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长安剑客萧书生 > 第十七章魏忠贤义子魏行通

长安剑客萧书生 第十七章魏忠贤义子魏行通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08 02:33:35 来源:源1

第十七章魏忠贤义子魏行通(第1/2页)

天启七年深秋,长安城的落叶比往年更密,像无数双垂落的眼。魏行通跪在东厂值房的青砖地上,指节抠进砖缝里,指甲缝渗出血珠,却浑然不觉。

“义父他……真的去了?”他声音发颤,喉结滚动着,像有块烧红的烙铁卡在那里。

回话的小旗官头埋得更低,声音带着哭腔:“回督主,三天前圣上下旨,赐……赐了净身房的那瓶牵机药。萧书生……萧琰在旁边看着,说这是‘阉党应得的体面’。”

“体面”两个字像淬毒的针,扎进魏行通天灵盖。他猛地抬头,铜铃大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原本白净的脸涨成猪肝色。案上那盏琉璃灯被他带起的风扫到地上,“哐当”一声碎成齑粉,灯油溅在他云纹锦袍上,晕开大片深色污渍。

“萧、琰!”他一字一顿地念着这个名字,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好个酸儒,好个读圣贤书的!”

三年前他还是顺天府学的生员,因家贫被同窗欺辱,是魏忠贤路过时把他从泥里捞出来,收为义子,一路提拔到提督东厂的位置。义父教他识字断案,教他权术谋略,甚至把自己最贴身的绣春刀都赏了他。如今这把刀正挂在墙上,刀柄上镶嵌的红宝石在残灯下闪着冷光,像极了义父临终前那双不甘的眼。

“备轿,去北镇抚司!”魏行通猛地起身,袍角带起的风卷着地上的灯芯草,“我要知道萧琰这三天里,吃了什么,见了谁,放了几个屁!”

北镇抚司的档房里,密密麻麻的卷宗堆到房梁。魏行通亲自翻检,手指划过萧琰的籍贯——江南常州府,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因弹劾魏忠贤“十罪疏”闻名朝野。卷宗里还夹着张画,是萧琰在江南时的画像,青衫白面,手持折扇,眉眼间带着股温润的书卷气,谁能想到这副皮囊下藏着蛇蝎心肠。

“此人好名,尤爱结交清流。”旁边的掌刑千户低声禀报,“这几日在府中设了三场宴,都是些科道官,席间总说‘奸佞伏法,天下清明’。”

魏行通冷笑一声,指尖戳着画像上萧琰的眉心:“清明?我就让他看看,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他忽然想起义父生前常说的话:“对付读书人,不能用刀,要用笔。笔杆子杀人,不见血,却能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三日后,南京贡院门前贴出一张匿名揭帖,墨迹淋漓,说萧琰当年乡试时贿赂主考官,将第三名的文章换成自己的。帖子末尾画着只缩头乌龟,背上写着“萧”字。

这帖子像长了翅膀,不到半日就传遍应天府。那些曾被魏忠贤打压的东林党人立刻跳出来,说这是阉党余孽的污蔑。可当有人拿着萧琰当年的文章和第三名的卷子比对,发现竟有七处关键段落惊人相似时,朝堂上的风向开始变了。

魏行通坐在东厂的暖阁里,听着手下汇报。他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两张卷子自然是他让人伪造的,江南的笔墨高手有的是,模仿个把举人的笔迹,不过是小菜一碟。

“萧琰那边有什么动静?”他问。

“回督主,萧大人昨日上了三道折子自辩,还请陛下彻查。可……”小旗官顿了顿,“司礼监的几位公公把折子都压下来了,说是‘事涉科场,需从长计议’。”

魏行通放下茶盏,指节敲着桌面:“做得好。再给江南那边递个信,让他们‘找到’当年主考官的仆人,就说亲眼见萧琰送过黄金百两。”

