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长安剑客萧书生 > 第五十四章萧书生无意之举(三)

长安剑客萧书生 第五十四章萧书生无意之举(三)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28 03:03:28 来源:源1

第五十四章萧书生无意之举(三)(第1/2页)

“就凭你?”萧月馨不屑地笑了笑,挥剑向萧琰刺来。

萧琰虽然没有学过武功,但他却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灵活的身手,一次次避开了萧月馨的攻击。他知道,自己不是萧月馨的对手,只能拖延时间,等待救兵的到来。

两人你来我往,斗了几十个回合。萧琰渐渐体力不支,身上也添了几道伤口。

就在萧月馨的长剑即将刺中萧琰的时候,一声大喝传来:“住手!”

萧琰回头一看,只见巡抚大人带着一队士兵,冲了过来。

萧月馨见状,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她看着萧琰,冷笑道:“就算我死了,也不会让你好过!”

说完,他猛地转身,想要自刎。可就在这时,一支冷箭射来,正中他的手腕。长剑掉落在地。

萧月馨看着自己流血的手腕,又看了看射箭的巡抚大人,眼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

“把他抓起来!”巡抚大人下令道。

士兵们立刻上前,将萧月馨制服了。

战斗结束后,萧月馨被押回京城,交由女帝萧月瑶发落。女帝萧月瑶念在她是皇室宗亲的份上,没有将她处死,而是将他贬为庶人,终身监禁。

萧琰和老李因揭发萧月馨谋反有功,受到了女帝萧月瑶的嘉奖。女帝萧月瑶任命萧琰为翰林院学士,老李为吏部侍郎。

从此以后,萧琰和老李在朝中为官,清正廉洁,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的爱戴。

而那方砚台,萧琰将它珍藏了起来。每当看到它,他就会想起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也会想起那些为了正义而牺牲的人们。

他知道,自己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萧月馨被押入天牢的第三个月,萧琰收到了一方素笺。

笺纸是极普通的桑皮纸,边缘泛着粗糙的毛边,上面只写着四个字:“海棠开了”。

墨迹是用烧焦的木炭混着水写的,笔画歪斜,却透着一股熟悉的阴冷——那是萧月馨独有的笔锋,收尾处总带着不易察觉的弯钩,像毒蛇蜷起的尾尖。

萧琰捏着素笺的手指猛地收紧,纸角硌进掌心。他站在翰林院的窗前,望着庭院里新栽的海棠,花瓣被昨夜的春雨打落了一地,嫣红的碎瓣混着泥水,倒像是泼洒的血渍。

“萧大人,这是今日的奏折。”

书童轻手轻脚地进来,见他盯着素笺出神,忍不住多嘴,“天牢那边今早递来的,说是三王爷亲手写的。”

萧琰猛地将素笺揉成一团,塞进袖中。“知道了。”

他的声音有些发紧,指尖还残留着木炭灰的涩感。

天牢的墙有三尺厚,萧月馨被关在最深处的囚室,据说铁链锁着琵琶骨,连起身都费力。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送出信来?

他想起三个月前萧月馨被擒时的眼神。那天雨下得很大,萧月馨跪在太和殿前,玄色囚服被雨水浸透,贴在身上勾勒出精瘦的轮廓。

当侍卫押着他经过萧琰身边时,他突然抬起头,雨水顺着他棱角分明的脸颊滑落,嘴角却勾起一抹笑:“萧兄,记得替我照看后花园的海棠。”

那时萧琰只当是疯话,此刻想来,那笑意里藏着的分明是笃定——他早料到自己不会轻易死去。

“备车,去天牢。”萧琰转身时,袍角扫过案上的砚台,那方从海棠树下掘出的端砚如今摆在案头,砚池里的残墨早已干涸,却总像能渗出乌色的水来。

天牢的霉味裹着血腥气扑面而来,萧琰踩着湿滑的石阶往下走,铁链拖地的声响在甬道里回荡,像极了萧月馨说话时的尾音。狱卒打开最深处的牢门,铁锈摩擦的声响让人心头发麻。

萧月馨背对着牢门坐着,听到动静也没回头。他身上的囚服满是污渍,长发乱糟糟地披在肩上,瘦得肩胛骨像要戳破皮肤。

可当他缓缓转过身,萧琰还是被那双眼睛刺痛了——那里面没有颓败,只有淬了毒的平静,像结了冰的湖面,底下藏着翻涌的暗流。

“萧大人倒是稀客。”萧月馨的声音沙哑,却带着惯有的嘲弄,“来看本王的笑话?”

