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猛了,刷到元素周期表的奢香夫人,聽完後我表示這是奢香夫人?不,這是居裡夫人!】
【先看奢香夫人原版:】
【...越過綿綿的高山,越過無盡的滄海】
【如果期待依然在,總是春暖到花開】
【請你輕輕留下來,讓夢卷走這塵埃】
【香飄在書廂之外,奏響美麗的天籟】
【烏蒙山連著山外山,月光灑下了響水灘】
【有沒有人能告訴我,可是蒼天對你在呼喚】
【一座山翻過一條河,千山萬水永不寂寞】
【你來過年華被傳說,百裡杜鵑不凋落】
【烏蒙山連著山外山,月光灑下了響水灘...】
...
貞觀年間,長安城。
隨著天幕簡單又上頭的旋律響起,那極具特色的曲風、朗朗上口的旋律、節奏感強烈的特點迅速抓住了眾人的耳朵,就算是初次聽的人都有種非常熟悉的感覺。
春滿庭,一眾姑娘不知道何時就順著旋律哼了起來,每個人都各自有自己的特色。
紅棉姑娘性格大大咧咧,大大方方伴著旋律哼了起來,陽光灑脫又自信。
清砂姑娘柔柔弱弱小家碧玉,聲音溫柔,聽著有些像撒嬌,讓人骨子都酥了。
甘棠姑娘的聲音較為空靈,聽起來有些縹緲,不似在人間。
此外還有一眾姑娘或爭奇鬥豔,老鴇陳媽媽望著眼前的一幕,眼睛發亮。
...
太極殿前。
天幕的曲子倒是很對一眾武將的胃口,曲風豪邁不做作,也不拘泥於情情愛愛。
“曲不錯,詞倒是無甚意思!”有文官評價道,聽多了這時代婉轉哀怨的曲風,天幕的曲子倒是很有異域風情。
“切,這首曲子若是配上那些無病呻吟的句子反而不美!”
“王大人說的極對!”
李世民倒是毫不在意底下大臣的議論,他的心情極好,此時跟著天幕的旋律,腳不聽使喚地打起了拍子。
...
【這是元素周期表版的奢香夫人!】
【氫铌氫氫硫硒錸,銣錳鋦氮鍺砷砹】
【...】
【...】
【鎢錳釤磷鍺釤鎢釤,銥鋨鈷氧鍶錫氧鉭】
...
【聽完後我直呼好家夥,知識以一種卑鄙的方式進入我的腦海!】
漢末南郡,就算是早有準備的劉備諸葛亮等人全都傻了。
這些字...
眾人對視一眼,若不是看見對方的局促和尷尬,恐怕都以為自己文盲了。
“這些字,俺怎麽大都不認識...”
而天幕中所謂的元素周期表版本的奢香夫人,其實就是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同音字重新填了詞。
但速度完全不像之前的視頻,這次節奏極快,字幕一閃而逝...
於是眾人瞪大了眼睛,上一個字還沒寫完,天幕已經閃過了幾十個字。
況且每個字(元素)的左上角還標注了一個數字,應該就是所謂的質子數,右上角標注了胡語,眾人看不懂。
像氫(1 H)。
諸葛亮嘴角抽搐了一下,看著自己在紙上寫出的氫(1 H)沉默不語。
...
貞觀年間,長安城。
負責記錄的小吏一個個眼睛瞪大了,瞪到乾澀,提筆卻無從下手,內心都幽怨無比。
李世民嘴角抽搐了一下,也是不知道該怎辦。
這種情況下面的小吏能抄到一小半就偷笑了。
...
洪武年間,金陵城。
朱元璋額頭青筋直跳,忍住了兩次想摔筆的衝動,也只是記錄了三個元素而已。
抬頭望著底下眨巴眨巴眼的百官和小吏,忍住了不滿的情緒。
好在此時,天幕已經又重複播放了,朱元璋只能寄希望於評論區。
《當初我要是會這歌,物理也不至於不及格[摳鼻]》
《不怪你,去玩吧》
《這不是奢香夫人,是居裡夫人[狗頭]》
《 H2 = Ni H2O,造鎳啊!!》
《置換反應,這個詞我最起碼20年沒說過了》
《歌名:居裡夫人,作曲:鳳凰傳奇,作詞:門捷列夫》
...