七日后,江南巡抚奏报,抓获当年主考官的老仆,招认曾为萧琰传递贿赂。这下连那些原本支持萧琰的清流也开始动摇,毕竟科场舞弊是读书人的大忌。

萧琰在府中急得团团转,他知道这是栽赃陷害,却找不到证据反驳。他想面见圣上,可宫门都出不去——魏行通早已让人散布消息,说萧琰“心怀怨怼,恐有不轨”,皇帝本就对文官集团心存芥蒂,听了这话,干脆下旨让他“闭门思过”。

深秋的雨淅淅沥沥下着,敲打着萧府的窗棂。萧琰站在书房里,看着墙上自己写的“澄清天下”四个大字,只觉得无比讽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魏行通搞的鬼,可他现在就像困在网里的鱼,越挣扎,网收得越紧。

“老爷,要不……咱们找找东林党的几位大人帮忙?”管家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

萧琰苦笑摇头:“如今他们自身难保,谁敢沾这趟浑水?魏行通这是要赶尽杀绝啊。”

他不知道的是,魏行通的手段远不止这些。

又过了半月,京城突然流传起一首诗,说是萧琰所作,诗里有“朱门酒肉臭,白骨露于野”之句,被解读为影射当今圣上。更有人翻出萧琰几年前写的《秋兴赋》,说其中“寒鸦绕枯枝,孤臣泪湿巾”是暗讽天启皇帝李新宇老辣。

这些捕风捉影的罪名像潮水般涌来,终于让天启帝动了怒。腊月十三,一道圣旨送达萧府,削去萧琰所有官职,贬为庶民,流放三千里,往辽东戍边。

魏行通站在城楼上,看着萧琰穿着囚服,戴着枷锁,被两个解差推搡着出城。萧琰头发花白,面色憔悴,早已没了当年的风采。可当他经过城楼时,忽然抬起头,目光直直地望向魏行通所在的方向,眼神里没有怨恨,只有一种近乎悲悯的平静。

魏行通心里咯噔一下,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他猛地转身,大步走下城楼,腰间的玉佩撞击着甲胄,发出清脆的声响。

“派人跟着他,”他对身后的千户说,“辽东苦寒,路不好走,别让他……活着到地方。”

千户领命而去,魏行通独自站在城楼下,看着漫天飞雪落满肩头。他想起义父临终前的样子,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却死死抓着他的手说:“行通,记住,斩草要除根。”

辽东的路确实难走。出了山海关,便是茫茫雪原,寒风像刀子一样割脸。萧琰的囚车在雪地里颠簸着,他身上的旧伤复发,咳嗽不止,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

解差收了魏行通的银子,一路上没少折磨他。不给饱饭,不给暖衣,夜里就把他扔在破庙里,任由寒风灌进来。

“萧先生,您就认了吧。”一个解差假惺惺地说,“魏督主说了,只要您肯写封认罪书,承认当年构陷魏公公,他就……”

“呸!”萧琰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阉党余孽,休想让我玷污笔墨!”

解差脸色一变,一脚踹在囚车上:“死到临头还嘴硬!前面就是黑风口,到了那儿,看你还嘴硬不嘴硬!”

黑风口是辽东有名的险地,两边是悬崖,中间一条窄路,常有饿狼出没。解差算准了日子,要在那里“失手”,让萧琰被狼吃掉,神不知鬼不觉。

可他们没算到,萧琰在江南时曾救过一个猎户。那猎户后来迁居辽东,恰好在黑风口附近打猎。当他看到囚车里那个熟悉的身影时,眼睛都红了。

深夜,猎户带着几个同乡,趁着解差熟睡,撬开囚车,把萧琰救了出来。他们在雪地里跋涉了三天三夜,把萧琰送到了宁远城守将袁崇焕的营中。

袁崇焕是萧琰的同年,虽政见不同,却素来敬佩他的风骨。得知萧琰遭遇,袁崇焕又惊又怒,当即写了封密信,快马送往京城,交给了自己在朝中的好友。

魏行通得知萧琰逃脱的消息时,正在给魏忠贤的牌位上香。他捏碎了手里的檀香,香灰撒在牌位前的供桌上,像一层薄薄的雪。

“废物!一群废物!”他把香炉扫到地上,青瓷碎片溅得到处都是,“袁崇焕?好,很好!连他也想掺和进来?”