萧琰从袖中掏出那团素笺,展开后扔在地上:“这是你写的?”

萧月馨的目光扫过那张纸,忽然笑了,笑声在狭小的牢房里撞出回声:“萧大人难道看不出?这字歪歪扭扭,哪有本王的风骨。”

“除了你,谁会提海棠?”萧琰盯着她的眼睛,“你在狱中还能联系外人,看来这囚笼困不住你。”

萧月馨缓缓站起身,铁链在他脚踝上勒出深深的红痕。他走到牢门前,两人之间只隔着一道铁栏,萧琰能闻到他身上的馊味混着淡淡的血腥味,却奇异地想起从前他身上的龙涎香。

“萧大人以为,困住人的是这铁栏吗?”萧月馨的手指穿过铁栏,几乎要触到萧琰的衣襟,“当年在海棠树下,你握着那方砚台时,难道不是自己困住了自己?”

萧琰猛地后退一步,后背撞在冰冷的石壁上。他确实被困住了——三个月来,他总在深夜梦见那封密信,梦见小张子倒在血泊里,梦见萧月馨在宴席上投向自己的目光。他甚至不敢看案上的砚台,仿佛那里面会爬出毒蛇来。

“你到底想做什么?”萧琰的声音有些发颤。

萧月馨缩回手,指尖在铁栏上轻轻敲击,笃笃的声响像敲在人心上:“本王想告诉你,有些东西你藏不住。”

她凑近铁栏,压低声音,“比如你案头那方砚台,比如你每个月偷偷烧给小张子的纸钱,再比如……你其实后悔了,对不对?”

萧琰的呼吸骤然停滞。他确实后悔了——后悔当初捡起砚台,后悔把老李拖下水,后悔让那么多人送了命。可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死死按下去,换成对萧月馨的憎恨。

“一派胡言!”萧琰转身就走,却听到身后传来萧月馨的声音,轻飘飘的,像羽毛落在颈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四章萧书生无意之举(三)(第2/2页)

“明日起,城西会有人开始议论,说萧大人当年为了升官,构陷皇室宗亲。你说,女帝萧月瑶会信吗?”

萧琰的脚步顿住了。他猛地回头,看见萧月馨正对着他笑,那笑容里藏着洞悉一切的残忍——他太清楚自己的软肋了,不是贪生怕死,是怕担上污名,怕辜负那些死去的人。

走出天牢时,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萧琰扶着墙喘息,才发现手心全是冷汗。他知道,萧月馨的心理战开始了,而自己,早已是棋盘上的棋子。

城西的流言像春草一样疯长起来。

起初只是茶肆里的窃窃私语,说萧琰当年揭发三王爷,是因为两人争夺一位歌妓结了怨;后来传得愈发离谱,说他早就和萧月馨串通一气,先假意揭发骗取信任,再伺机帮萧月馨复位。

萧琰在翰林院的处境变得微妙起来。同僚们见了他要么绕道走,要么眼神躲闪,连从前交好的几位学士也渐渐疏远。他递上去的奏折总被压着,女帝萧月瑶召见的次数也少了,仿佛那道金銮殿的门槛,突然变得遥不可及。

“萧大人,这是今日的《京报》。”书童将报纸放在案上,声音低得像蚊子哼。

头版赫然刊登着一篇文章,标题用了刺眼的朱红:《论忠奸》。

文中虽未提名,却字字指向“某书生因偶然得物而骤登高位,其心可诛”。

萧琰捏着报纸的手指泛白,油墨染黑了指尖,像沾了洗不掉的墨债。

“查,是谁写的。”他声音发沉。

书童却面露难色:“小的已经打听了,说是……前吏部侍郎的门生写的。那位侍郎,是三王爷从前的属官。”

