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欒家在晉悼公的打擊下,逐漸的消失在了晉國權力核心。
公元前552年欒家前宗主欒黶的妻子欒祁(范氏宗主士匄的女兒)與家臣州賓私通被兒子欒盈發現。情急下,她害怕兒子會為了家族聲譽大義滅親,於是跑到了娘家向父親士匄(當時晉國執政)誣告欒盈有異心。
她本意只是想找個理由希望得到父親的保護,但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此時范欒兩家因為利益上的矛盾,士匄正想要打擊欒家,她的誣告正好給了父親一個理由,於是士匄拿此做文章率領軍隊攻擊欒家,很快欒家被趕出了晉國。
兩年後,不甘心失敗的欒盈在齊國的幫助下,準備回國爭奪權力,但很快又被士匄擊敗,在混亂中被亂軍殺死,欒家至此徹底退出晉國政治舞台。
另一邊荀家中行氏、智氏和士家范氏組成聯盟。
原本荀家與士家屬於政治上的對手,但因為士家大宗和劉氏、彘氏逐漸衰弱,淡出了晉國政壇,為了生存不得已向荀家示好。荀家因為趙魏韓組成了聯盟,為了對抗,也願意與士家范氏擯棄前嫌進行合作。
趙家分支邯鄲氏的始祖叫趙穿,他是趙家第二代宗主趙盾的堂弟,從小跟隨趙盾等兄弟長大,關系十分親密。
長大後,在堂兄趙盾的護佑下逐漸進入到晉國政壇。
公元前607年,晉靈公與趙盾發生矛盾,趙盾被迫逃亡到晉國邊境躲避。生性囂張跋扈的趙穿為了給堂哥出氣,利用自己掌握宮禁的機會,在桃園將遊玩毫無防備的晉靈公殺死,從而為堂哥趙盾解決了這場政治危機。
趙穿死後,他的兒子趙旃又在堂叔趙括等人的護持下,出任12卿中的新下軍佐,從而進入到了權力核心。
公元前583年,趙家經歷下宮之難,全族除年幼的趙武與逃亡在外的趙嬰齊以外,全部被殺,趙家分支邯鄲氏成為了趙家唯一的依靠。
這場劫難後,趙旃一改往日的性格,肩負起振興趙家和撫養趙武的重任。趙武長大後,又改而出任邯鄲大夫,成為趙家最穩固的後備力量。
但不知道什麽原因,到他孫子趙午時期,邯鄲氏與大宗趙家關系逐漸緊張,這被政敵士家抓住機會,不斷離間他們之間的關系,並在士鞅的搭線下娶了中行氏宗主中行寅的姐姐為妻。
當時趙家與士荀兩大家族的鬥爭十分激烈,士家一直用各種措施不斷打擊趙家的威望與權力,這個時候邯鄲氏與荀家中行氏聯姻,不得不讓趙家宗主趙鞅產生懷疑。
趙鞅雖然懷疑,但畢竟沒有證據證明是否是事實,兩方矛盾就此在心中埋下了伏筆。
雖然無法證明邯鄲氏是否背叛自己,但防備措施還是要做的。公元前497年,為了削弱邯鄲氏的力量,趙鞅以大宗宗主的身份命令趙午將衛國贈送的500戶人口從邯鄲城遷到趙家總部晉陽城。
趙午作為小宗對於大宗的命令並沒有什麽懷疑,很正常的接受了這道命令。
他在回到邯鄲城後,與邯鄲氏族內的人員商量執行命令時,其他族人表達了對這道命令的不滿,他們建議趙午拖延時間,盡量將這道命令拖成無疾而終。趙午覺得有點道理,畢竟當時與大宗關系緊張,大宗是否是想削弱自己的力量,然後再除掉自己也無可得知。
趙鞅看邯鄲氏對自己的命令一直沒有任何行動,這讓他更加懷疑邯鄲氏的忠誠度。
趙鞅左思右想決定自己要付諸一些行動了,第二天,他再次召趙午來晉陽見自己。當時趙午也沒有多想於是起身來到了晉陽。
趙午來到晉陽後,剛進入大宗府邸就遇到了一群甲士將他給抓了起來,不久就將他給處死了。
消息傳到邯鄲,邯鄲氏內部掀起軒然大波,大家都十分氣憤大宗的態度。經過一番商議後,大家決定推舉趙午的兒子趙稷為新宗主,率領族內人員反對大宗。
