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貞觀太子李承乾 > 第22章

重生之貞觀太子李承乾 第22章

簡繁轉換
作者:松月山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3:22 来源:搜书1

他趕忙乘機換個角度行禮,卻不敢站起來。

一番前因後果敘述完畢,李世民似想起了什麽,瞪著太子:“難怪近來你的文章變差了,你說,這樣幹了幾次?”

陛下盛怒之下,若是再發現他說謊只怕更要發作,責罰倒在其次,若就此對他冷淡了用心可怎麽好?李承乾又轉回身,朝陛下叩首,掂量著給自己去掉了兩次極可能瞞過去的,回道:“算這一次,有三次。”

李世民從禦案前站起來,眼見要向跪伏在地的太子走去,皇后趕忙略移幾步,擋在二人中間,俯視著跪伏的李承乾,訓斥道:“好個不識好歹的孽障,你阿耶貴為天子,日理萬機,精力何等寶貴,肯為你如此傾付心血,耳提面命,生恐耽誤了你,你卻不分輕重,貪玩偷懶,竟敢欺瞞作弊,豈有此理!你的書都讀到哪裡去了?”

皇后的話連珠價似落在太子頭上,一番斥責便把皇帝想說的話全說了出來,聽得李世民立時少了幾分憋屈之感,背過身去,不再看跪伏在地的太子,仿佛生怕自己一時脾氣上頭動了手。

李承乾低聲諾諾認錯。

皇后厲聲道:“罰你今夜將這三篇文章裡的朱批各抄寫二百遍。”

李承乾心知阿娘是來為他救火的,罰他抄寫,偏偏隻罰朱批,定是為了暫熄陛下‘心血枉付’的委屈和惱怒——縱然文章不是他寫的,但將批注記在心裡,到底也不算是白白批注。

話音才落,禦案那邊傳來一聲輕歎:“今日他整日狩獵,再不休息,只怕不好。”

“聽見沒有,這麽頑劣,你阿耶還要心疼你呢。”

李承乾忙叩首道:“兒自知乖舛教誨罪不可恕,陛下慈心,兒感愧無地。但請陛下保重聖躬,安歇為好,兒明日自來請罪,任陛下發落。”

皇后又是一番訓斥,將太子趕回了寢宮,又驅走了隨身的宮婢,俯身拾起地上的紙團,展開看了看,放回禦案上,曼聲道:“二郎。”

自登基後,李世民少見她這樣稱呼自己,輕歎一聲:“你且說說,這混帳……我是不是待他過於上心了?直教他覺得這份上心便宜得很!”

“承乾天生聰慧,難免驕墮自大,明日他來請罪,陛下好好教訓他一頓。”皇后上前挽住皇帝的手,一面打著哈欠,一面作勢朝寢殿內殿走去。

李世民見她困倦之態,不覺也被染上幾分困意,才發覺夜已深了,順著走向內殿。

李承乾回了宮,哪有心情就寢?一面恨自己嘴欠,一面愁如何才能教陛下不至對他冷了心意,忙找出前兩次的文章及批複,不理近侍的勸告,令鋪紙研磨,立即大花心思地補寫。

這三篇文章寫得他搜腸刮肚,竭盡腦力,夜半方休。他揉了揉發酸的眼睛,匆匆睡去。

翌日一早,他一起身就發覺渾身酸痛、困意極深——是他飛馬狩獵一日又睡眠減半的緣故。

撐著起來讓宮人服侍衣冠洗漱,再命機靈的貼身宮婢一早去附近砍一截小臂長短、兩指粗細的竹板給他,順帶剝磨成不會刮刺皮膚的程度,便趕赴朝會。

一整個早朝,他都不敢同陛下對視,偏還要撐著威儀如常,好容易挨到早朝結束,匆匆更了衣,接下宮婢送來的竹板,藏進衣袖,自去陛下寢殿跪候,順便為今日的進言打著腹稿。

朝會後,李世民理政事完畢,更了衣,甫一踏入內殿,便瞧見太子規規矩矩地跪在當中,正對著他來的方向,想是一下朝就趕來等候了。而皇后則一早心照不宣地帶著年幼的皇子、公主離開寢宮,連宮人一並打發了出去。

