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倒斗 > 第291章 海明月的家族史(上)

倒斗 第291章 海明月的家族史(上)

簡繁轉換
作者:平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8-29 15:34:10 来源:源1

满仓老头挺能聊的。

别看他长相一般,口才却相当不错,聊起天儿来非常动听。

那天下午,他给我说了一段颇具奇幻色彩的故事。

听起来还蛮有意思的,就给大家讲一讲吧。

根据老头的说法,海明月祖上是科尔沁部海勒图锡氏,明末时,科尔沁部归属后金,海勒图锡氏大量男丁被编入蒙八旗从龙入关,由于表现出色、屡立战功,海明月这一支儿的老祖宗,就一直驻防在京畿地区,并一点点的成了京官儿。

此后官禄绵延,儿孙享福,一传就是二百来年。

直到道光年间,因清鸦片战争失败,大量满蒙官员获罪,海明月祖上也在其中,那一代的海老太爷惨遭革职削爵、永不录用。

俗话说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没了官身,在权贵遍地的京城自然不好混,于是海老太爷一咬牙一跺脚,干脆变卖了田产,带着妻儿老小举家搬回了科尔沁。

虽说这时海家还是正统的蒙古贵族,但毕竟在汉地待了一百多年,不说完全汉化也差不太多了。

因此回到科尔沁后,海老太爷逐渐就犯起了嘀咕:

怎么好几代人都是顺风顺水,到了自己这就坏菜了呢?难道说……是风水出了问题?

三嘀咕两嘀咕的,海老太爷坐不住了,决定找个懂行的人给看看。

几经打听,他得知喀喇沁旗有个姓李的先生很厉害,就立即派人去给请了过来。

这位李先生是有真本事的。

一番参断过后,他说海老太爷祖上,已经吃了足足七代皇粮,到他这一代,禄运就已经尽了,如今海老太爷能带着全家偏安一隅,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该知足了。

而且禄运虽尽,福泽尚存,此后海家无论放马牧羊还是贩货行商,依然能够财源广进,儿孙满堂,所以他叫海老太爷不用着急,随遇而安就行了。

这海老太爷哪能乐意呀?

讲话了:打咱大清朝入关的时候开始,我们家就是当官儿的,怎么到了我这,往后就得放羊呢?这叫我到了下边儿,怎么去见祖宗啊?

于是海老太爷就请他给想个办法。

我放羊可以,但我的子孙后代,必须继续当官儿!

起初李先生不愿意管。

可架不住海老太爷三天两头儿的央求,一个劲儿软磨硬泡,最后他被海老太爷的执着所感动,就答应为海家寻龙点穴,重振门庭。

此后李先生翻山越岭,找了整整六年,终于在科左双合尔山附近,寻到一处贵气十足的好穴。

那天满仓老头儿给我讲的时候,并没有说是什么好穴。

后来我去实地考察了一下,我嚓嘞,就双合尔山那一片儿,能操作的地方是真不少。

仅凭我当时浅薄的风水知识,就看出了不只一处。

最明显的,双合尔山上有座镇山白塔,据说是清代康雍时期修的,这就是现成的文笔峰,只要在东侧或东南侧寻一处朝山,然后选合适位置点穴,就能促成“文笔点状元”的格局。

其次,双合尔山南侧有座双福寺,据说也是清朝前期就有的,这只需要稍加布置,就可借“山庙同辉”之势,做出“双福并蒂”局。

再有,双合尔山两头都是水泡子,而且还不小,这都不用调整,只要点对位置,那就是“双湖映月,加官进爵”。

这还是我,我这一脉整体上归属峦头派,再加上我是刨坟的,不是埋人的,看地就比较粗糙。

我估计要是换理气派的正经人士过来,可操作空间会更大。

当然了,以上都是封建迷信,大家看看,乐呵乐呵就行了,而且现在那一片都是景区公园,不可能让你往里埋人,不过在海老太爷那个时代,这种限制是不存在了。

但有一点。

就是之前说过,坟地不是越牛逼越好,还得相得益彰。

按李先生的说法,海家的禄运既然已经尽了,那就是十八代不出一条权贵命的家族运势,所以光靠寻龙点穴是不行的,还得给他家逆天改命。

这就是当初李先生不愿意管的原因。

因为这种事儿无论做的好做不好,都会有反噬,不过他既答应了,自然就会说到做到。

而作为代价,李先生说他有可能会瞎,如果瞎了,海家就得再给他出笔养老钱。

海老太爷又不缺银子,自然满口答应下来。

那具体怎么操作的呢?

