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模型带我横扫异界殖民者 > 紫宸定枢·三台立极·同泽凝魂

模型带我横扫异界殖民者 紫宸定枢·三台立极·同泽凝魂

簡繁轉換
作者:紫霄流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5 15:33:26 来源:源1

紫宸定枢·三台立极·同泽凝魂(第1/2页)

紫宸殿的穹顶很高,阳光从雕花的木格窗斜切进来,像一把把金粉撒在九级白玉台阶上。胡泉就站在最高那级台阶的阴影与光斑交界处,玄色蟒袍上的金线被光照得刺眼,腰间的玉带扣着一方沉甸甸的龙纹玉玺。那印面上刻着“同泽”两个字,红得发暗——那是昨夜才调好的印泥,袋鼠国荒原深处挖来的赤土,混着岭南进贡的朱砂,捣了整整三个时辰,稠得像血。

阶下站着黑压压一片人,都是同泽社的骨干。空气里有新木料和桐油的味道,混合着铜鹤香炉里飘出的檀香,闻着让人心里发沉。胡泉的目光扫过一张张脸,那些脸孔上刻着风霜,也燃着一种新生的热望。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投进深潭,撞在金砖地上又反弹起来,带着嗡嗡的回响:

“同志们!咱们同泽社,从龙旗第一次在断龙峡飘起来那天算起,到今天能站在这里,靠的是什么?是血,是命,是无数同志把骨头碾碎了铺出来的路!可治社不是打铁,光靠力气猛砸不行;它更像是熬一锅滚烫的铁水,火候差了,杂质没撇干净,出来的东西就脆,经不起敲打。今天立这三台、二府、一阁,”他顿了顿,手指向旁边侍者展开的那幅巨大的黄绸卷轴,“不是要分谁大谁小,是要给咱们同泽社,铸一副铁打的筋骨,造一个不灭的魂!”

黄绸在光线下泛着柔韧的光泽,上面的字迹透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道。左边是古朴的篆书,右边是方正的隶书,墨色深浓,还带着矿石的颗粒感——那是用上好的狼毫笔,蘸着西澳荒漠里淘洗出来的红铁矿粉写的:

铨衡部。专管挑人、定等级、储备人才。想进核心“纶枢阁”?得过“三考”关。考德,看你心是不是真的向着同泽,骨头够不够硬;考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光会耍嘴皮子不行;考绩,拿你干过的事、流过的汗、立过的功说话。像筛沙子,一遍遍过,留下的才是真金。

宣化部。管的是人心向背,管的是天下人怎么看我们同泽。手里攥着《晏清报》的笔杆子,握着同泽社校的讲台,还要把声音送到南洋、送到天边去。得让“同泽三论”——平等、共生、奋进——像头顶的太阳月亮,天天见,人人都懂。

协和部。最是琐碎,也最是要命。华人、土著、后来的侨胞……不同肤色,不同舌头,不同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拧成一股绳?靠“跨族通婚优抚令”,让血脉先融在一起;靠“侨民保护法”,让漂泊的人找到根;更要靠无数个日夜的奔走调解,让这袋鼠大陆上的万族千姓,像一只手的五根指头,狠狠攥成拳头!

胡泉的目光像探照灯,刷地打在阶下左首第一人身上。都察院使司王天行,腰杆挺得像他鞘里的剑,一步跨出人群。他身上的獬豸纹官服紧绷着,铜扣随着步伐碰得叮当轻响。

“肃纪府令尹,”胡泉的声音斩钉截铁,“还是王天行同志来挑!给你‘尚方剑’!同泽社内,上到我胡泉,下到烧火的马夫,谁敢坏规矩、乱纲常,先斩后奏!”

一块沉甸甸的鎏金令牌递了过去。王天行单膝跪地,接过时,指关节都捏得发白。令牌背面刻的不是花纹,是断龙峡那场血肉磨盘——刀削般的悬崖,还有悬崖上那两个用刺刀生生刻进石头里的“同泽”大字!那是他王天行亲自刻的,刻的时候,身边兄弟的血快把峡谷染红了。

“我王天行,”他声音不大,却像铁钉凿进石头,“拿这条命担保!谁坏了同泽的规矩,我这把剑,认得他是谁,可不认得他官有多大!”

