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戰國七雄風雲 > 第9章魏國崛起

戰國七雄風雲 第9章魏國崛起

簡繁轉換
作者:閑小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8:59 来源:搜书1

這場戰爭讓三家得到了大片土地,魏國也憑借這場戰爭讓此前佔領的河內地區與魏國本部連在了一起,從而徹底控制住了河內地區。

公元前403年,被趙魏韓俘虜的齊康公在三家的脅迫下,帶著晉國三家卿族族長來到洛邑,請求周天子冊封趙魏韓三家為諸侯。

很快洛邑城內九鼎聲響,在一片和諧與盛大的儀式下,趙魏韓三家正式成為了諸侯,這一年中國歷史正式進入到了戰國時代。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病重,臨終前他將手下重臣吳起、西門豹、北門等人叫到跟前,將太子魏擊交到他們手中,就溘然長逝。不久太子魏擊即位,是為魏武侯。

魏武侯從小在父親的安排下,跟隨田子方等一批儒家大師學習儒家文化,養成了性格柔弱的一面。

在他大概二十歲的時候,在父親安排下又率軍出征,參與了河西作戰。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任用中山國人樂羊攻打中山國,作為太子的魏武侯跟隨樂羊參與了作戰。佔領中山國後,又在趙倉唐等人的輔佐下,治理原中山國地區,開始獨當一面。

魏武侯即位時,魏國在李悝變法之下,實力已經躍升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但也面臨著四面作戰的境地。

隨著魏國的強大,處於魏國周邊的國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魏國逐漸被孤立了起來。

公元前393年,秦鄭兩國聯合一起夾擊魏國。公元前391年,楚國入侵魏國。公元前390年,齊國趁魏國與秦楚等國交戰之際,佔領了襄陵。

公元前387年,魏國名將吳起趁秦國國君病重,國內不穩之際,率領軍隊攻打秦國。由於秦國沒有做什麽準備,吳起的軍隊很快推進到了秦國腹部地區。但這很快引起了他的政敵公孫座的恐慌,他害怕吳起憑借顯赫的戰功,替代自己的地位,於是向魏武侯誣陷吳起有異心。

吳起是衛國人,今山東定陶人。他早年拜在儒家大師曾申的門下學習,後來又轉而學習軍事。

最先他在魯國做事,曾幫助魯國大敗齊軍,後來受到魯國內部勢力的排擠,被迫離開魯國轉而去到了魏國,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

他先後幫助魏國多次擊敗秦軍,佔領河西地區。在河西時,他改革兵製,創立了魏武卒,為魏國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

魏武侯即位時,雖然在他父親的治理下魏國十分強大了起來,但也給魏武侯留下了一批戰功顯赫的老臣。年輕的魏武侯,對於這些老臣既重用又提防。所以當聽到吳起有造反嫌疑的時候,魏武侯心中產生了深深的芥蒂,從此之後開始疏遠於吳起。

失寵的吳起在魏國內部反對勢力的排擠下,再次改換門庭去到了楚國。

失去了名將吳起的魏國,逐漸在對外軍事上佔據了下風。加上此時的趙國在趙烈侯的統治下,重用公仲實行變法,國家力量逐漸上升,開始對魏國長期利用趙、韓兩國發展自己勢力的行為嚴重不滿,於是魏趙兩國關系進入到了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的地步。

就在吳起離開魏國的第二年,逃亡在魏國的秦國前太子嬴師隰回到秦國發動了一場政變,順利成為秦國國君,史稱秦獻公。

秦獻公即位後,並沒有因為魏國的收容之恩而與魏國關系交好,反而利用自己在魏國生活期間,學習到的魏國先進政治體制來改革秦國。在短短的幾年內,秦國發生巨大變化,開始從被魏國暴揍的局面改而能夠抵禦魏國進攻的局面,並為秦孝公時期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383年,魏國與趙國在兔台(今河南清豐西南)交戰,三晉聯盟瓦解。

公元前381年,趙國聯合楚國夾擊魏國,先後被趙國佔領了棘蒲邑(今河北魏縣南)、黃城(今河南內黃西),魏武侯被迫向趙國求和。

就在魏國外部環境惡化的同時,原本被魏國佔領的中山國人抓住機會謀求復國。

公元前380年左右,中山桓公在經過二十年的蟄伏之後,率領故國人民起義,重新恢復了中山國,並將都城遷到了靈壽(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這場事件更加惡化了魏國的外部環境,直接削弱了對趙國的控制力。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由於身前沒有指定繼承人,他的兩個兒子魏罃、魏緩為了爭奪君位展開了殊死爭鬥。

魏罃佔據著鄴城和上黨(今山西東南部地區),力量處於上風。這個時候,說客公孫欣幫助魏緩前往趙國、韓國,說服這兩國聯合一起攻打魏罃,企圖除掉魏罃,扶持魏緩即位。

公元前369年,趙韓兩國聯軍攻打魏國葵城,魏罃率兵抵抗。兩方在濁澤(今河南白沙水庫東)照面,展開了決戰,魏軍抵擋不住,被趙韓兩軍重重包圍。

眼看魏國將要亡國,卻在這時趙韓兩國國君因戰後對魏國處置問題產生分歧。

趙國希望殺死魏罃分割魏國部分土地,扶持魏緩即位,削弱魏國實力。而韓國希望將魏國一分為二,讓魏罃、魏緩分別統治一國。

兩國互相堅持己見,不願意退步,最終鬧的不歡而散,魏罃得以逃脫。

經歷此事件後,魏惠王開始重振魏國。他首先采取了三項措施:第一,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避開秦國齊國的威脅;第二,一改父親魏武侯時期的政策,與各諸侯重新交好;第三,推行改革增強國家力量。

