。
公孫衍微微一笑,“令尹所言有理,此衍之中策也。”
“願聞犀首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