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海风吻过讲台 > 第8章:诗歌发现

海风吻过讲台 第8章:诗歌发现

簡繁轉換
作者:杏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1 15:05:21 来源:源1

第8章:诗歌发现(第1/2页)

郑松珍带头闯进武修文简陋的宿舍,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过每个角落。

一本磨砂黑封面的厚厚记事本被翻出,她当众朗诵起那首《读模糊了世界》。

武修文的脸瞬间烧得通红,仿佛整个人被剥光在众人眼前。

唯独黄诗娴,对诗中的缠绵情意视若无睹,只好奇地摆弄着他唯一的电器——电饭锅。

郑松珍离去前意味深长地复诵着那句“一转身后,将地北天南”。

当武修文在门框边拾起一枚陌生的发夹,月光下,银质的百合花饰闪烁着微光,像一句无声的诘问。

…………………………………………………………………………

夏末的夜晚,海风终于挣脱了白昼的燥热,裹挟着咸湿的凉意,穿过走廊,轻轻拍打在武修文虚掩的房门上。宿舍这方小小的天地,是他在这所海边学校唯一的堡垒。二十平米的空间,此刻在头顶那盏六十瓦白炽灯略显昏黄的笼罩下,竟显出几分空旷的寂寥。

房间被一道粗糙的“墙”笨拙地分割开来:中间上方悬着一根粗壮的、生了些锈迹的铁线,铁线上垂挂两幅浅黄色的厚实窗帘布,权作隔断。右边那幅布帘,被一枚粗铁丝拧成的钩子随意地挂起在斑驳的右墙上,形成一个可供人进出的“门洞”。左边的帘子则直直垂落,严严实实遮挡住后墙那扇窄小的木框花纹玻璃窗。此刻,那窗扇朝两边敞开着,晚风便从这里偷偷溜进来,顽皮地撩动着帘布的边缘。

帘布后面,是他的私人领地。一张一米宽的旧木架床紧贴着左墙,下铺一张磨得发亮的旧席子便是卧榻。席子靠“墙布”的那头,一摞厚薄不一的书籍充当着枕头,里侧则整齐叠放着一床洗得发白的蓝格子被单。上铺的木床板上,一个鼓鼓囊囊的旧帆布包占据了大半空间,包的上方,两堆书和一叠作业本码得一丝不苟,如同接受检阅的士兵;下方,几件折叠得方方正正的衣物沉默地陪伴着。右墙高处,一枚粗大的铁钉顽强地钉在墙皮剥落处,吊着一个孤零零的二十瓦灯泡,像一颗悬在夜空的微暗星辰。

“墙布”前面的空间,便是他的“生活区”兼“工作区”。前墙正中央是一扇更为宽大的木框玻璃窗,同样敞开着,海风在此汇入,带来更强劲的凉意。窗下,一张磨损严重的旧课桌承载着他日常的重负。桌子的左端,一叠教材和教辅资料摞得整整齐齐;中间摊开着一本《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考点归纳和应试测练》,书页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红蓝笔迹;右端则是两座由学生作业本垒砌的“高塔”。桌旁没有椅子,备课或批改作业时,他习惯性地站着,或者干脆拖过角落那只用来盛水的铁皮桶,权当临时板凳。

前窗左下方,靠墙放着一张更为结实、也更显沧桑的长条木桌。桌面上,左边是一个容量不小的银白色电饭锅,锅体擦得锃亮,仿佛在无声宣告它主人的一丝不苟;中间一个塑料托盘里,盛着浅浅一层清水;右边,三只纯白色的大饭碗叠成一摞,旁边是两个青花瓷菜盘。紧挨着碗盘,一个表面已被摩挲得温润发亮的旧竹笔筒里,斜插着两双竹筷,安静得像两段凝固的时光。桌子底下,那只用途广泛的铁皮水桶默默蹲守着……

考试作弊时事件,那个幕后人物的真相问题,最终没有深究。如此一来,武修文与同事们的关系反而更密切了,时常有来有往。这不,又有客人到访了!

