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請先生不吝賜教。”
劉備真誠求教,諸葛亮坦然說道: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連袁紹都兩敗其手,三分天下他為首;孫權繼父兄基業而據江東,倘若能夠內修政理、外聯諸侯,三分天下也該有其一;最後則剩將軍一席,荊州劉景升年事已高,大公子劉琦非立業之主,此地非將軍不能守之,荊州西邊的益州險塞,沃野千裡,亦是將軍立業之地”
“荊州、益州.”
劉備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一臉嚴肅說道:“先生之前言取漢東、謀關中,要麽是無主之地、要麽為曹賊控制,而劉景升、劉季玉皆為劉氏同宗,備安忍奪其基業?”
“正所謂天予弗取,必受其咎,天賜將軍之地,焉能不取?本來先取荊州、益州較為穩妥,然而天下局勢既起變化,若以三分天下計則太緩,取關中、迎天子雖略為激進,但卻能提前佔據大義,複興漢室機會更大。”
劉備頷首追問:“先生剛才言及孫權,說他行事出人意表,以致局勢混亂不堪,未知作何解釋?”
“孫權繼位立足未穩,應該花精力穩固後方,處理不服的郡縣、以及叛亂,絕不該在羽翼未豐之前,去挑戰能敗袁紹的曹操,即便能僥幸打下壽春城,也沒有實力攻取許都,他把逐鹿中原想得太簡單。”
諸葛亮答完又補了一句:“孫權行此昏招,必定有人挑唆,但連夏侯惇都沒拿下,用兵確實不能恭維.”
“挑唆?聽說孫策臨托孤張昭輔政,又有孫策至交周瑜帶兵勤王,此二人掌管江東軍政,應該不是庸才,豈容孫權胡亂行事?”
見劉備一臉納悶,諸葛亮搖頭解釋:“據我江東的朋友分析,那獻計者並非江東臣子,而是合肥龍驤的主簿魯肅,孫權是受了此人的挑唆,最後才力排眾議攻打壽春。”
這件事,劉曄之前和劉備說過,知道是龍驤用孫權牽製曹操。
由於此時諸葛亮還沒出山,劉備還不能將合肥內情道出,便打起了哈哈:“原來是這樣麽?孫權敢用外人之謀,那魯肅應該不簡單。”
諸葛亮點頭附和:“豈止魯肅不簡單?合肥龍驤更不簡單,我嚴重懷疑孫權北上、曹操南下,一切都是龍驤之計。”
“何以見得?”
劉備情不自禁與關張對視,心說臥龍先生真不是尋常人物,龍雲起藏那麽深都被他發現了。
諸葛亮正色答曰:“將軍不妨從結果反推,孫權北上攻打壽春之時,江東控制著廬江南部數縣,曹軍則控制著整個淮南北部;而去年曹操親征淮南以後,孫權只剩下歷陽一縣之地,還把廬江太守之位拱手讓給了龍驤;龍驤這幾年雖沒主動出擊,卻因戰亂收留了大量的流民,成為孫曹爭霸的最大受益者。”
“反推之法?”
劉備暗忖妙哉,面上卻風輕雲淡,點頭肯定:“好像頗為有趣,也有些道理。”
諸葛亮見劉備好像‘不信’,又出言補充:“將軍不可小視龍驤,此人在曹操、孫權間左右逢源不可小視,將軍若是想為長遠計,應派人秘密去合肥結交,無論以後定江東還是平中原,此人都有大用。”
“謹記先生教誨.”
劉備抱拳一拜,抬手瞬間突然表情肅穆,正色對諸葛亮說道:“備雖名微德薄,願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
諸葛亮佯裝驚訝,連忙拱手回禮:“亮久樂耕鋤,懶於應世,不能奉命”
“啊這.”
諸葛亮回答讓劉備不知所措,按說自己三顧茅廬誠意很足,在與徐庶、司馬徽、劉表等人交談之中,得知其人有大志、有大才、卻沒機會。
你曾經推演三分天下,其中就我劉備一席之地,你怎會不願出山呢?
畢竟才二十一歲,才華橫溢也沒人重用,我難道不是最佳選擇?
劉備沉思之際,突然聽到張飛叫嚷。
“孔明!”
“張將軍,有何見教?”
“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敢不敢與俺打賭?”
“打賭?打什麽賭?”
劉備誤以為張飛要動粗,卻沒想到他要和諸葛亮打賭,旋即忍住製止的衝動,和關羽一樣期待地盯著張飛。
此時諸葛亮居高臨下,站立輿圖旁指點江山,在氣勢上壓了眾人一頭。
張飛說話間站了起來,望著諸葛亮意味深長道:“適才俺曾說曹操命不久矣,你敢不敢與我賭個具體時間?輸了就出山輔佐俺大哥怎樣?”
“啥?”
諸葛亮先是一臉詫異,很快又搖頭笑曰:“我雖會觀測星象,卻沒斷命的本領,如何與將軍作賭?萬一將軍沒測準,又待怎樣?”
“沒測準?”張飛撓了撓頭,嚷嚷道:“屆時先生離開便是,還要其他條件隨便開。”
“哈哈哈,真是有趣。”
諸葛亮盯著張飛大笑:“亮博覽群書,從未聽過如此本領,張將軍可否教我?
“俺同意。”
“那好,我就與將軍賭了,不知曹操何年壽終?”
“三不對,十年,曹操十年之內必亡!”
張飛先伸出三個指頭,緊接著又換成兩個大手掌,他實際上在模仿龍驤留魯肅,但又覺得三年時間太短,於是漫天要價喊出十年。
諸葛亮剛才沒答應,既是在考驗劉備,又顯得自己不急切。
本想借張飛台階下,但對方的表演實在太拙劣,諸葛亮差點沒忍住笑出聲。
劉備見狀忙起身伸出長臂,一把拉掉張飛類似投降狀的手勢,然後恭敬對諸葛亮行禮:“先生不要聽他亂講,我是真心求您出山相助,請先生憐憫天下蒼生,同備早日結束這亂世。”
“得蒙將軍不棄,亮願效犬馬之勞。”
諸葛亮見時機成熟,一改之前的高冷態度,當即跪在席上對劉備效忠。
劉備喜出望外,急忙將諸葛亮扶起,欣然自語:“我得先生,如魚得水。”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