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孚看準時機,跪伏在地上道:“臣太子中庶子司馬孚頓首,今君王違世,天下震動,太子宜早登王位,正君臣名分,以鎮海內。”
此言一出,群臣錯愕。曹叡卻立馬跟進,在曹丕榻前將司馬孚的話又複述了一遍。
隨即偏殿裡又亂作一團。
班中一官員道:“黃口小兒,安能亂議朝政?凡諸王即位,皆需天子下詔。詔書未至而太子即位,名不正言不順。”
不只是他,殿內有不少人持這種意見,認為曹丕不應倉促即位,而應等待漢帝詔書。
還是那句話,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曹叡順著聲音看去,入眼的是一個樣貌俊朗,身材高大,頭戴鶡冠的武官。
“公為何人?”
那武官不認得曹叡,渾然不覺害怕,見黃口小兒問起,直接答道:“騎都尉孔桂。”
騎都尉孔桂,曹叡完全沒聽過。官倒是不小,比二千石的大員,就是見識有些少。而且仔細看,孔桂眼神有些飄忽不定,賊眉鼠眼說的就是他這種人,氣質同樣貌嚴重不符。
這種人是怎麽混上騎都尉這種高位的?曹叡心有疑問。不過知道反駁自己的不是什麽歷史名人後,曹叡直接對其開炮。
“父親,請斬此賊以正視聽。”
父親?聽到這個稱呼,孔桂有點懵了。他還以為坐在曹丕近前的少年郎同他一樣,是個幸進小人。哪成想竟然是太子殿下的兒子,而且看這年紀,應該是已故魏王最疼愛的長孫吧?
不怪孔桂不認識曹叡,一個幸進小人,靠下圍棋和蹴鞠得到了曹操的喜愛,由此才當上騎都尉一職。
孔桂什麽品行,曹操一清二楚。
而曹叡是曹操最看重的第三代嫡長,曹家未來的希望。曹操當然不可能讓孔桂去接觸曹叡,小孩子天性愛玩,萬一被更會玩的孔桂帶偏了怎麽辦?
一句黃口小兒,直接得罪了曹丕和曹叡父子兩人,孔桂心裡有些發慌。
別看曹丕一副敦厚樸實的模樣,其實心思極重,城府極深。得罪了他,指定沒好果子吃。
更別說孔桂之前是支持曹植的,非常害怕曹丕翻舊帳。
又聽曹叡建議直接斬了自己,孔桂顧不得求饒,連忙問道:“公子為何無故殺臣?”
此時殿中君臣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曹叡身上,一言不合就要將人斬首,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哪怕孔桂只是一個幸進小人,大家夥都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曹叡挺直身子,舉手向眾人致意,解釋道:“父親,天不可一日無日,國不可一日無君。今魏國初創,百廢待興,君位豈能久懸?”
“騎都尉之言看似公忠體國,實則包藏禍心,其罪當誅。”
“國不可一日無君。”曹丕在心裡默念著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但這不是自己倉促即位和殺孔桂的理由。
“黃口小子有些才智,卻還需要多磨礪磨礪。”這是曹丕在心裡給曹叡的評價。
這時曹叡又給出了第二個理由。“還有一事父親可能不知,兒前日收到大父書信,大父在信中提到了召見仲父一事,說仲父已過潼關。”
曹叡口中的仲父,便是行越騎將軍曹彰,曹操口中的“黃須兒”。
漢中之戰時曹操曾下令召曹彰助戰,曹彰得到命令後星夜兼程。可惜當他趕到長安時,漢中之戰已經結束,曹操便讓他代理越騎將軍,留守長安。
曹操給曹叡寫信時,曹彰已過潼關,此時說不定已經抵達雒陽。再算上曹植,卞王后三個兒子,有兩個在雒陽。
二位公子,一個有才智,一個有兵馬。留守鄴城的太子曹丕,就有些微妙了。
殿中不乏聰明之人,立刻改弦更張。
“王薨於外,天下惶懼。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遠近之望。且又愛子在側,彼此生變,則社稷危也。”
說話的是之前呵斥眾人的尚書陳矯,曹操提拔的一位重臣。
先被廣陵太守陳登請為功曹,後被曹操征辟為丞相掾屬,從此成為曹氏之臣。歷任相縣令,征南長史,彭城太守,樂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
曹操東征孫權時,被任命為丞相長史,後又被任命為西曹屬。如今擔任五兵尚書,為八座之一。
原本陳矯也持等待漢帝詔書再即位的想法,畢竟王位遲早是曹丕的,不必急於一時。可聽了曹叡的話,立馬改變了主意。
不只是陳矯,很多持反對意見的大臣紛紛改口,勸曹丕盡快即位。早日將名分定下來,不要給曹彰和曹植多想的時間。
很少有人能在權力面前保持冷靜,就算曹彰此前從未有過繼任魏王的想法,可如今王位、魏王璽綬、丞相印綬就在眼前,他還能保持冷靜嗎?
即便曹彰能夠做到不為所動,可曹丕敢賭嗎?是以當他聽到曹叡提起曹彰的時候,臉色都變了。
一旦曹彰生有異心,他手裡領著萬余大軍,再把曹操的遺體控制在手裡,魏王的位子花落誰家就不好說了。
即位一事迫在眉睫,想到此處曹丕又看了一眼曹叡。現在是越看越順眼,到底是自己的兒子,打小就聰明。
此時殿中只有寥寥數人還在堅持讓曹丕等候漢帝的詔書,即位一事不著急,先辦曹操的喪事要緊。但主張曹丕立即即位的意見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他們的想法已經無關緊要。
而之前嘲諷曹叡的孔桂,此刻已是坐立不安,冷汗直流。
他徹底完了!
原本圍在他身邊的人下意識的離遠了點,他們因為孔桂受寵而靠近,也因為孔桂失寵而遠離。
曹叡只看了一眼孔桂,沒有再作理會。今天他出的風頭已經足夠,剩下的事還是交給曹魏這群臣子吧。
在臣子們的建議下,曹丕派出使者持符節星夜趕往雒陽,迎奉曹操靈柩回鄴。若是有人阻攔,隻管將人拿下。
他本人及留守鄴城的官員們,則全力準備即位和曹操喪事。
只是想要無詔即位,另一人的態度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