门外的说笑声由远及近,带着海潮般的喧腾,最终在他门前停驻。一个爽朗的、带着不容置疑力量的女声穿透门板:“武老师?睡了吗?出来乘凉聊聊呗!”是郑松珍老师。

武修文的心毫无预兆地微微一紧。他放下手中正在批改的作业本,笔尖在“解法巧妙”的评语上顿住,留下一个细微的墨点。他深吸一口气,那带着咸味的海风似乎也未能平复他心底一丝莫名的慌乱,尤其是意识到门外可能站着黄诗娴:那个他初来乍到时第一个认识的、总让他心头泛起奇异涟漪的女老师。面对她时,他常会像个初涉世事的少年般手足无措,心跳失序,仿佛身体里某个沉睡的弦被轻轻拨动。一种古怪的熟悉感又同时缠绕着他,仿佛在某个被遗忘的久远时空里,他们早已熟稔如亲人。

他定了定神,尽量让声音显得平稳:“没睡,请进。”随即快步走到门口,拉开了门。

门外灯光下站着三位女老师。郑松珍打头阵,她身形健朗,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短袖衬衫,袖子随意挽到手肘,笑容爽利如盛夏的阳光,带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男性化豪迈。林小丽紧随其后,脸上带着惯有的、略带羞涩的浅笑,气质温婉。最后面,是黄诗娴。她穿着一条素色的连衣裙,海风拂过,裙摆轻轻摇曳,她微微侧着头,那双沉静的丹凤眼望过来,目光掠过武修文,投向房间深处,像月光下静谧的海面。

武修文侧身让开通道,脸上努力挤出欢迎的笑容,身体却不由自主地绷紧了。“请进,地方简陋,别嫌弃。”他一边说着,一边抢先一步跨入房内,“啪嗒”、“啪嗒”两声脆响,拉亮了房间前后两个灯泡。昏黄的光线瞬间充盈了整个空间,也照亮了他眼底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他退到门框边,后背几乎贴上了粗糙的木门板,双手下意识地在裤缝边蹭了蹭,仿佛想抹去掌心的薄汗,像个等待检阅的新兵。

郑松珍一马当先,带着风走了进来,目光锐利如探照灯,毫不客气地在房间里逡巡。她边走边啧啧有声:“嚯!武老师,你这可是标准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啊!”她径直走向前窗下的课桌,随手翻了翻那本摊开的毕业复习资料,指尖划过那些工整的笔记。接着,她的视线被课桌左端那本与众不同的本子吸引了。它在一堆实用主义的课本和作业本中显得格外厚重、神秘。

她伸手拿起它。磨砂黑的硬质封面带着沉甸甸的分量,触感粗糙而独特。封面中央印着“记事本”三个醒目的黑体字。字的上方,是一幅线条简洁的简笔画:一本摊开的书页上,斜倚着一支羽毛笔,笔尖似有若无地轻触纸面,仿佛灵感即将滴落。下方则是几个清晰的英文字母“NoteBook”。封二上,一行墨迹酣畅淋漓的草书龙飞凤舞:“艺术在似与不似之间!”落款是“武修文,1988年2月18日”。郑松珍饶有兴致地掂量着本子的重量,随手翻开。内页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是诗歌,是零散的散文片段,是思想的涓流汇聚成的地下河。

她快速地、带着点漫不经心的好奇翻动着那些写满心事的纸页。纸张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夏夜的虫鸣。当翻到某一页时,她的目光忽然被钉住了。手指的动作停了下来,像被无形的丝线缠住。紧接着,一声短促而响亮的惊叹从她喉咙里蹦出:“嗬!好东西呀,好东西!深藏不露啊武老师!”

