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魏晋不服周 > 做个小科普

魏晋不服周 做个小科普

簡繁轉換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8 03:14:30 来源:源1

做个小科普(第1/2页)

先说一下以后的更新时间,改在中午12点,毕竟凌晨这个更新时间太阴间了。

然后做一点点小科普,虽然我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在努力克制说废话的**,也就是避免与读者争论对错输赢。

魏晋交替的时代,这是一个怎样的世道呢?我想通过以下几点来说:

1、完全人治,不存在丝毫法治要素的政治环境。

2、先军主义模式的财政与编户齐民传统税收之间的来回摇摆。

3、已然夺权成功的世家,及未意识到自己已经夺权成功的穷折腾。

4、商品经济的极度萎缩与庄园生产效率极度提升之间的魔幻错位。

5、名望优先,精神堕落,趋炎附势的整体社会氛围。

我一条条来说,不一定在这篇说完。

第1点很好理解,不过还是要具体展开说说。

在这个时代,因为生产力和战乱的关系,法治的成本极高!高到什么程度呢,无法想象。

因为造纸术的不成熟,要推进法治,那么种多少竹子做竹简都不够用的。其他麻烦就不需要多说了,任何一件技术细节都是拦路虎。

就好像一张纸上几乎全是黑,有人问哪里黑,那就没法回答了。总之,到处都是,揪住某一项没有意义。

朝廷(包括魏吴蜀都是,蜀国情况稍好也是人治的因素)对于地方上的事务,管得很少,就说最简单的:没有足够的“公务员”去办事!

为了维持稳定,只能依靠地方大族去处理那些麻烦。为了打仗,一切以稳定和大局为主。

第2点,估计就会有人看不懂了。

先说先军主义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以打仗为主。收税的目的,就是为了打仗,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收税就没有什么固定章程可言,能多收就多收。

这就导致传统的编户齐民,收自耕农税收的模式变得很不稳定。换言之,就是因为一郡一县的户口变化太大,传统模式已经没什么好折腾的了。

所以,朝廷筹措战争物资,偏向于屯田收集军粮,世家大户上供(为打仗出人出力),以及盐铁等生活必需品专卖等等。

什么自耕农税率10%,什么县吏去农户家收税之类的,嗯,这种想象的情况与现实相去甚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做个小科普(第2/2页)

换言之,孱弱的地方管理机构,没那么多闲工夫去折腾这些破事,那是明清小地主时代场景。

因为三国后期和西晋初期,时而战乱,时而又相对安定,所以国家对于战争的需求时而紧张,时而又松弛,这就导致三国乃至西晋,在财政改革方面屡屡受挫。

想松没法松下来,一直紧绷着又很难受。

所以这就导致几十年间社会层面的经济发展速度,要远远低于后来的隋唐。

第3点有些意思。

三国后期乃至西晋,说世家大户夺权成功,这个应该争议不大。传统势力宦官和外戚,都已经退场了,没有掌握大权。蜀国那个畸形的体质就不去深究了,有其历史特殊性。

曹魏九品中正制后,世家上位再无阻碍,司马家作为世家大族建立西晋,便是标志之一。

东吴那边情况虽然不一样,但是世家大族垄断政治资源和决策权,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些并没有什么好说的,有意思的是后面一句:世家大族虽然已经夺权,但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夺权。

他们这些人,依旧是“赌客”的思维,而不是赌场的思维。

所以看西晋历史,会有一种浓厚的割裂感。一方面世家大族掌控了权力,一方面,他们又互相倾轧你死我活。

以至于把赌场弄关门破产了。

一直到东晋的时候,这些世家大族在政治上才相对成熟,熟练的玩起了类似周天子诸侯的那种稳定模式。

所以东晋是老登的时代,而三国后期乃至西晋则是疯癫离奇,和不断探索新玩法的过渡期。

有些读者的评论我看了,有的可能是同行在阴阳,有的只是不太了解这个时代。

总之我都不想反驳,争个对错没有意思。

对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深入了解后,同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站在不同的楼层上,看到的可能是不同的风景,虽然风景本身就摆在那里,只是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已。

今天就科普到这里,后面几个问题下次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