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新官路商途 > 第五百二十七章 经验值如何快速增涨

新官路商途 第五百二十七章 经验值如何快速增涨

簡繁轉換
作者:更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16 21:20:02 来源:源1

根据贝尔实验室授权的专利技术,七月上旬,萧良与邵芝华、蔡春、孙楚辞、张叔毅他们,就第一时间在实验室里成功做出锂聚合物凝胶态电池实物了。

对重金打造的研发团队来说,在实验室复现只能算基本功扎实。

不过,实验室复现出来的锂聚合物凝胶态电池,性能测试时发现常温状况下容易鼓包,即便能勉强投产,但也说明贝尔实验室的这套专利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

当然,这也是萧良预料中的事情。

贝尔实验室授权的这套专利技术存在常温容易鼓包等缺陷,前世就为媒体广为报道,早期采用相关技术的电池厂商,基本都掉进坑里。

不过,相关技术经过二次开发改良,解决掉鼓包缺陷,却又是聚合物凝胶态锂离子电池领域最为经典、成熟的代表性技术之一。

前世报道所涉及的技术细节,萧良印象也不太深了。

校东中试基地及联合实验室,共同经过近两个月的检测、分析,八月底才确认鼓包现象是现有的电解液配方一种低沸点化合物所致——反正萧良不能承认,他早就知道了这点。

目前蜗巢科技与联合实验室正在进行的工作,就寻找新的高沸点化合物进行替代。

这么做,除了能解决现有的技术难题外,还无疑将形成蜗巢科技一项全新的发明专利,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他们挑选出六种新的化合物,进行全新的电解液调配,但要在实验室里,先进行全新的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试制,之后再进行全新的锂离子电池实物试制,并重新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还是需要一个过程。

通常来说,即便萧良再焦急,在现有的中试基地再多引进一套全新的实验设备,与联合实验室进行多重同步交叉验证就足够了。

在交叉验证的这个过程中,加快实验室产品技术的二次开发与完善进程,并对贝尔实验室所授权的生产工艺进行相应的调整,已经算是多管齐下了。

理论上也应该在之前的步骤完成之后,再去考虑中试生产线验证这个问题。

因为通常说来,实验室二次开发遇到难以克服的难题,是大概率事件。

等到中试生产线的验证阶段,通常来说,由张叔毅率领的课题小组牵头负责,再多配备几名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就足够用了。

只是这整个过程,在萧良看来还是太慢了。

再顺利,可能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拿出改良版的实验室技术,初步摸索了一套可供验证的新生产工艺方案来。

中试再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到时候就算新的生产工艺在中试线上得到成功验证、完善,仅靠张叔毅率领的课题小组,总共就十七八名工程师及技术研发人员,又如何立刻组建大规模的产能建设及生产?

整个流程慢腾腾的走下来,第一只商用锂离子电池子,不得等到三年后,才能正式送到客户手里?

作为人民币玩家,萧良当然知道快速增涨经验的一个窍门就是烧钱。

同步进行锂聚合物电池技术的二次开发、多部门实验室联合、交叉验证,以及直接建设中试线,甚至更进一步,直接建设一条试验线,现在就组建一支足够规模的工程师队伍,在中试线、试验线大规模进行摸索、完善生产工艺,给新的工程师队伍喂经验值,大概是快速形成产能的唯一途径。

这个过程可能会额外烧掉两三亿的资金,但考虑这项技术未来的影响力与市场前景,这时候额外多烧掉两三亿的资金,算多大点事?

截至目前为止,萧良今年春节之后,已经从保健品业务里拿出一亿利润,投入到蜗巢科技及能源电化学联合实验室里,但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从贝尔实验室获得锂聚合物电池专利授权,就花了五百万美元,折算四千万人民币;追加能源电化学联合实验室的研发预算,总计两千万;蜗巢科技自身研究体系建设及研发工作,已经花掉两千万。

长海玻纤四千万拆借,以及对鱼乐精密机电公司的两千万注资,以加强生产线机电一体系、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研发能力,这就超出了蜗巢科技今年预算一大截了;今年第四季度还没有到,就已经大幅度赤字了。

狮山湾新中试基地的建设与试验线设备引进,预算就是一个亿,接下来一年还要至少额外准备两个亿给新的工程师队伍喂经验,萧良也会感到捉襟见肘啊。

更不要说后续建设锂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需要更为庞大的资金量……

很多人觉得南亭实业茶饮料业务发展到这一阶段,应该能支撑茶饮料及饮用水业务后续的发展壮大了;保健品业务更是萧良手里的现金奶牛,每年能净提供两三亿的现金流。

萧良在这波牛市里,包括对东洲动力八百万股持股在内,净收益接近三亿。

萧良怎么看都不像缺乏现金的样子,谁能想明白他怎么会这么迫切将宿云生物的股权拿到香港套现呢?

