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短視頻劇透歷史:開局現代戰爭 > 第二十四章:紅薯!棉花!

短視頻劇透歷史:開局現代戰爭 第二十四章:紅薯!棉花!

簡繁轉換
作者:叫我達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9:02 来源:搜书1

【其實在古代,很多一部分的老百姓是熬不過冬天的,咱們翻開史書記載就會發現。】

【歷史上每一次出現大規模的降雪之後,大批量凍死人的現象,和因為饑荒餓死人的情況都一樣非常普遍】

【咱們要知道漢代時期的中國氣溫要遠高於今天,但是在漢書五行志裡面就有記載】

【公元前的122年,漢武帝劉徹在野外打獵的時候,抓到了一個一腳而足有五蹄的動物】

【這個動物就被它視為祥瑞,於是這一年的年號就被改成了元狩。但是元狩元年的冬天一點都不吉利】

【史書記載: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凍死。】

【七年後又出現了連續兩個雪災年,也就是元鼎二年和元鼎三年。元鼎二年三月,雪,平底厚五尺。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關東十余郡人相食】

【要知道這可是在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之後沒過多久漢王朝武德充沛,國家沒有出現什麽危機的情況下】

...

漢元狩年間,長安城。

劉徹的神情十分複雜,元狩元年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很多事情不是知道就能改變的。

比如,土地是要拿來種糧食的,種了其他作物的話,就會導致糧食不夠,那時餓死的人會更多。

而這種雨雪災害,四年後會卷土重來一次?

劉徹捏緊了拳頭!

時間應該還來得及!

...

京兆尹杜陵縣胡家村,身著大大小小十來處補丁麻衣的瘦高漢子,挺起彎腰拔草的身形,抹了抹有些臉龐上的淚水,手掌夾雜著田間的土腥味的泥水沾到臉頰、眉毛。

瘦高漢子的母親身體本就羸弱,終於在十二月丙辰那日被凍死,父親是在七天后的晚上去的。

不僅他家,胡家村大大小小四十多戶人家,那一年冬天白事嗩呐聲、晚上的啜泣聲,沒停過。

賊老天!

【那到了唐朝唐昭宗天複元年,也就是公元的901年,史書記載說:自冬至春雨雪不止,民凍餒者無數。】

【甚至連當時的都城長安,每天因為凍死的老百姓就有數千人以上】

【不光是在民間,就連皇宮王府裡面由於斷糧導致大量的宮人還有宗室人員被凍死】

【而在宋代,宋史裡面關於都城汴梁冬天凍死的記載那就多得不能再多了】

...

漢末,南郡江陵城。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劉備歎息一聲,只能將此事記錄在冊,不過他心裡也知道,沒有天幕的幫助,單靠任何一個朝代也很難解決。

孝武皇帝禦宇時,有二位先帝之遺澤,尚且對此束手無策。

與此世相比,元狩年間的大雨雪可能還有活下去的機會。

或許糧食產量得到提升,可以空出來部分土地種植這種叫棉花的作物?

...

【古代大多數人是沒有辦法像咱們現代人一樣去置辦過冬用品的】

【比如像棉花那是在南宋以後才開始進入到中國,而且在內地大規模種植,那還得等到清末】

【也就是說棉花在古代那也是奢侈品,絕大多數的普通人過冬的時候呢,就只能用雜草或者是柳絮】

【咱們看清末時期西方人拍攝的中國人照片就會發現,當時大多數國人在穿著上那幾乎有塊布就不錯了】

【至於說保暖得體那是想都不敢想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麽很多近代拍攝的照片裡,比方說南京的明孝陵】

【清代的京城周圍全是光禿禿的一點綠植都沒有,因為柴火在古代那也是個奢侈品】

【這些大城市的周圍能夠砍的樹全被砍走了,這也就導致北方在清末水土流失非常嚴重】

【直到工業化開始生產力提上來之後才有了今天遍地綠化的局面】

...

洪武年間,金陵城。

古代沒有棉花,老百姓是怎麽熬過冬天的?

