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074 争粥

我的饭馆通北宋 074 争粥

簡繁轉換
作者:庄申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0 15:17:33 来源:源1

074争粥(第1/2页)

夜幕初垂,炊烟袅袅,正是用饭之时。

二三同窗轻叩书案相邀,刘几暗自数着褡裢里的冷硬铜钱,摇头拒绝:“刘某尚未穷经明道,岂敢纵口腹之欲。”

剩下的钱还是留待以后喝及第粥吧。

若换作苏辙在此,或当颔首称善;这几个锦衣书生却相顾轻笑,待转出曲廊,走得远了,不免讥嘲两句:

“刘之道端的虚伪!分明囊中羞涩,偏要扯些穷酸说辞。”

“是极!晨间啜饮及第粥时,怎的不见他提圣人之训?”

“他若直言,我便请他这回又何妨?”

刘几捧粥归来时,但见室中空寂,原本座无虚席的书斋唯余几个出身贫寒的学子,连素来克己的二程兄弟也不见踪影。

他坐回案前,执勺搅动碗中白粥,搅起袅袅热气。

说句公道话,这碗粥真不算差,但见粥羹浓稠,粳米莹润如珠,胜过赈灾的稀粥不知多少倍。如今水患未消,尚能得一碗稠粥吃,他很知足了。

刘几这般想着,舀起一勺热粥送入口中,不禁怀念起晨间的滋味。

眼下急需一张没吃过及第粥的嘴。

那几个寒生低声谈论着:

“听闻明日便改由周遭食肆供膳,终于不必再吃这寡淡无味的白粥了。”

“但愿供膳的食肆中有何记粥铺,他家的七宝素粥香沁脾胃……”

“断无可能,何家粥铺位于城东……”

刘几听了两句,心里不以为然:七宝素粥哪里比得上及第粥?明早定要再去吃上一碗。

……

次日五更天未明,官舍中已传出窸窣响动。

众学子闻更声而起,甫一醒来,便嗅见弥漫在空气中的浓香,顿觉腹中擂鼓,争相更衣下床,笑闹声中,直奔香气而去。

一马当先的正是刘几、程颐、程颢等熬夜“刷题”的卷王。

刘几不是来用饭的,他只是好奇,待满足了好奇心,他便要赶往麦秸巷中品尝美味的及第粥。

国子监和太学临时迁到此处,各方面条件自然比不上城南的旧邸。

环境是艰苦的,食堂是没有的,各色布幌子在晨风中招摇,其下支起一个个摊儿,却无桌椅板凳,唯有太平车、粥桶、蒸笼、锅碗瓢盆等一应器具……和赈灾的场面一般无二。

刘几忽然止住脚步。

紧随其后的二程诧异地看他一眼,立刻趁机超过他,直奔其中一个摊位而去。

刘几抬头扫视迎风飘摇的布幌子,其上写有各式各样的菜名:五味粥、撒子粥、绿豆粥、糖糕、乳糕、子母茧、春茧、油饼、胡饼、荷叶饼、芙蓉饼、糖馅馒头、蜜辣馅馒头、饭馅馒头……

俱是些寻常市食,无甚稀奇,然较之前两日的白粥,自是花样繁多,滋味远胜。

只不过,仍然不及吴掌柜的及第粥。

刘几正欲转身离去,惊鸿一瞥中,猛地刹住脚,定睛细看,但见其中一青色布幌子上,赫然写有“及第粥”三字!

吴记川饭竟也在供膳食肆之列?

也是,那家店离得不算远,店家又煮得一锅好粥……

刘几喜不自禁,如此一来,连粥钱也省了!

只这么一愣神之际,便有数十人超过他。

刘几生怕晚到一步没粥可吃,此时也顾不上体面,立刻发足奔向挂有及第粥布招的摊位。

摊位里除了及第粥,还有五味粥和绿豆粥两种粥食。

有四人抢在他之前抵达,皆对这前所未闻的及第粥格外好奇,围在摊前朝粥桶里探看。

“真香啊!”

“这也是周遭食肆的粥食?怎的此前从未见过?”

有人询问那打粥的杂役:“这及第粥可也是肉粥?”

一旁的五味粥便是肉粥,故而说个“也”字。

“非也。”杂役打起一勺示意,“这及第粥是用肝、肺、肠三色下水熬煮而成,据店家所说,暗合三元及第之意,故此得名。”

“嗤!”四人嗤笑出声,“大言不惭!莫非在店家眼里,三元及第竟这般不值钱么?”