他立刻让人散布谣言,说袁崇焕私通萧琰,意图谋反。又让人伪造书信,说袁崇焕与后金暗中勾结,准备献出宁远城。

这些构陷很快起了作用。天启帝本就多疑,加上魏行通在一旁煽风点火,终于下旨,命袁崇焕回京述职。

袁崇焕离京后,宁远城群龙无首。魏行通趁机派自己的心腹接管了宁远的防务,同时让人继续追杀萧琰。

萧琰在袁崇焕的安排下,躲在宁远城外的一个小村庄里。他知道自己不能一直躲下去,魏行通的势力遍布朝野,迟早会找到这里。

一个雪夜,萧琰坐在油灯下,铺开信纸。他要写一封长信,把魏忠贤的罪状、魏行通的阴谋,还有这些年朝堂上的龌龊事,一一写下来。他不知道这封信能不能送到圣上手里,但他必须试一试。

“先生,外面有动静。”猎户推门进来,手里握着弓箭,神色紧张。

萧琰把写好的信折好,塞进贴身的衣袋里:“是魏行通的人来了?”

猎户点点头:“来了十几个,都带着刀,看样子是来灭口的。”

萧琰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白茫茫的雪地。远处的村庄里,已经有火把在移动。

“你带着这封信走,”萧琰从怀里掏出信,递给猎户,“去山海关找总兵大人,他是个忠良,一定会把信送到京城。”

猎户接过信,眼眶红了:“先生,那您怎么办?”

萧琰笑了笑,笑容里带着释然:“我留在这里,给你争取时间。”

他转身从墙角拿起一根扁担,走到门口,深吸了一口气。风雪从门缝里灌进来,吹得他衣衫猎猎。

“告诉天下人,”萧琰的声音在风雪中回荡,“萧某虽死,却从未屈服于奸佞!”

片刻后,小村庄里响起了厮杀声,夹杂着刀剑碰撞的脆响和临死前的惨叫。雪地上,很快染上了一片片刺目的红。

魏行通在京城收到消息时,正坐在暖炉边喝着参汤。手下汇报说,萧琰被乱刀砍死,尸体被扔进了雪沟,已经被狼啃得面目全非。

“做得好。”魏行通放下汤碗,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把那个猎户也找出来,斩草除根。”

可他不知道,猎户早已带着那封信,消失在了茫茫雪原中。

三个月后,一封血书送到了代宗帝的御案前。新即位的代宗帝看完信,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彻查魏行通及其党羽。

魏行通被抓时,正在东厂的库房里清点搜刮来的财宝。当锦衣卫破门而入时,他手里还拿着一串硕大的东珠。

“你们敢抓我?”魏行通色厉内荏地喊道,“我是东厂督主,是圣上亲封的!”

领头的锦衣卫千户冷笑一声:“圣上有旨,魏行通构陷忠良,滥杀无辜,罪大恶极,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天牢里阴暗潮湿,魏行通穿着囚服,蜷缩在角落里。他想起了义父魏忠贤,想起了萧琰临死前的眼神,想起了那些被他害死的无辜之人。

