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63章:再来一次渭水之盟?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63章:再来一次渭水之盟?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02:59:48 来源:源1

第363章:再来一次渭水之盟?(第1/2页)

西突厥,王庭。

乙毗咄陆可汗高坐王座。

王帐内左右两边则是五咄陆部和五弩失毕部各首领。

“大唐太子,必须死!”

乙毗咄陆可汗声音低沉的说道,语气坚毅。

作为始毕可汗之子,乙毗咄陆可汗对于大唐有着天然仇恨,毕竟东突厥就是灭亡在李世民手中。

乙毗咄陆可汗,名阿史那欲谷设。

当年东突厥灭亡后,他投奔西突厥。

贞观十一年,与统吐屯联兵攻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次年,被东厢咄陆五部拥为可汗,建牙镞曷山,称乙毗咄陆可汗,建立西突厥北庭。

换个角度来看,阿史那欲谷设也是个传奇人物了。

然而,这次下面的首领们,却不怎么买账。

大家出奇的保持沉默。

“都聋了吗?”

乙毗咄陆可汗大喊:“二十年前天可汗在渭水河畔让我们低头,现在他儿子要的是我们的命!”

处月部首领阿史那泥孰浑身肥肉颤了颤,铜制鼻环叮当作响:“可汗明鉴,我部牛羊刚熬过雪灾,青壮折损过半……”

处密部的首领符合道:“是啊,上次我等损失很大,部落的儿郎还没恢复过来,可汗现在又要我们出兵。”

这里说的是先前,乙毗咄陆可汗,说动焉耆,且末、吐火罗、龟兹、共同出兵安西都护府。

最后却被安西道行军总管郭孝恪,率三千骑兵讨伐焉耆。

郭孝恪利用夜晚渡河,突然袭击焉耆城,焉耆王龙突骑支毫无防备,被唐军擒获。

而后西突厥这边也被郭孝恪大败。

那次的事情,导致乙毗咄陆可汗在西突厥的威望骤降。

引起了诸多部落首领的不满。

乙毗咄陆可汗骂道:“你的目光像蜷缩在洞穴里的旱獭一样短视,只敢窥探洞口方圆半丈,看不见草原尽头的草场丰茂。”

“大唐太子,东征高丽,却把整个辽东打了下来,他制造了火炮,连大唐的潼关都能轰塌,那可是李靖领兵防守,却不能依托坚固的城墙进行抵挡。”

“大唐已经足够强大了,如果再出现第二个天可汗,还会有我们草原的活路吗。”

“你们,都要去给汉人养马吗!”

胡禄屋阙部首领阙啜匐皱眉道:“就算他有火炮,草原的冬天也能冻死百万雄师。我们大可带着牛羊钻进阿尔泰山”

突骑施部首领苏禄握紧弯刀:“可汗,草原辽阔无边,唐军就算倾巢而出,也不过是在沙漠里撒沙子。”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对于汉族来说,一直都是劣势,因为军备的差异,从来都是打游击战,而非是正面对战。

草原广阔无垠,汉族最大的麻烦不是怎么打败草原部族,而是找到他们。

毕竟大军行军,后勤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后世元朝才得以缓解,毕竟对于忽必烈来说,哥几个平常猫在哪里,他最是清楚。

“看看大唐太子,在辽东都做了什么。”

“他杀死了所有的辽东贵族,然后把贱民抬起来。”

“你们也想要这样吗。”

乙毗咄陆可汗这话让众人有些担忧。

草原是正儿八经的奴隶制,如果大唐太子真的打过来,杀掉他们这些贵族,解放奴隶,那草原的天,真的是要变了。

看到众多首领已经转变了神情。

乙毗咄陆可汗继续道:“不能让大唐太子成为皇帝,不只是我们这样想,大唐很多人都这样想,我们有盟友。”

“大唐的皇帝如今病重,这次发兵,我们要让大唐乱起来。”

乙毗咄陆可汗目光锐利,他想效仿当初的颉利可汗,劫掠关中,兵临长安。

——

长安崔府。

崔文心骑马归来。

崔盛玉黑着脸:“叔公还有脸回来?”

“勾结突厥、蛊惑五姓,你是要把崔氏满门送进鬼门关!”

