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重生40年代:开局送外国媳妇 > 第207章 再见长官

重生40年代:开局送外国媳妇 第207章 再见长官

簡繁轉換
作者:玄武湖的锖白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8 03:51:55 来源:源1

第207章再见长官(第1/2页)

吉普车在清晨的薄雾中,颠簸着驶离了村子。

许峰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没有回头。

他能感觉到,身后有无数道目光在追随着这辆车。有王铮和周大山的不舍,有老族长和村民们的担忧,还有石头那帮半大小子通红的眼眶。

但他不敢回头。

他怕一回头,就会看到那个站在耳房门口的,单薄的身影。

车子一路向下,山坳里那片他亲手规划的,阡陌纵横的土地,在他眼前缓缓掠过。

梯田上的麦苗,水塘里的涟漪,药田里迎风招展的藤蔓……这一切,都像一幅生动的画卷,是他用锄头,一笔一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描绘出的盛世图景。

可现在,他要亲手放下这支画笔了。

“许……许英雄,您喝水。”驾驶座上,一个年纪不过十七八岁的年轻战士,满脸崇拜地递过来一个军用水壶。

他就是来送信的通信兵,叫马晓光,战友们都叫他小马。

许峰接过水壶,拧开喝了一口,冰凉的河水顺着喉咙滑下,却浇不灭心里的那团火。

“别叫我英雄。”他把水壶递回去,声音有些沙哑。

“是!许……许顾问!”小马立刻改口,方向盘都握得更紧了些,像是生怕惹这位传说中的人物不快:“首长说了,您是咱们全军的宝贝,让我一定把您安安全全地送到地方。”

许峰没再说话,只是将目光投向了窗外飞速倒退的山林。

他的思绪,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

周保中。

这个名字,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老首长。

那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抗联十四年浴血坚持的旗帜。

他能想象到,这位老将军在吉辽军区司令部的地图前,目光如炬,运筹帷幄。

作为穿越者,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历史的车轮已经碾压到了何等关键的节点。

四八年的九月,辽沈战役已经打响。

百万东野野战军,已经对锦州形成了合围之势。

锦州,是关上东北大门的钥匙。

拿下锦州,几十万**精锐就成了瓮中之鳖。

紧接着,就是淮海。

那将是一场规模空前,以少胜多的歼灭战,是一场后勤补给的奇迹,是无数小推车,硬生生推出的一场伟大胜利。

在这个节骨眼上,周保中将军一纸调令,将他从大别山的田埂上,直接抽调到东北前线。

为了什么?

让他回去端起冲锋枪,跟在坦克后面冲锋陷阵?

一个特等功的劳动英雄,如果只是为了当一个普通的战斗英雄,那这道调令的意义何在?

许峰没再多想,到底让他干什么,到了就知道了。

吉普车颠簸了一天一夜,终于把他送到了一个位于解放区腹地的小镇火车站。

站台很简陋,是用枕木和石子临时搭建的。

一列闷罐车皮的军列正停在铁轨上,车头喷着浓重的白汽,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

空气中弥漫着煤烟和机油的味道,混杂着北方特有的,干燥而凛冽的寒风。

这股味道,瞬间就将大别山那湿润温暖的田园气息,从许峰的记忆里驱散了。

“许顾问,只能送您到这儿了。上了这趟车,一路向北,到吉林会有人接您。”小马跳下车,帮许峰把那个半旧的帆布包拿下来,立正敬礼,眼神里满是真诚的敬意。

许峰点了点头,接过帆布包,只说了一个字:“谢了。”

他转身走向军列,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车厢里挤满了去往前线的战士,大多很年轻,脸上带着对战争的紧张和对未来的懵懂。

他们看到许峰这个穿着干部服,气质却冷得像块冰的男人上来,都下意识地挪了挪,给他空出了一块地方。

许峰找了个角落坐下,把帆布包放在腿上,便靠着车厢壁闭上了眼睛。

火车“哐当”一声巨响,缓缓开动。

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单调而有节奏,像一首永不停歇的催眠曲。

车窗外的景物,开始飞速变换。

从豫南的丘陵,到华北的平原,再到闯过山海关后,那片一望无际的,荒凉而壮阔的黑土地。

绿色越来越少,黄色和黑色成了主宰。

天,也变得更高,更蓝,云朵像被风撕扯开的棉絮,稀稀拉拉地挂在天上。

许峰一直没怎么动,像一尊雕塑。

但他的手,却在别人看不见的角度,伸进怀里,轻轻摩挲着一个温润的物体。

那是林雪塞给他的木梳。

他甚至能想象出,此刻的林雪,或许正站在耳房门口,望着东北的方向,手里拿着他留下的那本厚厚的,写满了各种种植要点的笔记。

他放在独立位面里的东西,远比这个帆布包里的多。

有高产的种子,有先进的工具,甚至有几支备用的枪和充足的弹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7章再见长官(第2/2页)

