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 > 第24章 儒皮法骨道家心!

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 第24章 儒皮法骨道家心!

簡繁轉換
作者:六月竹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1 03:12:36 来源:源1

第24章儒皮法骨道家心!(第1/2页)

“姜承奕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爱说点玩笑话。不用理他,一会儿他自己就好了。”

嬴政云淡风轻摆了摆手,显然是已经摸透了姜承奕。

而李斯也放下了心来,聚精会神。

他倒是要听听,姜承奕这个自认为能预知未来的人,到底能预知到什么程度。

他也想证明一下,自己并不比姜承奕差!

......

“造反?你让我一个弱女子带你们造反?”

嬴阴嫚无语。

扶苏被吓得浑身一抖。

姜承奕则是点了点头:

“我和白黎说过,大秦这样暴政,迟早二世而亡。你不造反,有的是别人造反!”

“但你是大秦公主,造反比别人来说,更加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些。长公主固然很好,但新朝皇帝对你来讲更加的海阔天空嘛!”

嬴阴嫚不可置信地看向白黎。

白黎点了点头。

姜承奕确实是这么说的,而且他觉得姜承奕说的其实没什么问题。

毕竟姜承奕并不知道他自己想到的巩固朝政的办法,都已经被大秦实施下去了......

嬴阴嫚翻了个白眼:

“那我让外面的亲信招募兵马,姜郎,你可别害得我和孩子母子俩双双殒命!”

说罢,她就离开了姜承奕的牢狱。

她自然没打算真的去造反。

但是看扶苏的样子,像是有什么事情要和姜承奕去做,她就识趣地找了个理由离开了。

而姜承奕自然也没真的打算让她一个姑娘家家的带自己造反。

他也察觉到,嬴阴嫚直接被下狱,恐怕还没有被检查过身子。

所以他要让嬴阴嫚活跃一点。

等嬴政注意到她造反的动静之后,自然就会想起让人检查她。

到时候他肯定就死了!

计划通!

而白黎眼见嬴阴嫚离开了诏狱,一脸迫不及待:

“姜先生,那要是我们造反成功了,新的国家该如何跳出您之前说的国运周期律?我们有办法做到吗?”

姜承奕有些无语。

这公子哥真是心大。

越个狱都能被抓的水平,居然还幻想着谋权篡位呢!

不过他现在也没事情做,干脆问道:

“办法自然是有的,我上次问你的两种制度的优劣,你想明白了吗?”

扶苏点了点头:

“我想先生的意思其实就和上次先生用炼丹之事说的一般,要将两种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制度出来。”

姜承奕点了点头,刚想说话,却没想到扶苏又说道:

“可我不明白!”

“先生之前以炼丹寓治国之理,说有时用法家思想治国好,有时用儒家思想治国好,要立足国情、因时而动,这个我可以理解。”

“可制度又并非政策,岂能随意更改?况且两种制度完全不同,怎么可能结合在一起?我是想象不到这二者结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

扶苏发了一大通牢骚。

他虽然想明白了姜承奕的意思,但在这件事情上,他并不同意姜承奕的法子。

他觉得姜承奕就是在骗他。

这倒不是因为扶苏傻,而是因为姜承奕提出的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扶苏从具象化的角度去理解,自然是无法看清本质的。

另一边,李斯听到这话,同样嗤之以鼻。

制度这种东西需要一个国家的大才鼎力相助才能创造出一种合适的。

姜承奕仅仅是靠嘴皮子指点江山,就想创造出一种新的制度。

简直是太过于狂妄了!

在他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沙盘。

沙盘以咸阳为中心,周边依旧实行郡县制,可最外围处却是实行分封制。

他推演了半天,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若是按姜承奕说的去做,那整个国家就要乱透了!

果然,除了刚开始计策之外,他想的东西都是不完全对的。

只能说是个沽名钓誉之徒罢了。

不过嬴政却是没过想,也没过多在意。

他觉得姜承奕或许就是精于政策而疏于制度,不过他在政策方面的思想已经登峰造极了,别的缺点也就微不足道了。

所以哪怕姜承奕开始胡言乱语,他也不太会在意。

姜承奕自是不知,只是慢吞吞解释道:

“一下子肯定讲不明白。那我们就先说分封制吧。周朝通过血缘纽带和利益捆绑来巩固统治,分封七十余国,好处是什么?”

这题我会!

扶苏向来是分封制的坚实拥护者,对这个制度的好处可以说是倒背如流,抢答道:

“可以快速稳定政权,调动地方生产积极性,解决道路不通、政令难达的问题!”

“不错,周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因为它技术落后,政令难达,只能放权自治。可血脉关系值得相信吗?”

