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这个明星不想再卷了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开心的吗喽(求月票)

这个明星不想再卷了 第二百一十九章 开心的吗喽(求月票)

簡繁轉換
作者:江公子阿宝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03 04:32:56 来源:源1

点歌台的效果甚至比刘得华演唱会的宣传效果还要好。

媒体在报道刘得华演唱会的时候,也会提一嘴刘得华邀请了苏超担任演唱会嘉宾。

但是演唱会这种东西,妥妥的属于高端消费。

一张门票几百块钱...

雨季过后,青禾镇的空气变得清冽而通透。稻田里的水光映着天色,像铺了一层碎银。林婉每天清晨依旧去菜市场走一圈,但这一次,她不再只是听故事的人。她的身后多了几个背着摄像机的年轻人??那些报名参演《记忆碎片》的村民里,有几个孩子主动提出想学拍摄。他们笨拙地扛着设备,镜头晃来晃去,却眼神明亮。

“林导,这样拍行吗?”一个叫小舟的男孩举着相机问,他父亲是镇上唯一的修车匠,母亲在小学食堂做饭。他从没碰过专业器材,手心全是汗。

林婉接过回放看了一眼,笑了:“你刚才拍的是卖豆腐的大婶掀开锅盖的瞬间,热气扑出来的时候,阳光正好斜照进来。那一刻,你拍到了‘生活’。”她把机器还给他,“别怕晃,真实的东西从来不会站得笔直。”

小舟咧嘴笑了,像是被肯定的孩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拍摄继续推进。陈福生老人成了剧组最核心的角色,但他从不把自己当演员。每次开机前,他会默默整理邮包,检查信件是否摆放整齐,仿佛真要踏上送信的路。林婉没有给他完整的剧本,只给了几段关键情节的提示,其余全靠他自己回忆和即兴发挥。

有一场戏安排在废弃的老邮局门口。那是一栋木结构的老屋,墙皮剥落,门框歪斜,可门楣上“为人民服务”五个红漆字依然清晰。林婉想在这里拍一段闪回:年轻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在晨光中出发。

可当摄影机架好,陈福生站在门口时,他忽然不动了。

“怎么了?”林婉轻声问。

老人望着空荡的院子,喃喃道:“我记起来了……那天也这么亮。我穿的是新发的制服,鞋还是硬的,磨脚。但我骑得特别快,因为第一封信是要给刚生孩子的李家媳妇,她说想早点知道孩子随谁姓。”

他说着,竟真的走向角落那辆锈迹斑斑的老式二八自行车,跨上去试了试。“还能骑。”他笑了笑,眼里有光。

林婉立刻示意摄影师跟拍。她没喊“开始”,也没喊“卡”。镜头静静记录下老人缓缓蹬动踏板,车子吱呀作响,穿过长满杂草的小院,驶向山路入口。阳光洒在他佝偻的背上,像镀了一层旧日的金。

那一幕后来成了电影中最动人的片段之一。

与此同时,沈知开始为《记忆碎片》创作配乐。他不再依赖复杂的编曲,而是采集小镇的声音作为素材:清晨寺庙的钟声、集市上吆喝的尾音、风吹过竹林的沙响、甚至老槐树叶子掉落的轻响。他在录音本上写着:“音乐不该盖过生活,而应成为它的回声。”

某天夜里,他带着耳机坐在林婉的小院里调试音轨。林婉端来一碗热姜茶,坐到他旁边。

“你在听什么?”她问。

“最后一段。”沈知按下播放键。

起初是寂静,接着是一阵缓慢的脚步声,踩在湿漉漉的地面上。然后,一段极轻的口琴声响起,旋律简单得近乎童谣,却带着无法言说的苍凉。背景里隐约有人说话,是个小女孩的声音:“爷爷,你还记得我吗?”

脚步停了片刻,一个沙哑的男人声音回答:“我不记得你的名字……但我记得这双眼睛。它们让我想起春天。”

林婉听完,久久没说话。最后她低声说:“这就是结局了。”

沈知点头:“我想让观众明白,遗忘并不可怕。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你,你就从未真正消失。”

几天后,苏晴回来了。她没带任何行李,只拎着一只牛皮纸袋,里面装满了影展期间观众写给《归途》的留言条。有人写道:“看完电影,我给十年没联系的母亲打了个电话。”也有人说:“原来平凡不是失败,而是另一种勇敢。”

她在院子里摊开这些纸条,一字一字读给林婉听。说到动情处,两人相视而笑,又忍不住眼眶泛红。

“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苏晴忽然说,“我在城里拼命演‘大女主’,演独立女性、职场精英、人生赢家,结果真正打动人的,是我穿着旧毛衣,在厨房里切土豆的那个镜头。”

林婉轻轻握住她的手:“因为你终于不用扮演‘应该成为的样子’,而是回到了‘本来就是的样子’。”

苏晴深吸一口气,望向远处的山峦:“我决定接下来一年不接戏了。我想来青禾住一阵,如果可以的话……参与你们的新片。”

林婉没惊讶,只是点点头:“正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我们需要有人坐在村口,录下老人们讲的往事。”

于是苏晴留了下来。她白天跟着林婉跑现场,晚上则拿着录音笔走访各家各户。有个九十岁的老兵,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回家后沉默了一辈子。那天喝了点米酒,突然哼起一首战地歌谣。苏晴悄悄按下录音键,等老人唱完,她才发现自己泪流满面。

“你不该当演员的。”老人看着她说,“你应该当个拾荒人,捡起那些被人丢掉的记忆。”