杂役赔笑道:“市井小民,自是见识浅短。可这粥的滋味委实不错,诸君何不来一碗尝尝?”

“区区杂色下水,不尝也罢!给我打碗五味粥。”

“我要绿豆粥。”

其中三人转而要了另两种粥食,第四人却犹豫不定,一时难下决断。

虽是杂色下水,但……真的很香啊!

眼见得围聚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刘几忍不住出言催促:“公肃兄,不若让我先打,你再琢磨会儿?”

郑雍忙让开身位,道了声请。

刘几毫不犹豫道:“来碗及第粥!”

“好嘞!”

杂役麻利地取碗打粥。

刘几凑近深深吸嗅,霎时笑逐颜开。

正是吴记川饭的熟稔香味!

他顾不得端回书斋用膳,亦不在意周遭同窗侧目,捧着碗走至一旁便急急吞咽。

喉头滚动间心里盘算着:抓紧吃完再来一碗!

太学供膳向来备得充足,多吃一碗也无妨。

郑雍见他吃得那叫一个香,当即下了决心:“我也要及第粥!”

他倒不至于像刘几这般随性,端起粥碗快步追上三名同伴。

那三人朝他碗里一瞧,立时笑起来:“公肃兄果然打了这及第粥!”

“我赌这粥绝难下咽!”

“自然!以杂色下水煮粥,滋味又能好到哪去?”

“可我见刘之道吃得很香……”

“他一寒门子弟,何曾吃过珍馐?公肃兄当效古贤,每啖一箸,须念稼穑之艰难,莫负盘中餐呐!”

三人都笑了起来。

被同伴这么一打趣,郑雍不禁也有些惴惴不安。

待回到书斋坐定,三人不急着吃自己那碗,反倒催促郑雍赶紧品尝。

本欲看他出糗,却不料,这一尝之下竟就停不下来了!

谁道这粥难以下咽?这粥可太好下咽了!

下水熬煮得软烂香稠不说,粥里竟然添了胡椒粉!这可比腰肚金贵多了!

郑雍无暇品评,闷头狼吞虎咽,满满一碗粥转眼见底。

三人面面相觑,正待问话,却见他忽然端起粥碗往外跑。

“公肃兄何往?”

“我得再去打一碗!”

话音未落,郑雍已经冲出了书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074争粥(第2/2页)

昨日在吴记川饭吃粥的十余人此时都围聚在摊位周遭,捧着碗站立而食,场面蔚为壮观,引来无数学子探问。

见是以杂色下水煮粥,不免大感失望。

可诸位同窗的“现场吃播”实在诱人,仍有不少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了粥,端回书斋品尝。

不出一刻,这群年轻气盛的后生纷纷端着空碗冲了出来。

区区一碗薄粥焉能饱肚?非得再来一碗不可!

刘几率先续上第二碗,紧跟着,另十余位“吃播”也近水楼台先得月。

郑雍飞奔而至时,所剩及第粥已不足一半,赶紧续上一碗,这回却不回书斋用膳了,也有样学样,就近站立而食,指不定还能续第三碗……

他很快便发现自己过于乐观了。

眨眼间,小小的摊位便被续粥大军和慕名而来的生力军团团围住,人潮汹涌间不知谁喊了句“及第粥只剩最后十余碗”,后排学子顿时躁动起来,叫嚷道:

“已经吃过的竟要打第二碗,未免太过贪心!”

“是极!我等一口没尝,理应先让我等打粥!”

众人掀翻方巾推搡向前,现场顿时乱作一团。

这时,刘几已经扒拉完第二碗及第粥,瞧见此等场面,忽然想起昨日在吴记川饭的所见所闻,只觉羞恼至极,大喝一声:

“成何体统!”

他一个箭步上前,劈手夺过杂役手中粥勺,效仿吴掌柜的举动往粥桶上使劲一敲,怒道:“市井小民尚知排队礼让,读书人反倒挤成蛆团儿了!排队!先到先得,不得争抢!”

沸腾的人群为之一滞,立时有人出言相讥:“刘之道,你自己吃了两碗粥,还有脸管我们?”

