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新官路商途 > 第七百三十三章 会不会太保守了

新官路商途 第七百三十三章 会不会太保守了

簡繁轉換
作者:更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01 10:51: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会不会太保守了?不是说要施展一番手脚吗?”

熊志远完全没有一点该不该做的质疑,就是觉得投资太少、太保守了。

星视收购爱立信与朱?电子的手机合资公司,都掏了三十亿啊!

他们预计有上百亿港元、近八亿美元的资金剩余找不到出路,这次仅仅就拿出二十亿出来,怎么看都有点小家子气嘛!

“初步是这么一个计划,但具体掏出多少,还是找和永谈啊!”萧良苦笑道。

香港电子制造业发端于六七十年代晶体管收音机等电子产品的贴牌代工,虽然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但也有过辉煌期,八十年代初在港岛就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电子厂,从业者超过十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港岛产业资本大规模往广深等地转移,以贴牌代工为主的港资电子厂,在深市、莞市、广城、惠城等地遍地开花,几乎涉及收录机、电话机、影碟机、游戏机、电脑、大哥大、照相机、电动玩具等所有的3C电子产品领域。

进入九十年代,更注重积累与技术升级的台资电子厂随着两岸关系的缓解,以更迅猛的势头进入香江两岸投资,很快就超过怯于产业技术升级的港资电子厂。

港资这时候又大规模往港岛楼市回流,更是呈现出日薄西山的颓势。

不过,港资电子行业,此时还是有一批像和永电子、爱高电子、鸿成科技、兴化半导体等代表企业存在,维持最后的体面。

然而这些代表公司,规模还是偏小。

和永电子发展这么多年,拥有不到十亿港元的净资产,在行业内就已经算佼佼者了,跟郑家这些靠着港岛楼市以及证券金融发家致富的港商巨富,压根不能相提并论。

和永身子骨不够厚实,长期以来又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微型电机领域的发展,主要承接一些日资电子游戏机业务的印制电路板**T贴片工厂,虽然规模也不算小,工厂拥有两千多名员工,净资产却不到两个亿。

要让和永的李启昌同意合作,不仅将其**T工厂及现有团队都装入新的集团,还要让他的女婿何宏泰放手其他业务,接管新集团的运营,怎么也得给和永以及何宏泰本人留足股份吧?

他们一下子往新集团注资上百亿,就给人家留三五个点的股份,人家为何不继续深耕自己熟悉的微型电机领域,何苦跑过来授命于人?

当然,投资规模太少也不行。

萧良初步定了二十亿的新增投资,找李启昌、何宏泰商谈合作。

真要谈得好,或者在新的集团营运一段时间后,萧良后续不仅可以继续投入资金,也会考虑将星源时代已经做出一定规模的线束、连接器、充电器等业务,都合并进新集团,还可以收购精密模具研发制造以及冲压、电镀等相关业务,扩大新集团的规模。

不过,想要做成这一切,资金是一方面,不断提高完善的工艺与技术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有强有力的领导者以及足够庞大、行之有效的执行团队。

目前星源时代在锂电以及精密装备制造生产,好不容易形成以梁棠华、应江波、赵扬等人为首的执行运营团队,但也被极速扩张的生产搞得焦头烂额。

更多的中基层管理人员都还在培养中,目前还远谈不上成熟的水平,暂时根本没有能力大规模抽调电子工业有管理经验的人员出来。

“今天来不及了,明天我约何宏泰过来聊??他与李琳这几天都在香港过节。”熊志远拿叉子叉了一块牛肉粒塞嘴里,就迫不及待的要推进相关工作。

“哪有你们这么迫切的?明天是大年初一!”熊玉琼打了儿子一下,知道年轻一代越来越不重视春节的重要性,还是埋怨他太急切打扰别人。

“我们明天约何宏泰去澳门玩牌!”熊志远换了一个说法,说道。

“……”熊玉琼苦笑的拍了拍丈夫的胳膊,说道,“十年内,你不要有退休的想法了!”

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传统以地产、证券金融发家致富的豪门打击极大,除了郑仲湘外,香港又实在缺乏科技新贵。

这使得苏利文、熊玉琼夫妇这两三年来,靠着净资产规模快速提高到一百五十亿港元左右的华茂投资,即便脱离熊氏家族,也稳稳跨入香港十大富豪之列。

华茂除了参与华兴意在纾困解难的新一轮融资,将持股比例重新提高到12%外,未来投资的核心,除了狮山港口集团、狮山湾建设投资以及舶船重工领域的华茂重工外,也有对盈投控股、徐东铁路集团的股权投资。