这句话被写进了《记忆碎片》的旁白之中。

随着拍摄深入,越来越多的细节涌入影片。一位寡居多年的妇人,在镜头前翻出丈夫生前写的几十封未寄出的情书;一个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的梦想是长大后当一名邮递员,因为我爷爷说,每一封信都是一颗心在跳。”林婉把这些片段一一收录,不做修饰,也不刻意煽情。她相信,真正的力量藏在沉默里。

然而,并非一切顺利。

某天傍晚,剧组接到通知:文化站即将翻修,所有存放旧档案的木柜将在三天内统一销毁。那里面有不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信件、户籍登记簿、公社会议记录??正是林婉计划用来做背景资料的重要素材。

她连夜召集人手,带着麻袋和纸箱冲进文化站。灯光昏暗,尘埃飞扬,大家蹲在地上一本本翻检、分类、打包。沈知负责拍照存档,苏晴则逐页朗读信件内容并录音。小舟和其他几个孩子负责编号登记。

那一夜,整个青禾仿佛回到了过去。有人认出了自己父亲年轻时的签名,有人找到了失踪亲人最后的通讯地址。一封1972年的信上写着:“阿妹,粮票寄来了,夹在信封边角,请查收。勿念,家中安好。”寄信人署名早已模糊,但收信人名字旁用铅笔写着“已迁云南”,字迹颤抖。

林婉捧着这封信看了很久。第二天,她修改了剧本,在电影结尾增加了一场戏:老年邮递员坐在门槛上,一页页烧毁那些再也无法送达的信。火光映着他布满皱纹的脸,风把灰烬吹向天空,像一群飞走的鸟。

“有些话,终究没能说出口。”画外音响起,“但它们曾存在过,这就够了。”

拍摄完成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林婉没有组织杀青宴,而是邀请所有参与者和村民一起,在老邮局门前放映粗剪版《记忆碎片》。幕布挂在两棵老樟树之间,投影仪是临时借来的,画面略有抖动,音质也不完美。

但没人在意。

当最后一个镜头结束,老人将最后一封信放进邮箱,转身离去,背影渐渐融入暮色,全场鸦雀无声。许久之后,掌声从某个角落响起,随后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陈福生坐在前排,一直低着头。直到有人递来毛巾,大家才发现他哭了。他抹了把脸,笑着说:“我不是难过……我是觉得,这辈子总算做了件对得起良心的事。”

林婉走上前,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把一生的故事交给我们。”

那一晚,村里摆了长桌宴。家家户户端出自制的菜肴,腊肉、酸菜、米酒、糍粑堆满了整条街。孩子们举着自制的“最佳演员奖”牌子追着小舟跑,沈知被灌了几杯土酿,脸颊微红,靠在槐树下哼起了《回声》的主题曲。

林婉站在院门口,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这才是她最初想拍电影的原因??不是为了荣耀,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连接。

深夜,人群散去。她独自回到房间,打开电脑,准备整理最终剪辑清单。邮箱突然弹出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是南方影展组委会。

标题写着:《归途》入围国际单元,提名最佳亚洲影片。

她怔了一下,随即关掉页面,没有回复。

她知道,奖项从来不是终点。真正重要的是,那个贵州山区的小女孩此刻是否正在用那台旧摄像机拍摄她的第一个镜头?是她种下的种子,有没有在别人心里发芽?

第二天清晨,她收到了一条微信视频。画面晃动得厉害,背景是崎岖的山路和呼啸的风声。小女孩举着摄像机,兴奋地对着镜头说:“林导演!你看!这是我拍的!我们村今天赶集,我跟了一个挑担子的奶奶一路,她说她年轻时也送过信!我还录了她的声音!你说过,只要是我看到的世界,就值得被记录!”

视频最后,她举起一张手绘的明信片,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致未来的我:我要拍一部关于云的电影,因为这里的云,每天都不同。”

林婉看着看着,笑了,眼角却湿了。

她回了个语音:“加油,我在等你的电影。”

挂断后,她走到院子里,沈知已经坐在藤椅上,戴着耳机听音轨。见她出来,他摘下一只耳塞:“想好了吗?下一步去哪儿拍?”

林婉望着远方连绵的群山,轻轻摇头:“不急。我现在只想好好睡一觉,然后重新翻开日记本,写下新的第一行。”

沈知笑了:“那你写吧。我会一直在这里,听你讲下一个故事。”

她点点头,转身走进屋内。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面上,照亮了摊开的日记本。她拿起笔,一笔一划写下: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寻找答案,其实只是在重新认识问题。而电影,不过是把这些问题,温柔地还给时间。”

窗外,风吹过稻田,沙沙作响。老周在隔壁修理收音机,电流滋啦一声,忽然传出一段熟悉的旋律??是《回声》里那段未曾发布的插曲,轻柔如叹息。

林婉停下笔,侧耳倾听。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所谓的“不想再卷”,并不是逃避,而是选择以自己的节奏前行。不是拒绝努力,而是拒绝被定义的努力。

她可以慢,但她从未停止。

她可以安静,但她始终在表达。

她可以留在青禾,但她讲述的,是整个世界的呼吸。

傍晚时分,她收到苏晴的消息:

【苏晴】:我把那些观众留言做成了一本书,名字叫《归途来信》。我想把它送给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

林婉回复:

【林婉】:很好。那就从青禾开始吧。

她放下手机,走出院子,看见小舟正教两个更小的孩子调整三脚架。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泥地上,像一行正在延伸的足迹。

她没有打扰,只是静静站着,看了一会儿。

然后转身,走向厨房。今晚她要做一顿饭,邀请所有人来吃。她说不清这是为了庆祝什么,也许只是为了证明??

有些日子,本身就值得被记住。

夜色再次降临,星星如期亮起。

银河之下,一台旧摄像机静静立在窗台上,镜头微微朝外,仿佛在等待某个尚未到来的画面。

而林婉知道,它终将被填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