萧琰猛地将报纸拍在案上,砚台里的清水溅出来,打湿了摊开的奏折。

他早该想到,萧月馨在朝中经营多年,就算被囚,旧部也不会善罢甘休。这些流言不过是前哨,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傍晚时分,老李来访。他如今虽任吏部侍郎,鬓角却添了不少白发,见了萧琰就叹气:“女帝萧月瑶今日在朝上问起你,说你最近奏折里总透着焦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萧琰的心沉了沉。女帝萧月瑶的心思最难猜,一句“焦虑”或许是关心,或许是怀疑。

“我能有什么心事?”他强装镇定,给老李倒茶时,茶水洒在了茶托上,“不过是些捕风捉影的流言,过几日自会平息。”

“平息?”老李压低声音,“萧月馨的人在暗中推波助澜,连御史台都有人蠢蠢欲动,想参你一本。你以为这是小事?”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案上的砚台,“那东西,你还留着?”

萧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砚台在暮色里泛着冷光。他确实想过扔掉,甚至想过砸碎,但每次指尖触到冰凉的石面,就想起萧月馨在牢里说的话——有些东西你藏不住。

“它是证据。”萧琰低声说。

“证据?”老李冷笑,“如今它是催命符!萧月馨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你手里握着他的把柄,这样无论出什么事,大家都会怀疑是你做的手脚!”

萧琰的心猛地一缩。他从未想过这层——萧月馨故意让他留下砚台,故意让流言四起,就是要把他和自己绑在一起,成则同享富贵,败则同担污名。

“那我该怎么办?”他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助。

老李看着他苍白的脸,忽然叹了口气:“明日早朝,你把砚台交上去,就说当年之事已了,不敢私藏信物。或许能避避风头。”

萧琰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交出砚台,就像交出了自己最后的武器,可不交出去,只会被萧月馨一步步拖入泥潭。

他看着窗外渐渐沉下去的暮色,突然想起海棠树下的那个夜晚,那时他以为握住的是正义,如今才明白,那不过是萧月馨递过来的绳索。

次日早朝,萧琰捧着砚台跪在金銮殿上。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砚台上,乌色的石面反射出细碎的光,像撒了一把碎玻璃。

“陛下,此乃三王爷之物,当年因涉谋逆案而由臣保管,如今案已了结,臣不敢私藏,特来交还。”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女帝萧月瑶盯着砚台看了半晌,又看了看萧琰,忽然开口:“萧爱卿,你可知这砚台的来历?”

萧琰一愣:“臣……臣只知是先皇所赐。”

“你可知,”女帝萧月瑶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威严,“这砚台是先皇给萧月馨的生辰礼,上面刻着的不仅是他的名字,还有‘永守臣节’四个字。”女帝萧月瑶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可他辜负了先皇,也辜负了朕。”

萧琰的额头抵在冰凉的金砖上,不敢抬头。他能感觉到满朝文武的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有好奇,有怀疑,还有幸灾乐祸。

“这砚台,你留着吧。”女帝萧月瑶忽然说道,“朕要让你时时看着它,记住什么是忠,什么是奸。”

萧琰猛地抬头,对上女帝萧月瑶深不可测的眼睛,突然明白了——女帝萧月瑶根本不在乎他是否私藏砚台,女帝萧月瑶要的是一个态度,一个让所有人都看到的、他与萧月馨势不两立的态度。

可这态度,是萧月馨早就替他选好的。

退朝时,萧琰捧着砚台走出大殿,阳光刺眼,他却觉得浑身发冷。远处,吏部侍郎正和几位官员低声说着什么,看见他时立刻闭了嘴,眼神里的异样像针一样扎在他身上。

他知道,萧月馨又赢了一局。这方砚台如今成了他的烙印,无论他走到哪里,别人都会想起他是靠揭发王爷上位的书生,想起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流言。

回到翰林院,萧琰将砚台狠狠砸在地上。石质坚硬,只磕掉了一小块边角,砚池里仿佛渗出了黑色的血。他看着那方砚台,突然觉得萧月馨就在眼前,对着他冷笑:你看,你终究和我一样,被困在这方寸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