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法兰西之父 > 第三十一章 准尉和准将

法兰西之父 第三十一章 准尉和准将

簡繁轉換
作者:青山铁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5 03:04:12 来源:源1

第三十一章准尉和准将(第1/2页)

“说出来令人痛心,但确实是实话,我们确实应该从德国人那拿到欠我们的东西了。”

戴高乐想起来亨利·弗雷也提及过类似的建议,不过总理府秘书长是一个标准的文官,对国防工业并不内行,拿到战败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让军方参与。

战争的根本原因,说到底就是抢人抢钱抢娘们,戴高乐也是军人,他知道这个底层逻辑,当然不会阻止军人的底层需求,因此之前的军婚保障法他也同意了,不管是谁提出的,对法**人的保障是实实在在的。

巴黎才解放一个月,现在戴高乐最为倚重的当然是军队,临时政府的几个党派,只不过是用来对付法共的。

“密特朗先生,都是误会。巴士底狱,科曼满脸笑容的向密特朗道歉,“我为我的战友所带来的困扰,想你表达诚挚的建议,不过好在还是没有造成危害,我保证以后类似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

密特朗满脸憔悴,脑子里面混混沌沌,仿佛不知道自己还活着,看着眼前笑口常开的准尉,愤愤的道,“我要投诉你们,使用私刑。”

“这话就严重了,司法净化委员会负责清算法奸,工作内容都是为了捍卫法兰西。绝对不是私刑。”

科曼收敛笑容转为严肃,信誓旦旦的道,“而且经过观察,你身上并没有外伤,私刑又从何谈起呢?如果因为一些误会,导致了密特朗先生对司法净化委员会的工作产生了误解?我建议去总理府秘书那里投诉。”

科曼再一次展现出来手持大棒,面带笑容的具象化,他都已经代表自己的战友道歉了,要是密特朗还不依不饶,那路就走窄了。

科曼确实对一些历史人物有些滤镜,但密特朗一个男的,科曼对他的滤镜并不厚。

而且在之前的审讯当中,密特朗已经在摄像机面前认罪伏法了,科曼此时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形象,密特朗应该对他感恩才对。

不过密特朗认罪伏法,承认和德国人不清不楚的胶卷,科曼是不会销毁的,他一定会保留,没准以后会用的上。

“带密特朗先生去体检。”科曼身手招来一名狱警,他可是一个尊重证据的纯粹军人,绝对不会让出现构建的证据链有缺失,也是为了杜绝密特朗出狱之后反咬一口。

密特朗有什么可不满的,现在四大党派和一些小党派都支持清算法奸,谁不配合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等到密特朗神色萎靡的离开之后,马丁从暗处出来笑呵呵的问道,“这种人有的是,值得这么尊重?”

“我们是广撒网,不能放过任何一条漏网之鱼。”科曼老神在在道,“马上准备一份公开道歉的公报,对抓错人的行为公开道歉,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呢?更何况是祖国母亲犯错。”

科曼说完话问了一下时间,决定去看看阿兰找到的污点证人,他现在手腕连一块表都没有,只能找机会从德国抢了。

既然德拉贡上将已经到了巴黎,科曼总是要回家看看,都在一个城市还总是住在外面不太合适,而且现在巴黎这种草台班子,多接触一些信息源不是坏事,回到家,弟弟在写作业,阿迪莱女士呆着,都不值得注意。

德拉贡上将终于从巴黎市政厅回来,对于戴高乐和法共的政治交换不太理解,按照他的想法这种事很简单,告诉法共把军队交出来,有什么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一章准尉和准将(第2/2页)

科曼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戴高乐战后短暂的不到两年领导人时间,就已经尝试终结议会制,只不过没有成功。

戴高乐对法国来说当然是伟大的,但要说完全没有私心的话,哪有这种人?为什么总是要把政治家当做圣人?

戴高乐在一九四四年到辞职的一年多时间当中,做到的就是加强军队防止被法共颠覆,这一点做到了。

另外一点是建立总统制,这点失败了。

戴高乐作为法国解放者有着巨大的威望,可戴高乐也是军人,在政治勾结上面并不是这些政党的对手,关键戴高乐还没有认识到这点,他以为他可以。

戴高乐把法共置于一个靶子的角色,用了一年多时间慢慢的把法共武装剥离,同时期也在为设想中的第四共和国总统制做准备。

但他终于一步一步的把法共的武装剥离之后,战后初期的法国四大党派也变得别无二致,法共不在特殊,那就和其他三大党派是一样的,在议会制和总统制的斗争当中,戴高乐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不得不宣布退出政坛以示抗议。

戴高乐不得不为自己的政治水平交了一次学费。

而现在戴高乐没有一下子对法共采取强硬态度,而是通过立法等政治手段来操作,就是戴高乐觉得自己的能力可以战胜这些政党,建立总统制,让法共先做一段时间靶子,转移其他党派的注意力。

科曼不用对德拉贡上将解释的太明白,反正法国政治的碎片化,无损于军队的权威,甚至反过来导致军队在长期的阿尔及利亚战争当中势力进一步膨胀,进行了一句话总结,“将军应该是故意留着法共,转移其他党派的注意力,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我也不知道。”

“戴高乐将军让军队拟定一份,抢夺德国国防工业的计划。”德拉贡上将听了之后又想起来了今天在市政厅和戴高乐的对话。

“这件事交给我来拟定就行。”科曼也不客气,他是一个准尉,但不排斥做准将的工作,“其实盯着德国国防工业的国家不止一个,美国肯定有类似的计划,不过没关系,美国人的德行相信父亲还是了解的。”

德拉贡上将立刻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就好像是真的了解,但其实跟本不了解,不过英国人说过,美国是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

蒙哥马利之所以一直不服艾森豪威尔,也是因为以他为代表的英**人,认为美军的战斗力很差。

科曼说的东西和德拉贡想的不一样,科曼说的是美国对科研人才的不尊重,直白点说就是美国大众认知这一块有问题,美国不尊重普通的科研人才,美国尊重什么呢,尊重的是爱因斯坦那种科研人才。

在二十一世纪的表现就是,美国对普通理工科人才心中有轻视,但对已经证明过能力的顶尖科研人才十分重视。

在留学和本国教育当中,学霸是人人可欺的书呆子,但对于那种随便学习如同喝水,各种社交都不耽误就一骑绝尘的学神又充满崇拜,既要也要还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