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重生40年代:开局送外国媳妇 > 第200章 丰收之日

重生40年代:开局送外国媳妇 第200章 丰收之日

簡繁轉換
作者:玄武湖的锖白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5 15:41:05 来源:源1

第200章丰收之日(第1/2页)

祠堂的枪声之后,村子就活了。

那股子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混着麻木和认命的味道,像是被大风吹散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拧着劲儿的亢奋。

太阳还没翻过山头,田埂上就站满了人。

石头带着村里最壮的一帮后生,喊着号子,把一担担河沙撒进犁好的地里。

老族长则带着几个老农,一遍遍检查草木灰的用量,手里的杆秤,比称自家救命粮的时候还要仔细。

这一切的中心,是许峰。

他像个沉默的将军,站在田埂最高处。

话不多,但每个字,都像尺子量过。

“石头,沙子太密了,扒开一半匀到那边去。三七的根要透气,不是睡在沙滩上。”

“七公,那块地颜色不对,草木灰不够。再加五十斤,不然酸气解不掉,种下去也是白搭。”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几天下来,再没人敢有半句闲话。

因为许峰懂的,已经超出了他们一辈子的经验。

他懂土地的“脾气”。

这天下午,村里人挑着沤了半年的粪肥,准备往地里浇。

“都停下。”

许峰的声音从田埂上传来。

乡亲们停下脚步,不解地看着他。

老族长拄着拐杖走过来,满脸疑惑:“许峰同志,这是地里最好的肥,不上,苗子长不壮实啊。”

“我知道是好东西。”许峰走下来,用根木棍拨了拨那刺鼻的粪肥,皱起了眉,“但是这么用,不对。”

“不对?”石头放下担子,瞪起了眼,这次不是桀骜,是纯粹的好奇,“俺们祖祖辈辈都这么干,咋就不对了?”

“因为你们以前种的是红薯苞谷,皮实,命硬,给口吃的就能活。”许峰站直身子,语气平淡,“但现在种的,是药材。精贵东西。这么喂,会把它‘烧’死。”

“烧死?”村民们面面相觑。

“肥力太猛,没发酵,会伤了根。”许峰的解释简单直接,“人参给快死的人吊命,是灵药。给壮小伙吃,就是毒药。一个道理。”

他指着村口一大片空地:“从今天起,所有肥料,都倒在那儿。我教你们一个新法子,叫‘堆肥’。”

许峰让妇孺们拾掇干草落叶,让男人们把牲口粪便、剩菜烂果,都集中起来。

“地,也跟人一样,吃饭不能挑食。”许峰指挥着,让村民们先铺一层厚厚的干草,“这是米饭,管饱。”

再铺上一层牲口粪便和人肥。

“这是肉,长力气。”

接着,是菜叶、果皮。

“这是菜,吃了不容易生病。”

最后,盖上一层薄土。

“这是锅盖。盖上,让它在里头自个儿炖。”

很快,一个半人高,散发着古怪味道的“千层糕”就堆好了。村民们围着它,一个个目瞪口呆,感觉一辈子的农活经验都被推翻了。

“许……许峰同志。”老族长看着那个土堆,艰难地开口,“这……这能行吗?”

“七公,”许峰看着他,“你信我,还是信你的老黄历?”

老族长被噎了一下,看着许峰那双平静无波的眼睛,最后长叹一口气,对着身后摆了摆手:“都听许峰同志的!他说咋干,就咋干!”

远处,周大山嘴里叼着根草棍,含糊不清地嘟囔着:“政委,俺现在有点信了。他说他是正统的布尔什维克,俺以前觉得是吹牛。现在看看,这哪是种地,这他娘的是在搞一场‘土地革命’!”

王铮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

许峰没有讲一句革命口号,却用最实际的行动,把这些一盘散沙的农民团结了起来。村口的大灶,一天三顿,热气腾腾,从没断过。他承诺的未来,正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在所有人面前展开。

王铮忽然明白了,许峰的“正统”,不在于他说什么,而在于他做什么。

他总能用最根本的方式,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

夜,深了。

耳房里,一盆炭火烧得正旺,将两个人的影子投在土墙上,摇曳。

许峰摊开一双大手,骨节分明,掌心和指节上布满了新的老茧和细小的伤口。

林雪端来一盆温热的盐水,在他身边蹲下,将他的手轻轻放进水里。

“疼吗?”她低着头,用软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些泥污和血痕。

“不疼。”许峰看着她柔和的侧脸,火光在她长长的睫毛上跳跃。

“我从没想过,你还会这些。”林雪的声音很轻,“你好像什么都懂。”

