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新官路商途 > 第六百八十四章 愿为一丘之貉

新官路商途 第六百八十四章 愿为一丘之貉

簡繁轉換
作者:更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17:47 来源:源1

虽然上市公司规定每半年召开一次董事会即可,但星视刚刚成功借壳,股价在短短两个多月里又经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司需要董事会决策的事务也多,基本一个月都要召开两次董事会。

八月上旬,萧良又赶到香港参加星视的董事会议。

周培薇作为董事会秘书,也是董事会议的筹备人。

她一副职场丽人的干练打扮,正与先到会场的董事寒暄,看到身穿牛仔裤、T恤衫的萧良走了进来,踩着高跟鞋忙迎上来,将手里一只文件袋递给他,解释道,

“萧先生,这是这次会议将初步讨论的荃湾信息港规划初稿。我们目前有跟特区科技发展委员会以及荃湾区议会的相关人员,深入讨论过相关方案,但特区政府还有所犹豫,没有给出倾向性的意见。因此,整个计划都还处于严格保密阶段,不便事前将资料电邮给各位董事,只能麻烦萧先生你们在会议现场阅读……”

按照公司章程,董事会议讨论研究的议题,都需要提前三个工作日通过邮件等方式通知到各位董事那里。

像这种临时塞到他手里的规划稿,萧良完全拒绝阅读,也可以要求不得在这次董事会议上讨论相关事宜。

既然都跟科技发展委员会以及荃湾区议会的相关人员深入讨论相关方案了,却担心规划稿落到星视自己的董事手里会泄密,这算什么事?

当然,萧良现阶段还是希望星视能将虎皮撑起来的,不可能计较这些细枝末节,毫不介意的从周培薇手里接过文件袋,与已经先到场的董事打招呼。

两名独立董事也是很热情的跟萧良打招呼:“萧先生真是眼光独到啊,有什么经验,不要吝啬跟我们分享啊!”

独立董事作为专业人士选聘进董事会,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独立的意见,并参与决策,甚至独立董事名额不得低于董事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这些都是香港法律对上市公司的明确要求,目的也是避免董事会被大股东随意操控。

独立董事从星视拿一份固定的薪酬,但跟星视没有其他直接的利益关系。

虽说星视市值暴涨,郑仲湘的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享受到最大的好处,但在大家看来,郑仲湘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这条路,实在不是普通人能随便复制。

却是萧良在六月份科技股暴跌之际,毫无畏惧的大举买入星视,就算是对他满心抵触与鄙夷的陈逸森,心里也不得不默默的写一个“服”字。

独立董事是严禁买入星视股票的,但萧良要是有别的标的跟他们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不乐意?

“郑先生九一年创办星视,在香港首创卫星电视传播事业,然后九三年作价十亿美元,将这一业务成功出售??这足以证明郑先生在高科技创业有着过人的眼光跟手腕,”

萧良现在还不想跟郑仲湘他们搞恶关系,该吹的彩虹屁也绝不会吝啬半分,扬了扬手里的文件袋,笑道,

“虽然我在买入星视之前,并不知道郑先生这一次有什么宏伟的计划,但简单拿星视曾经开创的卫星传播业务对比,也大体能估算出星视借壳上市后,市值要是低于两百亿,实在对不起郑先生超人一等的眼光与手腕了。所以,星视股价六月中下旬竟然跌到每股十元,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天赐良机。更何况,我之前就承诺过要大举增持星视。后面的反转,是有些出乎意料,但认真想想也是必然的??科技引领未来,这难道仅仅是一句口号吗?我实际很早就投资互联网资讯行业,相信也不是什么秘密吧?就算没有纳斯达克的反转带动,郑先生将这份方案执行下来,星视的市值能低了吗?”

“萧先生能大概猜测文件袋的内容吗?”有人好奇的问道。

“其实媒体报道出来的信息已经够多了,我又是一个很注重搜集、分析各种信息的人,”

萧良笑道,

“金融风暴以来,香港政界商界陆续有很多人物在反思港岛产业的发展,有不少人希望香港能从以加工、贸易为主,向高科技提供高增值服务为主进行转变。特首甚至在今年施政报告里,明确提出希望香港成为发展及应用资讯科技方面的全球中心城市,尤其是未来能在电子商业和软件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郑先生、逸森董事以及周小姐都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对斯坦福大学出租土地建立科技园,提供关键人才智库及技术支持,最终成就全球赫赫有名的硅谷的故事,肯定比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要熟悉。香港虽然地处一隅,但不仅是亚洲金融贸易中心,同时还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一流的院校,拥有亚洲最顶尖的人才资源与学术支持,我以为在荃湾地区投资建造相应的产业园,复制硅谷成功的经验,这个似乎并不难猜测吧?我的信息应该也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闭塞。”

