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长安剑客萧书生 > 第十二章长剑在手江湖任我闯(二)

长安剑客萧书生 第十二章长剑在手江湖任我闯(二)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08 02:33:35 来源:源1

第十二章长剑在手江湖任我闯(二)(第1/2页)

门被撞开了,十几个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那日在悦来客栈遇到的青衫女子。她的软剑上还在滴血,看到萧琰之手里的信,眼睛亮了亮。

“看来我们找的是同一个东西,”女子收剑入鞘,踢了踢地上的李总管,“萧大人,好久不见。”

萧琰之这才认出,她腰间的腰牌上刻着“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字样。“原来是锦衣卫的同僚,”他拱了拱手,“不知姑娘如何称呼?”

“苏轻寒。”女子的笑容里带着几分狡黠,“奉命查抄织造局,没想到被萧大人抢了先。”

李总管还在地上哭喊,苏轻寒一脚踩在他脸上,声音冷得像冰:“魏忠贤的狗,也配在这儿叫?”

库房外传来更大的动静,似乎有大批人马正在靠近。苏轻寒皱了皱眉:“是东厂的大队人马,我们得赶紧走。”

萧琰之将信塞进怀里,看了一眼那些堆积如山的云锦:“这些贡品怎么办?”

“烧了。”苏轻寒的语气不容置疑,“留着也是给魏忠贤敛财的工具。”

火是苏轻寒点燃的,火苗舔舐着华丽的绸缎,发出噼啪的声响。萧琰之站在火光外,看着那些曾经象征着江南富庶的云锦化为灰烬,突然觉得,这把青萍剑,或许真的能劈开些什么。

他们从织造局的后门逃出时,正撞见几个穿着东厂服饰的番子。苏轻寒的软剑快如闪电,转眼间就解决了对方。萧琰之握着青萍剑跟在她身后,脚步竟比来时沉稳了许多。

“你到底是谁?”跑过狭窄的巷弄时,苏轻寒突然问,“一个书生,带着御赐的剑,敢查魏忠贤的案子,不简单。”

萧琰之想起皇帝李新宇在金銮殿上的眼神,那里面有期待,也有警告。“我只是个替陛下传话的人,”他说,“江南的事,陛下都知道了。”

月光从巷子顶上的天空漏下来,照在青萍剑的剑鞘上,龙纹仿佛活了过来。苏轻寒看着那柄剑,突然笑了:“看来,这江湖和朝堂,都要不太平了。”

离开镇江后,萧琰之和苏轻寒结伴而行。一个是手无缚鸡之力却握着御赐宝剑的书生,一个是身手不凡的锦衣卫女校尉,这样的组合在官道上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要去杭州,”苏轻寒勒住马缰,指着前方的岔路,“魏忠贤在西湖边有座别院,据说藏着他贪赃枉法的账本。”

萧琰之望着另一条通往徽州的路,那里有他童年时居住过的老宅。离开京城前,母亲托人带信,说老宅的墙塌了一角,让他有空回去修修。

“我想去徽州看看。”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怅然。

苏轻寒挑眉:“现在可不是寻亲访友的时候,魏忠贤的势力遍布江南,我们随时可能遇到危险。”

“我知道,”萧琰之看着青萍剑在阳光下的影子,“但有些事,总要去做。”

苏轻寒沉默了片刻,调转马头:“也好,徽州离杭州不远,我陪你去看看。”

徽州的老宅比萧琰之记忆中更破败。院墙上的爬山虎已经枯萎,堂屋的门板掉了一块,露出里面蛛网密布的梁木。他推开虚掩的柴门,脚下的木板发出吱呀的**,仿佛随时会断裂。

“看来你小时候日子过得不错,”苏轻寒打量着院子里的石榴树,“这宅子,当年也算是大户人家。”

萧琰之没有说话,径直走进东厢房。这里曾是他读书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一张破旧的书桌,桌面上还刻着他年少时写的“天下”二字。他抚摸着那些模糊的刻痕,突然想起父亲——那个正直的御史,因为弹劾魏忠贤的党羽,被诬陷下狱,病死在诏狱里。

“令尊是萧御史?”苏轻寒不知何时站在门口,眼神里带着几分了然,“我在卷宗里见过他的名字,是个难得的忠臣。”

萧琰之的眼眶有些发热。他转过身,看见苏轻寒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册子:“这是什么?”