朱元璋有些無奈,後世這幫人確實比較皮...
不過說真的,為什麽要造這麽多這麽難寫的字啊!!!
《這歌放射性挺強啊》
《問題是要按順序背,不然就算背下來意義也不大[捂臉]》
《理科生就記得,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矽磷,硫氯氬鉀鈣,後面的不記得了》
《強的可怕》
...
“快快快!”胡惟庸連忙吩咐道,底下的小吏連忙抄了起來。
“這是前20位元素的名稱!”朱元璋一眼就看出這幾句難懂的句子,由於氫是第一位,那麽剩下的就是按排序下來了,因為上面的人也說了,不按順序背誦是沒用的。
“可惜的是沒有剩下的元素了!”朱元璋遺憾地想道。
另外的是,這些元素的右上角的胡語沒有標注出來,不知道那代表著什麽。
“這些元素有什麽作用?”已經動手抄下來的朱標也是非常懵,按天幕的說法,後世這些是必學的知識。
一眾文武百官也動手抄錄了下來,他們當然知道這東西的重要。
只是,卻不知道有什麽用。
好消息是拿到了寶庫的鑰匙,壞消息是,不知道寶庫在哪裡...
什麽幽默笑話...
...
和興茶食店,一眾食客跟著天幕哼了兩遍已經學會了曲調。
此時掌櫃的心情合著旋律愉快地跳動著。
矮矮胖胖,下巴有顆黑痣的蘇先生端著茶碗,閉目徜徉於那自由歡快的旋律中無法自拔。
這種縱情高歌的感覺真不賴啊!
...
貞觀年間,長安城。
李世民欣喜地看著筆墨未乾的二十個字,龍顏大悅。
雖然暫時不知道該怎麽用,但至少拿到了寶庫鑰匙不是?
只要肯鑽研,他相信總會有一天總會弄明白的。
大有可為!
一眾大臣也松了口氣,陛下倒是天性樂觀,這也省了許多口舌。
不然要是陛下真的急著搞懂這幾句口訣的含義的話,那可就難辦了。
這二十位元素還是托後世的福才有幸得見,其中缺少了大量的資料,一時間定然是搞不清楚與之相關的道理的。
...
【漢唐之後,長安城為什麽衰落了?】
【其實長安的衰落是一個長時段的過程,長安的興起和繁榮,主要得益於關中平原】
【而長安的衰落,說到底其實就是關中平原、或是關中地區的衰落】
【事實上伴隨著從秦漢直至隋唐一千多年的發展,為承載日益龐大的人口規模,關中平原可以說是遭到了近乎不可逆的過度開發】
【首先就是由於過度開墾和大規模的城市宮室營建所造成的森林資源的嚴重破壞】
【而森林資源的破壞以及農業和生活用水過度,又造成的水資源開始銳減】
【從唐朝中後期開始,一度號稱八水繞長安的關中平原地區竟然出現了河流水量銳減,乃至於斷流的情況,像涇水、渭水、灞水等重要河流水量銳減】
【而關中地區的森林資源和水資源的嚴重枯竭,隨之帶來了更加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使關中平原陷入了雨豐則泛濫、雨少則乾旱的怪圈】
【據統計自唐朝初建的武德年間到盛唐的開元年間的一百多年裡】
【長安及其周邊地區共發生了20起嚴重的水旱災害,到唐中期的公元8世紀100年的時間裡,竟然爆發了37次嚴重的旱災,平均每兩年多一次】
【曾經沃野千裡的關中平原號稱八百裡秦川的膏腴之地,到了唐中後期其生態環境逐漸走向大崩潰的邊緣】
...
