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 第40章 动了文官们的利益蛋糕…

;有了江临这句话,老朱一家四人顿时满脸问号。

老朱一脸不解的问道:“江临,你为什么如此说?”

“只要我们大明趁着瓦剌部落尚未崛起,提前将其消灭了,不就可以了。”

一旁的朱棣来到老朱面前,此时的他已经摩拳擦掌,主动请缨道:

“父皇,这件事就交给孩儿吧,我必让瓦剌连渣都不剩!”

朱有容为朱棣打气道:“加油四哥,以你的实力,肯定可以轻松解决区区瓦剌的!”

“就算没有土木堡之变,或许也会有其他变的,难道你们不觉得这件事很蹊跷吗?”

江临摇了摇头,随后将他这些年对于这段历史的不解说了出来。

“据史书记载,朱祁镇当时带了50万大军御驾亲征,而瓦剌那边只有2万人马。”

“如果记载属实的话,即便50万明军站在原地让2万瓦剌军杀,也不是短时间能杀完的吧!怎么可能会几乎全军覆没呢?”

“更何况,你们真觉得蒙古在经历了洪武、永乐、洪熙、宣德这四位皇帝后,还有胆量敢主动侵犯大明边境吗?”

听了江临的一番话后,老朱一家也开始心生疑虑。

正如江临所说……

50万对2万,确实不太符合……

在他们的认知中,就算牵条狗来当将军指挥,也能轻松赢得战役吧!

这个朱祁镇再废物,也不能连条狗都不如吧!

不对劲!

十分不对劲!

其次,土木堡就在京城往北不远的地方,而瓦剌竟然以2万人马一路杀到土木堡。

大明的边防守卫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脆弱了?

朱标眉头紧缩,微微点头:“经江兄一说,我也感觉这个土木堡之变有点蹊跷。”

紧接着江临有补充了一句:“还有,你们别忘了,这场战役被称为土木堡之变。”

“如果按照史书所述,士兵死亡情况很惨烈的话,难道不应该是土木堡之败或者土木堡之难吗?”

“这个变到底是什么变呢?”

“对啊,只有政治因素,史官才会记载为变。”朱标顿时恍然大悟。

朱棣瞪大了双眼:“大哥、江兄,你们俩的意思是……”

江临点了点头:“没错,朱祁镇很大概率是被坑了!”

“朱祁镇确实不见得是啥明君,他当时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在母后和三杨的帮助下,本事根本没啥长进。”

“总而言之,用我们后世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没啥脑子,经常会上头的中二少年,被人利用了。”

一时间!

老朱一家四人顿时眉头紧锁。

他们隐隐感觉这个事情,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朱棣瞬间握紧拳头,厉声道:“利用皇帝!是那个王振吗?”

“区区阉人竟然有胆敢勾结蒙古,他认不清自己吗?不知道自己的权力因何而来吗?”

“在我看来,他也不过是被利用的罢了,而且这不是区区一两个人能做到的,是一群人共同合作才实现的!”

江临摇了摇头,继续将他的想法表达出来。

“后世对于土木堡之变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朱祁镇带着5万精锐前去巡边,回程在土木堡遭遇了政变,瓦剌前来大明进贡!”

“三方正好一起在土木堡相遇了!”

“什么土木堡之变?不过是大明内乱,自相残杀罢了!”

“所谓的北京保卫战,也是防止朱祁镇回北京保卫战!”

此话一出,朱棣顿时一怔,他此时已经差不多明白江临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了……

砰!

随着一声巨响,朱棣满脸怒气地说道:

“可恶,这群人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

老朱两眼一眯,令他没想到后世的文官集团竟然会做出这种事情。

“这算什么胆子大?就没有他们不敢做的事情……”

江临故意留了一个悬念,然后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明朝皇帝和文臣之间的矛盾,关键就出在了洪武大帝朱元璋与永乐大帝朱棣身上。”

“我和老四?”

老朱面露不解,没想到这件事竟然还跟自己有关系。

江临开口说道:“接下来,我就先说说陛下吧……”

“陛下一直对于文臣就有很深的偏见。”

“比如说你曾在宋濂的诰命中不留情面地说:你宋濂博古通今,但严重缺乏决断力与执行力,难成什么大气候。”

“要知道,宋濂作为当代大儒、太子之师,乃是读书人的领军人物。”

“哼!咱说错了吗?这些文坛骄子们就爱打嘴仗,根本干不出什么大事来!”老朱的态度依旧很是轻蔑。

朱标忍不住长叹一声,声音中充满了无奈。

“唉……父皇,你这件事做得确实过了,这些读书人最看重的就是面子,你这样让天下的读书人都对你产生了裂缝。”

“没错,为后来的文官集体一起抱团与皇帝唱对台戏埋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

江临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朱标刚才的一番话。

随后他又扭头看向身旁的朱棣,缓缓开口道:

“文官在陛下那里丢了面子后,接着又在你这里丢了里子。”

“说白了,就是你动了文官们的利益蛋糕,让他们赚不到钱了。”

在朱棣满脸不解中,朱标笑着向他解答道:“老四,问题就在你迁都北平这件事上。”

“这群文臣私底下经营了大半辈子的产业都在南京,要是跟着你一起迁都的话,岂不是就要放弃这些家产了?”

江临顿时眼前一亮,朱标这个太子果然名不虚传,一眼就能看穿事情的本质。

“没错,朱棣当时下达政令后,这帮文臣如炸锅一样,纷纷开始拼命死谏,用了各种理由来阻止你迁都北平。”

“迁都北平可以更高效地管理草原与中原,区区家产算什么?”朱棣眉头紧皱。

江临摊了摊手,无奈道:“理是这个理!”

“但这些文臣可不会管,他们只会看着自己的钱包鼓不鼓。”

“因此迁都北平后,仅仅三个月,紫禁城内最雄伟的三大殿就被烧成了一片废墟。”

“这场蹊跷的大火,史书称是被闪电击中,但事实上,三大殿失火案很有可能是一场人为引起的火灾。”

“其目的,无非是想以“天谴”的舆论,逼迫你回到南京。”

“至于第二件事就是……郑和下西洋了。”

说到这里,江临扭头看向了朱棣,这个年轻时的永乐大帝。

“我之前说过,郑和下西洋让你大赚特赚了一笔。”

“要不然你也不会有五征蒙古还有修《永乐大典》的钱,打仗的耗费有多大就不用我过多赘述了吧!”

“只是可惜……”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