“厉害!有些钱就该萧先生赚。”有人佩服笑道。

“怎么,我猜对了?”萧良看向周培薇问道。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萧先生啊。”周培薇笑道。

六月份纳斯达克股指暴跌,全球科技股都一片惨嚎,周培薇与郑仲湘、陈逸森甚至都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担心他们的计划会夭折,没想到转眼就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当然了,这一期间不是没有其他抄底买入者;倘若没有大量的资金跑出来承接,全球科技股六月份绝不会仅跌一半这么简单。

不过,萧良在香港的私人公司蜗巢新技术与鸿臣、盈投以及华茂投资,绝对是六月份最坚决的承接资金之一。

除了星视外,港股大部分科技股、类科技股的股东名单里,六月份都相继出现蜗巢新技术、盈投、鸿臣以及华茂的身影。

也因为四家的身影这段时间在科技股、类科技股里集中出现,也引起一些财经媒体以及咨询分析机构的注意。

除了星视外,有机构通过研究科技股、类科技科的股东名单变化,分析蜗巢新技术、盈投、鸿臣以及华茂四家在六月中下旬,总计买入三十亿港元左右,而截止七月底,四家持股收益就已经接近四十亿港元。

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证券市场的资本规模巨大,体量比四家大的投资机构比比皆是,但这段时间里,蜗巢新技术等四家绝对是最靓的仔。

鸿臣作为已经成功向保健品及食品饮料行业转型的上市公司,原本跟这一波的暴跌反转行情无关,却因为这次动用上亿资金买入星视,动用六亿多资金买入大量的科技股,也受到投资圈格外的关注。

分析下来,鸿臣这一波收益已经超过十亿港元。

刚好鸿臣发布中报预告,声称保健品业务半年归属母公司利润达到两亿元;纯净水、茶饮料以及饮料代工等业务增涨也是喜人,半年利润达到八千万,其保纯净水在华东市场占有率突破18%,成功跻身第一。

受到相关消息刺激,鸿臣这段时间的股价也狠狠增涨了一波,市值突破历史前值,涨到一百二十亿,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

虽然郑仲湘有率领团队创办卫星传播业务并成功出售十亿美元的光辉胜绩,但萧良能走到这一步,难道不是由一个个胜绩奠定起来的?

现在星视内部,对萧良像野蛮人似的强闯进董事会的行为,依旧情绪复杂,但对萧良的能力与眼光,已罕有谁会质疑。

荃湾信息港计划,目前还没有从特区政府那里得到倾向性的支持意见,还没有到正式启动的那一刻,理论上郑仲湘是可以不向董事会通报的。

现在将荃湾信息港拿出来,也可以说是郑仲湘在某种程度上,向萧良妥协了。

与各位先到的董事寒暄过,见郑仲湘大概要拖到正点才会走进会议室,萧良就拖了一把椅子坐到落地玻璃窗前,将文件袋打开来。

荃湾信息港规划稿的制作相当精美,有好几十页,看得出准备相当长时间、相当详细了,第一页就阐述了提出打造“香港硅谷”荃湾信息港的初衷,确实与他猜测一样。

虽然信息港计划还停在纸面上,甚至就连大体的方案都还没有对公众公布,但规划稿里提到在过去两个月时间里,郑仲湘已经拜访惠普、IBM、甲骨文、雅虎等国际著名公司,签署了入驻荃湾信息港的意向书。

意向书是没有法律意义上约束力的,但郑仲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到惠普、甲骨文、爱立信、雅虎等国际巨头公司的入驻意向书,也证明了郑家强大的影响力。

在香港,除了近年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的郑家外,其他家都很难做到这点;更不要说萧良了。

星源时代现在好不容易跟爱立信的手机业务有产生交集的可能,但目光短浅的爱立信还是决心做它的移动通讯设备商、服务商,对移动终端产品的兴趣有限。

哪怕爱立信移动通讯终端产品在国内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已经将曾经的王者摩托罗拉甩在后面了,爱立信依旧将手机设计、研发以及生产都外包了,甚至都没有计划,基于锂电池技术设计开发全新的高端手机。

规划稿对信息港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一期将建造包括八座朝向各异的楼宇,以玻璃长廊贯通流动,配套先进的光纤网络,以及与全球联络的高速宽频通讯设备。

信息港未来除了引进国际顶尖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入驻外,还计划孵化培育香港本土以及内地的高科技资讯公司,还列出星视目前投资培育的一些高科技资讯公司的资料。

萧良认真看着荃湾信息港规划稿,这份规划稿可以说相当漂亮,可惜的是,他前世对信息港建成后的样子,实在太了解了。

毕竟萧良前世到香港参加各种会议、活动,入住信息港的机会也多。

事实上,前世真正建造出来的信息港,跟他此时手里的这份规划稿,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是历史的轨迹发生了偏转吗?