这声惊叹立刻吸引了林小丽和黄诗娴的注意。她们从房间另一头好奇地围拢过来,目光聚焦在郑松珍手中的本子上。只见摊开的页面上,一行行整齐的钢笔字流淌着,顶端正中写着诗的题目:《读模糊了世界》。

“你们两个丫头片子,速速闪开!靠边站好!”郑松珍的兴致被彻底点燃,她像个发现了宝藏的探险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朝林小丽和黄诗娴挥挥手,示意她们站到对面去。她清了清嗓子,挺直了腰板,一手托着那本厚重的记事本,一手微微抬起,摆出一个准备登台朗诵的架势。昏黄的灯光打在她脸上,映照出一种混合着发现秘密的得意与对文字本身的沉醉。

她的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响起,不再是平日的爽利洪亮,而是刻意压低、放缓,注入了饱满的、几乎带着表演性质的情感:

“从你的明眸中

我读模糊了世界

握着你的手

却拴不住已逝岁月

朝光从东窗进来

又从西窗离去

我们共有的

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

盯着你那双明亮的眼睛

二孔无底的洞

该藏着多少东西啊

是否贮藏着我们共有的笑声

轻轻抽出我的手

小心折一朵纸百合

悄悄移开视线

依依回顾一下身后的路

这一刻就要启程了

还需笑一笑吗

一转身后

将地北天南!”

最后一个音节落下,尾音仿佛还在带着咸味的空气里微微震颤。郑松珍并未立刻“下台”,她仿佛还沉浸在诗歌营造的离愁别绪里,缓缓闭上了她那双漂亮的双眼皮大眼睛。左手依然斜向上托举着那本沉重的记事本,右手却悄然捻起了兰花指,轻轻地、庄重地按在了自己的心口位置。她如同一尊凝固的舞台塑像,沐浴在头顶那盏六十瓦灯泡倾泻而下的、略显朦胧的光晕里,夸张的姿态中竟透出一种奇异的虔诚。

林小丽显然被深深打动了。她微微张着嘴,眼神有些迷离地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脸颊不知何时已飞上两抹淡淡的红晕,如同被诗里的离愁染上了颜色。那字句里描绘的告别场景,像一把温柔的钥匙,不经意间旋开了她记忆深处某个尘封的匣子:师范毕业时,站台上那个欲言又止的男同学,晚风中轻轻挥动的手臂,火车启动时那一声悠长的汽笛……画面清晰得如同昨日重现,带着青涩的酸楚和回甘。她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仿佛怕惊扰了那段被诗行唤醒的时光。

黄诗娴的反应却截然不同。她安静地站在一旁,那双丹凤眼平静地扫过郑松珍投入的表演和林小丽沉醉的侧脸,又轻飘飘地移开了视线,落向了房间角落那张长条木桌。桌上,那个擦得锃亮的电饭锅在灯光下反射着柔和的光泽,旁边几只白瓷碗安静地叠放着。她的目光在那些再寻常不过的厨房用具上流连,带着一种近乎研究的专注,仿佛那光滑的锅面、碗沿的弧度,比那首情意绵绵的诗篇更值得探究。当看到郑松珍那过于戏剧化的收尾姿势,以及林小丽脸上那两团因回忆而升腾的红晕时,一丝极淡、极轻的笑意,如同蜻蜓点水般掠过她的唇角,转瞬即逝。诗里的世界,那模糊的凝视、无底的深眸、纸折的百合和天南地北的转身,似乎真的离她极其遥远,远得像隔着一片不可逾越的海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章:诗歌发现(第2/2页)

而风暴中心的武修文,此刻感觉自己像是被剥光了衣服,**裸地钉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股滚烫的血气从脚底板直冲头顶,脸颊、耳朵、脖子瞬间烧得通红,如同被滚水浇淋过。他僵直地杵在门框边,双手在身侧紧握成拳,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试图用这微不足道的刺痛来对抗那灭顶的尴尬。双脚更是无意识地在地板上小幅度地、来回地摩挲着,仿佛脚下踩着的不是粗糙的水泥地,而是烧红的炭火。他低垂着眼睑,视线死死盯着自己不断挪动的鞋尖,恨不能地上立刻裂开一道缝,好让他一头钻进去,彻底消失在三位女老师面前。那本摊开的记事本,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思想的记录,而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灵魂都在冒烟。

“武老师啊武老师,”郑松珍终于从她的“舞台”上“谢幕”,睁开眼,声音恢复了惯常的爽朗,但那语调却微妙地拖长了,带着七分真诚的赞叹和三分促狭的调侃,“真没看出来!咱们学校还藏着这么一位大才子!还是个……嗯哼,风流倜傥的才子哟!”她故意顿了顿,目光在武修文那红得发紫的脸上溜了一圈,笑意更深,“我一直以为你这脑袋瓜里啊,就只装得下12345这些阿拉伯数字呢!哪成想,你玩起文字来,撩拨起情丝来,也是一把好手!啧啧啧,深藏不露,深藏不露啊!呵呵呵!”那笑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响亮。