主要还是萧良并没有将他在锂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上的野心暴露出来。

要玩科技树,三五亿的资金哪里够烧啊?

锂聚合物电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限制了前期市场应用范围,萧良还想着稍后一些,同时上液态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投资简直就是哒啵K。

而纸塑复合材料及灌装等相应的技术开发、生产设备投资,也绝非三五千万就能玩转的;萧良都还指望赵瀚、郭秉厢他们在产业技术升级上有更大的野心,能为这件事贡献一份力量呢。

“小萧总,你跟张经理也在狮山湾啊?”

这时候张叔毅陪同一名男子,从刚完成厂房竣工的狮山湾中试基地走出来。

张叔毅也是陪人来这里参观正在建设中的中试基地,突然间看到萧良与张斐丽站在路边朝这边张望。

“刚在云社开好会,有点时间过来透透气,”萧良看向张叔毅身边的男子文质彬彬,看着也就三十七八岁不到的样子,两鬃却已经花白,问张叔毅,“这位就是王驰骛博士?”

“是的,是的,王博士今天下午刚到东洲,我先陪同简单参观一下,还想着等你明天有空到校东基地,再介绍你们认识。”张叔毅介绍身边的男子,给萧良认识。

“王博士你好,久仰大名,我是萧良,之前跟你通过电话,但一直都没能抽出时间去秣陵拜访你,”萧良热情的跟王驰骛握手,介绍张斐丽,“这是我们公司行政综合部的经理张斐丽,平时在云社这边居多,不怎么管科技公司那边的事情。”

王驰骛是秣陵大学材料物理系副教授、副研究员。

王驰骛曾在宾州大学访学三年,访学期间主要从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

王驰骛去年初回到秣陵大学,转从非水液态锂离子电池研究,可以说是国内少数已经进入锂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了——现在做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商用技术太难了,市场预测非水液态锂离子电池才是电子市场的大热门,前景远大到难以想象。

蜗巢科技从贝尔实验室引进锂聚合物电池专利技术,肯定不会在实验室里闷头搞二次开发,一开始就注意联系国内从事相关技术领域研究的学者,希望能建立更为广泛的合作关系;也一开始就注意引进更多的高水平研发人才加入研发团队里来。

王驰骛便是蜗巢科技联系的学者之一;萧良他们很早就有看过王驰骛公开发表的几篇论文,水准很高。

不过,东洲工学院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太不够格了,蜗巢科技的名气还没有打响起来。

最初电话联系已经有三个多月了,中间周轩还与张叔毅、蔡春分头赶往秣陵,拜访过王驰骛,进行过简单的交流。

王驰骛却是拖到现在,才抽时间赶来东洲来参观这边已经在做的一些工作。

王驰骛回到秣陵大学材料物理系后,一年多时间潜心研究,在液态锂离子领域也做出一些成果。

只是这些成果还远谈不上成熟,后续想要推进下去,包括新的仪器设备引进以及后续的研究,估算至少还需要三四百万的资金,才能走到实验室验证这一阶段。

现阶段想秣陵大学或者省科技厅为王驰骛的这个课题,再拿出三四百万的研究资金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

国内就算有个别企业,包括台资、港资在内,有心想涉足这一领域,也只会考虑从欧美或日本,直接引进已经成功商业化的成熟技术,哪敢将几千万砸向内地连实验室验证都还差一段距离的不成熟技术啊?

蜗巢科技一开始就重金砸下去,直接从全球第一家试制出安全锂离子的贝尔实验室购买专利技术,可以说是典型。

王驰骛也是了解到这个情况,并没有对这边心存什么指望,还是在别处碰了好几次壁,这次才决定跑到东洲来碰碰运气。

萧良在香港期间就知道王驰骛今天要来东洲,但也确实明天安排了时间坐下来跟王驰骛聊一聊,没想到现在在狮山湾工业园碰到了。

不过,萧良今天晚上确实已经跟汪兴民、刘辉、梁朝斌以及袁文海他们约好聚餐,还要将他哥跟许建强拉过来,谈这次香港之行的所见所得,谈南亭工业园以及狮山湾工业园后续招商引资需要注意到的一些事项。

萧良此时也只能嘱咐张叔毅今天负责招待好王驰骛,他明天一早就赶到校东中试基地,拉上周轩、邵芝华、蔡春、孙楚辞他们一起跟王驰骛进行交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