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长安剑客萧书生 > 第十章王爷当场怒救场

长安剑客萧书生 第十章王爷当场怒救场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08 02:33:35 来源:源1

第十章王爷当场怒救场(第1/2页)

晨曦微露,金色的阳光透过朱红的窗棂,洒在萧琰略显单薄的身影上。他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步履沉稳地踏入那座象征着权力巅峰的紫宸殿。殿内庄严肃穆,檀香袅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如炬,齐刷刷地投向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面孔。

萧琰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紧张与激动。他来自江南小镇,寒窗苦读十余载,凭借着一篇针砭时弊的策论,意外得到了陛下的赏识,被破格提拔入朝,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这对于一个毫无背景的寒门书生而言,是天大的恩赐,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臣萧琰,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萧琰按照事先演练的礼仪,跪地叩拜,声音虽略带青涩,却透着一股坚定。

龙椅上的皇帝李新宇微微颔首,沉声道:“平身吧,萧爱卿不必多礼。你的策论朕看过了,见解独到,颇有见地,望你日后能为朝廷尽心尽力。”

“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萧琰起身,目光直视皇帝李新宇,眼中满是赤诚。

然而,他的出现,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堂之上激起了层层涟漪。那些世代为官的世家子弟,早已习惯了朝堂上的格局,对于萧琰这样一个“空降兵”,充满了鄙夷与不屑。

退朝后,萧琰刚走出紫宸殿,就被一群官员围住。为首的是吏部侍郎张谦,他身材微胖,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语气却带着几分嘲讽:“这位便是萧编修吧?真是年轻有为啊,不知萧编修出自哪家名门望族?”

萧琰坦然道:“下官出身寒门,并无显赫家世。”

“哦?原来是寒门子弟。”张谦故作惊讶,随即话锋一转,“那不知萧编修师从何人?竟能有如此能耐,一步登天?”

周围的官员们也纷纷附和,言语间充满了质疑与挑衅。萧琰明白,他们是在试探自己的底细,若是自己稍有退缩,恐怕日后在朝堂上便难以立足。

他挺直脊梁,朗声道:“下官自幼苦读,师从天地,从典籍中汲取智慧。此次能得陛下赏识,全凭一腔赤诚与微薄才学,并非依靠旁门左道。”

“哈哈哈,好一个师从天地!”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是户部主事刘成,他是张谦的门生,向来狐假虎威,“萧编修口气倒是不小,只是不知这朝堂之上,可不是光凭几句豪言壮语就能混得下去的。”

萧琰眉头微蹙,正欲反驳,却见张谦摆了摆手,假惺惺地说道:“刘主事休得无礼。萧编修毕竟是陛下看中的人,我们理应多加关照才是。只是这翰林院乃是藏龙卧虎之地,萧编修初来乍到,还需多学习学习规矩才是。”

萧琰心中了然,这些人分明是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他压下心中的怒火,平静地说:“多谢张侍郎提醒,下官自当谨守规矩,努力学习。”

说罢,他便想绕过众人离开,可刘成却故意挡在他面前,阴阳怪气地说:“萧编修别急着走啊,听闻你那篇策论写得精妙,不如给我们好好讲讲,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周围的官员们顿时哄堂大笑,显然是想看萧琰出丑。萧琰深知,若是在这里退缩,只会让他们更加得寸进尺。他定了定神,缓缓开口:“策论中的观点,皆是下官对时事的一些浅见,既然刘主事有兴趣,下官便斗胆一说。”

随后,萧琰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民生疾苦到边疆防务,分析得头头是道。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原本嬉笑的官员们渐渐安静下来,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张谦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他没想到这个寒门书生竟有如此才学,心中的妒恨更甚。待萧琰说完,他冷冷地说:“萧编修果然有些才学,只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知萧编修能否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呢?”

萧琰毫不示弱:“下官愿效犬马之劳,只要朝廷有需要,下官定当全力以赴。”

“好,有胆识!”张谦阴恻恻地笑了笑,“既然如此,那城郊的堤坝修缮一事,就交给萧编修负责吧。此事关乎民生,可不能出半点差错啊。”

众人都知道,城郊的堤坝年久失修,问题重重,而且涉及到多方利益,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张谦此举,分明是想给萧琰一个难题,让他知难而退。

萧琰自然也明白其中的蹊跷,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下官遵旨。”

看着萧琰离去的背影,张谦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刘成凑上前来,低声道:“老师,就让他这么去了?”

张谦冷哼一声:“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黄毛小子,给他点颜色看看,他就知道这朝堂的厉害。我们等着看好戏就是了。”

萧琰领命后,立刻前往城郊的堤坝查看情况。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堤坝多处出现裂缝,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坍塌,河水浑浊不堪,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

他找来当地的官员询问情况,可那些官员却支支吾吾,言语闪烁,显然是有所隐瞒。萧琰心知肚明,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他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地记录着堤坝的损坏情况,并走访了附近的百姓。

从百姓口中得知,这堤坝早已该修缮,可每次拨款下来,都被层层克扣,到了实际修缮的时候,早已所剩无几。而且负责此事的官员与当地的豪强勾结,将堤坝修缮工程承包给亲信,偷工减料,中饱私囊,才导致堤坝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萧琰怒不可遏,他没想到这些官员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置百姓的生死于不顾。他当即决定,一定要彻查此事,还百姓一个公道。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当萧琰开始着手调查时,却遭到了重重阻碍。

那些涉及此事的官员对他百般刁难,不仅不配合调查,还处处设绊子。当地的豪强也派人威胁他,让他不要多管闲事,否则后果自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章王爷当场怒救场(第2/2页)

