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新官路商途 > 第二百五十五章 仇将恩报

新官路商途 第二百五十五章 仇将恩报

簡繁轉換
作者:更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16 21:20:02 来源:源1

沈启民是挺精明的一个人,萧良不觉得沈启民不了解拆迁补偿政策,有可能是对他忌惮太深了,反而以为所谓的优先承租档口等优惠政策,还是陷阱。

萧良也没有精力去细究里面的旁枝末节,事情能解决就好,就故意顺着刘辉的口气说道:

“他不吭声,估计是以为我想踩他两脚,才害得他餐馆近一年来生意这么惨,背后不知道戳了我多少纸人了。唉,我他妈都冤死了。既然对动迁的拆迁户有明确优惠政策,那就不用什么竞标不竞标了,你们就直接安排吧。”

汪兴民哑然失语,苦恼的挥挥手,对沈启民说道:“你要不放心,这些都可以注明到协议里!”

“沈老板要还不放心,你承包员工餐厅的档口,我可以出资跟你合伙的。”

周林刚好也是有事经过,停下来跟汪兴民他们打招呼,没想到萧良竟然会亲自出马,劝说沈启民配合拆迁工作。

早年云社做餐饮的人很少,周林、沈启民以及林文华他们是最早的一批,也是相对做得比较大的一批,算是老朋友。

林文华那边是彻底废了。

张斐丽那头小母老虎,动不动就拿去年林文华落井下石的事说事,怨气深着呢——林文华最近也打算将店盘掉,离开云社到外地发展去。

沈启民这边,大家也确实是因为萧良的关系避而远之,毕竟没有谁会没趣到找萧良询问他对沈启民这孙子是什么态度。

至于何红,谁叫何红长得那么诱人、水灵呢?

人家小萧总就乐意仇将恩报了,咬他呀?

不过,既然萧良亲自出面解释他对沈启民没有旧怨,周林这段时间跟萧良接触也多,这时候也乐意帮老朋友一把,让他放下所有的顾忌。

“有周美女出面跟你合作,你总该不用担心有人再踩你一脚了吧?好了,别绷着这张臭脸给大家看了!”

萧良拍了拍沈启民的肩膀,说道,

“档口怎么经营,经营得好不好,全看你自己努力了,我个人还是希望咱云社能多出几个周美女这样的民营企业家的!”

“小萧总你再这么捧我,我要找洞钻进去了。”周林笑道。

“周林你也不用谦虚嘛,”汪兴民笑道,“大家都不要随便跟萧良比,那是自己找不痛快,将萧良撇开去,接待站各方面的工作还是相当出色的。罗书记、唐书记都称赞的……”

在这次引进裕固技术的注资之前,卫雄包装新材料前后三次在云社启动扩股融资、债权转出资。

周林是追加投资最多的个人,前后总计投入三十万,目前是除梅坞街投资公司、张卫、顾雄之外第四大股东,持股百分之六。

卫雄包装新材料目前估值是八千万,相当于周林之前的投资短短半年多时间,获得十六倍的增值。

此外,镇接待站也是做得有声有色,周林最近还在镇接待站以北签约承租六栋连片老宅,计划从信用社贷一百万进行装修改造,为南亭工业园的入驻企业,提供高档商务住宿服务。

在这个年代,周林还是够资格称得上优秀民营企业家代表的;周林三十六七岁的年纪,成熟漂亮,就更加分了。

“肖裕军的儿子现在好像跟张铭他们几个凑到一起去了,”沈启民嗫嚅说道,“前两天我遇到张铭回云社,说是帮肖裕军的儿子找范镇长要债!”

“哦?”萧良不动声色的应了一声,假装什么都不知道,问道,“要什么债?”

“说是范镇长三年前家里建新楼房子的时候,找肖裕军借了五万块钱;好像镇上还有不少干部欠肖家的钱,他们这次打算都去讨回来。”沈启民怕萧良知道他这段时间跟张铭这些人有联系,对他又有什么不好的印象,忐忑的说道。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嘛。”萧良哈哈一笑。

肖裕军这些年收买不少干部,也花了一些代价,在他没死之前、被关押进监狱这段时间里,应该都跟肖瑞交了底。

至于肖瑞将张铭这些人纠集起来,能从范春江这些人手里讨回多少钱,有多少人会认账,萧良也懒得关心,但肖瑞现在摆出一砣臭狗屎的模样,恶心这些人,也确实是叫人挺开心的。

反而是他们为了很多工作能顺利推进,有些事没有实足的证据,不好去挖根子。

刘辉安排工作人员直接拉沈启民去签约,汪兴民这段时间难得见到萧良,便逮住他谈新镇区的规划情况。

财力有限,新镇区先启动沿宿云公路北侧的区域建设,一期除了信用社、供销社等单位的经营用房外,还有新的工业园生活配套区。

为了节省镇政府及工业园的资金投入,萧良答应由南亭实业出资建设新的工业园生活配套区。

一厂引进更多的自动化设备,将生产员工数量控制在两百人以下,规模没有增加,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新招聘、提前进厂实习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从市县各企业挖来的生产技术骨干。