胡泉的手按了按腰间温润又冰冷的玉玺:“都督府令尹,眼下我胡泉先顶着。枪杆子、情报网、边防海防,都归这里管。等到咱们袋鼠国真正海晏河清那天,再交给更合适的贤才!”

殿外忽然传来钟声,一下,两下……整整十二下,悠长沉重,震得窗棂都在嗡嗡作响。余音未散,三道身影踏着钟声的尾巴走进大殿。打头的是铨衡台令尹郑玄。五十多岁了,脸像一块被岁月摩挲光滑的古玉,眼神却锐利如初。他在约翰人衙门里当过差,受够了那套把人分三六九等的规矩,一跺脚投了同泽。此刻他手里紧紧捧着一本厚册子,封皮上写着社员名册,边角都磨得起毛了。

“铨衡部郑玄,拜见主阁!”声音带着读书人的清朗,却像秤砣一样沉稳,炎华三万七千六百二十一名社员,筛了一遍又一遍。土著兄弟占了三成,归国侨胞占了两成,都是好苗子!这是拟定的《社员升降条例》,请您过目。”桑皮纸在他手里沙沙作响,展开后,上面密密麻麻的朱批触目惊心:“可”、“再核”、“立擢”!最下面一行蝇头小楷,墨迹犹新:“袋鼠洲的红土能烧出结实的砖,同志们的赤心,才能铸成同泽社不灭的魂!”

第二位是宣化部部长李冰冰。一身素净的襦裙,外面罩着月白色的轻纱,像一片月光飘了进来。她手里托着的不是纸,是卷起来的竹简,上面刻着《同泽教义宣讲大纲》。竹片缝隙里嵌着薄薄的袋鼠洲相思木片,散发出一种清苦又坚韧的淡香。

“宣化台李冰冰,请主阁示下。”她的声音像玉石相击,清脆又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各州府一千零三十七所‘同泽学堂’已挂牌开课,《赤土歌》谱了一百零八首,孩子们都在唱。南洋那边,人心浮动,约翰鬼又在散播谣言。臣请派一百名口齿伶俐、信念如铁的宣传员,带着最新一期的《晏清报》,分十路奔赴南洋诸岛!让咱们‘平等共生’的道理,像那海上吹来的季风,钻进每一片椰子林的缝隙里!”

最后一位是协和部部长韩元。黝黑的皮肤闪着健康的光泽,短褂上绣着跳跃的袋鼠图腾,脖子上挂着一串兽骨项链,最底下坠着的不是什么宝石,是半枚擦得锃亮的毛瑟步枪弹壳,那是他当年第一次参加同泽军战斗的纪念。

“协和台韩元,向主阁汇报!”他的华语还带着点生硬的拐弯,但每个字都像石头砸在地上,实实在在,“七十九起!有争水源的,有争草场的,有华人商贩和土著猎户互相看不顺眼的,都按同泽的规矩,一碗水端平,调解妥了!这是新拟的‘跨族生产合作社’章程,”他掏出一卷鞣制过的兽皮,“请主阁准许!让黑皮肤的兄弟和黄皮肤的兄弟,手掌搭在同一张犁耙上,汗水流进同一块田里!肩膀扛着同一根钢钎,在同一个炉膛前锻打咱们的未来!”

胡泉微微抬手,示意三人起身。他的目光像无形的线,掠过阶下侍立的李文渊、张子轩、陈启明、刘德华四人。连同台上的郑玄、李冰冰、韩元,阶下的王天行,加上胡泉自己,这九个人,就是同泽社最高决策的心脏——纶枢阁!

“纶枢阁今日,议三件大事!”胡泉从宽大的玉案上拿起三份文书,纸张摩擦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晰。

“第一件,郑玄同志的《社员考核细则》。细则定了,考核优等的同志,授予‘同泽勋章’!不只是个名头,勋章持有者,有资格优先参与咱们新建的国营钢铁厂、纺织厂的分红!这是实打实的甜头!”