那是他最大的底牌,也是他能安身立命的根本。可这些东西加起来,似乎都没有怀里这把小小的木梳重。

火车走走停停,运兵,卸货。

越往北,车厢里的气氛就越凝重。

战士们脸上的青涩少了,多了几分被寒风磨砺出的坚毅。

他们开始频繁地擦拭手里的武器,眼神里,有火焰在燃烧。

战争的气息,扑面而来。

五天后,火车终于在震耳欲聋的汽笛声中,驶入了吉林站。

许峰刚走下站台,一股夹着雪籽的寒风便猛地灌进他的衣领,让他结结实实打了个冷战。

这里比大别山,冷太多了。

还没等他看清周围的景象,一个穿着崭新棉军大衣,身姿笔挺的青年军官便快步走到他面前,一个标准的立正敬礼。

“是许峰同志吗?”

“是我。”

“我是吉辽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甘烁。奉周保中司令员命令,在此等候多时。请跟我来。”

这个叫甘烁的参谋,约莫二十五六岁,眼神锐利,说话干脆利落,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他看许峰的眼神里,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好奇和审视。

显然,“全军劳动英雄”这个名号,已经传到了这里。

一个靠种地拿到特等功的人,对这些刀口舔血的作战参谋来说,无疑是个奇闻。

一辆苏制嘎斯吉普停在站外。车况比王铮那辆破美式吉普好得多,引擎发动时,声音低沉有力。

车子驶入市区,许峰才发现,这座城市的氛围,与他想象中完全不同。

没有战火纷飞的紧张,反而有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奇特的秩序感。

街上随处可见巡逻的解放军战士,但更多的,是行色匆匆的市民。

他们的脸上,没有了伪满时期的麻木,也没有了**统治时的惶恐,而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对新生活的试探。

“仗打完了?”许峰问。

“辽西会战刚刚结束,廖耀湘的第九兵团全军覆没。长春也和平解放了。”甘烁一边开车,一边言简意赅地回答,“东北全境解放,就差沈阳那最后一哆嗦了。现在前线的部队正在休整,准备随时入关。”

许峰点了点头。历史的进程,分毫不差。

吉普车没有在市区停留,而是径直开向了城郊的一片建筑群。

这里的戒备,森严到了极点。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来往的军官,个个脚步匆匆,面容严肃。

空气中,仿佛都绷着一根看不见的弦。

这里,就是吉辽军区司令部。

东北我军的大脑中枢之一。

车子在一栋灰色的小楼前停下。

甘烁拉开车门:“许峰同志,到了。司令员就在里面等您。”

许峰下了车,整理了一下衣领,跟着甘烁走上台阶。

两个持枪的警卫拦住了他们,目光如电。

甘烁出示了证件,又指了指许峰:“这位是周司令亲自召见的许峰同志。”

警卫的目光在许峰身上停留了足足三秒,才侧身让开。

走廊里铺着木地板,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墙上挂着巨大的军事地图,上面插满了红蓝两色的旗帜。

几个参谋正围着地图低声讨论,看到甘烁和许峰,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又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甘烁在二楼一扇厚重的木门前停下,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一个略带沙哑,却中气十足的声音。

甘烁推开门,侧身让许峰进去,自己却没有跟进,而是轻轻带上了门。

许峰走了进去。

屋子很大,陈设却很简单。

一张巨大的办公桌,占据了房间近三分之一的面积。

桌上堆满了文件和地图,一部红色的电话机,一部黑色的手摇电话机,分列两旁。

一个身材魁梧,两鬓斑白,穿着一身没有军衔标识的干部服的男人,正背对着门口,站在巨大的地图前。

他没有回头,只是指着地图上沈阳的位置,用那略带沙哑的声音说:“卫长官还在做困兽之斗。他以为固守沈阳,就能等来关内的援军,就能等到杜鲁门和大林掰手腕的结果。他还在做梦。”

他缓缓转过身。

那是一张被岁月和风霜刻满了痕迹的脸,黝黑,坚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

那双眼睛里,没有刘振那种鹰隼般的锐利,也没有王铮的激情,而是一种如同深海般的沉静。

仿佛这世间所有的惊涛骇浪,都无法在这片深海里,掀起一丝波澜。

可许峰知道,就是这片沉静的深海之下,蕴藏着足以颠覆乾坤的力量。

他就是周保中。

抗联的旗帜,东北的灵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