“郑老师您说笑了!”武修文像是被针扎了一下,猛地抬起头,急切地辩解,舌头下意识地舔了舔干得发紧的嘴唇,“什么风流才子……这、这诗就是写写朋友分别,很普通的情景,没别的意思!”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发哑。

“呵呵呵!对对对!是我用词不当!”郑松珍从善如流地点头,脸上却挂着洞悉一切般的狡黠笑容,眼睛弯成了月牙,“你不是玩弄感情,你是玩弄……嗯,一些饱蘸了浓烈感情的文字!仅此而已,对吧?”她特意加重了“玩弄”和“仅此而已”的语气,尾音上扬,像抛出一个钩子,“武老师可千万别想多了哦!”

听着这你来我往、暗藏机锋的对话,站在稍远处的林小丽和黄诗娴飞快地交换了一个眼神。林小丽抿着嘴,强忍着笑意,肩膀微微耸动。黄诗娴则只是嘴角的弧度几不可察地加深了一瞬,目光依旧平静无波,仿佛眼前这带着点尴尬的喜剧与她全然无关。

“才子,”郑松珍晃了晃手中那本沉甸甸的记事本,收敛了玩笑的神色,语气变得认真起来,带着点不容拒绝的恳切,“这宝贝疙瘩,借我拿回去几天,让我好好拜读拜读你的大作,行不行?”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磨砂黑的封面,显然爱不释手。

“不行!绝对不行!”武修文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几乎是脱口而出,慌乱地摆手,“这里头都是些胡乱涂鸦,粗制滥造的草稿,见不得人!等我……等我好好修改整理一下,再……再拿给您指正!”他一边说着,一边急切地向前迈了两步,趁着郑松珍没防备,动作有些僵硬但异常迅速地从她手中“夺”回了自己的本子,像守护什么稀世珍宝般紧紧抱在胸前。

“哟,还护上了?”郑松珍挑了挑眉,倒也不强求,看着他窘迫的样子,反而觉得有趣。她顺势转过身,对林小丽和黄诗娴挥挥手,“行行行,武大才子要闭关修炼了。咱们也别杵在这儿碍事了,走走走,外面风大,凉快!”语气轻松地给了武修文一个台阶下。

武修文暗暗松了口气,看着她们转身走向门口,他连忙将记事本小心翼翼地放回前窗下的课桌一角,像是放下一个烫手的山芋,然后紧跟着她们走了出来。门外的空气果然凉爽许多,带着海藻气息的风吹拂着他滚烫的脸颊,稍稍缓解了那份燥热。

“武老师,那我们就先回去了,不打扰你这位大诗人酝酿灵感了。”郑松珍站在门口台阶上,回头对他笑道,目光落在他放记事本的桌上,意有所指,“等你把大作修改好了,可别忘了借给我‘学习学习’啊!一言为定?”她伸出一根手指晃了晃。

“一定一定!”武修文忙不迭地点头,语气诚恳,“到时候肯定要请郑老师、林老师、黄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今晚真是……怠慢了。”他微微欠身,带着歉意。

“客气啥!”郑松珍挥挥手,林小丽和黄诗娴也向他点头示意,轻声道:“晚安,武老师。”

“晚安!”武修文站在门口回应。

就在郑松珍转身,即将迈下台阶的瞬间,她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猛地又回过头来。脸上浮现出一种混合着戏谑和某种难以言喻深意的笑容,眼神在昏暗中亮得惊人。她清了清嗓子,故意拔高了声调,用带着点舞台腔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对着武修文,也对着沉沉的夜色,清晰而响亮地复诵了那首诗的最后几句:

“这一刻就要启程了

还需笑一笑吗

一转身后

将地北天南!”

