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就是繼幾何學之後最重要的數學突破,也是近代科學的開端,如果沒有微積分,就沒有牛頓的運動三大定理,近代科學也就無從談起。
《三體》中三體星人為什麽用兩顆智子就鎖死了人類的科技?因為智子能夠干擾微觀粒子實驗結果,廢了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沒辦法了解各種微觀粒子,物理學就無法獲得突破。
有了微積分,人類才能較為精確地計算天體運行軌跡;才能用無窮小數驗算設計出離心式轉轉自動調節器,這是瓦特改良蒸汽機的核心技術。
有了微積分,才能精確計算炮彈飛行的軌跡和落點,拿破侖時代的炮兵軍官必須掌握初步的微積分,把後世大學生折騰的欲死欲仙的數學家柯西,就曾為法國炮兵的崛起做出過突出貢獻。
有了微積分,人們才有能力把握運動和過程;有了微積分,就有了工業革命,就有了大工業生產,也就有預示著人類社會將由古代進入近代。
在歐洲,是牛頓和萊布尼茨幾乎同時獨立研究出了微積分,而在他們之前,大明的王文素其實已經觸摸到了微積分的門檻,可惜由於種種原因,他並沒有實現最終的突破。
現在,許長生把他帶到了杭州,在這裡有優越的物質條件,讓他可以心無雜念地進行研究;有良好的交流環境,可以找到大明目前最優秀的數學研究者共同探討。
還有許長生這個引路者,可以幫他指明未來的研究方向,有了這些,或許這一次王文素就不會再錯過機會,能趕在牛頓、萊布尼茲之前研究出微積分了。
而一旦他研究出微積分,不僅許長生能獲得海量的氣運點,還能讓大明比歐洲更早拿到開啟工業革命、進入近代社會的鑰匙,這個古老的國度也將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許長生把王文素喊過來,“你的數學水平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學院老師,只是較為零散、不成體系,也缺乏更嚴謹的數學思維和研究方法,所以接下來你一邊跟著學院的老師學習,一邊給其他學員上課!”
王文素在計算錢糧等應用領域的水平非常高,教那些想當帳房、錢糧師爺的學子綽綽有余,這樣學院就有理由給他發放薪酬,王文素的後顧之憂就解決了。
“是!學生一定用心學習、上課!”王文素恭恭敬敬應道。
“記住這道題。”許長生指著他那道涉及導數的題目說道,“今後你的路就在這裡,若是能研究出些什麽來,你在日後那些數學學子心中的地位,當遠在吳敬,乃至楊輝、祖衝之之上!這也是為師對你的期待!”
只要王文素能研究出微積分,那他就必然是華夏迄今為止最偉大的數學家,不管劉徽、祖衝之,還是楊輝、秦九韶都不能和他媲美。
如果說王陽明是哲學上的聖人,那麽王文素也可以憑借微積分成為數學上的聖人,到時候素還真一門兩聖人,必將成為歷史上的傳奇存在,鬼谷子都不難和他相比。
“也不急在這幾日,你先安頓好家裡,把屋子收拾收拾,再帶家人看看杭州的繁華。”許長生喊來一名學院的雜務,讓他幫王文素去做這些。
“先生,弟子此前雖然喜好算學,卻苦於無人請教、無人交流,今日來到學院,簡直如入寶山,現在哪還有心思玩樂呢?至於家裡,有拙荊操持就好!”王文素卻已經等不及馬上就要開始學習了。
“好吧,那你就先跟著吳院長學吧,等打好了基礎,為師再來引導你!”許長生應了下來,研究數學就是要有這股子執拗。
吳院長叫吳質,是吳敬的兒子,原本他在歷史中國寂寂無名,許長生卻用慧眼睿目發現了他在數學上的天分,並悉心教導,在吳敬走後,他便繼承了珠算學院山長一職,繼續管理學院、從事數學研究。
“去吧,今日就不用忙了,讓他帶你全家去逛逛西湖,等明天再正式開始上課!”
打發走王文素,許長生和吳質召集學院教師,商量起了開設分院的事情,“馬員外已經在臨清、平陽、武昌買好了地,校舍修建也完成得差不多了,現在咱們也得開始準備人手了,大夥兒都是都是什麽想法?”
“傳播算學也是我等的夙願,馬員外、素先生耗費重金一口氣開設三座學院,我等也為此振奮不已!只是大家還有一個小小的顧慮!”一名教師起身說道。
“我等願意在書院教學,就是因為有吳院長、素先生等數學大家來為我們授課,又有諸多同好可時常交流探討,相互切磋學問,如此才有了我等在數學上的諸多成就!”
“現在大家各自分開,想再向院長、先生請教,和諸位同好交流切磋,恐怕就不那麽容易了!”
許長生和吳質相視一笑,原來是害怕到了新地方就沒這麽好的研究環境了啊!關於這一點,他倆已經想好了解決辦法。
倆人客氣一番,最終還是由吳質給他們解說,“列位的顧慮,我和素先生也深有同感,所以前些日子便和南京的倪先生,福州船政藝圃的査先生一起,商量出來了一個辦法!”
“咱們各家書院內部都有供大家交流學問的學刊!現在或許是時候合幾家之力,共同出一本探討學問的學術期刊了!”
“開始的時候,這本期刊每兩個月發行一本,誰要是寫了新文章,可以通過馬員外的商號寄到南京,再由倪先生帶人初審,審核通過後發給其他編審覆核,覆核通過就能正式刊登了!該文的作者也能獲得一筆稿酬。”
“今後各學院教師升職,發表了多少文章,有多少人引用他的成果,都會成為重要參考!”
“每逢雙月初一,倪先生就會把期刊寄給所有訂閱者,差不多十五之前,大家就都能看到最新的期刊了!”
“如此甚好!敢問這本期刊叫什麽名字?”這一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術交流的問題,老師們都頗為振奮。
“《自然》!”許長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