夜里,他常常被噩梦惊醒,梦见萧琰浑身是血地站在他面前,质问他为何要如此狠毒。他想喊,却发不出声音,只能眼睁睁看着萧琰的脸在眼前扭曲、放大。

代宗元年春,魏行通被判处凌迟之刑。行刑那天,刑场周围挤满了百姓,扔过来的烂菜叶和石头像雨点一样密集。

当第一刀割下去时,魏行通发出了凄厉的惨叫。他看着自己身上的肉被一片片割下来,鲜血淋漓,忽然想起了萧琰在流放路上咳出的血,想起了那个小村庄里被染红的雪地。

“义父,我错了……”他在剧痛中喃喃自语,眼泪混合着血水从眼角滑落,“原来杀人……是这么痛的……”

可他的忏悔,已经太迟了。那些被他害死的冤魂,再也回不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七章魏忠贤义子魏行通(第2/2页)

长安城的春天,花开得依旧繁盛,只是看花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历史的长河里,奸佞与忠良的斗争从未停止,只是有些人的名字,会永远刻在耻辱柱上,而有些人,则会被后人永远铭记。

魏行通被凌迟处死的消息传到江南时,正是清明时节。常州府萧府的老管家捧着那封染血的信,跪在萧琰的灵位前,老泪纵横。

“少爷,您看见了吗?奸佞伏法了,您可以瞑目了。”他用袖子擦着眼泪,烛火在灵牌上跳动,映得“先考萧公讳琰之位”几个字忽明忽暗。

可他不知道,魏行通虽死,东厂的阴影却并未散去。

深夜,南京守备太监府的密室里,三盏油灯围成三角。坐在上首的王承恩捻着佛珠,佛串上的紫檀木珠子被他盘得油光锃亮。他曾是魏忠贤的随堂太监,魏行通死后,他成了阉党余孽的新头目。

“魏督主的仇,不能就这么算了。”坐在下首的锦衣卫指挥佥事李嵩阴恻恻地说,他脸上有一道刀疤,是当年为魏忠贤挡刺客时留下的,“萧琰虽然死了,但他那封血书把咱们的底子抖了个干净,要是让崇祯那小子当真查起来……”

王承恩睁开眼,三角眼射出精光:“李大人急什么?萧琰死了,可他还有家人,还有门生故吏。咱们动不了死人,还动不了活人?”

他从袖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名字:萧琰的长子萧承嗣,现为应天府学增生;门生钱谦益,官拜礼部侍郎;同年好友黄道周,任右中允……

“这些人,都得一个个收拾。”王承恩的手指划过“萧承嗣”三个字,“先从这毛头小子下手,让他知道,得罪魏公公的人,就算死了,也别想安生。”

萧承嗣此时正在应天府学的斋舍里,对着父亲的遗像发呆。父亲的血书已经送到崇祯帝手中,圣上龙颜大怒,下令彻查阉党余孽,可他总觉得心里不安,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暗处盯着自己。

“承嗣兄,发什么愣呢?”同窗周顺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本《春秋》,“先生让咱们明天讲‘郑伯克段于鄢’,你准备好了吗?”

萧承嗣摇摇头:“周兄,我总觉得……有人在暗中害我。”

周顺笑了笑:“你太多心了。如今阉党倒台,正是咱们读书人扬眉吐气的时候,谁还敢害你?”

话虽如此,可第二天一早,学里就传出流言,说萧承嗣在夜里偷了学宫的祭器,准备拿去卖钱。很快,学官就带着人来搜查斋舍,果然在萧承嗣的床底下搜出了一只青铜爵。

“人赃并获,你还有什么话说?”学官怒喝道,脸色铁青。

萧承嗣看着那只青铜爵,脑子“嗡”的一声。这爵分明是前几天祭祀时用的,怎么会跑到自己床底下?他忽然想起,昨天周顺来过之后,自己出去了一趟,回来时门是虚掩着的。

“是周顺!是他陷害我!”萧承嗣喊道,声音里带着惊恐。

可周顺却一脸无辜地站在人群里:“承嗣兄,你怎么能血口喷人?我昨天只是来借本书,什么时候动过你的东西?”

