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353章 态度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353章 态度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1 04:42:09 来源:源1

第353章态度(第1/2页)

这一日的朝堂终究与以往不同,带着浓浓的肃杀之气。

平叛总督裴筠当堂将此次宁王造反,军队平反一事细细禀告,除了宁王的大逆不道,便是宁淮上下官员如何沆瀣一气。

“宁淮上下官员拿着朝廷的俸禄,竟与反贼勾结,实在罪不可恕,恳请陛下按谋逆之罪严惩!”

吏科给事中鲁霄率先发难,正式吹响了争斗的号角。

礼部左侍郎董烨当即站出,在朝堂之上道:“那宁王谋反,还会告知整个宁淮官员不成?他们至多是失察之责,如何能按上谋逆之罪!”

“宁王要造反,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五万多壮丁无故失踪,地方官员岂能不知?两百艘炮船竟都察觉不出,岂不是要等叛军打到京城了宁淮官员才能知晓?”

鲁霄愤然反驳。

御史田方紧随董烨之后站出:“宁王既要造反,必有重重隐藏手段。他将兵马藏于潜龙岛,连北镇抚司都查不出,又遑论那些官员?整个宁淮省的官员竟都要被诬陷叛逆,你等究竟是为了肃清朝野,还是借机排除异己?”

一见田方站出来,永安帝眼中闪过一抹不喜。

这人可是当朝撞了柱子的,今日莫要又来这一招。

当即一个眼神,北镇抚司众人便纷纷提起神,随时准备拦截这些个文官。

清流众官员怒不可遏。

往常被徐门压着也就罢了,如今可是宁王叛乱,那些个宁淮的官员都被押送入京了,他们若还被徐门压制,便真没脸见人了。

能去宁淮为官者,多是徐门中人,正好可借此机会将那些人一锅端了,如此也可大大削弱徐门的势力。

于是清流们纷纷站出来禀明天子,必要严惩那些宁淮官员。

徐门毫不示弱,将谋逆变成朋党之争,双方吵来吵去,一上午便过去了。

永安帝坐在龙椅上不置一词,首辅徐鸿渐半边屁股坐在椅子上,在争吵中闭眼打盹。

焦志行双手放在腹部,眼观鼻鼻观心,任由下面的人吵得不可开交。

刘守仁仿若也是置身事外,九卿均不表态。

上面的人都不开口,下面的人吵得再如何厉害也是枉然。

永安帝退朝离去时,睡了整个早朝的徐鸿渐终于睁开双眼,静静看着永安帝离去的背影。

今日的永安帝脚步比往常重了不少。

徐鸿渐在董烨的搀扶下站起身,缓慢往殿外走去。

就在要接近门口之际,次辅焦志行靠了过来:“徐大人以为宁淮的官员是谋逆还是失察?”

徐鸿渐神色如常道:“看陛下如何定夺。”

焦志行指着前方的地面道:“门槛颇高,大人小心被绊倒。”

徐鸿渐笑道:“这门槛都跨了几十年了,便是闭着眼都能跨过去,如何会被绊倒。”

话音落下,就着董烨的搀扶抬起腿跨过那门槛,又转头看向焦志行:“你也比不得那些个能闹腾的年轻人了,也要当心些才好。”

焦志行笑着拱手:“年轻人只要能撑起来,我等身上的担子也能轻些。”

徐鸿渐意味深长道:“你想的是减轻担子,年轻人怕不是想抢走你肩上的担子。年轻人下手没轻没重,说不得就有误伤。”

话音落下,目光又扫过随后而来的刘守仁,转身离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3章态度(第2/2页)

看着徐鸿渐一行人走远,走到焦志行身边的刘守仁方才开口:“那位三元公着实是文武双全,整个平叛处处都是他的身影。”

焦志行道:“我大梁头一位三元公,必是不凡。”

刘守仁跟随焦志行一同跨过门槛,应道:“经此一战,他必再次名声大噪,加之此前名声,于士林中恐要超过你我了。”

他们能爬到如此地位,除了自己的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代表的是清流一派,是对抗徐门的领头人。

可如今,这陈砚将徐鸿渐的老巢端了。

如此战绩,比之他们更耀眼,又有多少人会追随他?

陈砚打的可不只徐门的势力,还有他们的声望。

焦志行缓步前行,并未开口。

刘守仁接着道:“地方官员不在地方待着,公然回京,丝毫不惧御史弹劾,可见其所图不小。”

焦志行脚步一顿,逼得刘守仁不得不跟着停下。

“刘阁老是何意?”

刘守仁笑道:“闲聊罢了,焦阁老不必放在心上。”

旋即与焦志行分开,领着刘门众人浩浩荡荡离去。

焦志行一抬头,看见的便是阴沉沉的天,好似要下雨了。

他也不再停留,抬腿就要走,身后突然传来一道略显高亢的声音:“焦阁老且慢!”

焦志行回头,就见一内侍疾步朝他跑来。

待到了近前,那内侍顾不得喘匀气息,便急忙道:“焦阁老,陛下召见。”

焦志行随其进入暖阁叩拜行礼后,永安帝屏退一众内侍。

永安帝坐于太师椅上,静静看着眼前的老臣子。

“焦爱卿以为宁淮那些个官员该如何处置?”

焦志行心一凛。

陛下单独召见他一人,必定是想听他拿出对策来,而非听他打太极。

他将腰往下压了压,双手一拱,道:“回禀陛下,臣以为该论罪严惩。”

永安帝“哦?”一声:“一省之官员全论罪,宁淮又当如何?”

焦志行心凉了几分。

陛下如此询问,难不成是想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难得的倒徐良机,难不成就要这般轻易错过了?

想到朝中的艰难,焦志行心情便极沉重。

终究是财政离不开徐鸿渐,朝堂才被徐门把控,如何都无法倒徐。

不对。

陛下若真要轻轻放下,根本无需让北镇抚司大张旗鼓将一众官员押送入京。

便是不能彻底倒徐,也要剪其羽翼。

想通这些,焦志行心下大定,恭敬道:“大梁人才济济,再派官员前往宁淮便是。”

说完,便静待永安帝的反应。

永安帝继续道:“这么说,焦爱卿是要以叛逆论处一众宁淮官员?”

焦志行已上了年纪,此时再弯腰,背显得更驼,也就多了几分老态。

如此老臣,必定是进退有据,左右逢源。

可此时的焦志行不能如此,永安帝已在逼他表态。

焦志行思绪百转间,已定了心神:“臣以为该严审,依各自罪行轻重而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