趙鞅得知小宗造反後,馬上下令手下將軍籍秦率領一支軍隊前往邯鄲城鎮壓叛亂。
但讓趙鞅萬萬沒想到的是籍秦早就背叛了趙家投靠到了荀家門下他在得到這個命令的同時已經派人告知給了荀家中行氏。
中行氏與范氏兩家經過商議後,決定趁這個機會將趙家消滅,於是他們以保護邯鄲氏的名義率領一支軍隊與趙家籍秦軍隊一起攻打趙家晉陽。
在這緊要關頭,趙家盟友韓魏兩家迅速作出反應,他們說服了晉定公。在得到晉國公室的支持後,逼迫荀家智氏加入到韓魏陣營一起攻打中行氏、范氏。
中行氏、范氏長期執政晉國,力量已經得到了很大增強,韓魏趙智四家反而被痛揍了一頓。
但這時中行氏、范氏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們竟然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將所有怨氣對準了晉定公,率軍襲擊晉定公,這一下子將事情由趙家內部矛盾演變成了晉國內部叛亂。
晉定公馬上下令晉國各卿族勢力,要求他們快速率軍勤王。這個時候事情已經上升到了保衛君主的高度上,你不不全力打擊中行氏、范氏那就相當於造反,最終中行氏、范氏被晉國各力量聯合擊敗,退守到了朝歌堅守。
解除危機後,晉定公召集趙、魏、韓、智四家卿族,要求他們在廟堂發誓,不惜一切代價將中行氏、范氏趕出晉國境內。
經過一年的不斷打擊,堅守不住的中行氏、范氏被迫離開晉國,逃亡他國避難,至此晉國四家卿族獨大,執掌著晉國大權。
公元前475年,荀家智氏荀瑤執政晉國。
此時,趙家因為經歷邯鄲事件後,實力受到了打擊;魏家宗主魏駒年輕政治經驗不足,能力也一般;韓家由於長期受到政敵范氏的壓製,實力也不強。
智瑤在晉國執政長達22年,這段時期勢力受到了很大發展,一躍成為了當時晉國最強大的卿族。
春秋末期,晉國卿大夫為了爭奪權力相互之間內耗,晉國實力受到了很大損耗,霸主地位已經難以維持。為了實現晉國複霸,智瑤向趙、魏、韓三家提出割讓部分土地人口給晉國公室以增強晉國公室的力量。
魏、韓兩家力量弱小,不敢得罪智家,都先後獻出了部分土地人口。但趙家宗主趙無恤與荀瑤有著很深的矛盾,他不願意接受智瑤的擺布,於是斷然拒絕了智瑤的要求。
智瑤平時從來沒有人敢違背自己的意願,現在居然被自己十分瞧不起的趙無恤撅了面子,心中十分生氣。他馬上向晉君請命,以趙家反叛為理由聯同韓魏兩家一起攻打趙家。趙家抵擋不住三家的進攻,被迫撤退到原家都晉陽堅守,這樣堅持了三年。
公元前453年某天,智瑤在前線巡視時,突然引發聯想想到了一個對付晉陽的辦法。
他發現晉陽雖然堅固,但地勢比較低,如果掘開汾水堤壩,就可以將汾水灌進晉陽城內。
說乾就乾,他馬上下令掘開汾水堤壩,晉陽城內很快就變成了一片汪洋。
趙無恤感覺到危機,他將家臣張孟談找來商議,連夜由張孟談潛入韓魏軍營勸說兩家反水。
兩家本來就是趙家的盟友,現在智家一家獨大,對於其他兩家來說也是巨大的威脅,既然大家利益一致,很快三家達成了共識。
某一天的晚上,三家聯合一起發動對智家的攻擊,智瑤正在睡夢中,突然被一群吵鬧聲驚醒他起先以為汾水倒灌進了軍營內,但很快發現情況不對,走出大營後看到外面到處都是韓魏趙三家軍隊攻擊自己軍隊的情景,智瑤還來不及作出反應時,突然一把明晃晃的大刀將他給砍死。
三家軍隊趁著勝利的勢頭,不斷進攻智家城池,最終三家各自佔領了部分智家土地,實力遠遠超過了晉國公室,從此晉君成為了有名無實的傀儡,三家分晉的局面基本形成。