郑仲湘还没有出现在会议室,萧良目光扫过郑仲湘的两名嫡系周培薇、陈逸森等人。

萧良这一刻并不认为历史轨迹发生了偏转,很显然是郑仲湘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确保先得到特区政府的批准,才将方案做得相当漂亮;这不是郑仲湘真正想实施的方案。

等拿到特区政府的批准,星视集团真正去实施的时候,郑仲湘一定会通过种种手段,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保证利益彻底向星视倾斜。

这对郑家来说,又能是多艰难的事情?

在现有的这份规划稿里,星视提出政府提供土地,负责一般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星视负责楼宇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但实施二期、三期工程时,会搭配约30%的住宅,确保星视从住宅销售所得的利益,能覆盖掉信息港前期的建设与运营成本。

这可以说是较为合理的方案。

就算政府免掉土地及基建费用,但星视建设运营信息港,前期的投入也是巨大,而这一项目非要十数二十年,才能见到真正的成效。

星视除了通过增发新股筹集资金外,也确实需要一些盈利性的项目,保证集团的现金流不枯竭。

然而萧良前世实际所见的信息港,不仅仅楼宇高度、密度远超规划,搭配的住宅比例更是高达70%。

郑仲湘哪里是想做一个所谓的高科技产业项目啊,彻头彻尾的就是想做房地产项目,信息科技产业园仅仅是添头以及刺激股价上涨的宣传噱头。

也许这么做,能套现大量的利润,将星视的资产做实,但是香港发展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大计如何落地呢?

萧良这时候才算真正知道,郑仲湘为何对他这么“在意跟重视”了,甚至不惜通过曲宸投资怡田等等手段,意图将他的注意力跟资金,都调回内地。

说白了,郑仲湘年初想到相关方案时,就已经有行瞒天过海的算计,就想着先拿漂亮规划稿骗取特区政府审批。

所以他才希望借壳上市后的星视,股权结构能更纯粹,能为他彻底掌控。

郑仲湘要是从头到尾在打这样的主意,怎么可能希望看到借壳上市后的股东里,有他控制不了的人出现?更不要说进入董事会。

这不仅涉及董事会内部的表决,更涉及相关的信息跟意图,会不会在还没有实施的时候,就被向公众跟媒体公开。

郑家可以收买议员跟行政官员,但面对媒体及公众汹涌的批评,怎么可能没有一点顾忌?

香港四大家族、十大豪门,可没有那么团结,能借势拆台,还是会拆台的。

“萧先生,你觉得我们这个方案如何?”陈逸森走过来,有些紧张的问道。

萧良抬头看了陈逸森一眼,又看了一眼腕表,都快到董事会议召开的时间了,郑仲湘却还没有出现,看得出他们非常在意他对这份方案的意见,并以此判断他是不是自己人?

“郑先生的想法,完全不出乎我的所料啊,”

萧良微微一笑,现阶段只能做一丘之貉,他将规划稿装进文件袋,递还给站在旁边的周培薇,说道,

“郑先生推动香港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决心,令我相当佩服,但是要问我的意见啊,这个方案似乎对星视的利益照顾有些不够?比如搭配的住宅比例才30%,是不是太低了一些吧?现在香港的楼市如此低迷,从搭配住宅里所能获得的现金流,能不能在未来十年时间里,有效支持信息港建设、运营?这方面我一时没法详细测算,感觉上似乎有所不足吧?”

陈逸森看了周培薇一眼,眼神藏有一丝得意:

实在没有办法将这个孙子赶出去,这孙子能配合不坏他们的事也好,至于注定会被狠狠吸一口血,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萧总看过荃湾信息港的方案了?”

