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曹丕的好日子,也就只有這一個冬季和春季了。
因為曹魏的連番失敗,導致了一連串的問題。
兵力不足、糧草不足、官員不足,然而還要在這種劣勢之下繼續布置重兵駐防。
而到了春天草長鶯飛的時候,烏桓鮮卑的大軍在見識了花花世界之後,竟然不想走了。
這裡面是不是有司馬懿的挑撥,沒人知道。
但是曹丕確實在無法趕走這些“客人”的情況之下,只有硬著頭皮跟他們先打上一仗。
雖然最後在一大票名將們的有力保障之下,曹魏打贏了。
但是國力也損耗殆盡了。
更加麻煩的是,打了一個春天加夏天的仗,等到平靜下來之後才發現,竟然錯過了今年的耕種時節。
而馬上就要秋天了。
秋天,是蜀漢第三次北伐開始的時候。
章武三年秋天,劉備再一次開啟了北伐大業。
劉備和張飛等人在河東郡登陸,一路打穿了蒲阪、安邑、野王、壺關。
關羽趙雲黃忠從官渡出發,強渡黃河,擊敗了曹仁夏侯尚,直逼鄴城。
劉封李遺黃權則是從臨濟經過高唐、平原,去了南皮。
曹魏被一鼓作氣而滅國。
曹彰和秦朗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得到領兵出戰的機會。
在向曹植抱怨之後,三兄弟被曹丕給全部賜死。
然後,曹丕和曹真夏侯尚一起從柳城、昌黎一帶,準備往北方逃竄。
卻不料司馬懿早就等著這一天呢。
司馬懿借著這三人的人頭,給自己又充值了一年的做遼東之主的時間。
第二年,劉備在北方平定了烏桓鮮卑的殘部,正式在雲中郡、五原郡以北,設立了北庭都護府。
關平成為了第一任的北庭都護府大都護。
北庭都護府管轄著從幽並兩州的北部,一直到北海再往北數千裡的地域。
與此同時,蜀漢大軍從青州東部和右北平兩路出擊,同時開始了對於遼東的攻伐。
在經過一番苦戰之後,統治時間段導致根基不穩的司馬懿,被徹底平定。
遼東再一次歸順大漢。
逃往南洋的孫權,在那裡很是得意了好幾年。
但是得到了江東先進造船技術的蜀漢,再加上有不少的能工巧匠,所以在幾年以後也順利造出了高水平的戰船。
最終在追擊孫權殘部的時候,蜀漢水軍才發現這個世界竟然會如此廣闊。
從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人們也有了初步的大航海的意識。
這種意識,會在幾十年以後成為現實。
馬岱帶著馬謖、關興、張苞、張就幾人在西域都護府也是大發神威。
新興的薩珊王朝正式取代了安息帝國,並且準備在完全消化新地盤之後,開始攻伐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的謀夫、花拉子模、粟特、巴克特裡亞等地,都在薩珊王朝首任皇帝阿爾達希爾的計劃之中。
如果沒有大漢的參與,十年之後這個計劃就會開始一步一步地變為現實。
但是馬岱等人沒有給薩珊王朝這十年的機會。
虛弱的貴霜帝國、消化不良的幼年薩珊王朝,那不正好是大漢帝國的年輕將領們刷經驗的好副本?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蜀漢在攻破了曹魏,逼死了曹丕之後,就算是完成了興複漢室的大業了。
劉備作為皇帝,以丞相諸葛亮為主,配合上董和、劉巴等一眾能臣,及時地開始了休養生息。
章武四面,李遺被調入中樞,成為了朝中大臣,從此開始了他參與、影響朝政的時期。
他的第一個舉措,就是建議表彰趙爽、蒲元、馬鈞等人在興複漢室大業之中有著特殊功績的人群。
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但是此舉的重點在於,這是對於基礎科學的一次宣傳。
這次宣傳,使得很多人明白了這些知識的重要性。
然後,李遺又進獻了活字印刷術。
在這個時代,紙張已經開始普及了。蔡倫死後八十年,出現了左伯紙,使得紙質書寫開始慢慢流行。
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更是讓各種書籍開始被大量印刷。
隨之而來的,是知識的快速普及傳播和整體文化水平的提高。
李遺作為當世有名的高水平的詩人,也是迅速帶動了各種新型文學體裁的流行。
劉備駕崩後,劉禪上台。
在老一輩名將們陸續凋謝之後,劉封以大將軍的身份,在外為大漢不斷開疆拓土。
而李遺則是承擔了在內部製造各種思想的責任。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除了這些老口號之外,還有“用大漢的刀劍為大漢的犁取得土地”等等新口號。
在諸葛亮功成身退之後,李遺正式成為了最年輕的大漢丞相。
然後又開始了一輪偉大改革。
蜀漢建興十二年,丞相李遺改組官製,立三省六部製。
建興十三年,設立大漢科學院,以趙爽為首任院長,蒲元馬鈞為副院長。
後來趙爽的得意弟子劉徽,成為了第二任大漢科學院院長,也是一時嘉話。
大漢科學院招收各種奇人異士,均由朝廷供養。
這裡面後來走出了一位又一位科技界的宗師級人物,為大漢後來長期的科技壟斷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礎。
建興十四年,開科舉。
蜀漢科舉,首重策論與算學。
後來分門別類,又有格物等新學科。
建興十五年,設立大漢軍事學院,劉封為首任軍事學院院長。
建興十六年,因人口增長以及對薩珊王朝攻略的需要,丞相李遺發布“大航海令”。
蜀漢帝國正式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後來的國家財富增長、發現新大陸、引進新型農作物、驗證地球是圓的等等重大成果,均是發端於此。
有了科技和人才,就有了對外克敵製勝的法寶,也就有了下一步繼續開疆拓土的雄心和信心。
而在新大陸中發現的那些新型農作物,因為種植方便又產量奇高,導致大漢的人口更是爆炸式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加上知識的普及,更是反過來使得人才的出現概率大大增加。
李遺作為丞相,所發布的最後一個決定,是撤銷丞相制度,轉而設立內閣與議政廳。
在一連串的在各個領域裡面的勝利之後,李遺這個設立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提議,在最初沒有引起絲毫的懷疑。
因為此舉可以極大地集中權力到皇帝的手中。
人們都很難以想像,做了一輩子丞相,名利雙收的李遺,會這麽痛快的把丞相的職務給廢掉,轉而親自擔任第一屆內閣首輔,還留下了內閣成員每一屆任期不得超過多少年的慣例。
但是經過了一百多年以後,人們這才明白了過來。
李遺設立內閣,並不是真的要讓皇帝集權。因為加上議政廳,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改革,也就是君主立憲製的開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