学官根本不听萧承嗣的辩解,下令把他关进学宫的禁闭室,等候发落。

禁闭室阴暗潮湿,角落里结着蛛网。萧承嗣坐在冰冷的地上,抱着膝盖,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他终于明白,父亲当年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绝境——明明是被陷害,却百口莫辩。

“爹,我该怎么办?”他对着空气喃喃自语,“我不能像您一样,死得不明不白啊。”

就在他绝望之际,禁闭室的门被悄悄推开一条缝,一个小杂役探进头来,递给她一张纸条。

“萧公子,这是钱谦益大人让我交给您的。”小杂役说完,迅速关上门,消失在黑暗中。

萧承嗣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字:“忍辱负重,伺机而动。”

他握紧纸条,指甲几乎要把纸捏碎。钱谦益是父亲的门生,如今在朝中任礼部侍郎,一定是他察觉到了不对劲,才派人来提醒自己。

“好,我忍。”萧承嗣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我倒要看看,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几天后,学官宣布,念在萧承嗣是初犯,又是忠臣之后,从轻发落,革去生员功名,逐出应天府学。

萧承嗣收拾好行囊,走出应天府学的大门。阳光刺眼,他却觉得浑身冰冷。街上的行人对着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那些目光像针一样扎在他身上。

“看,那就是萧琰的儿子,偷东西被赶出来了。”

“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难怪他爹会被阉党害死。”

萧承嗣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肉里。他没有回头,一步步往前走,背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带着一股倔强的孤勇。

他不知道,王承恩的下一步计划,已经悄然展开。

钱谦益在礼部的官署里,看着窗外的梧桐叶,眉头紧锁。他收到消息,说有人在暗中调查他当年与萧琰的往来,准备给他扣上“结党营私”的罪名。

“大人,要不咱们先避避风头?”管家在一旁说,语气里带着担忧。

钱谦益摇摇头:“避?怎么避?魏党余孽就像附骨之疽,你越躲,他们越嚣张。”

他转身走到案前,铺开信纸,提笔写道:“臣钱谦益,奏请陛下彻查阉党余孽……”

可这封奏折还没送出礼部,就被王承恩的人截获了。王承恩看着奏折上的内容,冷笑一声:“钱谦益?自不量力。”

他立刻让人伪造了一封书信,说钱谦益与萧琰合谋,准备在江南发动兵变,推翻崇祯帝。又让人把这封信送到了锦衣卫北镇抚司。

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是个嗜血的屠夫,收到书信后,立刻下令逮捕钱谦益。

当锦衣卫的缇骑闯进礼部官署时,钱谦益正在批改卷宗。他看着那些凶神恶煞的缇骑,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们是谁派来的。告诉王承恩,我钱谦益就算死,也不会让他得逞。”

缇骑们可不管这些,粗暴地把钱谦益捆起来,拖着往外走。钱谦益的官帽掉在地上,花白的头发散落在肩上,却依旧挺直着脊梁。

路过吏部时,钱谦益看到黄道周正站在门口,神色焦急。他对着黄道周喊道:“幼玄,告诉圣上,魏党余孽未除,天下不安啊!”

黄道周看着钱谦益被带走,眼眶红了。他知道自己也危在旦夕,可他不能退缩。

当天下午,黄道周就上了一封奏折,弹劾田尔耕“滥用职权,构陷忠良”。可这封奏折同样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几天后,黄道周被以“结党营私,诽谤朝政”的罪名,贬为福建按察司知事。

王承恩坐在太监府的花园里,看着池塘里的锦鲤,心情大好。钱谦益被关在锦衣卫的诏狱里,黄道周被赶出了京城,萧承嗣成了过街老鼠,魏党余孽的威胁,似乎已经解除了。

“大人,下一步该怎么办?”李嵩在一旁问,语气恭敬。

王承恩笑了笑:“下一步?自然是斩草除根。萧承嗣还在外面流窜,得找个人去‘照顾’一下他。”

李嵩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属下明白,这就去安排。”