魏國的領土主要位於今天山西省西南部的河東地區、河南省北部的河內地區,其國都安邑處於秦、趙、韓三國的包圍之中,只有經過上黨才能通往河內地區,如果趙韓切斷上黨的交通,那麽魏國就會陷入到極危險的境地。

遷都大梁後,魏惠王多次與趙韓兩國進行土地交換,使得魏國大片土地連成了一塊,並修築軹道來控制太行山的交通道路。

為了進一步加強魏國的力量,魏惠王實行了改革:

第一,興修水利,開發川澤,開鑿鴻溝,增強魏國的農業生產力。

第二,將魏武卒制度化,采用一定的標準選拔優秀士兵成為武卒,並給予武卒優待,免除全戶賦役和田宅賦役。

第三,加強邊境軍事力量和對重要交通要塞加強控制。

公元前361年,魏國相國公孫座病重,臨終前他向魏惠王推薦了自己的門客衛鞅。但魏惠王看到年輕的衛鞅認為其只是一個普通人,哪有公孫座說的那麽神乎,以為這只是公孫座病重前的胡話,所以並沒有放在心上。

不久,衛鞅感覺自己在魏國不會有什麽前途,於是趁著秦國招賢納士之際,離開了魏國去往到了秦國發展。

龐涓跟孫臏都拜師於鬼谷子,後來龐涓學到一半時,離開了鬼谷子去往到了魏國為官,深得魏惠王的信任。但他知道自己的學識與師弟孫臏相比,相差太遠,於是暗地裡將孫臏請到了魏國,不久又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了臏刑和黥刑。齊國使者出使魏國時,孫臏秘密拜見了齊國使者,用言辭打動了他後,將他帶到了齊國。

正是這兩個人的離開,後來給魏國製造了無盡的麻煩,給予了魏國致命的一擊。

公元前354年,趙國為了擴張土地和勢力,出兵攻打魏國附屬國—衛國。為了救援衛國,魏惠王聯合宋國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城。第二年,趙國向新興強國齊國求救,齊威王於是任命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率軍救援趙國。

面對齊國的出兵,很快宋、衛兩國感覺到了危險,於是他們反水投靠了齊國,出兵攻打魏國的襄陵。

此時的齊軍認為魏國攻打趙國,必然精銳盡出,內部肯定十分空虛,於是依照孫臏的意見,一方面向南進攻處於宋衛之間的要地平陵,一方面率領大軍直指魏國都城大梁。

當時魏國大將龐涓率領八萬大軍正在全力攻打趙國邯鄲城,得知齊軍攻打魏國大梁,龐涓隻得率領軍隊返回魏國,救援大梁城。

孫臏利用龐涓性格上的缺陷,先派出輕裝戰車直趨至大梁城外來激怒龐涓。龐涓為了挽回顏面,他放棄了輜重,輕裝簡陣的直趨大梁而去。當他的軍隊進入到桂陵時,孫臏埋伏的軍隊突然對魏軍展開攻擊,魏軍來不及抵抗迅速潰敗。這一戰,魏國主將雖然被生擒,但實力損失並不大。

同年,秦國趁魏齊交戰之時,突襲了魏國少梁城,並將勢力推進到了韓魏兩國交界的地區。

公元前352年,秦國趁魏國陷入趙國戰場時,突然襲擊了魏國河東,差點奪取了舊都安邑,魏國不得不在固陽建造長城來抵禦秦國的入侵。並將軍隊從東部戰場調往到西部戰場反擊秦國,奪回了部分失地。

為了對付秦國,魏惠王聯合眾多小國一起圖謀攻打秦國,得知消息的秦孝公十分擔心。這個時候衛鞅向秦孝公提出了一個建議,用尊魏為王的辦法來改變魏惠王的意圖。

秦孝公在采納這個建議後,魏惠王很快中計,招來了其他諸侯的嚴重不滿。

本來,在周禮的體制下,王是最高等級的稱號,如今魏國稱王凌駕在了各諸侯之上,自然讓其他諸侯心中很難接受。

公元前342年,韓國因不滿魏國稱王的舉動,於是拒絕了魏國的邀請參加逢澤之會,並背叛了魏國加入到了齊國陣營。

得知消息的魏惠王馬上派遣將軍穰疵攻打韓國的南梁城,緊急下韓國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聽取孫臏的建議,一方面穩住韓國,堅定韓國的抵抗決心。另一方面並不著急出兵,讓韓魏兩國相互消耗各自的力量。

當韓魏兩國相爭的差不多後,齊威王任命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出兵伐魏救韓。

得知齊國出兵後,魏惠王任命太子姬申、龐涓為主帥率領10萬大軍迎戰齊軍。

兩軍相持到第二年,孫臏開始主動示弱,以“減灶誘敵”的計策,逐日減少營地軍灶的數目,三日內從十萬大軍的灶目減少到二萬軍隊數目,製造出齊軍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迷惑魏國軍隊。

龐涓很快中計,隻帶著少量精銳輕裝部隊追趕。孫臏利用馬陵路窄,兩旁山地崎嶇的地形埋伏大量齊軍,等天黑龐涓率領軍隊進入馬陵時,突然發起攻擊,一時間萬箭齊發,魏軍驚慌下馬上大亂,太子姬申在戰亂中被俘虜,龐涓不願意接受失敗被迫自殺身亡。

魏國在經歷馬陵之戰的重創後,軍事實力從根本上被削弱,從此失去了中原獨霸的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