“自然不值得,不然大周朝也不会因此而灭亡了。”

“所以放权自治,就必然会导致诸侯独立性增强,领地逐渐成为国中之国,所以周王室后期诸侯反目成仇,相攻击如仇雠,致使春秋战国五百年分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章儒皮法骨道家心!(第2/2页)

“似乎,的确是如此。”

“大秦如今没有政令难达的问题,你还想沿袭传统,以分封制治国,那不是不得到其好处,而将其劣势照单全收吗?”

“这......好像的确如此。”

扶苏陷入了沉思。

另一边的李斯也点了点头。

一码归一码。

他知道姜承奕所言确实不错,周朝正是因为分封制,才导致了分裂与灭亡。

也因此他才和几位大秦老人倾尽全力开辟了郡县制的先例,想要保证大秦的长治久安,千秋万代!

“想要面对这个问题,就需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权力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始皇帝的思路是没错的。如果说分封制是放权于地方,郡县制就是集权于中央,强化中央的统治!”

姜承奕的声音依旧铿锵有力。

另一边的嬴政和李斯也都默默点了点头。

他们之前的确是这么想的。

大秦采用郡县制将权力尽归于咸阳,尽归于中央,就能保证嬴政的权柄独一无二。

地方百姓的任何举动都会上达天听。

一旦发现暴动谋逆之举,也可将其瞬间镇压。

嬴政和李斯都觉得自己的想法天衣无缝,可他们听到姜承奕说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现在心中好奇得像是被狸奴抓了一样。

他们都恨不得自己冲到诏狱去向姜承奕问个清楚了。

诏狱内的扶苏脑袋更晕了:

“先生之前说单独的郡县制一定是错误的道路,现在为何又说始皇帝采用郡县制的思路是对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先别急。思路方向是对的,不代表做法就是对的。”

“我说过了,始皇帝身为第一人,摸着石头过河,自然没法事事做到极致。在这种情况下,他能想到采用郡县制治国,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好了!”

姜承奕淡淡解释了一句,又补刀道:

“他要是听了扶苏的采用周制,那才是真的傻透了!”

一天被姜承奕骂八百回的扶苏只能自己咬着牙生闷气,脑子却反而气得灵光了一些:

“所以郡县制是一定能避免周朝覆灭的前车之鉴的,那为何还有不好的地方?”

姜承奕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可现在的大秦统治根基脆弱,一旦地方大乱,内无宗子辅政,外无诸侯藩卫,中央自会陷入一个孤立无援的困境。”

“这倒是的确如此,那么只要大秦继续控制着治国的火候,不起民怨,那郡县制不就无后顾之忧了?”

扶苏眼中光亮一闪。

别看扶苏这番话听起来有点傻,但这其实是个法子。

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不具备地方叛乱的基本条件。

就算某些豪强家族或是六国贵族能积蓄起一小撮力量,也一定会被快速镇压。

毕竟这年头打仗其实就是堆人数,没有平民百姓的支持,是一定没法成事的。

可姜承奕只是摇了摇头:

“天真!郡县治理之下,地方是一定会起民怨的,即便嬴政并未施行暴政,百姓也定然会觉得中央在施暴政!”

“我不懂,这又是为何?”

扶苏摇了摇头。

“郡县制可以看成与分封制互补的制度,过度集权就会让地方僵化失活,失去主动性。”

“在严苛法条之下,官员为追求短期政绩,只好将政绩压力转嫁给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自然会觉得这是一种暴政!”

姜承奕的话听得扶苏眼皮直跳。

而另一边的李斯也眯起了眼睛。

的确如姜承奕所言,他向来是推崇法家学说之人,嬴政也是如此。

所以他们两人在思维方式上也很容易陷入相同的误区。

比如他们都认为法条高压下,所有能够有政绩升迁的官员都会成为法条中规定的好官员。

却忽略了他们还能以权代法,强行贪腐和搜刮榨取民脂民膏!

嬴政瞥了李斯一眼,让他一时有些汗颜。

他这个臣子,好像并没有起到分忧的作用。

“可后世难道不会为大秦正名吗?”

“而等到叛乱者上位,大秦变成前朝,后世的记载中的大秦也定然如周朝记载的殷商一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秦,而始皇帝定然会被记载成一名暴君!”

“你要知道,历史可是胜利者书写的!”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听到这话,李斯和嬴政又同时都是浑身一颤。

“可问题又回来了。郡县制是一定要按法家模式去执行的,而分封制也同样是要按儒家思想去执行的。哪怕知道了利弊,大秦也不可能将两种制度合二为一啊......”

扶苏喃喃道。

“难道大秦,当真穷途末路了么?”

“为何不可?”

姜承奕质问道:“《国运论》已经证明了只有外儒内法的方式才能治理国家,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若是将治国理念看作是一个人的话。”

“那么这个人,要是儒皮法骨道家心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