“哈哈哈!”爽朗的笑声在寂静的校园里荡开,郑松珍这才心满意足地转身,步伐轻快地融入夜色。林小丽和黄诗娴紧随其后,三个身影在昏暗的路灯下渐渐拉长、模糊。

武修文望着她们消失在通往教师宿舍楼小径的拐角,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浊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苦笑着摇了摇头,那笑声似乎还在耳边盘旋,带着灼人的温度。门外树下,之前纳凉的老师们早已散去,只剩下一片浓得化不开的树影在夜风中微微摇晃,像潜伏的巨兽。他抬手看了看腕上那块老旧的上海牌手表,表盘上的荧光指针幽幽指向了十点一刻。

“该收拾了。”他对自己说,声音轻得像耳语。

他转身回到房间,开始收拾门口的“残局”。将散落在门外小凳子上的几摞作业本抱进来,又把那张轻便的小课桌和凳子一一搬回屋。动作麻利却带着一丝心不在焉的急促。做完这一切,他拿起搭在椅背上的毛巾,随意地甩到左肩上,左手提起桌下那只沉甸甸的铁皮水桶,准备去院子深处的水井打水洗澡。冰凉井水冲刷身体的刺激,总能让他纷乱的思绪沉淀下来。

今晚,他还要写日记。这个从初二开始就雷打不动的习惯,早已融入骨血。那些未能及时记下的日子,总让他感觉生命被凭空挖走了一块,夜晚躺在床上也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至于写作,那是灵感的恩赐。但自律如他,每周总要逼自己写上一篇,哪怕只是几百字的随笔。说来奇怪,被郑松珍这么一惊一乍、当众“处刑”般地朗诵一番后,原本有些枯竭的思绪,此刻却像被投入石子的古井,忽然泛起层层叠叠的涟漪。一个关于“误解”与“发现”的小故事轮廓,隐隐约约在脑海中浮现。或许,冲个凉水澡,让头脑彻底冷却清醒后,可以试着把它写出来?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说,或者,一篇带着海风咸味的叙事散文也不错。

念头一旦清晰,时间的流逝仿佛骤然加速。他还有很多事要做:洗澡、写日记、构思、落笔……紧迫感像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他。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塑料水桶随着他的步伐在腿边轻轻磕碰着,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校园小径上,那盏高悬的老旧路灯,像一只疲惫的独眼,将昏黄的光线泼洒下来。武修文提着水桶的身影被这光线拉得极长、极细,扭曲地投射在凹凸不平的水泥路面上,如同一根被无形之手抻得快要断裂的、瘦长伶仃的竹竿。就在他即将跨过宿舍门槛的阴影时,脚下似乎踢到了什么极微小的东西,发出“叮”一声极其清脆、细若游丝的轻响。

那声音被水桶的磕碰声和他自己的脚步声掩盖,几乎微不可闻。但他还是下意识地顿住了脚步,低头朝门槛内侧的阴影里看去。

门槛与粗糙水泥地的接缝处,一点极其微弱的、有别于昏黄灯光的银亮反光,如同暗夜里的萤火,倏地刺入他的眼帘。

他弯下腰,手指探入那片阴影。指尖触碰到一个微凉、坚硬、带着精巧弧度的小物件。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拾起,举到眼前。

路灯昏黄的光线吝啬地洒下些许,勉强照亮了他掌中之物——那是一枚小巧玲珑的发夹。

发夹通体是素雅的银色,样式简洁,却有着精雕细琢的优雅线条。最引人注目的,是发夹末端镶嵌的装饰:一朵用极细银丝精心盘绕、焊接而成的百合花。花瓣纤薄舒展,花蕊玲珑,在微弱的光线下,每一根银丝都闪烁着幽冷的、捉摸不定的微光。

武修文的心跳,毫无预兆地漏跳了一拍。

这枚发夹……绝非郑松珍或林小丽那种风格。它太精致,太内敛,带着一种近乎冷冽的、拒人千里的静谧美。

他的目光死死地锁在那一朵银丝百合上。冰冷的金属触感从指尖蔓延开来,却像点燃了一簇无声的火苗。他脑中不由自主地、清晰地回响起自己写下的那句诗:

“……小心折一朵纸百合……”

掌心的银百合在昏昧光影里,静默地盛开着,像一句凝固的诘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