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新官路商途 > 第七百零三章 额外承诺的锁定期

新官路商途 第七百零三章 额外承诺的锁定期

簡繁轉換
作者:更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17:47 来源:源1

星视通讯电子成立之后,郑仲湘对手机项目寄以厚望,几乎每半个月都要飞一趟秣陵,与秣陵这边的团队碰面快速推进各项工作。

十一月上旬星视决定与美国网联集团联合投资秣陵一家名叫趋势网的初创科技公司,郑仲湘又专程飞到秣陵来。

趋势网的两名创始人,早年都曾毕业于秣陵大学的通信专业,毕业后一人在秣陵电信局工作,一人入职一家美企在秣陵的分公司担任技术工程师。

一年前两人租下办公室开发网站,推出免费的邮箱系统,走上互联网创业的道路。

星视既然在秣陵投资了通讯信息科技产业园,除了将添美网迁入外,自然也要重点挖掘、扶持秣陵及周边城市的互联网创业资源。

星视投资发展部还不怎么看得上免费邮箱系统的商业价值,经过沟通跟游说,趋势网创始人团队决定仿效雅虎,转型做提供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免费邮箱、信息搜索等信息服务的门户网站,最终促成星视与网联集团的这次风险投资。

趋势网随即也正式入驻星视通讯信息科技产业园。

郑仲湘这次飞来秣陵,除了庆祝趋势网入驻星视通讯信息科技产业园(秣陵)发展外,主要还是在召开董事会之前,找萧良私下沟通新股增发的事宜。

筌湾信息港作为超级项目,所需建设资金巨大,郑仲湘第一时间就想到增发新股融资。

郑仲湘没有考虑银行借贷,主要还是星视目前的资本规模太薄弱了。

以不到五十亿的净资产,之前还欠银行近十亿的债务,这次还直接找银行拆借一百三四十亿建设贷款,负债率会提高到多少?

单每年需要支付财务成本又是多少?

在香港楼市低迷之际,无上限的提高负债率,就不担心信息港项目建设稍有不顺,导致资金流枯竭,最终来个大崩盘?

增发新股虽然会摊薄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但郑仲湘持有星视近70%的股份,这一次照上限增发20%的新股,郑仲湘对星视的持股仅仅是摊薄到58%,也压根不会影响他对星视的绝对掌控权。

倘若能成功通过增发新股筹集上百亿资金,对星视的好处就太多了。

单单星视的净资产从五十亿港元,通过这次增发,提升到一百八十亿港元,给人的感观就完全不一样。

不过,郑仲湘作为郑家子弟,做事是更容易赢得关注跟信任,也能轻而易举获得别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资源,但也不是说郑仲湘想要以每股一百港元的高价,增发一亿三千万股新股,投资机构就哭着喊着手捧一百三十亿港元跑过来跪求赏赐的。

这一切的根本,投资机构得觉得参与新股增发,有利可图才行。

因此,除了星视所做的项目,营造的概念,确实需要足够的吸引力外,投资机构也会提出种种附加条件:

比如集团管理层以及董事会成员承诺延长持股锁定期。

不仅承诺新一轮增发新股锁定期内,他们不减持一分钱的股票,还要给这些投资机构预留出一定的减持期限。

简单的说,有意参加这一轮融资的几家投资机构,都希望星视的管理层以及董事会成员,能承诺延长持股锁定期至少24个月,才方便进一步细谈新股增发的事宜。

作为郑仲湘的重要合作伙伴,萧良这段时间跟丁文江、韩振亚、韩振国、温骏以及怡田的邹志林,在秣陵也有不少见面的机会。

郑仲湘此行秣陵,也是在丁文江的私人会所江南会馆里刚用过晚餐,大家走到前院坐下来喝茶、品尝雪茄,跟萧良谈及董事会成员延长持股锁定期这事。

“啊?”

听郑仲湘竟然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萧良都禁不住微微一愣,怀疑这段时间是不是对郑仲湘,对星视的事太热切、太热心了,以致他产生某种幻觉,疑惑说道,

“那些投资机构提这样的条件,有些强人所难了吧?我连执行董事都不是,这些投资机构,怎么可以对我提这样的要求?”

“也不是这几家投资机构强人所难,主要还是我觉得,我们既然都对互联网、移动通讯、信息电子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现在游说投资机构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星视在相关领域深入发展,我们自己也需要有实际的行动,对星视未来的成长,对星视的长期价值,展现我们更为坚定的信心!”