云社本地一些低学历员工,数量没有增加多少,后续会逐步安排到后勤岗位上去。

生产质控部门也会跟着生产部门实行三班倒运转,一部分非云社本地员工交通不便,就需要提供食宿上的安排。

三厂也很快就要进入试运转,有一部分员工有住宿需求,都安排厂车按点接送到云社来。

现在除了将老镇上一部分改造好的宅院拿出来充当集体宿舍外,还从工业园一期的配套宿舍楼里挤出一部分房间,尽可能满足这些员工的住宿需求。

随着园区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之前规划建设的配套生活区,规模太小了,在满足员工食宿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

新入园的一些企业,员工目前要么租住农民房,要么到镇上租房子住。

二厂也计划元旦月过后建成投入运营,但在此之前又要加大比例招聘大中专生进行培训,员工的生活配套就会变得更紧张。

现在镇上、工业园资金都不算宽裕,又要遏制附近村民盲目违规搭建简易房屋出租的冲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南亭实业出资建造较高规格的生活配套区。

这样,除了满足自身员工食宿生活需求的同时,还留出一部分余量,提供给园区企业的管理人员入住。

至于园区入驻企业的普通员工,以及将来会更大规模招聘外来务工人员,还得依靠工业园及镇上多方筹集资金建造更多的平价宿舍楼。

当然,只要园区企业用工规模上来了,宿舍楼收费再低廉,单间安排四张或八张床铺,哪怕每间年租金以一千元计,也是旱涝保收的一桩投资。

镇上低价划出地皮,有不少私人老板都愿意参与投资。

毕竟这个年代的房屋建造成本低廉,普通宿舍楼的综合建筑成本能很轻松控制在每平方米四五百元以下;这都是有良心的。

萧良沉吟片晌,跟汪兴民说道:“平价宿舍楼的投资,我觉得暂时不急着放给私人老板做,可以先鼓励各村筹措资金,由镇上或工业园统一注册成立房屋建设公司进行投资。另外,工业园后续的工业用地审批是个难点,镇上是不是可以考虑将各村的产业建设用地置换一部分出来,将份额划给工业园。各村拿出来的份额,可以折算成对工业园的出资!”

没有办法,除了市县经济开发区外,省里对单一园区的工业用地审批权限就是六百亩。

南亭工业园想要将规划范围内的两千五百亩建设土地都合法合规的用起来,想要突破省级审批权限的限制,三五年间都不要指望能拿到更高级别的审批,不够格——这跟各区县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不是一个概念。

拿村级产业发展用地进行置换,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诸多地市进行建设用地突破的一个灵活做法。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建造村民集中居住区,节约出来的宅基地也都可以用产业发展。

当然了,各村将富裕的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份额置换进来,折算成对工业园的出资,共同享受工业园发展的红利,也是理所当然。

“你这个办法好,”汪兴民高兴的说道,“周一党政会,镇上先讨论通过,我再找唐书记请示,看县里能否出一个更明确的文件。云社十九个村,产业发展用地的额度加起来也有五六千亩,哪怕置换一半到园区,后面用地真就宽裕了……”

“对了,周老板在这里,我还想到一件事。”萧良说道。

“什么事?”周林问道,“跟我还有什么关系了?”

“新镇区就要启动建设,文化站也都可以迁到新镇区范围里。南亭实业可以出资将老楼买下来,”萧良想起一件事,跟汪兴民说道,“南亭实业现在办公有些拥挤了——”

文化站大楼建成才四年时间,虽说风格跟老镇区很是不搭,但内部结构比较好,用料也扎实。

萧良就想着出资将文化站大楼收购了,出资进行外立面改造,当成他们在云社的总部大厦使用;镇上拿到收购资金,到新镇区规划范围内,严格按照新的规划、建筑风格,建造新的文化站大楼,是较好妥当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当然了,南亭实业整体收购文化站大楼,镇接待站也要另外选址建设,又或者镇上不再设接待站,周林个人投资建设一座更大规模的中高档酒店,去承揽镇上的中高档食宿接待。

萧良看了一眼手表,说道:“这事过两天再找汪书记、周老板你们讨论,我现在真要回市里了。”

“好的,你先忙;我们回聊。”汪兴民见萧良都看好几回表了,放他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