“在你父亲的床板下找到的,”苏轻寒翻开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是魏忠贤党羽的名单,还有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那些墨迹上,仿佛能看到父亲伏案疾书的身影。萧琰之突然明白,母亲让他回来修墙,根本不是为了那座破败的老宅。

“我们得把这个交给陛下,”他握紧册子,指节泛白,“这是父亲用性命换来的证据。”

话音未落,院墙外传来弓弦震动的声音。苏轻寒脸色骤变,拉着萧琰之扑倒在地。一支羽箭擦着他们的头顶飞过,钉在对面的柱子上,箭尾还在嗡嗡作响。

“是东厂的神射手,”苏轻寒低声说,从靴筒里抽出匕首,“看来魏忠贤早就盯上这里了。”

更多的箭射了进来,穿透破旧的窗纸,在地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孔洞。萧琰之看着青萍剑,突然想起皇帝李新宇说的话:剑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能定天下的,从来不是剑,而是握剑的人。

他猛地站起身,青萍剑出鞘的瞬间,青碧色的光华笼罩了整个院子。他没有学过剑法,却凭着一股本能挥舞着长剑,箭雨竟被这无形的剑气挡在了外面。

苏轻寒看得目瞪口呆。她纵横江湖多年,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剑法——没有招式,却仿佛蕴含着天地间的至理,每一剑挥出,都恰到好处地避开箭矢,又恰好护住周身。

“愣着干什么?”萧琰之喊道,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我们得出去!”

苏轻寒回过神,从腰间解下几颗***,用力掷向院外。浓烟升起的瞬间,她拉着萧琰之冲出柴门,身后传来东厂番子气急败坏的叫喊。

他们在徽州的小巷里穿梭,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光滑,萧琰之好几次差点摔倒,都被苏轻寒拉住了。跑过一座石桥时,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在暮色中愈发模糊的老宅,突然觉得,有些东西,比仇恨更重要。

“你刚才的剑法,”跑出很远后,苏轻寒喘着气问,“是谁教你的?”

萧琰之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他只知道,握着青萍剑的时候,仿佛有无数的画面在脑海里闪过——太祖爷在战场上厮杀,父亲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还有那些在诏狱里死去的冤魂。

“是这把剑自己在动。”他轻声说,像是在对自己说,也像是在对剑说。

苏轻寒看着他手里的青萍剑,眼神复杂。月光下,剑鞘上的龙纹仿佛在游动,像是有了生命。

杭州的西湖,比萧琰之想象中更美。

画舫在荷花丛中穿行,采莲女的歌声顺着水波飘过来,甜得像蜜。苏轻寒换上了一身粉色的衣裙,珠翠环绕,看起来像个富贵人家的小姐,只有腰间那柄软剑,还在提醒着萧琰之他们此行的目的。

“魏忠贤的别院在孤山,”苏轻寒抿了一口西湖龙井,目光扫过岸边的游人,“守卫森严,我们得晚上才能进去。”

萧琰之望着远处的雷峰塔,夕阳给塔尖镀上了一层金边。“你说,”他突然开口,“我们做这些,真的能改变什么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二章长剑在手江湖任我闯(二)(第2/2页)

苏轻寒放下茶杯,眼神变得锐利:“至少能让那些作恶的人知道,不是所有的事都能被掩盖。”

夜幕降临时,他们借着月色潜入孤山。魏忠贤的别院果然守卫森严,墙角下每隔几步就有一个巡逻的护卫,手里的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

“跟我来。”苏轻寒压低声音,像只灵猫般窜到一棵大树后,萧琰之赶紧跟了上去。

他们避开巡逻的护卫,来到别院的后院。这里有一座假山,苏轻寒说,假山后面有个密道,可以直通魏忠贤的书房。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萧琰之小声问,心里有些不安。

苏轻寒的动作顿了顿,声音有些低沉:“我有个师兄,曾经是这里的护卫,后来因为发现了魏忠贤的秘密,被灭口了。”

萧琰之不再说话,跟着她钻进密道。里面又黑又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他们只能摸索着往前走。走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前方出现了一丝光亮。

苏轻寒示意萧琰之停下,自己小心翼翼地探出头,然后对他做了个安全的手势。他们从密道里出来,发现自己正处在一间布置奢华的书房里,书架上摆满了古籍,墙上挂着一幅《上林图》,画得极其精美。

“账本应该在书桌的暗格里,”苏轻寒走到书桌前,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我师兄说,暗格的开关在砚台下面。”

萧琰之站在窗边,警惕地望着外面。月光下,西湖的水面像铺了一层碎银,远处的画舫上还传来隐约的歌声。他突然觉得,这样的宁静,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罪恶。

“找到了!”苏轻寒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萧琰之回头,看见她从暗格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子,打开后,里面果然放着几本厚厚的账本。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突然被推开了,十几个东厂番子冲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面色阴鸷的中年人,手里把玩着一把折扇。

“苏千户,萧大人,别来无恙?”中年人的声音尖细,像砂纸摩擦玻璃,“魏公公早就料到你们会来,特意让小的在此等候。”

苏轻寒将账本塞进萧琰之怀里:“你先走,我掩护你!”