“我才懒得管你们,我是替你们丢脸!昨日我在一无名小店……”

刘几将昨日在吴记川饭见到的井然有序的景象说与众人知晓,另外十余位书生也出言应和,证明他所言不虚。

众人闻言无不羞红了脸,埋头悄悄往队伍末端挪动,已经吃过一碗的也不争了,默默转身离去。

待队列成形,刘几朗声道:“往后还望诸君照此法盛粥,切勿插队,凡后来者,一律请其排至队伍最后!”

这一幕恰被路过的胡瑗和梅尧臣目睹,二人均面露赞赏之色。

梅尧臣凝目审视:“此何人也?”

胡瑗捻须含笑:“此子乃信州刘几,其文章颇具西昆遗韵,今科折桂有望。”

“哦——”

梅尧臣轻轻颔首,不予置评。

如今西昆余焰犹炽,考生竞尚华藻,策论多作锦簇之语,弃实就虚竟成一时之风。

他屡试不第和这股风气不无关系,对此自是颇多怨言。

不禁想起永修所言:“若使吾典试,必黜虚饰之辞,擢拔真才!”

这等移风易俗、正本清源的大事,怕也只有醉翁方能做成罢。

……

刘几指挥众学子排队的同时,吴记川饭已经售罄了今日的早饭。

虽然涨了点价,人气却丝毫不减。

事实证明,哪怕价格涨至和别家店一样,只要味道够正,老百姓仍然会用脚投票,顶多在买粥时抱怨两句。

营业额的提升却是显而易见的,同样的量,以往只能卖2500文左右,今天多出整整1000文,加上昨日的结余,共计6000余文。

辰时刚过,肉行和鱼行便将昨日定的货物送至门口,核对了重量和账目,等到月末时一并付清。

过不多时,梅尧臣来店里吃粥,说起适才国子监诸生争粥、刘几维持秩序之事,吴铭不禁哑然失笑。

好小子,学得倒挺快!怪不得落榜后复读三年,竟能一举高中状元!

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刘几这一波操作下来,无疑替吴记川饭做了次免费的正向宣传。

你猜那些没吃到粥或者不屑于争抢的太学生会不会来店里一探究竟?

“换作是我,定然会来!”谢清欢恍然大悟,“怪不得师父只提供一百人份的粥食,此计甚妙!”

这话说的,好像我故意在搞饥饿营销一样……

他敢摸着良心说,实实在在是因为人手不足,炊具也不足,今早煮粥把所有锅都用上了,才勉强够使。

吴铭没好气道:“以你师父的本事,何须用计?行了,今日不消你和二郎采买,歇息去吧。”

“师父,过两日便是大相国寺的万姓交易,不该有所准备么?”

“嗯,是应该准备一下。”

谢清欢不提,吴铭倒把这茬忘了。

大相国寺每月五次的超大型市集,唯有月末和月初这两天是连着开,因此规模相对最大,人流量也相对最多。

若想提升吴记川饭的知名度,五月底的万姓交易不容错过。

当然,前提是后天别下雨。

吴铭想了想,问谢、李二人:“这万姓交易你们此前可曾去过?”

“自然去过!”

二人异口同声,口吻之理所当然仿佛没去过万姓交易便不算是东京人。

谢清欢疑惑:“莫非师父不曾去过?”

“呃……”

吴铭正琢磨着如何搪塞过去,谢清欢忽然垂首自省道:“弟子愚钝,又问蠢问题了,师父勿怪。”

心想师父乃灶王爷下凡,自然瞧不上俗世的市集。

李二郎也是同样的想法,只不过把灶王爷下凡替换成了菩萨转世。

吴铭莫名其妙,他这徒弟总是能发现一些盲点,随后又突然自洽,倒也算是一种本事。

他自然不会追问,能自洽最好,省得他多费口舌。

只嘱咐说:“那你二人仔细合计合计,把须筹备的物什列个单子出来,等我回来再做计较。”

“好!”

谢清欢异常积极,立刻拿起吴建军点菜用的纸笔和李二郎讨论起来——她早已学会使用现代的圆珠笔,写出来的字迹同样娟秀端正,远胜老爸的鬼画符。

吴铭不禁怀疑她单纯想去逛街。

这段时间确实挺辛苦,别说谢清欢,连久经沙场的吴铭都有几分疲惫,正好趁这个机会放松放松。

“爸!吃完饭没?”

吴铭回到川味饭馆,叫上老爸前往菜市场买菜。

-----------------

ps:本章合二为一,一章更比两章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