聽見他的腳步聲,太子仰起臉,帶著幾分討好、幾分怯畏的目光閃了閃,再沒了半分早朝上的氣度,活像一隻委屈的小貓。

李世民不想搭理,繞過了他走向配著屏風的坐席。

李承乾似是對這種情況早有預料,起了身,跑到陛下跟前,又跪下,放了一遝紙張在地面上,牽起嘴角,露出一排牙齒:“兒連夜補齊了那三篇文章,特呈給陛下。”

李世民把書幾上的書又翻過一頁去,抬眼看了太子那討好的笑容一眼,繼續看書,並不搭理。

李承乾心道自作孽不可活,五官皺了一皺,厚著臉皮自己拿起一篇,自顧道:“陛下累了,不想看,那兒給您讀。”

話音才落,卻聽陛下冷哼一聲:“不必。”再無後文。

太子的笑容凝在了臉上,尷尬片刻,輕歎一聲,隻得拿出殺手鐧了——

李世民余光瞥見他的太子別別扭扭地,紅著臉,好不容易才從袖管裡取出一片平直的、戒尺大小的竹板,捧在手上,舉向他面前。

“古有‘撲作教刑’,今日兒奉此請罪,請陛下重罰。”

天子的目光垂落在那把‘戒尺’上——它被打磨得光滑趁手,因不太粗又不太長,且有韌性,剛好能藏入太子衣袖之內,以至於他剛才走進來時未曾看出。

太子選擇這個作為負荊請罪的道具,倒並不出乎意料——堂堂儲君,若是拿著一個醒目的刑具在外面走,難免引人注目猜測,只怕還沒走到此殿,就活生生羞死了。

“打你做什麽?不過白費工夫。我也懶得打你。你東宮那麽些博學鴻儒,自有人教導讚佐於你,何必煩來問我?我看一切恢復如舊是好。如此,也省卻我許多功夫。你退下吧。”

李承乾聽至此處,心已涼了半截,一時手足無措。

“退下,收拾了你的東西一道去。回京以後,將你少陽殿的東西也都搬回東宮去,免得一時缺短了合心的物事,還要往返太極宮折騰。”

“愣著幹什麽?出去!”

李承乾茫然失神地出了內殿,心似沉入了一片冰冷深海,萬般懊悔雜亂無序地重擊著顫顫巍巍的最後一根振作心弦——在踏出殿門三五步後鏘然崩斷。

直到急促的心跳聲伴著面頰上的溫熱潮濕終於得以被察覺,他才發現自己惶急崩潰之下竟急哭了。

他天性七情易感,情性上來了更是無法抑製,因而此刻那沒出息的淚像有感於主人心底的懊悔崩潰,斷了線的珠子似地,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跡象。

但此刻,狼狽與否於他而言早已算不得什麽了。

分身乏術便自作聰明,不想卻毀了最要緊的經營,陛下如此冷心生厭,他又該如何?難道他又將重蹈那日日夜夜在憂懼中崩潰以至於自我毀棄的命途……不!絕不!

看了看手裡的文稿,毅然返回殿門前跪下,用已漸有抽噎之勢的泣腔,強撐著清晰咬字,逐字逐句念出了聲。

門外誦讀之聲一響,李世民翻書的手立時頓住,慢慢收了回來。

隨著一字一句清晰傳入殿內,他索性再不朝書幾看一眼,隻歪身倚在憑幾上凝神聽著。

聽罷一篇,門外那邊似乎喘了喘,不知岔了氣還是怎地,隱約哽咽中便更雜了輕微的呃逆之聲,第二篇讀來便斷續不少。

這也無妨——天子聽著,忍不住心下點評起來——文章倒是還算允當達體,這混小子果真擅於駁辯,文風簡削直白,頗有峰潁,不似青雀那般馳舞華彩、辭藻炫技,聽來倒覺舒暢爽利。