這個問題和何不食肉糜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一個讀來是荒唐,另一個讀來卻是令人五味雜陳。

朱元璋對底層民間生活的艱辛再熟悉不過,如今憶起卻恍若隔世了。

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自己再也沒在擔憂過冬天會被凍死?

他連自己都沒擔心過,又怎麽可能會擔心底層老百姓會不會被凍死呢?

孟子曰:民為貴,君為輕。

他覺得不對,於是把孟子移出了文廟。

此時天幕撕開了他傷痛的傷疤,他想起了至正四年阿爹阿娘兄長相繼餓死,他和二哥卷了一席草席四處求爺告娘求一塊地給全家下葬的日子。

或許,再等等,等天幕中提及的化肥配方若真的能提高糧食產量,再看情況提倡生產棉花吧。

...

金陵城中,人們望著天幕皆是神色複雜。

不說後世富足的生活,單單是一個豐衣足食已讓人羨慕無比了。

而金陵城周邊,自古以來不都是光禿禿的嗎?

...

《吃飽穿暖才十幾年而已,小時候冬天凍死了,手耳朵都凍腫了》

《而且我還記得小時候臉頰和手總是會開裂結疤,周圍的孩子差不多也是》

《總感覺小時候比現在冷多了》

《現在我總算知道了柴米油鹽為什麽柴排在第一了[哭]》

《我怎麽覺得柴不值錢啊,上山去就能有,反而油鹽在古代普通人不可能有》

《你知不知道古代山上的柴需要地主批準才能撿和砍伐,不然你就是偷盜》

《很多樹木都是官府的,不允許砍,禁山澤你不知道嗎?》

...

金陵城國子監,此前寫小說的姓杜的監生和他的幾個同窗,看著天幕不覺已淚目。

讀書人讀書,不就是為了一展生平所學,造福社稷嗎?

後世人言語多荒誕可笑,可語言荒誕的背後令人心塞。

你能想象一下,山上的柴枝、地上引火的草、葉任你撿嗎?

杜平無法想象,但他知道如果有那一天,那會是很開心的事。

...

《小冰河時期確切說到1980年才結束的,明朝清朝是最冷的》

《自己不想賑災就說,明朝因為冷凍死的人最多,差不多的領土,明巔峰時期人口就一億,清朝乾到了四億,而且清朝還不是漢人王朝,在民生方面比明朝好多了》

《其實有一個主要原因,清朝大規模推廣紅薯了,明末引進的紅薯,但是時間沒給到就亡了》

漢末南郡。

“紅薯”諸葛亮鄭重地在“科技發展”旁邊寫下兩個字,這就是後世說的穿越後要尋找的高產糧食?

可是,該去何處尋找?

科技發展又是什麽?工業化又是什麽?紅薯好歹還知道是糧食, 這四個字每個字他都認識,組合起來就是天書,根本看不懂。

通過天幕的評論區,諸葛亮也逐漸還原了後世的現狀。

吃飽穿暖也就是十幾年的時間,尤其是2008年以後。像早些時候的記憶,生活狀況和此世卻是大差不差。

所以,真的有花十來年就將日月換新天的偉力嗎?

一切都是那麽的不真實。

或許,借著天幕的幫助,他們也能再造另一個盛世大漢!

...

《為什麽不逃難移民到南方一帶,到達兩廣一帶的話,應該不會凍死了》

《以前兩廣地區全是原始森林,到處是毒蛇猛獸,還有劇毒瘴氣,要不怎麽會有一條“流放嶺南”的罪啊[捂臉]》

《古代的交通不行,更沒有交通工具,從中原到兩廣山那麽多,估計路上命就沒了》

《古代沒有棉花?》

《棉花最開始是在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的。在宋末元初,棉花大量傳入內地,在明朝初期的,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棉花。》

《古代用的都是蘆花,保暖性不如棉花。》

《感謝工業化帶來的變化,古代封建王朝就沒有什麽盛世》

貞觀年間,長安城。

李世民、房杜、魏征、李靖等一眾人看著天幕的說法,臉色也是有些鬱鬱。

按後世的標準來看的話,確實古代是沒有什麽盛世。

不過,自我等始,卻是能造一個令後世都讚歎不已的盛世!

紅薯!棉花!

朕,全都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