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 第462章 老朱的好朋友們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第462章 老朱的好朋友們

簡繁轉換
作者:鍵盤戰鬥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4:10:03 来源:搜书1

  滾滾長江東逝水。

  朱元璋下旨,撥款百萬物資給應天府鐵道工程集團,朱元璋的旨意,沒人敢違背。

  看著長江,朱元璋滿臉疑慮。

  “咱怕最後這橋沒有建起來,潑天般的人力物力也浪費了。”朱元璋最近很有名。

  工程部知道最近有個小老頭,應該是京城裡的哪家勳貴,裝作普通鄉紳經常來工地上轉悠。

  這種人並不少,有抱著敵意的,也有抱著好奇的,每天都有京城的人來觀看鐵道的修建。

  畢竟鼎鼎大名的閃電戰,已經人盡皆知,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知道鐵道的厲害。

  可是南方不同啊。

  南方多水道。

  那麽修建鐵道的難度也就大大增加了。

  朱元璋最近交了不少的“朋友”。

  對於鐵道也有了更高的認知。

  老朱從寺廟裡出來,拿著一個碗乞討到當上皇帝,建立了大一統的大明,隻用了十五年。

  別的不說,老朱的溝通能力絕對是頂頂的。

  許多人都對這位老者印象不錯,與這位老者聊天,每個人都感受到舒服。

  從鐵道總部調來的勘探技術人員,在各處勘探和規劃,有位三十來歲的漢子,被朱元璋纏上了。

  “咱們鐵道工程部的口號是不怕困難,披荊斬棘,區區一條長江而已,擋不住我們鐵道人的腳步。”

  漢子大聲的說道。

  “哈哈哈。”

  朱元璋忍不住拍了拍漢子的肩膀,“小劉小劉,你這算不算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不算,我們有信心。”

  朱元璋喜歡漢子的自信。

  不過朱元璋還是忍不住說教道:“我看啊,你們最初的計劃不是挺好麽。”

  最初的計劃是渡輪。

  長江兩頭的火車,靠著渡輪來渡過長江。

  在兩岸的渡輪碼頭,利用吊機把一節節車廂吊入大貨船上,采取的這種計劃方案。

  此計劃方案朱元璋看過,他覺得已經很好了。

  但是鐵道工程總部推翻了此計劃方案,抽掉了總部的資深技術人員們,一批批的派往南方,集思廣益的要求解決在長江上建大橋。

  “要建就建最好的。”

  漢子說道。

  “其實我們先民早就有了很多的橋梁技術,對我們在北方修建鐵路橋起了很大的幫助。”

  “是嗎?”朱元璋好奇的問道。

  “宋代時期,先民在廣東潮州修建的廣濟橋,老人家聽過嗎?”漢子問道。

  朱元璋搖了搖頭。

  “韓江的流量變化可比此處的要大多了,枯水和洪水相差百余倍不止。”

  “古人有形容說:其流急如馬騁而洶湧,觸之者木石俱往。水落沙湧,一葦可渡,水漲沙逸,雖設濟舟,日不能三四渡,咫尺之居若千裡。”

  漢子感慨道。

  朱元璋敬佩的說道:“沒想到你還會背詩。”

  “我們有夜學的,還有定期參加培訓社的培訓,別的不提,這工程上的知識,我們吃這碗飯,必然是要牢記。”

  朱元璋忍不住沉思。

  看來北平模式不只是造幾家工廠那麽簡單的道理,難怪當初練子寧在應天府模仿北平辦工廠失敗了。

  聽著漢子的話,又是夜校,又是培訓社,如此這般下來,哪怕是普通的工匠,技術水平也是一日千裡的發展啊。

  朱元璋又忍不住想到了,北平報紙上經常提起的以人為本,看來這個以人為本,不只是工作待遇上。

  像眼前漢子這般的工人,北平有多少呢。

  就如打仗的道理一樣。

  北平的工人們多類此漢子,何嘗又不是天下第一精銳的軍隊呢,一點通萬世通,朱元璋覺得自己又學到了一點。

  “這座宋代的跨江連海大橋,全長一千六百尺,東西兩段,皆石墩石梁,唯獨中段是浮橋組織。”

  “浮橋?”朱元璋不太懂,怎麽又成修浮橋了,主要他沒見過。

  “先民的智慧啊。”

  那漢子滿臉的自豪。

  “宋朝正是小王爺所言,我們先民文化和技術最璀璨的年代,本身文明的燦爛,更有宋朝對古人的崇拜。”

  “宋朝甚至把先民中有名的科學家追封起來,可見宋朝之文明程度。”

  朱元璋有些懵。

  說得好好的,怎麽又扯到大宋呢。

  他雖然說過要複宋製,可對宋的失敗也是痛恨的。

  但是北平的人不同啊,北平的人不知道為何,提起先民都是一臉的自豪。

  不過這樣也很好,朱元璋臉上露出笑容。

  那漢子這才解釋起來,為何這麽驚歎。

  “那是韓江,與大海相連的,往來大船絡繹不絕,如果修建了跨江大橋,豈不是阻斷了船隻。”

  “所以此大宋的跨江大橋,中間段修建為可以開合的浮橋。”

  “浮橋由十八隻大木船組成,當大船抵達時,中間段的木船就可以解纜移動,讓出河道以通航。”