李先生有话,叫做:先埋七代,再埋一代,不出十代,必出顶戴。

意思是海老太爷要先回京城,把他家七代祖宗掏出来带回科左,在来年正月十五月圆之夜,埋进双合尔山下的风水宝地,然后等他自己死后也埋进去,这样快则子侄辈,慢则孙子辈,不出十代人,绝对出权贵。

海老太爷听话照办后,为了上坟方便,就又举家搬到了科左。

而李先生也如之前预料的那般,很快就患上眼疾,变成了瞎子。

按照约定,这时海家要再给出笔养老钱。

然而海老太爷宅心仁厚,他觉得:人李先生为了帮我,把眼睛都给弄瞎了,我要是就给点钱财,那也太不够意思了?因此他没有给钱,而是直接将李先生接进府里,安排丫鬟仆人仔细照料。

前文不是说过吗,风水先生身边,都会有个年轻的小徒弟,这是这一行儿的行业逻辑,不光是要传道,同时也是为了解决晚年问题。

李先生也有,名叫李魁光。

满仓老头说出这仨字儿的时候,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因为只要不是重名,那这人指定就是后来名震塞外的漠北地师——李魁光李三爷!

姚师爷告诉我,1905年,李三爷曾给某位王爷找到“苍狼望月穴”,点穴时风雷大作、暴雨突降,他凭此断言“龙神吐哺,江山易主,改朝换代,封疆守土。”

后来被他言中了。

清朝灭亡后,这位王爷的后代在民国和伪满时期,果真都继续做了地方大员。

不过当初海老太爷接李先生入府的时候,李先生觉得自己住到人家就算了,不能把徒弟也带进来,再加上他后半辈子也算有了着落,就把毕生积蓄给了徒弟,放他出去云游闯荡。

原本一切都挺好的。

可等到七年后,海老太爷病故,情况就变了。

毕竟久病床前还无孝子呢,更何况是个无亲无故的老瞎子。

只俩月不到,李先生就被海家后人给轰了出去。

这时的他身无分文,眼盲人老,只能在科左地区沿街乞讨。

直到又过了两年,在外云游的李魁光回到科左,想要去海家看望师父,结果海家人说不认识什么李先生,连门儿都没让他进。

李魁光一时也不知道咋回事儿,就寻思先找个地方住下,打听打听再说,不料刚走出没多远,就瞧见一个衣衫褴褛、又脏又瞎的老乞丐,正趴在路边可怜巴巴的要饭。

李魁光定睛一看:

卧槽!这他妈不我师父么?咋他妈成这样了?

他赶紧上去相认。

然而此时的李先生,已经不仅仅是瞎了。

想想看。

挨冻受饿,露宿街头,动不动还要被人打骂欺凌,毫不客气的说,这种境遇,每一分钟都是煎熬,可李先生,却已煎熬了整整两年,所以这时的他不光浑身是病,精神状态也变得疯疯癫癫,再加上眼睛看不见,任凭李魁光怎么说,他也不敢相信,面前的人就是他徒弟。

情急之下,李魁光留着眼泪就问:“师父呀,那我咋办,你才能信啊?”

李先生一会哭一会笑,根本不搭理他,直到李魁光一连问了几遍之后,李先生忽然一张嘴,吐了口痰在手上,说你把这口痰吃了,我就信你是我徒弟!

那么……李魁光吃了没有?

吃了!

二话没说就吃了。

这里大概有人会不信,但我信。

因为古人在孝顺这一方面,甚至可以用“极端”二字来形容。

《二十四孝》中就有一孝叫做“尝粪忧心”,说的是南齐县令庾黔娄,为判断父亲病情,亲口尝粪的故事。

屎都能吃,何况是痰。

于是师徒二人终于相认。

或许吧。

或许李先生苦熬两年,等的就是徒弟回来这一天。

被李魁光仔细照顾了几天后,李先生很快就一病不起了。

弥留之际,他握着徒弟的手交代了遗言。

什么遗言?

海家人忘恩负义!

这件事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就这么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