萧琰毫不畏惧,他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他顶住压力,一方面继续深入调查,收集证据;另一方面,组织百姓,临时加固堤坝,防止河水决堤。

在这个过程中,萧琰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与百姓同吃同住,亲自参与到堤坝的加固工作中,赢得了百姓们的信任与支持。

可张谦等人却不想看到萧琰顺利完成任务。他们暗中指使亲信,散布谣言,说萧琰利用堤坝修缮之机,中饱私囊,克扣百姓的工钱。一时间,流言蜚语四起,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对萧琰产生了怀疑。

萧琰陷入了困境之中,他既要应对来自官员和豪强的阻挠,又要平息百姓的疑虑。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靖王李正龙,是当今圣上的弟弟,手握重兵,性情刚毅,为人正直,在朝中颇有威望。他向来不齿那些贪官污吏的所作所为,对于朝堂上的派系斗争也不屑一顾。

这日,李正龙在巡查边疆返回京城的途中,路过城郊,正好看到了萧琰带领百姓加固堤坝的场景。他心中有些疑惑,一个翰林院编修,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干这种粗活?

于是,李正龙派人去打听情况。当得知萧琰是被张谦等人故意刁难,派来负责这棘手的堤坝修缮工作,而且还遭到了重重阻挠和污蔑时,李正龙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他仔细观察着萧琰,只见那个年轻的书生虽然面带疲惫,却眼神坚定,指挥着百姓们有条不紊地工作,丝毫没有退缩之意。李正龙心中暗暗点头,觉得这个萧琰倒是个有担当的人。

“去,把那些散布谣言的人给本王抓起来,查清是谁在背后指使。”李正龙对身边的侍卫吩咐道。

侍卫领命而去,很快就将几个散布谣言的地痞无赖抓了过来。

经过一番审讯,他们很快就交代了是受当地豪强的指使,而那豪强又是听从了张谦门生刘成的命令。

李正龙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张谦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欺压一个寒门书生,还置百姓的生死于不顾!”

他当即决定,要好好管管这件事。

几日后,早朝之上,张谦率先发难,弹劾萧琰在堤坝修缮过程中玩忽职守,克扣工钱,导致民怨沸腾。

“陛下,萧编修负责堤坝修缮一事,不仅毫无进展,反而激起民愤,实乃无能之辈,请陛下严惩。”张谦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道。

刘成等人也纷纷附和,列举了一些所谓的“证据”,矛头直指萧琰。

萧琰连忙出列,反驳道:“陛下,臣冤枉!张侍郎所言纯属污蔑,堤坝修缮之所以进展缓慢,是因为有人从中作梗,克扣款项,还散布谣言,扰乱民心。臣这里有百姓的联名上书,足以证明臣的清白。”

说罢,萧琰将一卷百姓联名的书信呈上。

皇帝李新宇接过书信,翻看了几页,眉头紧锁。他看向张谦:“张爱卿,萧爱卿所言是否属实?”

张谦心中一慌,但还是强作镇定地说:“陛下,此乃萧琰收买百姓伪造的证据,不可轻信。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所言句句属实。”

就在两人争执不下之际,殿外传来一声洪亮的声音:“陛下,臣有本启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靖王李正龙一身戎装,大步流星地走进殿内。

“皇弟,你何时回京的?”皇帝李新宇有些惊讶地问道。

“臣昨日刚回京,听闻朝堂之上有人混淆是非,欺压忠良,特来向陛下禀明情况。”李正龙跪地行礼,语气坚定地说。

张谦等人看到李正龙,心中顿时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李正龙接着说道:“陛下,萧编修在堤坝修缮一事上,尽心尽力,任劳任怨,深得百姓爱戴。而张侍郎的门生刘成,却勾结当地豪强,克扣修缮款项,还指使他人散布谣言,污蔑萧编修,其罪当诛!臣这里有人证物证,请陛下过目。”

说罢,李正龙将审讯记录和一些证据呈上。

皇帝李新宇看完证据,龙颜大怒,拍案而起:“张谦!刘成!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胡作非为!”

张谦和刘成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地求饶:“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皇帝李新宇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张谦和刘成,怒火中烧:“来人,将张谦、刘成等人拿下,打入天牢,彻查此事,牵连者一律严惩不贷!”

侍卫们上前,将张谦、刘成等人拖了下去。

解决了张谦等人,皇帝李新宇看向萧琰,语气缓和了许多:“萧爱卿,委屈你了。

你在堤坝修缮一事上做得很好,朕心甚慰。

即日起,晋升你为吏部员外郎,继续负责堤坝修缮事宜,所需款项,朝廷全力支持。”

“谢陛下隆恩!”萧琰感激涕零地说道。

李正龙也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萧编修虽出身寒门,却有才有德,有勇有谋,是个可塑之才。如今朝堂之上,正需要这样的栋梁之材,陛下慧眼识珠,实乃国之幸事。”

皇帝李新宇点了点头:“皇弟所言极是。萧爱卿,以后若有什么困难,可直接向朕禀报,或是找你靖王皇叔帮忙。”

萧琰看向李正龙,眼中充满了感激。李正龙微微点头,示意他安心。

这场朝堂风波,以萧琰的沉冤得雪和张谦等人的倒台而告终。

萧琰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和正直,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而李正龙的霸气护才,也让众人见识到了这位王爷的刚正不阿。

从此以后,萧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李正龙的暗中支持下,为朝廷和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成为了一代名臣。而他与李正龙之间的这段君臣情谊,也被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