“以前在苏联的集体农庄待过,跟老专家学的。”许峰随口说。

“那些乡亲们,现在都把你当神仙了。”林雪抬起头,眼睛在火光下亮晶晶的:“今天石头还跑来问我,说你是不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0章丰收之日(第2/2页)

许峰闻言,嘴角牵起一个难得的弧度。

“我不是神仙。”

他反手,握住她微凉的手,将她拉到自己怀里坐下。

“我只是个……想安稳过日子的农夫。”他的声音很低,带着一种洗尽铅华的安然。

林雪靠在他宽阔的胸膛上,能清晰地听到他沉稳有力的心跳。

这个胸膛,曾经为她挡过枪林弹雨,现在,却让她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夫君。”

“嗯。”

“我喜欢现在的你。”林雪将脸埋在他的怀里,声音闷闷的:“我喜欢看你站在田埂上的样子。比……比你拿着枪的时候,让我安心。”

许峰的手臂,将她搂得更紧了。

他曾经以为,自己的手只能带来死亡。

可现在,他手里的锄头,这把被他自嘲为“懦夫的刀”的工具,却在刨开泥土的同时,也刨开了希望。

这种感觉,很陌生,却很好。

半个月后。

那片被许峰重点照顾的坡地上,终于冒出了第一点新绿。

是一个放牛娃最先发现的。他揉了揉眼睛,看到一株株纤细的、带着绒毛的嫩芽,倔强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

“出……出苗啦!”

一声带着惊喜的童音,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整个村子都轰动了。

人们从屋里涌出来,围在那片田地周围,像是朝圣一般,看着那些脆弱而坚韧的绿色。

老族长拄着拐杖,激动得嘴唇都在哆嗦。

石头蹲在田边,伸出手,想去摸一摸那嫩芽,手到半空,又触电般地缩了回来,生怕碰坏了这金贵的东西。

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喜悦。

那不只是嫩芽。

那是希望。

许峰和林雪站在人群的最后面,阳光穿过薄雾,温柔地洒在他们身上。

许峰看着眼前那一张张朴实而激动的脸,看着那一片生机勃勃的新绿,心中某个地方,悄然松动。

有她在的地方,就是家。

能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的,就是道理。

或许,这就是他这把“懦夫的刀”,唯一的道理。

……

初春,大别山里连风都带着一股子药香。

丰收的喜悦,像不要钱的米酒,把整个村子都灌得半醉。

祠堂里,那股常年不散的血腥和绝望,终于被清冽的药味冲得一干二净。

一张八仙桌摆在正中,上面整齐码着几十个用油布包好的小方块。

王铮、周大山,还有作为村民代表的老族长和石头,四个人围着桌子,眼神像是在看一堆刚缴获的崭新武器。

林雪就站在桌前。

她解开一个油布包上的细麻绳,里面是三个草纸包和一卷干净的白纱布。

她的动作很稳,声音清脆。

“我叫它‘急救包’。”

她拿起第一个纸包,递到周大山面前。

“三七粉。受了伤,来不及等卫生员,自己先撒上去,能把血止住。”

周大山那双粗糙的手,小心翼翼地捏着那个小纸包,像是捏着一条人命。

林雪又拿起第二个。

“金银花和黄连粉。喝了不干净的水,吃了坏东西,拉肚子,开水冲了喝。能防菌痢。”

最后,她拿起一包干片。

“板蓝根。刮风下雨,感觉要病了,嘴里含几片,能把风寒顶回去。”

她拿起那卷纱布,看着几人因为激动而微微发红的脸,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

“一个战士在战场上,最怕的不是一枪被打死,是流血流死,是伤口烂掉疼死。有这个,至少能让他多一口气,撑到被抬下来。”

祠堂里,静得能听到门外村民们清理药材的“沙沙”声。

周大山把那小小的急救包在手心里颠了颠,猛地抬头,那张黑脸上满是压不住的狂喜。

“林医生……你的意思是,这玩意儿,咱们的兵以后能人手一个?”

“这是我的想法。”林雪点头,火光下,她的眼睛亮得惊人:“把救命的时间,往前推。推到他们中枪的那一刻。”

“好!好啊!”周大山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药包都跳了一下:“他娘的,这可是救命的宝贝!早有这玩意儿,俺手底下那帮兔崽子,能少死一半!”

王铮的呼吸也变得粗重,他拿起一个药包,仔细地看,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赞许和激动。

“林医生,你的想法太重要了!这不只是药,这是士气!是战斗力!战士们兜里揣着这个,上战场腰杆子都能硬三分!”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林雪,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我们……能做多少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