“第二件,李冰冰同志的‘海外宣讲团’计划。一百人,十路,深入南洋虎狼之地!需要护航。从咱们海军里,抽调十艘最坚固的‘伏波级’炮艇随行!这事,我亲自协调海军司令部。”

“第三件,韩元同志的‘合作社章程’。好章程!要钱!十万龙元启动资金。政务院这边,德华同志?”

金瓯院使司刘德华的手指,早已习惯性地拨弄起他那把油光水滑的紫檀木算盘。噼啪的算珠撞击声,和殿外隐约传来的钟声混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韵律。

“主阁,”他抬起头,眉头习惯性地微蹙,“十万龙元,能从新南威尔士铁矿这个月的特别税里挤出来。只是…得分三期拨付。第一期三万,最快也要下个月中才能到账。”他话锋一转,眉头舒展开,露出一丝精明的笑意,“不过嘛,臣昨天刚和悉尼总商会的陈会长喝了杯茶。他们商会,愿意无偿捐赠两万龙元!条件嘛…就一条,合作社第一批采购的纺织机械,得用他们商会代理的英国‘兰开夏’牌。”

“不行!”韩元猛地抬头,脖子上的兽骨项链哗啦一响,黝黑的脸上肌肉绷紧,“合作社的根,得扎在咱们自己的土地上!机器,必须用咱们炎华自产的!军械局的老张师傅,带着徒弟们熬了三个通宵,把缴获的英国老机器改过了!新的小型轧棉机,专门适应土著兄弟的操作习惯,比那‘兰开夏’省力三成!价钱还便宜!”

李冰冰纤细的手指轻轻叩了叩手中的竹简,发出笃笃的轻响:“这事,宣化台可以出面,在下一期《晏清报》头版开个专栏,就叫‘国货当自强,合作路更广’。既讲清楚合作社选用国产机械的公平公开,又能替咱们新生的炎华工业扬名立万!一举两得。”

胡泉点了点头,指尖移向第二份文书,语气沉了几分:“爪哇那边,约翰国领事馆最近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放毒。说咱们同泽社‘强拉土著青年当炮灰’!冰冰同志,这盆脏水,怎么泼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紫宸定枢·三台立极·同泽凝魂(第2/2页)

李冰冰不慌不忙,从袖中抽出一卷色彩鲜亮的蜡染布,哗啦一声抖开。布上不是文字,是一幅活灵活现的爪哇风情漫画:肥头大耳的约翰国领事,正鬼鬼祟祟地把一箱箱贴着骷髅标志的鸦片,贴上崭新的“救济粮”标签。旁边站着一位胡子花白的土著长老,手指着领事,旁边配着土著语的文字泡(下面有华文小字翻译):“炎华军给我们盖遮风挡雨的学堂,约翰老爷只‘赏’我们烧脑子的毒药!”

“三百份这样的漫画,”李冰冰的声音带着冷意,“已经快马加鞭发往南洋各埠的侨领和土著酋长手里。另外,请郑玄同志从土著老兵里,精挑十位口才好的、立过大功的,组成‘亲历者宣讲队’。下一趟船,直**敦!让他们去参加那个万国博览会,当着洋人的面,亲口讲讲,咱们同泽军是怎么教他们认字、给他们治病、带他们过上好日子的!”

郑玄立刻接话,胸有成竹:“人选已定!领头的叫阿吉,断龙峡战役的爆破英雄!这小子不光能一字不差地背下《同泽三论》全文,更绝的是,他学会了用克虏伯重炮的瞄准镜看星星!让他去伦敦,讲讲咱们同泽军里的星星和炮镜,震一震那些洋老爷!”