郑仲湘过了片刻,走进会议,先瞥眼看向已经重新回到周培薇手里的文件袋,问道。

“萧总看过了,”陈逸森抢先说道,“萧总多少有些担心对星视照顾有所不足。”

“这个才是我们向特区政府争取项目的初稿,在实施过程中,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我们也会争取进行适当调整的……”郑仲湘不动声色的解释道。

萧良与郑仲湘握了握手,重新将椅子推回到会议桌前,准备参加会议。

星视市值暴涨到四百亿港元,一时间媒体将各式光环都套到郑仲湘的头上,报道时也绝不吝啬赞誉之辞,但这未尝不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捧得越高,将来就有可能摔得越狠。

事实上围坐在会议桌旁的董事,都清楚星视内里有多虚。

星视重组上市,现金加写字楼等实体资产,总计不到五十亿;这还包括融资进来的十三亿港元。

写字楼还是年初时的评估价值,在如此惨淡的市况下,这一部分资产要做多少减值损失准备,现在还不得而知。

星视前两年的净利润都在两亿往上,但主要是写字楼出租与出售收益,在借壳上市的报告里也明确声明了,香港楼市持续惨淡的可能性极高,星视未来年净利润很有可能会降到一亿港元以下。

这也是星视只能走门槛更低的借壳上市,没有办法直接IPO上市的关键,财务数据还是差了。

而星视目前投资的那些资讯科技类初创企业,规模都很小,短期内还需要源源不断的烧钱,难见回报。

说实话,除了资讯科技股的概念外,星视远没有真正支撑四百亿市值的价值存在,甚至连资讯科技的概念都太虚了。

这也是郑仲湘现在就迫切抛出荃湾信息港项目的关键。

这次董事会同时还将讨论几个收购项目,这些资料早就传到萧良的电子邮箱里了。

大家都很清楚泡沫存在,但郑仲湘作为控股大股东,却没有办法趁高出逃,他只能硬着头皮,通过不断的收购跟业务发展,将星视的资产跟概念做实,将泡沫一点点挤出去。

这也是目前欧美科技股的主流玩法。

就像亚马逊九七年营业收入才刚刚过一亿美元,亏损高达**千万美元,未来三五年内都看不到大规模盈利的可能,但九七年底市值就已经高达六十亿美元。

就亚马逊的实际业绩,去支撑这样的市值,肯定存在太多、太多的泡沫,但目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在赌亚马逊未来发展起来的规模,能否支撑这样的市值规模。

当然,上市公司倘若不能争分夺秒的通过收购等各种手段抢夺市场、发展业务,将泡沫一点点的挤掉,等待他们的也是分分钟被打回原形。

郑仲湘现在就要倾尽全力推动荃湾信息港的落地,同时也要以最小的代价,争取发展更多的资讯科技类项目,暂时也没有心气跟狗皮膏药似的萧良斗了。

“萧总你与熊志远创办天盈电子商务,成功打通内地制造企业与亚马逊等互联网销售平台的连接桥梁,实现内地商品放到欧美线上零售的业务模式,可以说是很有独创性的。现在我看到有不少中小型企业在效仿你们,我们这段时间也接触了几家谈收购。至于为什么不找天盈电子商务,实在是萧总你们太成功了,星视出不起价,”

郑仲湘作为董事长主持会议,不想跟萧良敷衍太多,开门见山问道,

“相关资料都已经提前传给各位董事了,现在萧总是最有发言权的,先谈谈看法?”

萧良心里就想骂娘,星视想收购类似的企业,跟天盈电子商务搞竞争,还要我帮你们出谋划策?

当然,星视接触的几家电子商务企业,有两家就在东洲,星视真要投资这两家企业,最终进一步促进东洲等地生产的小商品跨境线上贸易,萧良还是乐见其成了。

萧良谦虚的说道:“我现在也只能更具体的谈谈天盈电子商务的情况,独创性也谈不上。当时欧美就有不少网站为第三方客户提供拍卖及零售服务了,其中不乏跨国跨洲的线上销售现象发生。我们不过是资金更充足一些,一开始就想着把跨境在线商贸的各个环节做完善起来。实际去做的时候,就发现前期能挖掘的业务规模还是太有限了,内地的商品是足够廉价了,但要适应欧美市场,在欧美市场获得欢迎,需要做的功课太多。物流、仓储、运营以及产品的调整适应,所有的环节都是在大把的烧钱投入,截止现在,我们都持续投入都快有两个亿了,月营收目前才勉强突破六百万美元。至于盈利,想都不要想,天盈能在明年底之前做到盈亏平衡,就谢天谢地了!星视目前接触的这几家公司,我也大体看了一遍,就业务模式来说,问题不大,有天盈电子在前面探路,风险及投入也会低很多,但还是要做好持续两到三年纯投入的准备……”