这段时间崔文心可没闲着,东奔西走,到处去游说。

不仅是崔氏内部,还包括其他的六望家族。

这次游说的主要内容,就是暗中放突厥人入关。

便是跟曾经的渭水之盟那样。

五姓七望在长安城的势力不强大,可在山东地方,根基深厚。

诸多地方将领,都是五姓七望的人。

也许他们不能起兵造反,可一旦联合起来,做到某些事情,还是没有问题的。

崔文心翻身下马,任由缰绳垂落:“长公子这是要大义灭亲?”

崔盛玉喝道:“荒谬,当年陛下登基时,我等私底下联手突厥,确实逼得他在渭水结盟。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大唐国力强盛,岂是当年可比?”

崔文心冷笑道:“国力强盛又如何,难道我们做不到开门。”

“如今太子这般嚣张跋扈,可要有给我们活路?”

“长公子倒是想去巴结太子,然太子可有半分搭理你的意思。”

“等到太子登基,必然比之陛下对付我等要更加狠辣。”

“你看那科举改制,分明就是针对我等而来。”

崔盛玉略微沉默后道:“就算太子有此心,引突厥入关就能解决问题?当年渭水之盟,天可汗单人独骑退敌,靠的是胆识,不是引狼入室!”

崔文心喝道:“长公子,还请看看这长安,长孙无忌已经倒向太子,房玄龄闭门谢客,连陛下都对太子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若不先发制人,就只能等着被连根拔起!”

崔盛玉劝说道:““那也不能重蹈覆辙!当年渭水之盟后,五姓七望元气大伤,差点遭陛下借机铲除。”

突厥入关,那是无差别劫掠,山东地区,五姓七望的地盘,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崔文心坚持道:“太子登基,会彻底断绝我等之未来。”

崔盛玉道:“即便如此,你也不能拿全族的性命冒险!崔氏传承数百年,不能毁在你手里!”

崔文心厉声道:“传承数百年?”

““若太子登基,崔氏连百年后的坟头草都长不出来!”

崔盛玉摇头道:“那那也不能与突厥合作.这是叛国大罪。”

崔文心沉声道:“若能保全崔氏,我甘愿背负千古骂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3章:再来一次渭水之盟?(第2/2页)

“乙毗咄陆可汗愿将嫡子送至山东为质,承诺事成后即刻退兵。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崔盛玉悲笑道:“你以为突厥人真会守信?乙毗咄陆可汗会在乎他儿子的性命?”

“叔公.你可知道,当年渭水之盟后,多少人骂我们是国贼?”

崔文心低声道:“我很清楚。”

“但比起崔氏之未来,我宁愿再做一次国贼。”

——

卯时三刻,龙首原上的大明宫已如煮沸的鼎镬。

晨雾未散,三百辆满载金丝楠木的牛车便沿着新修的坡道蜿蜒而上,车轮碾过碎石路发出嘎吱声响,与赶车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交织成嘈杂的韵律。

十余个精壮民夫赤着膀子,正合力拖拽合抱粗的木料,牛皮绳索勒进肩头,汗水顺着脊梁沟汇聚成流,浸透的短褐紧贴脊背,在晨雾中蒸腾起阵阵白雾。

忽有人脚下打滑,木料轰然倾斜,引得周遭一片惊呼,众人急忙用木楔抵住,这才稳住阵脚。

“殿下,洛阳运来的十万贯钱粮已入库!”

杜荷疾步登上含元殿台基汇报。

“不过漕运使发来急报,黄河水位下降,后续物资恐难按时抵达。”

李承乾看向前方,那边传来叮叮当当的凿石声,百名石匠正持着錾子,在巨大的青石基座上雕刻螭龙纹,火星四溅。

更远处,数百名瓦匠踩着竹制鹰架,正将新烧制的琉璃瓦一片片铺在飞檐上,琉璃瓦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芒,与匠人们的号子声相映成趣。

“让陕州刺史征调民船,改走渭水。”

李承乾吩咐道。

汉王李元昌在旁边,看了眼杜荷,低声道:“如此大兴土木,陛下那边怕是要坐不住了。”

“前些日子内侍张阿难过来问询,话里话外都在敲打。”

李承乾呵呵一笑:“我在自己的宫城里修院子,关他太极宫何事?”