  如果朱高熾在這裡,就會說,其實就是近代西方提出的,所謂開合橋,合時通車,開時走船,對於水陸交通兩不妨礙的橋梁修建觀點。

  朱元璋第一次聽到還有這種跨江大橋,忍不住嘖嘖稱奇。

  “廣濟橋總共有二十一個大橋墩,立在江面下。”

  “還有就是大宋在福建泉州修建的洛陽橋,長三千六百尺的跨江大橋,光立在江面下的橋墩就有四十八座。”

  “竟然宋朝就能修建這麽長的跨江大橋,我大明難道不如大宋?”聽到第二座橋梁的長度,朱元璋不滿的問道。

  漢子搖了搖頭。

  “洛陽橋總長三千六百尺,而泉州洛陽江入海處水流湍急,波濤洶湧,建橋非常不易,更不提如此長度的石橋。”

  “如果在材料上沒有突破的話,此橋雖然偉大,但還不足以支持鐵道。”

  “難道修不成?”

  朱元璋急了。

  那漢子笑了起來,又開始了得意。

  “能修啊,現在我們有了鋼筋水泥技術,在山中都修建了鐵道橋,自然也能在江中修建。”

  朱元璋忍不住露出笑容,這漢子說話雖然有些大喘氣,但還是比較靠譜的。

  不知道何時才能見到。

  咱大明可不能比大宋差,不但要修建跨江大橋,還要把大宋的跨江大橋更長更高。

  朱元璋勝負欲起來了。

  對於應天府鐵道工程集團的支持力度又加大了三分。

  ……

  北平。

  徐寧領著十幾名管事和技術人員,帶著成箱的報表,眾人一臉的嚴肅。

  “應天府的跨江大橋目前還不能修。”

  朱高熾沒有生氣,平和的問起原因。

  “通過對水流,河床,汛期等勘探,還有組織了當地懂水文的工匠們,哪怕最合適的地段,也寬一萬三千余尺。”

  “更不提修建的高度,會遇到的風浪等問題,強行修建此跨江大橋,只怕有很高的幾率失敗。”

  聽完後,朱高熾理解眾人說的問題。

  不過朱高熾還是忍不住的指責道:“當初要修建跨江大橋的是伱們,如今反對修建跨江大橋的又是你們。”

  “請小王爺責罰。”

  徐寧主動攬下責任。

  “我責罰你們做什麽,我要的是你們用心負責,在這件事情上,有沒有抱著好大喜功的初衷,造成了如今兩難的境地。”

  “其實不然。”

  另外一名管事上前說道:“目前我們工程部的技術人員,正全力研究安平橋,此橋是大宋在福建泉州修建的跨江大橋,長度高達八千一百余尺,被當地人稱為五裡橋。”

  “安平橋比洛陽橋所在水域更加寬闊,水文條件更加複雜,很多地方泥沙堆積,純粹以石頭堆砌不僅耗時耗力,而且部分泥沙堆積處的石塊投進去了還容易下陷,根本難以形成合力。”

  “此橋因為采取了取巧的方式躲開了風浪,我們要修建的長江大橋學不了,但此橋在技術上,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的東西,例如睡木沉基法。”

  “如果我們能把睡木沉基法研究透徹,那麽在長江上修建穩固的石墩就不再是問題,解決石墩下沉的關鍵難題。”

  “還有就是江東橋,此橋高八十尺,除了金州的海船,內河船都可以暢通無阻。”

  “等吃透了這些橋梁的技術,那麽在修建我們要搭建的長江大橋的工程上,目前遇到的核心難題都會得到解決。”

  無論是廣濟橋,洛陽橋,江東橋,還是安平橋,都是宋代修建的跨海梁式石橋,並且是世界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橋。

  許多後世的橋梁技術理論,基本都是類似的。

  例如睡木沉基法。

  後世許多的長江大橋,同樣采取的這種打樁方式。

  “但是應天府的鐵道橋,我們建議仍然采取渡輪法,第一座長江大橋,應該修建在湖廣。”

  徐寧這時候又說道:“根據勘探部同僚們的意見,在湖廣的長江大橋,只需要五千尺的長度,而且船隻為內江船,無論是高度還是長度,都是可以掌握的技術。”

  “所以你們是讓我上疏皇爺爺?”朱高熾懂了。

  朱元璋對應天府鐵道工程部可謂是鼎力支持, 如今突然說不在應天府修建鐵道橋了,下面的人不敢出面。

  南方的確水道多。

  但是江淮地區的經濟發達,是有根基的。

  什麽根基?

  南宋自從建造出了洛陽橋、安平橋這樣的跨江海大橋,就掀起了玉瀾橋、石筍橋、東洋橋、蘇埭橋等修建“超級工程”的熱情”。

  而且許多大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有學者統計過,南宋光泉州地區就修建了大小橋梁近百座,是歷代的高峰。

  正是因為南方不可計數的大小橋梁,更有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後,都無法比擬的橋梁技術。

  才有南方的經濟發展的底蘊。

  南方在千年前可是蠻荒之地,是先民們一手打造起來的優越舒適生活環境,而不是大自然給予的。

  “看來要讓皇爺爺失望了。”朱高熾指了指眼前的一幫人,無奈的歎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