“天盈为什么没有效仿亚马逊或易贝网,直接在内地投资建设互联网销售平台的计划?”郑仲湘问道。

“不可否认,未来互联网商业在内地一定会得到蓬勃的发展,但目前内地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用户规模,以及能与互联网商业所需配套的快递、邮寄等物流体系,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谈不上成熟,”

萧良说道,

“可能这一两年内,内地会出现一批购物网站,毕竟互联网的风,也已经在往内地吹了,但这一阶段的探索、摸索,却注定艰难,需要持续投入的时间更长;天盈其实还是选了一条相对容易的路去走……”

“添美与易盈,萧总更看好哪一家?”郑仲湘问道。

“两家我都没有接触过,但他们都将产品端放在东洲。所以郑先生无论选他们当中的哪家,我这一票肯定是支持的。”萧良笑道。

其他董事也纷纷发表意见,最终大家都倾向注资添美科技。

添美最初是由三名留美学生于九六年初仿效亚马逊,所创办的一家在线图书销售网站,但之后一直都没有获得大量的融资,创始人少量的资金投入,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自然也没有什么用户,将在线销售业务真正发展起来。

去年添美注意到天盈电子商务的存在,将有限的资金拿出来,全力做跨境电商销售,业务模式基本都是抄袭天盈,除了运营仓储部门,还将产品部门放到东洲。

这一次星视决定拿一千万港元注入添美,换取30%的股份。

在熊志远的主持下,天盈之前一波倒仓操作,除了将对亚马逊的持股市值提高到两亿美元外,还多出两千万美元的现金储备,支撑后续的发展。

天盈电子商务目前对外报出的估值是二十五亿港元,确实是星视现在投不起的。

星视看似市值有四百亿,但现金储备才二十来亿,现在去投这些初创项目,一次性能拿一千万港元出来,都要算大手笔了。

董事会最后也通过对荃湾信息港项目规划方案的表决,大家都希望星视能尽快做大规模,这种事情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一名独立董事,还是香港科技大学的重要人物,也明确表示会全力推动香港科技大学跟信息港项目进行合作。

“我前天到秣陵,在宏亚韩振亚的引荐下,见到朱?电子的苏总,发现朱?电子在秣陵玄武湖畔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园,跟我们的荃湾信息港,有异曲同工之妙,”

郑仲湘临到最后说道,

“我们聊到深夜,都觉得星视跟朱?电子很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更密切的合作。萧总,你也是星视的董事,还希望你能帮着推动相关工作啊!”

萧良都想骂娘了:

苏安建、韩振亚这些角色都知道荃湾信息港项目了,他作为星视的董事,还他妈在会议室才能看到相关资料,看完还要被收回去?

萧良默默想道:这口气先忍住,以后才能更狠心的吸血!

“星视是准备直接注资朱?电子的产业园,还是在引进项目方面提供协助?”

萧良说道,

“虽然蜗巢科技在秣陵的研究基地,跟朱?集团的产业园相邻,但我对朱?集团了解实在有限,我也不清楚要怎么帮着推动,还是董事会准备给我直接授权去谈?”

郑仲湘原本希望萧良以私人的名义,在从旁推动就可以了,比如游说主持江省科技等工作的罗智林,站出来表态支持相关的合作等等。

真要做出正式授权,让萧良以星视集团的名义,直接找朱?集团谈合作的事宜,给他的权力就太大了??这无疑会助长萧良在江省的影响力进一步膨胀,这不是郑仲湘希望看到的事情。

见郑仲湘犹豫了,萧良也是一笑,说道:“要是没有别的事情,我就先告辞了。这次来香港,还有一堆事要处理。”

“我觉得萧先生可以以星视的名义,直接推动一些事情!”周培薇看向郑仲湘,毫不犹豫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星视现在首要目的是要做大、做实规模。

既然有考虑跟朱?电子在产业园发展方面进行合作,他们怎么能不借助萧良在江省的影响力共襄其事?

萧良联合鸿臣、盈投,目前持有星视逾9%的股份,市值都超过三十六亿港元,周培薇相信他也会全力支持星视的发展。

因此,周培薇就直接向郑仲湘建议,给萧良授以更大、更直接的代表星视的权力。

萧良看了周培薇一眼,浅笑着看向郑仲湘。

郑仲湘有些头痛,看向其他董事,问道:“大家觉得怎么样?”

周培薇这句话可以算是临时动议,只要没有人反对,大家就需要进行表态,也就是表决。

两名独立董事先表态希望萧良能为星视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郑仲湘虽然顾忌更深,但这时候也确实想借助到萧良,最终通过给萧良的授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