赵节捧着工部的奏疏,额角沁出细汗。

他身后,一队队挑夫正沿着临时搭建的木栈道,将青砖、石灰等建材运往各处工地,栈道下方,木匠们正用墨斗弹出笔直的线条,锯子切割木料的声响此起彼伏。

“殿下,御史台已有奏章弹劾,说殿下劳民伤财,有违孝道。”

李承乾冷笑:“当初父皇做事,怎么没人提孝道?”

“不必管这些风言风语,时机到了,自有整治。”

“御史台这些家伙,早晚要叫他们好看。”

杜荷从袖中掏出密信,递给太子,道:“殿下,魏王那边有动静了。他近日频繁与五姓七望往来,崔文心更是三进三出魏王府。”

“好似正在密谋什么大事,暂且还没打探出来。”

“崔文心每次密探,都很是谨慎。”

李承乾看了眼密信,道:“一群跳梁小丑。”

“这个时候,还能打出什么主意来?”

“传令下去,长安所有客栈不得留宿突厥人。”

“让侯君集的人盯紧渭水渡口,敢私运兵器者,格杀勿论。”

对于五姓七望的动作,加之突厥使者的出现,李承乾哪里还猜不到。

只是即便知道,也很难去进行阻止。

长安城的皇权看似威严赫,然而在这个时代,皇权对于地方很是薄弱。

皇帝与世家共治天下,可不是一句戏言。

自李世民推行《氏族志》打压山东士族以来,表面上五姓七望在长安的宅邸不再门庭若市,朝堂话语权也被关陇集团分去大半。

但长安城不过是大唐的心脏,而遍布天下的州府才是流淌血液的血管。

山东诸州,从县令到刺史,半数印信都攥在五姓出身的官员手中。

这些深埋地方的根系,让皇权的政令在抵达州府时,往往已被扭曲得面目全非。

很多地方上的刺史,要是不跟着五姓七望的意愿走,自身的权力都要被彻底的架空。

况且五姓七望在文人圈子里影响很大,官员们都以娶五姓女为荣,莫说地方,便是朝廷上,房玄龄,程咬金等重臣武将,夫人不也是五姓女。

当崔文心穿梭于五姓府邸时,他撬动的不是几座高墙深院,而是整个大唐的血管网络。

——

太极宫,某庭院。

晋王李治借着看父皇的名头,再次跟武曌幽会。

“媚娘,魏王李泰要联合突厥,除去太子!”

关于突厥的事情,李治可不打算瞒着媚娘。

武曌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却依旧保持着镇定:“晋王莫急,细细说来。”

李治低声道:“崔文心在五姓七望间奔走游说,要效仿当年渭水之盟,放突厥人入关。”

“魏王跟他们勾结,想借此机会扳倒太子。一旦太子出事,李泰便会顺势登上太子之位。”

武媚娘轻轻一笑,笑容中却透着几分狠厉:“这岂不是天赐的把柄?魏王愚蠢,竟行如此险招。”

李治问道:“媚娘的意思是?”

武媚娘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若魏王真的除掉了太子,我们便将他勾结突厥的事情公之于众。”

“勾结外敌,此乃叛国大罪,无论是陛下,还是满朝文武,都绝不可能再容忍他。到那时,太子位空悬,放眼皇室,还有谁比晋王更适合?”

李治却没有太多惊喜,皱眉道:“可此事风险极大,万一被魏王察觉,我岂不是性命难保?”

魏王如何能杀掉太子,自然也能杀掉他。

毕竟他现在已经不是右金吾卫大将军了。

到了这份上,李治并不觉得,李泰会绕他一命。

若他跟太子都死了,父皇也没有了其他选择。

武媚娘轻抚李治的脸颊,柔声道:“晋王不必忧虑。我们只需静待时机,暗中收集证据。李泰行事必然隐秘,但只要有行动,就会留下破绽。”

“我们只需盯紧五姓七望与突厥人的往来,不愁抓不到把柄。”

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如今太子强占大明宫,与陛下、与朝堂矛盾渐深。”

“魏王以为有机可乘,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踏入深渊。待他与太子两败俱伤之时,便是我们出手的最佳时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