至於那些偽作……混小子必是謄抄時順手修改了遣詞用句的習慣,才叫他分辨不出。

三篇終於讀罷,李承乾順了順氣,好歹不再有明顯的呃逆,但已是雙目酸澀,嗓中乾啞,風幹了淚痕的面頰有些發緊,身上更少了許多力氣。

至於手上紙張、胸前衣襟,也都洇濕得一塌糊塗。

正泄氣黯然滿心苦笑時,內殿的步聲緩緩清晰,一雙純白的錦襪停在他面前。

他仰起頭,不顧此刻如何狼狽難堪——“兒知錯了……”

天子立在門口,彎腰俯身,用手抹去太子兩頰上的淚:“進來。”

太子再次入殿,放下手中物事,規規矩矩正跪在陛下跟前,不待陛下開口,自顧再次捧起戒尺,生怕錯失陛下籍此泄怒的良機,一番認錯辯解之言泣聲道出——

“君親垂訓,親以教授,是無上之……恩待,豈能…荒棄不顧!只是前些時候一時糊塗,自恃…有些許淺見,因而……輕慢了答來無趣些的策題,這是兒自己自負愚蠢、好逸惡勞……平白虧廢…陛下心血,是兒之過。但兒絕非…有心戲弄…荒棄……兒深知錯悔,不敢奢望…陛下原諒,但求陛下重罰……”

這避重就輕的理由是他昨夜便想到的了,畢竟結黨營私之事不可實言,假稱貪玩廢學也會使陛下厭棄,只有……自稱是自恃聰明眼高手低……雖必定也會引來陛下怒斥狂妄無知,但到底他天資出眾本就是陛下愛重他的原因,如此,引起了陛下的惜才之心,即便重重教訓他的頑劣,也不會因此而棄他不教。

果真天子冷嗤一聲:“想你也是!早前德明公奏告你不耐於研習平日課業,只顧撿些艱怪刁鑽之題為難師傅,我還未聽進心去,今日看來的確如此!不說前兩個,田法稅法何其之重?你竟敢稱無趣而慢待?你阿耶我昔年亂世討賊、戎馬倥傯,也不敢說有了些許功業成就便目高於頂了,自知不精文學,此後不論延士納才也罷、在位閑暇也罷,何時不是勤於補拙、讀書請教?你長於深宮、年齒尚幼,即便比常人聰慧,又真有多少見識?不過是仗著天資賣弄聰明!便是美玉,只怕也被你這狂妄自大的毛病毀了!”

李承乾心頭略松了口氣,諾諾稱是,仍是討罰。

方才太子泣聲哀求,已消了天子大半怒氣,但這一番原由講出來,又激出了幾分惱。

“自是該罰。只是重罰就不必了,打壞了你也沒有益處。”

太子愈發紅了臉,把頭埋得更深,忽然手上一輕,是陛下拿起了那把戒尺。

李世民掂了掂輕重:“伸出左手,笞掌二十。”

李承乾遵命照做。

風聲忽響,‘啪’地一聲,頓時一片火辣的痛感自他的手心炸開,手掌立時痛得蜷成握狀,旋即被一隻手無情地捏住四指扯得重新展平。

疼得憋氣輕嘶,他還沒緩過勁來,又是一連九下。竹板有韌性,加之力道本就算重,疼痛累積幾乎激出了眼淚。

他用力地縮起已然紅腫的手,但奈何被捉著,攥不成拳,以一副痙攣般的古怪姿態僵在那裡。

“伸直。”

不留情面的短促命令,迫使他又將手掌展開,他無顏也不敢討饒,另一隻手偷偷攥住身下的毛毯,咬著牙忍過剩下的十記,末了,額頭上已是一層薄汗,掌心板痕交錯地腫了一層,被他縮回來抵在胸前緩解疼痛。

李世民看了看仍在吃痛的太子,將戒尺擱在身側,淡淡道:“這戒尺就留在我這裡,設作對你的教刑,日後再有犯錯,便用它懲戒你。”

“是。”