郑仲湘说道,

“我想,大概没有比承诺延长锁定期更直接的方法了吧!”

星视借壳上市之初,郑仲湘就找了几家跟郑家关系密切的投资机构,参与了资产重组时的第一轮新股增发融资。

当时的新股发行价仅为每股十五港元,这几家投资机构都没有进入董事会,目前都已经过了六个月锁定期,账面浮盈都高得惊人。

不过,六个多月前第一轮就增发了八千多万股新股,目前市值高达八十多亿港元,这几家投资机构也不敢减持,就怕把其他投资者吓坏了,不知道股价会跌到什么地方去。

这几家投资机构此时都有愿意参与第二轮的新股融资,但除了跟郑家长期以来的密切合作外,他们更主要的还是保障第一轮增发新股,能以一个极高的价格顺利减持出去,将盈利收入囊中。

此时就算没有新的投资机构引进,这一增一减,这几家投资机构相当于再拿出五十多亿港元的资金,将持股规模从之前的八千多万股增加到一亿三千万股,实际能将持股成本能降到每股五十元以下。

更为关键的,还是星视能获得关键的一百三十亿港元发展资金,将之前炒作的概念一步步做实,大家都相信股价未必不能跨入一个全新的高度。

所以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环,就是第一轮增发的新股要在限定的时间内顺利减持清仓,第二轮增发新股才能获得充足的融资,又或者这两者需要同时进行,即便可以找银行拆借过桥资金应付一些,但两者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

这时候唯一头痛的,就是萧良联合盈投、鸿臣所持的六千六百万股,没有纳入他们的控制,一旦大规模提前减持,就极可能会彻底打乱掉他们设计好的节奏。

这也是郑仲湘前期极其排斥萧良野蛮闯入的关键原因。

这令他与陈逸森早就共同设计好的资本运作环节,很可能卡在萧良这一环难以持续下去,导致整个局面崩溃。

虽然郑仲湘提这么话题很突兀,但萧良还是很洞察他真正的意图,说道:

“郑先生应该知道蜗巢科技目前的消耗有多恐怖,也应该知道星源时代一两年内都很难盈利,还需要我持续不断从外部筹集资金投入,才能期待有朝一日结出丰硕肥美的果实。我现在坚定看好科技股,但每个月也至少减持五千万港元转回内地,我很难保证未来六到十二个月期间,完全不减持对星视的持股。”

萧良心里说:你丫的别装了,你最多延长六个月的锁定期,反正目前还不打算从董事会辞退,第一轮增发新股在接下来六个月里,有足够空间减持出去,给第二轮增发筹集资金了。

郑仲湘却不清楚科技股接下来半年到一年时间内的走势,自然希望时间能更宽裕些,得寸进尺的说道:

“蜗巢能不能承诺未来十八个月内不减持?”

“这不是讨价还价的问题,”

萧良吸了一口雪茄,说道,

“我现在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未来六个月内,我的资金不会有问题,这段时间里,我可以仅代表蜗巢新技术投资不减持。”

“如果蜗巢内地的业务缺乏资金,长和可以从其他渠道提供必要的贷款支持。”郑仲湘说道。

“郑先生要这么说的话,那我六个月锁定期延长都不应该承诺了,这毕竟不是我应该承担的义务。”萧良不喜欢跟人讨价还价,摇头说道。

“那我再跟几家投资机构商量商量吧!”郑仲湘不满意萧良仅给出六个月的延长期,心里不悦,却也不想第一次劝说就将关系搞僵,语气委婉道。

“我觉得郑先生对这些投资机构态度可以更强硬一些,”萧良说道,“星视是有广阔未来的,但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波折。我与鸿臣、盈投持股星视,主要还是财务投资,在这个过程中,能更好促进星视的发展,我们肯定也是不余遗力的。不过,遇到好的波段机会,我们肯定会进行一些必要的减持、买入动作。就像天盈科技对亚马逊的操作一样。天盈科技六七月份在亚马逊上先减持再增持,不仅获得两千多万美元的现金,还将对亚马逊的持股市值增加到一亿五千万美元。在星视未来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我也希望能捕捉到一两次这样的机会!说实话,我承诺延长六个月的锁定期,都完全是多余的!我完全可以先卖掉一些星视,等过静默期再找机会买进一些……”

丁文江、韩振亚他们不便硬凑过来,便此刻也是恨不得将耳朵竖到头顶上去,努努力,还是能隐约偷听到萧良跟郑仲湘的只言片语,知道他们在星视新一轮的新股增发融资这个问题,还是存在不小的争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