议事一直持续到正午。阳光从大殿正中直射下来,光柱里尘埃浮动。胡泉拿起那方沉甸甸的龙纹玉玺,饱蘸了赤土朱砂的印泥,在三份最终敲定的文书上,重重地按了下去。噗!噗!噗!三声闷响。鲜红的“同泽”印文深深嵌进纸背,甚至在那坚硬的玉案表面,都留下了淡淡的红痕,像三颗刚刚种下的种子,牢牢地嵌进了袋鼠国广袤的土地里。

“肃纪府不能闲着,”王天行按着剑柄,突然开口,声音像剑刃划过铁鞘,“三台新立,千头万绪,难免有虫蛀鼠咬。昨天有同志密报,南边有个县的铨衡台主事,考核时屁股坐歪了,偏袒华人旧识。臣请亲自带人下去,查个水落石出!”

“准!”胡泉目光转向韩元,“协和台派个得力副使,跟天行同志一起去。必须得是深孚众望的土著同志,摸得清根底,看得懂门道。”

韩元黝黑的脸上露出敬意:“蒙太爷爷!部落里最老的智者,一百零三岁了!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兽,没有他不认识的。各部落的图腾密码都在他心里装着。谁家图腾柱上多刻了一道不该有的痕,少了一道祖宗传下来的纹,他一眼就能看出不公!”

日头偏西,金色的光芒变成了温暖的橘红,斜斜地铺满了紫宸殿外的广场。纶枢阁九位成员,肃立在刚刚落成的“同泽坛”前。坛基方正,上面矗立着三根灰白色的花岗岩石柱,分别刻着“铨衡”、“宣化”、“协和”三个遒劲的大字。每根柱子顶端,都放着一个黄铜铸造的斗。左斗盛着西澳荒漠深处取来的、红得发亮的赤土;中斗是华夏江南水田里精选的、颗粒饱满的稻种;右斗里,安静地躺着一支古老的、用袋鼠腿骨磨制的土著骨笛。

胡泉将三枚沉甸甸、边缘带着精密齿轮纹路的金质令牌,分别递到郑玄、李冰冰、韩元手中。令牌底部带着暗扣,与三根石柱顶端铜斗底部的凹槽,严丝合缝。

“咱们同泽社,就像这南大陆上顶天立地的大桉树!”胡泉的声音被风送得很远,广场上肃立的卫兵、远处驻足观望的官员,都听得清清楚楚,“铨衡,是深扎进大地的根!根扎得深,扎得正,树才站得稳,狂风暴雨也吹不倒!宣化,是满树的枝叶!伸向天空,吸收雨露阳光,让整棵树生机勃勃,绿荫如盖!协和,就是那最粗壮的主干!把根的力量、叶的生机,紧紧连在一起,撑起整片天空,托起所有的重量!根牢,叶茂,干壮!咱们这棵大树,才能为万民遮风挡雨,在这片新土地上,活他个千秋万代!”

郑玄双手捧着令牌,郑重地按进“铨衡”柱顶的凹槽。咔哒一声轻响,严丝合缝。几乎同时,石柱表面那深刻的“铨衡”二字纹路里,竟然缓缓渗出晶莹的水珠,蜿蜒流下——那是工匠们昨夜精心注入的、取自袋鼠洲大自流盆地深处的清泉!泉水浸润着石刻的“同泽”,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我郑玄!”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书生的执拗,又像老树根一样沉稳,“愿做同泽这棵大树的根!把贤良从沙土里筛出来,把渣滓挡在外面!让咱们的根基,正!直!深!”

李冰冰踮起脚尖,将令牌嵌入“宣化”柱顶。就在令牌卡入的瞬间,旁边铜斗里那支古老的袋鼠骨笛,仿佛被无形的风掠过,突然发出一声清越悠长的鸣响——“呜……”。这声音仿佛穿透了时空,与远处同泽社校正传来孩子们合唱《赤土歌》的童稚嗓音,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暮色渐起的广场上空。

“我李冰冰!”她的脸颊在夕阳下泛着光,眼神灼灼,“愿做同泽的枝叶!把真理的声音,像风一样吹遍每一个角落!聚拢人心,为这棵树,为这片地,撑起一片晴朗的天!”