她的软剑再次出鞘,化作一道流光,与东厂番子战在一处。萧琰之握紧青萍剑,看着苏轻寒在刀光剑影中穿梭,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走了。

他想起父亲的册子,想起织造局的工匠,想起徽州老宅里的那本账册。他举起青萍剑,朝着最近的一个番子刺去,动作虽然笨拙,却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

青碧色的剑光再次亮起,这一次,萧琰之仿佛看到了无数的人影在剑光中闪现。他们有的穿着官服,有的穿着布衣,有的面黄肌瘦,有的神情悲愤。这些人,都是被魏忠贤迫害的冤魂。

“这…这是太祖爷的剑意!”那个阴鸷的中年人失声惊呼,手里的折扇掉在地上,“不可能,这不可能!”

萧琰之不知道什么是剑意,他只知道,自己不能停下。他的剑越来越快,越来越准,那些东厂番子在他面前,仿佛不堪一击。苏轻寒也愣住了,她从未见过如此凌厉的剑法,仿佛每一剑,都承载着无数的怨恨和希望。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书房里一片狼藉,东厂番子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萧琰之拄着青萍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手臂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

“我们得赶紧离开杭州,”苏轻寒捡起地上的账本,脸色凝重,“魏忠贤很快就会知道这里的事。”

他们再次从密道离开,西湖的月光依旧温柔,却照不进人心的黑暗。坐在前往京城的船上,萧琰之看着手里的青萍剑,突然明白,这把剑,从来都不属于他。

它属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了公道和正义而牺牲的人。

回到京城时,已是深秋。

落叶铺满了紫禁城的石板路,踩上去沙沙作响。萧琰之和苏轻寒捧着账本和名单,跪在勤政殿前,等待着皇帝李新宇的召见。

金銮殿上,气氛肃穆。万历皇帝李新宇看着那些厚厚的账本,脸色越来越阴沉,手指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魏忠贤,”皇帝李新宇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雷霆万钧的气势,“他好大的胆子!”

满朝文武吓得瑟瑟发抖,没有人敢说话。萧琰之低着头,能闻到龙涎香的味道,和青萍剑上的铁锈味混合在一起,有种奇异的感觉。

“萧爱卿,苏千户,”皇帝李新宇的目光落在他们身上,“你们立了大功,想要什么赏赐?”

苏轻寒拱手:“臣只想铲除奸佞,还朝堂一个清明。”

萧琰之抬起头,看着御座上的皇帝李新宇,突然想起了江南的织造工,想起了徽州的老宅,想起了西湖的月光。“臣恳请陛下,”他顿了顿,声音清晰而坚定,“废除织造局的苛政,让江南的百姓能安居乐业。”

皇帝李新宇沉默了片刻,然后笑了:“准奏。”

魏忠贤的倒台,比想象中更顺利。或许是那些账本和名单太过确凿,或许是皇帝李新宇早已忍无可忍,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最终被抄家下狱,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朝堂上的空气仿佛清新了许多,官员们不再小心翼翼地说话,脸上也有了笑容。萧琰之依旧是那个翰林院编修,每天在案牍间忙碌,只是偶尔,会摩挲一下书箱里的青萍剑。

苏轻寒来看过他几次,每次都带着江南的新茶。他们会聊起杭州的西湖,徽州的老宅,镇江的水鬼帮,仿佛那些刀光剑影的日子,只是一场梦。

“陛下说,青萍剑可以留给你,”苏轻寒临走前说,“作为你立功的赏赐。”

萧琰之摇了摇头:“这把剑,不属于我。”

他捧着青萍剑,再次来到勤政殿。皇帝李新宇看着他手里的剑,眼神复杂:“你不想留着它?”

“臣只是个书生,”萧琰之将剑放在地上,声音平静,“治国安邦,靠的不是刀剑,而是民心。”

皇帝李新宇沉默了很久,然后叹了口气:“你说得对。”

青萍剑最终被送回了皇宫的宝库,和那些象征着王朝荣耀的文物放在一起。萧琰之偶尔会路过宝库,听到里面传来隐约的剑鸣,像是在诉说着江南的烟雨,徽州的秋风,西湖的月光。

他知道,有些东西,比剑更锋利,比权力更持久。那是民心,是公道,是无数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他,一个曾经握着青萍剑闯荡江湖的书生,能做的,就是在这朝堂之上,用自己的笔,守护这份向往。

窗外的落叶还在飘,萧琰之拿起笔,在奏章上写下:江南织造局,宜减赋,轻徭,以安民心。

笔尖划过宣纸,留下清晰的字迹,像极了青萍剑划破黑暗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