对泛华商业的那部分持股,苏利文、熊玉琼就直接划归到儿子熊志远名下了,以致熊志远现在对泛华商业直接或间接的持股,都跟许建强平齐了。

苏利文、熊玉琼夫妇都快到六十岁了,从华兴集团独立出来另起一摊子,就在考虑接班人培养以及退休计划。

结果现在熊志远除了还参与盈投控股的投资决策外,华茂涉及的其他投资及建设,他一概不感兴趣,也没有什么精力兼顾;而小女儿就算被拽到华茂上班领工作,却看不出像是能接班的样子,夫妇俩也是苦恼不已。

现在除了苏利文要继续坚守岗位外,还得从这些年追随左右的老人里,挑选一两人作为团队的领导人进行重点培养。

“爸他都还没有六十呢,这么早想着退休干嘛?”熊志远说道,“这点还得跟鸿召总、朱璐总学习啊!”

“我们可没有什么好学的,巴不得你们早成家,早接班!”朱鸿召笑道。

朱鸿召早年都计划退休了,却因为投资嘉乐科技先搞得一地鸡毛,又赶上朱玮益被绑架撕票,害得他都快七十岁的人了,还得与年纪差不了他三四岁的朱璐一起,将鸿臣这么大的担子背负到身上来。

好在朱玮兴这几年经历这么多事,到底是成熟起来了,骨子里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女人都不乱换了,朱鸿召、朱璐他们这时候才算真正可以去考虑退休的事情了。

他们这辈子经历太多的大风大浪,投资决策也会偏于保守。

鸿臣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也是致力饮料、保健品以及相对传统的基础建设投资;剩下的就是抓住对盈投的持股,稍微跟着萧良他们在新兴领域插上一脚,能稍稍抓住尾巴就满足了。

这几年看着萧良有如彗星横空般崛起,身家呈几何级数上升,心里多少是有些羡慕的,但相比较这两三年来被金融风暴冲击得七零八落的那些传统豪门,他们真是幸运太多了。

鸿臣前后三次增发或债转股,总股本扩大了近一倍,朱鸿召(朱玮兴)即便多次逢低增持,但对鸿臣的持股还是被摊薄到14%;朱璐、夏侯江则都被摊薄到6%,与萧良对鸿臣的持股相当。

鸿臣发展到这一步,也算是稳定下来了,净资产突破一百亿港元,市值突破两百亿港元,扣除非经常损益(资产投资或变动所得等)之后的主营业务年净利润,也达到七亿港元,几乎所有经营指标,相比较四年前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单以个人财富而论,朱鸿召(朱玮兴)、朱璐以及夏侯江这三四年来也都增涨了三四倍,不低了。

毕竟就算“吃里扒外”的朱?琳,在朱玮益死后分家得到九亿多港元的资产,目前基本都转化为对鸿臣20%的持股,身家也就增长四倍多点。

想到这个侄女,朱鸿召心里也是微微一叹:

他的女儿今年又生了一个,兼之朱玮兴也稳定交往了一个女友,有成家立业的想法,朱?琳就想将大宅腾换给他们??他家人口多了,加上保姆、司机、园丁,之前才五六百平方米的宅子确实有些狭小了。

腾换出来,大宅也不用空置在那里浪费。

经历那么多事,朱鸿召也不清楚侄女,对她跟萧良的未来有没有更长远的考虑,还是就这样糊弄下去?

这时候萧潇搁桌上的手机震动起来,他们到香港后都临时换了这边的手机卡,他拿起手机看了一眼,跟萧良笑道:“溱东县委办的电话,爸他不会除夕夜这时候还在办公室加班吧?你这个没良心的来接!”

县委工作年前年后都特别忙碌,几乎都没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萧良这次将他妈都接到香港来过春节,彻底将他爸萧长华一个人扔在溱东。

萧良笑嘻嘻的从他哥手里接过手机,接通却是程雷打过来,才知道唐继华今天下午赶到溱东,慰问春节期间仍然坚守火车站工地的工人,刚刚陪他爸在县委招待所吃过年夜饭才返回市里。

溱东火车站不是萧良两年前捐资五千万就能立马建设的,涉及线路、站台调整,涉及溱东县自身的区域规划重新调定,火车站这么大体量的建筑,也需要精心勘测、设计,因此也拖成徐东铁路南线最晚建设的节点工程。

为了保证年后徐东铁路就能建成通车,溱东火车站的施工现场,春节期间也有好多工作在加班加点赶最后的工期。

徐东铁路建成与狮山港相接,改变了江北不通铁路的历史,初步形成铁港联运的大格局,但等到年中狮山港深水码头一期建成通航,不仅深水码头二期会进行立项筹备建设,徐东铁路二期,即电气化复线改造工程,也将提上日程。

真是很有点应接不暇、马不停蹄的奔驰感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