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44章 名不副实的神童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44章 名不副实的神童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44章名不副实的神童(第1/2页)

又拿出一本会试程文集,道:“此书收录了王知府会试的文章,你们要在半个月内将这些文章尽数背下,此后我便要对你们进行严训。”

周既白脸色有些发白:“夫子,如今再换文风,会不会做的文章不好?”

杨夫子神情颇严肃道:“你们翻开手里的文集。”

陈砚看书的速度很快,可一目十行,一篇看完,见杨夫子没有让停,他又连着翻了好几篇。

越看越吃惊。

杨夫子的话适时响起:“纵使你文章写得再花团锦簇,主考不喜,也是被黜落的下场。”

主考官都有个人偏好,一篇文章在这位考官眼里是天人之作,在另外一考官眼里,可能就是不知所谓。

既然主考官的个人偏好极明显,想要被取中,就只能迎合主考官的喜好。

陈砚抬起头,对杨夫子道:“不用半个月,十天足以将这些尽数背下。”

周既白惊讶地扭头看向陈砚。

这里可是有一百零一篇文章,竟要在十天全背下?

杨夫子赞赏道:“若只用十天背下,就可多出五天来练文章,在考前也足够将你们的文风改过来。既白若觉得难,可放宽至十五日。”

周既白咬牙:“我也会在十天内背下!”

便是不睡,他也要将这些文章都背下来。

从这一日起,府城的热闹繁华与两人毫无关系,两人连房门都不需踏出。

早上睁开眼,先吃杨夫子买回来的早点,之后背一上午文章。

中午吃杨夫子买回来的午饭,下午继续背文章。

晚上吃完晚饭,再背两个时辰的文章。

随着赴考的士子和送考之人涌入府城,府城也越发热闹。

客栈大堂坐了许多士子,慷慨激昂地议论时政。

当下就是这般风气,仿佛不议论时政几句,就算不得读书人。

陈砚背文章背到脑袋发胀时,就会静静听一会儿楼下的议论,笑一笑就提了神,继续背文章。

杨夫子将饭菜一一摆在桌子上,陈砚坐下时随意道:“夫子,我已经背完了。”

周既白猛地瞪大双眼,不可置信:“这才八天!”

“还行,比我想象的要快两天。”

陈砚点点头道。

周既白:“……汝人言否?”

杨夫子神情一如既往:“可有什么感悟?”

陈砚道:“王知府是实干派,不喜那些表面文章。”

杨夫子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不错。”

短短八天就能将王知府摸透,悟性实在了得。

扭头去看周既白:“你可有其他感悟?”

周既白羞愧地低头:“学生不解。”

他日夜不停背书,已背下六十多篇,正为不能在十天内背完而发愁,哪里有余力去感悟?

杨夫子并不责怪周既白,而是细细讲解:“王知府上任东阳府五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治水。”

延河流经东阳府,一到雨季,河水必然大涨。遇到雨水充沛之年,就会决堤淹田。

朝廷派了不少官员前来治水,堤坝越修越高,水却依旧被冲。

以至于后来都流传“治水无用”,不如等真淹了再上报朝廷救灾省事。

反正这是顽疾,前任都淹了,到自己了即便淹了朝廷也不会怪罪。

可王申对着这个最硬的骨头下手了。

五年间,他清理河沙淤泥、修建水库等,雨季更是亲临监管河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章名不副实的神童(第2/2页)

“如此能办实事的官员,自是不喜那些表面文章。”

杨夫子将会试程文集放开,找到王申那篇文章:“王知府的此篇文章文风质朴,却带了赤子之诚。若想写出这等文章,必要心有大志。”

“王知府所选之人,虽不是文采十分出众,却都是能办事之人。”

陈砚应道。

杨夫子赞赏点点头,道:“为师去书肆买这些程文集时,许多士子也在抢购此等文章,都是为迎合知府大人的喜好。若想出头,便不能只改变文风,还要想清楚为何考科举,若真入朝为官,又要做些什么。”

陈砚垂眸沉思。

为何要走科考?

自是因为这是唯一出路。

唯有爬上去才能不被人随意欺压。

他至多只是在看到底层百姓的艰辛后想着以后若有权势了,就帮帮他们,并未认真想过为官后真的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正苦思时,就听杨夫子道:“以你们的年龄阅历,连官场都未曾有了解,自是想不明白要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你们迎合知府大人的为官之道也就是了。”

陈砚:“……”

先生可真是他科考路上的指路明灯。

之后陈砚就开始了疯狂学习的状态。

早上天不亮,先起床写一篇文章,待吃过早饭,由杨夫子点评,再进行反复修改,直到杨夫子点了头,才可休息吃午饭。

下午再写一篇,重复修改,如此反复。

吃过晚饭,杨夫子就会带着他和周既白出去转一圈,吹吹晚风。

东阳府城宵禁前极为热闹,两边的铺子都是灯火通明,路边是摊贩们的叫卖声,偶尔能在路边看到三三两两的读书人聊诗词歌赋,聊时政,或者聊八卦。

陈砚走着走着,就听到几名年轻士子提到他的名字。

陈砚放缓了脚步,细细听了会儿。

那些士子正谈论高修远的案首名不副实,连最后一名的文章也不如。

这最后一名,指的自是他。

“我等苦读多年,倒不如会投个好胎。”

“听说平兴县那最后一名竟还是位神童,我看那文章写得不过尔尔,这平兴县莫不是没人了。”

“如今是个人就可称为神童,各位又何须在意。”

陈砚对“神童”的称呼并不在意,他本来就是成人,根本不图这个虚名。

正要离去,就见周既白跟一阵风一般从身边刮过,冲到那几个士子面前,朗声道:“圣人有云,非礼勿言,你们背后议论他人,与长舌妇何异?”

陈砚就知道今天的事无法善了了。

“你就是那个名不副实的神童?”

几名士子上下打量周既白。

年龄差不多,又身穿长衫,还是平兴县人,又如此愤愤不平,很难不让人怀疑。

周既白往陈砚一指,朗声道:“他才是陈砚。”

无数道视线齐齐落在陈砚身上,本已经抬腿想走的陈砚只能将腿收回去。

头戴方巾的方脸士子轻视般瞥了陈砚一眼,当即道:“神童之名并非谁都担得起,平兴县能将此等平庸之辈捧上去,怕不是整个县的才学都差得很。”

周既白恼怒:“你们口气这般大,倒是将自己的文章拿出来,让我们品鉴一番,看能不能比得上陈砚!”

于周既白而言,陈砚就是他极力想要追赶的人,被人肆意奚落,他不能忍受,必要为陈砚争口气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