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盞行禮告退。
殷蕙看看並排站在她面前的衡哥兒、循哥兒,再看看坐在榻上認真拉扯九連環壓根還不明白發生了什麽的女兒,柔聲對兒子們道:“京城離這邊太遠,爹爹與四叔要走很久,可能還要再等半個月吧。”
衡哥兒:“那我們都要搬到京城去住?”
殷蕙:“是啊,以後京城就是咱們的家了,不過咱們一大家人要分開住了,皇祖父與祖母她們住在皇宮,大伯父他們一家住在端王府,二伯父一家住在楚王府,咱們住在蜀王府,四叔一家住在湘王府,五叔住在桂王府。”
她故意說得這麽細,好讓孩子們記住伯父叔叔們的封號。
衡哥兒垂眸默記,六歲的循哥兒繼續發問:“蜀王府大嗎?”
殷蕙笑道:“沒有這裡的王府大,但比咱們澄心堂大多了,循哥兒可以有自己的院子。”
循哥兒馬上抱住衡哥兒的胳膊:“我要跟哥哥一起住。”
殷蕙揉了揉他的腦袋瓜。
魏曕在外奔波的這三年,正是循哥兒開始記事的時候,循哥兒與爹爹相處的時間太短,反倒是天天跟著哥哥去學堂讀書,哥哥保護他不被堂兄們欺負,哥哥陪他一起完成功課,哥哥陪他去花園裡玩,可以說,循哥兒最喜歡的人就是哥哥,連娘親都要遜色哥哥一些,畢竟,娘親有好多事要忙,還要照顧愛哭的妹妹。
衡哥兒看看弟弟,並不介意跟弟弟住在一個院子裡。
魏曕兄弟倆還沒到,王府各院已經在徐皇后的吩咐下提前收拾了起來。
因為大事已成,殷蕙雖然還不能出府,管事周叔、殷家、廖秋娘卻能往裡面送信了。
殷墉捐銀、籌備糧草都是功勞,永平帝登基後,賜封殷墉為濟昌伯,爵位世襲罔替,殷閬為世子,祖孫倆也都有了官職。
廖秋娘那邊,她的公公封了侯,她爹廖十三也封了伯爺的爵位,高官厚祿。
不過,廖十三要去秦地任守邊大將,所以廖秋娘要單獨跟著馮家去京城住。
殷家要去京城的,家裡也在收拾行囊,與殷蕙約好進京後再見。
周叔來信,是問殷蕙準備如何處理平城這邊的產業。
殷蕙給周叔寫了一封回信,讓他繼續留在平城,上輩子公爹似有遷都平城之意,殷家的產業根基也都在平城,與其去金陵跟當地的權貴們搶田地鋪子,不如守好平城這邊的。
商人本性,有一瞬間,殷蕙冒出了趁現在平城田地便宜多置辦一些的念頭。
但下一刻她就放棄了,她已經有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銀子了,過猶不及,不能太貪。
殷家就是個例子,錢多到成了燕地首富,最後還不是都上交了朝廷?
周叔同樣是個精明的人,殷蕙特意在回信中交待周叔,保持現狀就好,不可佔戰亂的便宜。
信都送出去,殷蕙就開始盯著下人們收拾行囊了。
九月二十這日,新封的蜀王、湘王殿下終於進了平城。
第112章
魏曕、魏昡騎馬進平城時,還是清晨。
他們回來走的水路,昨夜抵達碼頭,臨時找家客棧休息了一晚,今早天未亮就往平城跑。
都是有妻有兒的,上次回來還是去年三月,一晃又是一年半,如何不想?
進了城,兄弟倆放慢速度,免得撞到街上百姓。
騎馬就夠顯眼了,二人還都穿著王爺蟒袍,有反應快的百姓突然激動地叫起來:“王爺,是王爺回來了!”
這下子,所有百姓都忘了手頭正在做的事,齊齊地朝兄弟倆望過來,就算他們不認得蜀王、湘王,也知道之前只有這兩位跟著永平帝出征了,其他三位還都在平城的王府裡住著,一時間,“蜀王千歲”、“湘王千歲”的呼聲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
永平帝就藩平城,也最受平城的百姓擁護,早前永平帝登基的消息傳來,平城的百姓們個個都笑,比過年還高興。
魏曕穩坐馬背,面容清冷堅毅,魏昡就愛笑,左邊看看右邊看看,有小販熱情地跑過來送吃食,魏昡也彎腰接了,直到雙手拿不下了,再把之前收的分給別的百姓。當然也有人去魏曕那邊獻殷勤,可惜魏曕搖頭不肯收,大家就趕緊跑到魏昡這邊。
等穿過主街,兄弟倆周圍才冷清下來。
魏昡咬口手裡的大肉包子,咽下去後對魏曕道:“三哥,這才進城我就有種回家的感覺,瞧瞧這邊的百姓多喜歡咱們,不像金陵,咱們一出門,百姓們目光閃躲,仿佛咱們會吃人似的。”
魏曕:“別在外面說這些。”
兩地百姓對父皇的態度肯定不一樣。戰事期間,平城的百姓會替父皇守城,對金陵的百姓們而言,父皇的大軍卻是從外面攻進來的,城內的百姓深受戰亂之苦,再加上魏昂做皇太孫、新帝期間拉攏的民心,父皇這才剛登基,還需要時間慢慢挽回來。
三哥素來穩重,魏昡點點頭,吃完包子,他又拍拍胡須,靠近魏曕問:“三哥幫我看看,胡子上沒沾東西吧?”
魏曕真不想替兄弟檢查這個,但還是仔細打量兩眼:“沒有。”
魏昡笑了,看看三哥收拾得乾乾淨淨的下巴,嘖嘖道:“三哥真是的,前兩年也沒見你注意儀容,結果快見到三嫂了,你就偷偷在船上把胡子修了,人家都說女為悅己者容,原來三哥對三嫂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