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422章 朝考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422章 朝考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1 04:42:09 来源:源1

第422章朝考(第1/2页)

无论是应考官员,还是朝中大臣,均需在寅时初赶至宫门外等候。

参加此次朝考者,均是京中官员,此前早已参加过殿试,早已有了经验,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极快就排队站在了宫门外。

陈砚离皇宫不远,寅时起床便可,且可坐马车,并未太辛苦。

那些住得离皇宫极远的官员就不同了,他们就是因贫困才住得远,且又要徒步走来,有的子时便动身,横穿半个京城至宫门口,早有倦意,再加寒风一吹,更是浑身难受,只盼望能快些开始。

卯时一到,钟鼓司的太监们便敲响朝鼓,威严的鼓声传遍宫中的墙瓦,惊醒沉睡中的紫禁城。

待三声鼓响后,厚重的朱漆金钉二阙门被缓缓推开,禁军旗校先入,布设岗哨、陈设卤簿依仗。

朝钟响起,左右二掖门打开,百官按品阶排队入朝。

高官们进入后,赴考的品阶低的官员们老实地跟在后面。

入内后,按照品阶过金水桥。

五座金水桥,中间为御道,只天子可走,无人敢僭越。内侧两座桥乃是王公贵族与一二品重臣走,如陈砚这等三品极以下的低级官员,只能走外侧两座桥。

穿过奉天门后,在奉天殿前的丹墀上重新列班。

丹陛上,对列着身穿甲胄的大汉将军,威严肃杀。

司礼监太监高宣:“进!”

百官列队入殿,气氛肃然,让得赴考的低阶官员们心慌不已。

待天子入殿,鞭响,礼赞官当即下令:“行礼!”

百官纷纷跪下行五拜三叩礼。

礼毕,起身。

礼部左侍郎蔡有为将试题至于殿中案上,众赴考官员再次跪下行叩首礼,静待宣题。

就在此时,头顶传来一道略带阴柔的声音:“蔡大人,陛下拟的策题在此。”

陈砚因额头贴着地,无法看清上面究竟是何情况,得益于他进宫多次,记住了此声音的主人乃是内相汪如海。

这是天子当场换题了啊……

蔡有为有一瞬的错愕,旋即很快反应过来,双手接过策题,压在原本的策题之上,朗声道:“朕奉天命,御九州万方……”

一长串的引经据典之后,终于等来了真正的题目:“今东南沿海,豪强私通外夷,官吏贪墨市舶之利;而倭寇借商船为巢,劫掠州县。若弛海禁,则恐引寇深入,今朕策问大梁臣子,防倭之策。”

声音落下,臣子们便起身,由礼部官员引导向大殿两侧的摆放整齐的桌案前,按照品阶由内至外而坐。

陈砚虽只是松奉知府,然他还有个三品虚衔在身,在一众只能走外二桥的官员中,他竟还成了大官,被安排坐在第一排的位置,一抬眼便是内阁九卿。

此时,刘守仁正好转头看向胡益,就见胡益眼观鼻,鼻观心。

刘守仁又一转头,正好与陈砚四目相对。

虽隔得远,陈砚依旧能感受到刘阁老的怒火。

作为参考官员,陈砚非常自觉不可与考官有何牵扯,于是垂下眸,当做没瞧见。

很快,他就感受到数道探究的视线落在他身上,他不由想,这真是个方便他人盯着的好位置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22章朝考(第2/2页)

刘守仁死死盯了陈砚片刻后,将目光落在自己安排的三人身上,见他们个个神情惶恐,心中的怒气更多了几分。

礼部既已出了题,交由圣上亲览,此题便该定下了,若陛下不愿,也会有所警示,胡益兼任礼部尚书,定然早已知晓,为何还将被否了的题目当做正题藏于礼部?

莫不是早已知晓蔡有为是他刘守仁的人,特意摆他一道?

他所选三人都在为开海之策做准备,如今突然变成“抗倭”,此时定然慌乱,恐会影响今日朝考。

此次开海,他必要有一席之地。

焦志行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到坐在后方的柯同光,见其神态自若,颇为满意地轻捻胡须。

眼角余光又瞥向刘守仁与胡益,心中颇为畅快。

二人狼狈为奸,以为礼部出题,就可将开海之权尽数收入囊中?

真当他这个首辅是泥捏的不成?

钟响,燃香。

众考生纷纷磨墨思索抗倭之策。

柯同光长长呼出口浊气,目光凝聚如实质。

抬头,越过重重背影,定在最前方那人身上。

他往常虽多是与恩师讨论开海之策,然这抗倭也一并被考虑在内,此时题目虽与他心中设想不同,也并不慌乱。

沉思片刻,他提笔,就要将满腔抱负尽数落于纸上。

待再蘸墨之际,他习惯般再去看陈砚,就见陈砚已在磨墨,不由心中一紧。

他知道陈砚习惯先打腹稿,再将文章一气呵成写就。

难不成陈砚如此快就打完腹稿了?

转瞬他又自嘲自己杞人忧天,陈砚又无如恩师般的人物指点,更无幕僚出谋划策,岂会立时就想好对策,怕也是如他这般边想边写。

当年殿试自己输给陈砚,今日正是击败陈砚,一雪前耻之时,他万万不可分心。

柯同光深吸口气,静下心来,专注笔下文章。

待他疲倦之际,放下笔揉起眼睛,下意识抬头看向陈砚,就见陈砚也放下笔端坐。

柯同光心下彻底放松下来,陈三元果然也陷入沉思了,看来此题于他而言属实不易。

至此,柯同光不再盯着陈砚。

其他人则是在揪头发之际,一看陈三元稳稳当当端坐在椅子上,就觉心慌。

早听闻陈三元下笔如有神,可也不能这么快吧,开考才半个时辰,竟就写完了?

再看看自己的策论,还只开了头。

从前朝开始,倭寇就是一大难题,到了大梁,倭寇虽比前朝好些,依旧是沉疴,想要应对谈何容易。

众人本已绞尽脑汁,再一看陈三元淡定模样,更觉一座大山压在心头,又慌又恼。

他们却不知,陈砚也颇为难受。

既要开海,他定然是要反复思索,倭寇定然也要被纳入其中一同思索。

今日题目虽为解决寇患,然是基于开海前提。

恰好,他此前写的奏疏便是与此相关,因没送出去,他只需稍加修改就可。

待写完,再一誊抄,也才过去半个时辰。

放下笔,一抬头看到的就是刘守仁那张满是褶子的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