智家滅亡後,趙家成為了晉國實力最強的卿族,趙家宗主趙無恤志得意滿。
晉陽被困時,當時由於形勢十分的危機,大家心中都十分沒有底氣,對待宗主趙無恤也沒有了平時那麽的恭敬,心中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這些都被趙無恤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中,等形勢安定後論功行賞時,趙無恤將毫無功勞,但對自己恭敬的高共列為了功勞第一。
功勞最大的張孟談頓時感到失望,他向趙無恤提出了辭職,趙無恤沒有過多的挽留,趙家人才開始大量流失。
趙無恤出身比較低微,他的母親不僅是趙鞅的小妾,而且還是狄人,在趙鞅眾多兒子中處於地位最低的類庶子。但因為他從小聰明好學,被趙鞅看中立為了繼承人。
出身低微讓趙無恤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他知道自身的狄人血脈,並不被族內人所尊重,而哥哥趙伯魯嫡子的身份才是大家心中最理想的繼承人選。
為了穩定族內人心,他將剛剛奪取到的代地封給了侄子趙周,稱為代成君。
趙無恤晚年,又將趙周的兒子趙浣立為了繼承人。
趙無恤去世後,已經羽翼豐滿的趙無恤兒子趙嘉不甘心失去宗主之位,於是發動了政變將趙浣驅逐出了趙家自立為趙家宗主,並將趙家都城遷到了中牟(今河南鶴壁)。
公元前424年,趙嘉去世,族內以趙浣是趙無恤指定的繼承人為由,又將趙浣複立為了趙家宗主。
公元前408年,地處趙氏領地腹部的中山國趁趙家宗主趙浣剛剛去世,新宗主趙籍剛即位立足未穩之際,對趙家腹地發起攻擊。
由於趙無恤時期人才流失嚴重, 加上趙家內部權力鬥爭激烈,趙家實力受到了很大削弱。這次中山國的突然襲擊,讓剛剛即位宗主的趙籍有點懼怕,情急下趙籍向盟友魏家求助。
當時魏家在宗主魏斯治理下,實力得到了很大增強。接到趙家的求救,魏斯同意出兵救援,但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讓趙家割讓智地(今山西永濟西北、蒲州古城東南、臨猗縣南部一帶)作為回報。
智地位於魏家北部,是當初趙無恤壓製魏家的軍事戰略要地,魏家索要這塊地當然是為了解除趙家對自己的壓製與威脅。
此時形勢危機,加上趙家這個時候已經弱於魏家,也沒有實力對魏家產生威脅,於是順水推舟的同意了整個要求。
當時趙籍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讓南面崛起的魏家與地處趙家腹部地區的中山國相互廝殺好讓自己坐收漁翁之利,但讓趙籍跌破眼鏡的是,經過幾年的戰爭,中山國在大將樂羊、太子魏擊的領導打擊下,直接吞並了中山國。
趙家失去了製約魏家的戰略要地--智地,現在魏家又將領土推進到趙家腹地,魏家隨時可以派遣一支軍隊對趙國進行打擊。
公元前403年,內部完成架構的趙魏韓三家晉國卿族,不願意有個形同虛設的晉君來製約自己的手腳,於是在齊康公的幫助下,向周天子申請正式成為諸侯。
當時趙魏韓三家事實上早就是獨立諸侯的狀態,只不過沒有諸侯頭銜,現在三家來朝見申請,無非就是一個順水人情而已,很快周威烈王同意了他們的要求,舉行了隆重的冊封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