放在以前,李承乾必得一陣羞赧無地,但此刻,他經歷了方才的起落,複聽聞“教刑”二字,已是宛若天籟,心中只剩虛驚一場的喜悅。

緩了一緩,理清了腹稿,他正坐起來:“臣重寫‘教化’一文,別有所思,欲上稟為好。”

“說。”

“陛下教導,教化乃為正風氣。可是臣遍聞歷代故事,尤其是近幾代,發覺其中教化移風之難行,除了由於經年戰禍,還有就是世族的阻遏。”

世族……

常言道官有世冑、譜有世官。過江有僑姓,王謝袁蕭為大;東南有吳姓,朱張顧陸為大;山東有郡姓,王崔盧李鄭為大;關中亦號郡姓,韋裴柳薛楊杜為大;代北則有虜姓,元長孫宇文於陸源竇為大,各於其地。

這思路引起了李世民的興趣,不禁凝神細聽,示意太子仔細說來。

於是太子侃侃談道:“自黃巾之亂至周齊之立,世族挾田產、人口,競為奪利。國之發展、軍之存續,賴以屯田、苦民而已。天下之風,或望而趨於世族蔭蔽以避賦役,或難以為繼,為盜賊草寇、流民而已。期間,世族發展之勢未嘗重創,其文教之載,必利於其形勢,維護前時世族把持天下之舊弊。”

李世民眉頭微蹙,點了點頭。

“前代之君,欲削弱世族之勢,使世族之佃戶輪賦於國,無晉之急功近利,民懷其德,政令通順,得以成功。然至隋末為止,每朝代更迭,雖有新製,但難免沿襲舊傳統,其思想、風氣,難以驅逐世族數百載經營之影響,只因天下彼時難定,為求盡速穩固政權,唯有如此。”

頓了頓,年少的太子語氣轉為篤定——

“但多代混戰重立之後,世族之勢力漸漸不複往昔,且如今大唐一統四海、去除了突厥之患,重設田戶,百姓均有田產為生存之資,新治開辟之際,比之前代之保守求安、妥協為存,形勢可以說是極好,但世族數百載之舊風卻仍然影響世人。臣以為是應當開新風的時候了。”

李世民對天下人‘不偃仰在朝士、不貴當朝官爵,而崇重衰代舊門’的風氣早已不滿,這番話正是說中了此心,不由道:“你能有如此見識,可見往日也算是用功, 朕的心血也不算白費。你且說說,如何開新風?”

李承乾垂下頭:“這個,正欲詢問陛下的意思?”

李世民熟知他的習慣,這是在賣關子而已,不耐道:“你且說說,一會兒我召集議政就是。”

“是。”李承乾點點頭,論道:“臣以為,世家雖已式微,但今人死守舊例,依然以世家之人為尊崇,其別貴賤、分地域,害天下新治,乃舊風之一也,欲革除之,重定尊崇之道也就是了。第二,朝廷雖興文教,然教育才學之資本,其大半猶為世族家學所把持,朝廷設官學、科舉取才之外,又有門蔭、薦舉之制度,此中更易為世族中人攀附、交結之風所把持,國家選擢何等樣的人才,就會有何等樣風氣,欲開新局面,仍需革新。”

李世民細思著其中的道理,面上漸露讚許,想誇一誇太子,轉念想起方才懲戒的是那般上不得台面的錯誤,不由滿是恨鐵不成鋼地搖搖頭:“怪好的天資,偏偏就……”

太子又垂下頭去,不敢回應。

太子退下後,天子下令,立召房玄齡、高士廉、魏徵等入殿商議太子的建策。

於是君臣間又一番議論,幾無分歧,最終造成了四條敕令——

其一,改薦官製,使薦官之權責分散於三省之下,鼓勵無依托關系之寒士自薦,由朝廷考核。

其二,王府、見任宰相及勳臣子弟不須舉薦官吏。

其三,科舉考官人選不沿舊傳統論資,凡才乾者皆可為之。

其四,令黃門侍郎、禮部侍郎、中書侍郎等主持重修《氏族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