韩元用布满老茧的大手,将令牌稳稳地按进“协和”柱的凹槽。咔哒!柱身上雕刻的那只矫健的袋鼠图腾,那些线条的凹陷处,突然亮起了柔和的、绿莹莹的光!那是老工匠们用秘法,将袋鼠洲内陆特有的夜光萤石磨成细粉,精心填嵌进去的。此刻,在夕阳最后的余晖里,这只发光的袋鼠,仿佛活了过来,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

“我韩元!”他用部落里最郑重的誓言呼喊,声音像擂响的战鼓,“愿做同泽这棵大树最坚实的树干!把所有的枝,所有的根,所有的叶,都紧紧地抱在一起!让万族在这里生根,让邦国在这里永固!”

“铮——!”一声清越的剑鸣!王天行猛地拔出了他那柄象征律法威严的法剑!剑尖如电,精准地挑起一面小小的、猎猎作响的赤金龙旗!旗角飞扬,扫过三根石柱顶端的铜斗——赤土、稻种、骨笛!

“我王天行!”他的目光如同淬火的剑锋,扫过石柱,扫过在场每一个人,“以这把剑立誓!谁敢蛀蚀这棵大树的根!谁敢毒害这棵大树的叶!谁敢动摇这棵大树的主干!我手中的剑,认得他是谁!可绝不认得他——有!多!高!”

“吾等在此立誓!同泽同心!根深叶茂!邦国永固!”李文渊、张子轩、陈启明、刘德华的声音,与其他阁员的声音汇成一股洪流,冲天而起!殿宇檐角悬挂的青铜风铃被这声浪震得叮当作响。那铃舌,是熔化了缴获的约翰国重炮炮闩铸造的,此刻的震颤嗡鸣,仿佛也成了旧时代垂死的、不甘的悲鸣。

胡泉最后一步踏上同泽坛中央,双手按在冰冷的“同泽宝鼎”上。鼎身厚重,鼎耳上,华夏的龙纹与土著袋鼠的图腾,奇异地缠绕共生。就在他双手按下的瞬间,鼎耳交汇处,机括轻响,一枚温润的白玉印章弹了出来。印面赫然刻着三个古朴的字——纶枢阁!

“自今日起!”胡泉的声音如同定海神针,压过一切余音,“三台分立,互相监督!二府制衡,各司其职!一阁定夺,同心同德!”他高举玉印,向着坛心那块最坚硬的青石板,用尽全身力气,狠狠一按!

“喀!”

一声闷响,玉印深深嵌入了石板,留下一个清晰无比、无法磨灭的印记。

“纵有天崩地裂,狂风海啸!”胡泉的目光扫过九位阁员,扫过广场,望向更辽阔的天际,“这方印记所立之地,就是咱们同泽社——万!世!不!拔!之!基!”

暮色终于像墨汁一样浸透了天空,将紫宸殿和同泽坛化作巨大的剪影。九道被夕阳拉得极长的身影,投射在青石板上,如同九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最终汇入同一片浩瀚的海洋。远处,新落成的“红星钢铁厂”方向,传来蒸汽锻锤砸落时沉闷而有力的巨响——“哐!哐!哐!”。这声音与紫宸殿内尚未散尽的铜钟余韵、刘德华袖中隐约的算珠噼啪、李冰冰竹简合拢时的沙沙轻响,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没有乐章却无比雄浑的交响。

胡泉独自站在坛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宝鼎上冰凉又隐隐发烫的纹路。鼎身上的龙与袋鼠,在微光中仿佛在游动。他想起李冰冰昨夜送来的那份《同泽教义》最终定稿,末页那几行娟秀的字迹在心头浮现:

社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铨衡、宣化、协和,三台如斗柄,运转不息,指引迷航。唯众星各安其位,各尽其力,北辰之光,方可永恒。

指尖下的冰凉,是这新生政社必须面对的冷酷现实;那隐隐的发烫,却是万千同志心头热血汇聚成的磅礴力量。在这铁与血反复淬炼的征程里,这副刚刚铸就的筋骨,正向着未知却注定辽阔的未来,稳稳地踏出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