貞觀年間,長安城。
李世民的笑容逐漸收斂,這事他還真沒仔細思索過。
長安城作為大唐的國都,其衰落對於大唐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
關中作為大唐立國根本,其面臨的問題,竟有些無解。
至少李世民經天幕一提醒暫時就沒想到有什麽好的解決方案。
長安作為大唐國都,不可避免地會吸引大量的人口流入,人口的流入又會催生出大量的居住需求,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的砍伐樹木營建屋子和宮室等。
此外大量的人口入流的居住需求會不可避免地佔用大量的耕地,但人卻還是要吃飯的,這又是另一個尖銳的矛盾,即耕地大幅減少而糧食需求劇增...
而與之息息相關的則是...漕運!
這是一條條傳導鏈。
李世民的臉一下子變得不太好看,他望向房玄齡,一向號稱多謀的房玄齡也緊皺眉頭。
...
【而生態環境的崩潰雖因人口增長和農業過度開發而引起,但最終影響的還是農業生產本身】
【一方面缺水洪澇旱災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始終困擾著農業上的增產增收】
【另一方面人口日益膨脹導致本就十分惡劣的農業生產環境,又因可耕地資源的不足而變得更加惡劣】
【更何況經歷了自漢末至南北朝時期綿延不斷的戰爭重創,事實上就連當初的漢長安城都已破敗不堪】
【且隨著關東地區和江南地區的經濟開發,經濟重心逐漸開始向東向南轉移】
【這也使得關中地區作為中國曾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加的黯然失色】
...
洪武年間,金陵城。
朱元璋則是暫時松了口氣,天幕中現在講的是李唐。
按天幕的說法,其實李唐定都於長安的做法,不說錯誤,至少是存在問題的。
其面臨的問題就是上述所說,以及漕運問題。
從洛陽到長安要經過一段極其湍流的河段,該河段會導致漕運的成本急劇攀升。
但朱元璋則覺得定都長安的策略沒問題,此時天幕提及的問題不過是知道了後來的歷史,以後來者的角度來批判這個決定,頗有些馬後炮的意思。
...
【長安近乎苛刻的缺糧問題是足以動搖統治的大問題,隋唐兩朝的做法主要就是修築大運河】
【通過漕運把糧食從關東和江南,經由洛陽運抵關中大運河,由此成為確保長安乃至於整個關中地區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而作為東糧西運的重要中轉站,為確保從大運河運過來的糧食能夠成功運到長安】
【洛陽在隋唐兩朝得到了大力營建,並從國家戰略的高度被賦予陪都的政治地位】
【通過洛陽隋唐朝廷得以將廣大關東和江南地區的物資,源源不斷的截流到關中和長安】
【而從大運河經洛陽入長安的漕運路線,要經過黃河三門峽段】
【黃河三門峽段風浪險急,據記載10艘漕船折損七八艘都是常事】
【同時從渭水進入長安的河道,由於日益嚴重的泥沙淤積,行船更加困難,甚至要邊挖沙邊行船】
【日益高昂的運輸成本讓唐廷開始思考定期遷都洛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關中地區和長安日漸衰落的必然趨勢,長安事實上已經失去了立都的基礎,而安史之亂則加劇了這一趨勢】
【此後經濟中心開始向東向南轉移...】
...
漢末南郡。
諸葛亮和龐統等人簡直不敢相信,關中在後世竟然衰落了。
那可是八百裡富庶之地、號稱天府之國的關中啊!
而經濟中心向東向南轉移,則是對應了小冰河期的氣候變化。
可歎,盛極而衰。
...
之後的事,朱元璋已經知道了。
長安隨著盛唐的逝去,輝煌也為之消散,確實比較可惜。
他對於長安其實是有些想法的,但此時也隨之散去。
...
貞觀年間,長安城。
長安城諸坊中不少文人雅士也為之嗟歎,這種感情極為複雜。
一方面天幕曾言及,漢唐作為古代王朝的巔峰,長安城的輝煌是引人注目的。
而另一邊竟是盛極而衰,令人歎息不已。
真是時也,命也。
...
太極殿前,李世民沉重問策,唯有一片寂靜以對。
房玄齡胡子扯掉一根又一根,怎麽樣才能保證人口流入的情況下,在不佔用耕地的情況下解決這批人的居住、生活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