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門內的血跡早已被擦拭乾淨,但空氣中殘留的淡淡血腥味,仍未散去。
崇禎皇帝歸來,還是有些效果的。
至少京師內外的各大衙門開始複蘇,尚在城內的官員也因為這道聖旨到齊了半數以上,門樓上的京營士卒目測,正走進來的洋洋灑灑也有百余人。
官員們一邊小聲聊天,一邊追隨隊列直奔皇極殿。
由於現在的情況不同,兩側本該有的唱班太監沒了,鴻臚寺等衙門的屬官也都只有很少的人前來,形成不了規模,算是大明有史以來,最為寒酸的一次大朝了。
但這次大朝好就好在,它辦起來了。
有皇帝和百官坐鎮,大朝再寒酸,也是正式的朝會。
道路兩側,數百名京營士卒按刀而立。
他們個個身著盔甲,面對這些朝廷大官,眼中沒有任何的波瀾。
有些官員已經從此處看到了些許的端倪,原本在這裡等候的不該是京營,上十二衛的禁軍們,現在都去哪了?
內閣首輔陳演走在最前方,時不時朝左右望去,但整個場面都寂靜得要命,幾百京營,加上百余名官員及衙門隨從,竟然除了腳步聲聽不見半點動靜。
忽然間,他的眼角余光忽然瞟到一絲極為顯眼的血紅色,就點綴在承天門內的漢白玉欄杆下。
見到這一幕,陳演隻覺得心中更加不安。
“臣等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崇禎皇帝還是和平時一樣,早早坐在禦座上等待著官員們前來朝拜,那個忠心耿耿的秉筆太監王承恩,依舊是站在階上,高聲唱班。
“眾卿平身——!”
崇禎皇帝看著百余名文武大臣、皇親國戚,心中是五味雜陳。
這短短的幾日之內,叫他看清了人心冷暖、孰忠孰奸。
崇禎皇帝還清楚記得,就在兩日前的同一時間,也是在朝會上,整個皇極殿除了他和王承恩以外,看不見第二個前來朝拜的大臣。
現在他們卻都一個個站在這裡,好似什麽都沒有發生。
整個朝會,異常冷清。
崇禎皇帝沒有先說話,百官們也都各有心思。
朝會本該是奏報天下事務叫皇帝決斷,但明末黨爭熾烈,直到明亡以後還延續到了清初康熙年間,朝會早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成為東林黨引導的一言堂。
時至今日,大明雖然還繼續苟延殘喘著,但所有人都知道,滅亡已經是無可挽回之事了。
自然,也就無人肯繼續為一個行將就木的皇朝賣命。
什麽天下大事,什麽黎民水火,便都懶得上奏了。
大家之所以前來,只是為的繼續包裝一個忠君愛國的人設,不敢明目張膽的違逆聖旨罷了。
這樣的包裝其實也是為了日後考量,畢竟大明亡了還有大順,大順沒了還有關外的大清,皇帝無論誰做,臣子卻都還是他們這些人。
皇帝的天下,總歸還是要靠他們這樣的人去管理。
包裝好人設,就能在新主子面前賣一個好價錢。
或許進城後的李自成聽說,他們在這種時候還肯追隨崇禎上朝,直接能封個大官兒呢?
“陛下,臣有事稟奏。”
內閣首輔陳演第一個站出來,神態恭敬。
“愛卿有何事要講?”
陳演看了看站在階下,老老實實的朱慈烺,嘴角微微翹起,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淡淡說道:“啟奏陛下,臣建議廢太子,改立定王!”
“定王為陛下嫡三子,自幼聰慧,當繼大位!”
他話說完,上朝的百余名文武大臣盡皆伏跪,整齊劃一高呼。
“臣等附議——”
“請陛下廢太子,改立定王,以安社稷之福!”
聽著周圍毫無質疑的附和之聲,陳演重新找到了內閣首輔把持朝政的感覺,滿臉笑容的站在皇極殿上,似乎比前幾日彰義門外策馬而立的大順皇帝李自成更加威風。
他自然明白廢長立幼是禮法大忌,但現在已經不是平時,原本沒有找到崇禎皇帝,張世澤的兵都聽朱慈烺的,嘴皮子鬥不過刀把子,陳演什麽都做不了。
但現在崇禎皇帝已經從萬歲山上接下來了,張世澤礙於崇禎皇帝,不得不和朱慈烺劃清界限,所以提出這件事唯一的阻力就是眼前的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十分喜愛朱慈烺,這一點陳演十分清楚,經過單騎出城退敵的事以後,只怕對他就更加喜愛。
但一整晚過來,陳演也不是什麽都沒準備,怎麽對付現在這個完全和之前不一樣的皇太子朱慈烺他還沒想好,但如何拿捏崇禎皇帝,陳演卻清楚得很。
他咳咳幾聲,百余名群臣隨即接連出列。
一人出列,恭敬說道:“臣兵部侍郎金之俊,參奏當今太子三條大罪。”
兵部侍郎,至少也是兵部的二把手或三把手,說出這話再合適不過。
金之俊不敢去看崇禎皇帝,只是垂眸望地,聲聲句句,如同念誦課文一般脫口而出。
“其一,擅與闖逆議和。”
“闖逆圍城時,曾遣居庸監軍杜勳進城議和, 為陛下及滿朝文武所斥,我大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豈有與逆賊議和之理?”
“太子擅自出城,與闖逆訂立盟約,此有違祖宗之法!”
“其二,自行監國,擅殺大臣。”
“陛下或許不知,太子為與闖逆議和,都做過什麽!”
“陛下還未殉國時,太子殿下便已自行監國,恢復東廠緹騎拿人之權。那東廠提督王之心縱容番役捉拿大臣,於皇極殿外拷問行刑,這等囂張行徑,大明立國三百年來聞所未聞!”
“昨日被拷問的大臣,已有數人不堪其辱,投水而死!”
“那王之心飛揚跋扈,儼然已是第二個魏忠賢,陛下難道還想昔日天啟之事重演嗎?”
金之俊言之鑿鑿,垂著頭看不清楚表情,但唾沫已經從嘴裡飛濺到了殿上,看來也是說得慷慨激昂。
“其三,割地賠款,毫無君王之德!”
“太子殿下單騎出城不假,但這不該為人傳頌,反而應當作為反面,遭天下讀書人唾棄!”
“太子殿下與闖逆許諾,割讓西北分國為王,另犒軍費白銀一百五十萬兩,這才勸退了闖逆。若天下流寇盡效此例,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大明與亡了又有什麽區別?”
“太子與闖逆擅自定盟,置陛下於何地,到時那闖逆是呼太子殿下為‘陛下’,還是呼陛下為‘陛下’?”
金之俊才剛說完,又有一人立即出列。
“臣禮部員外郎胡嚴,參奏太子殿下十一大罪!”
“臣大理寺少卿胡有德,請立定王,正位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