萧承嗣离开应天府后,一路向南,想去福建找黄道周。可他身上没钱,只能靠乞讨为生。走到苏州府时,他已经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在苏州的码头,他遇到了一个名叫秦淮河的船娘。秦淮河看着他可怜,给了他一碗热粥,听他说了自己的遭遇,顿时义愤填膺。

“萧公子,您放心,我帮您。”秦淮河说,眼神里带着真诚。

她把萧承嗣带回自己的船上,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又帮他打听黄道周的消息。可就在萧承嗣以为自己终于能喘口气的时候,危险悄然而至。

李嵩派来的杀手找到了秦淮河的船。深夜,杀手们潜入船舱,准备对萧承嗣下毒手。

幸好秦淮河警觉,听到动静后,立刻叫醒萧承嗣,带着他从后舱跳下水。冰冷的河水刺骨,萧承嗣水性不好,拼命挣扎着。秦淮河在水里托着他,奋力向岸边游去。

杀手们在船上没找到人,又追到岸边。秦淮河让萧承嗣先跑,自己留下来抵挡。她拿起船桨,与杀手们搏斗起来。

“萧公子,快跑!别回头!”秦淮河大喊着,声音在夜空中回荡。

萧承嗣看着秦淮河被杀手们包围,心里像被刀割一样。他想回去帮忙,可他知道自己回去也是送死。他咬咬牙,转身跑进了黑暗的树林里。

身后传来秦淮河的惨叫声,萧承嗣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他知道,又一个人为他牺牲了。

他在树林里跑了一夜,直到天亮才停下来。他靠在一棵大树上,大口喘着气,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

“爹,我该怎么办?”他对着天空喊道,声音嘶哑,“难道我们萧家,真的要被斩尽杀绝吗?”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萧承嗣心里一惊,以为是杀手追来了,赶紧躲到树后。

可过来的不是杀手,而是一队官兵。为首的是个将军,看到萧承嗣后,勒住马。

“你是萧承嗣?”将军问,语气里带着审视。

萧承嗣点点头,警惕地看着他。

“我是山海关总兵武三思,”将军说,“钱大人和黄大人让我来救你。”

萧承嗣愣住了,随即大喜过望:“吴将军,您真的是来救我的?”

武三思点点头:“跟我走吧,这里不安全。”

萧承嗣跟着武三思上了马,心里百感交集。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放弃。

王承恩得知萧承嗣被武三思救走的消息后,气得把茶杯摔在地上。

“武三思?又是他!”王承恩怒吼道,“他到底想干什么?”

李嵩在一旁说:“大人,武三思手握重兵,咱们不好对付啊。”

王承恩冷笑一声:“不好对付?我倒要看看,他能护着萧承嗣多久。”

他立刻让人散布谣言,说武三思私通萧承嗣,意图谋反。又让人伪造书信,说武三思与后金勾结,准备引兵入关。

这些构陷很快传到了崇祯帝的耳朵里。崇祯帝本就对武三思不信任,加上王承恩在一旁煽风点火,顿时起了疑心。

他下旨,命武三思回京述职。武三思知道这是个圈套,但圣命难违,只能奉命回京。

武三思离京后,山海关的防务变得空虚。王承恩趁机派自己的心腹接管了山海关,同时让人继续追杀萧承嗣。

萧承嗣在武三思的安排下,躲在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他知道自己不能一直躲下去,王承恩的势力太强大,迟早会找到这里。

一个月后,萧承嗣收到了武三思从京城送来的信。信中说,王承恩已经在皇帝面前说了他很多坏话,皇帝准备下令逮捕他。武三思让他赶紧离开山海关,去江南找史可法,史可法是个忠臣,一定会保护他。

萧承嗣看完信后,心里很沉重。他知道,自己又要开始逃亡了。

他收拾好行囊,告别了小镇上的百姓,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他不知道前方有多少危险在等着他,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