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明末隐龙 > 市井风波:银钱纠葛引争端

明末隐龙 市井风波:银钱纠葛引争端

簡繁轉換
作者:傻老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0 15:25:34 来源:源1

市井风波:银钱纠葛引争端(第1/2页)

青石板路上,人群如潮水般涌动。“让让!让让!”佝偻老农被推搡着踉跄上前,布满裂口的手颤巍巍解开布包,露出几枚凹凸不平的碎银,声音里满是讨好与忐忑:“官爷,十两银子,该够交盐税了吧?”税官慢条斯理地摩挲着手中的戥秤,三角眼里闪过一丝算计,突然扯着尖嗓子叫嚷:“这戥秤不准呐,你这银子称出来不足数!”说罢重重一甩秤砣,惊得老农后退半步。

在这看似平常的交易场景背后,实则是明末货币体系崩塌的缩影。彼时,大明王朝的白银虽已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但铸造权却未统一收归官府。民间私铸之风盛行,导致市面上的银锭重量、成色千差万别。而官府监管不力,使得奸商有机可乘,“剪边取银”“夹锡掺杂”等手段层出不穷。这些乱象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更让普通百姓在交易中苦不堪言,原本微薄的收入在一次次欺诈中化为乌有。

不等老农分辩,税官又抄起试金石,将碎银狠狠在上面划了道白痕。他眯起眼对着日光端详片刻,猛地将碎银砸在柜台上,脸上满是嫌恶:“成色不足,杂质太多!十两银子,最多算七两!”周围百姓发出压抑的抽气声,老农脸色瞬间煞白,布满皱纹的脸上爬满绝望,几乎是带着哭腔:“官爷,这是全家半年的收成啊……”“啰嗦!”掌柜不耐烦地拍桌,衙役立刻上前推搡,老农踉跄着跌倒在地,布包滚出老远,几枚更小的碎银叮当滚落。

骑在马上的林宇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眉头拧成死结。他驱马靠近细看,注意到税官腰间别着的剪刀,刃口泛着诡异的银亮——那是专门“剪边取银”的工具。昨日在客栈,他便听旅人说起,钱庄常趁人不备,用这剪刀剪下银锭边缘。十枚银元各剪去细边,积攒起来便能熔出新银元,而被剪边的银元仍按原重交易,百姓却毫无察觉。

“大人,这里面有蹊跷。”副将赵猛压低声音,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警惕地盯着税官,“小人方才瞧见,掌柜收税时用的戥秤,秤星刻度比寻常的密。”林宇点头,目光扫过柜台内侧。果然,角落暗格里堆着锡块和铅锭,几个银匠正偷偷往坩埚里添加金属。所谓“夹锡掺杂”,便是将廉价的锡、铅混入白银熔炼,十两纯银锭掺杂后重量不变,价值却大打折扣,可普通百姓哪能分辨得出?

这种货币造假行为,实则是明末社会矛盾激化的体现。一方面,朝廷财政入不敷出,为弥补亏空,不断增加赋税,却又无法有效管控货币铸造;另一方面,地方豪强与官府勾结,利用货币乱象大肆敛财。恶性循环之下,百姓生活愈发艰难,对朝廷的信任也逐渐丧失。

街道另一侧,粮铺前同样争吵不休。“这钱根本用不得!”粮商举着枚薄如纸片的铜钱,对着顾客怒吼,满脸怒容。林宇凑近,见铜钱上“万历通宝”四字模糊不清,边缘参差不齐。商贩们私下铸造的劣币,不仅做工粗糙,重量也远低于官铸铜钱。百姓卖出一石粮食,本应收一千文官铸钱,到手却可能混着七八百文私铸钱,实际收入锐减。

铜钱铸造乱象同样不容小觑。官方铸币工艺落后,成本高昂,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给了私铸者可乘之机。私铸铜钱质量低劣,含铜量不足,却在市场上与官铸铜钱混用,进一步扰乱了货币流通,使得物价飞涨,经济秩序濒临崩溃。

此时,叶梦珠换下劲装,一袭月白色襦裙衬得她身姿婉约,她手持团扇款步而来,眉眼含笑,眼波流转间透着盈盈笑意:“林将军,这小镇虽小,却藏着不少稀罕物,可要随我逛逛?”

林宇解下披风,目光在她脸上稍作停留,冷峻的面容难得露出一丝松动,犹豫片刻还是点头应允。两人并肩而行,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布庄的绸缎在风中轻摆,铁匠铺里火星四溅,空气中飘着糖炒栗子的甜香。叶梦珠熟门熟路地领着林宇拐进一条巷子,尽头“悦来楼”的酒旗正随风摇晃。

“这家的东坡肉最是地道。”叶梦珠笑意盈盈地招呼小二,眼波流转,“两斤黄酒,再加几个招牌菜。”林宇打量着雕花木窗,窗棂上糊着的桑皮纸被风掀起一角,他眉头微蹙,似在思索着什么。不多时,热气腾腾的菜肴摆满一桌,黄酒琥珀色的酒液在粗陶碗里轻轻摇晃。

酒足饭饱后,小二快步上前,抹布搭在肩头,咧嘴笑道:“客官,菜银五钱整。”林宇从腰间钱袋摸出一锭二两的雪花银,银锭表面铸着细密的水波纹路,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边缘还刻着“扬州宝源”的戳记。这在明朝,二两银子算得上一笔不小的数目,寻常百姓家数月的生计也不过如此。

小二双手接过银锭,弓着腰小跑回柜台。只见掌柜从抽屉里取出戥子,这戥子是明朝银钱交易中常用的称重工具,小巧精致却极为精准。他将银锭小心翼翼地放在戥盘里,另一端的秤杆微微下沉,仔细调整秤砣后,便从钱箱里翻找出碎银。在明朝,市廛之间的经济活动频繁,市面上所流通的银锭,形制与重量却并无统一的规制。每当商贾交易,银货两讫之际,便需借助戥子这一精细衡器,仔细称量银锭的重量,还得凭借行家的眼力,细细验看成色优劣。若是交易数额细碎,需行找零之事,便会动用碎银。这些碎银,来源极为驳杂,有些是高门大户因应日常用度,以特制刀具切割整银而成,形状虽不规则,却也成色尚佳;而有的则是在市井街巷反复流转,历经无数次交易摩挲,或是磕碰缺损,或是掺杂杂质,沦为残银,其成色亦是良莠不齐,从足色的纹银到近乎铜铅的劣银,可谓应有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市井风波:银钱纠葛引争端(第2/2页)

片刻后,小二攥着一把碎银回来,叮叮当当放在桌上。叶梦珠眼尖,伸手抓起其中一块较大的碎银,对着烛光一照,脸色陡然一变。这块碎银边角呈锯齿状,明显是被剪凿过的“剪边银”,银面泛着青灰色,夹杂着铅锡的杂色,与林宇方才给出的足色纹银天差地别。

“且慢!”叶梦珠将碎银重重拍在桌上,团扇“啪”地甩开,杏眼圆睁,“这银子白中带青,分明掺了铅锡!我们给的可是扬州宝源的足色纹银,戳记尚在,如何找零回来变成了这等杂色残银?”她声音清脆,惊得满堂食客纷纷侧目。

掌柜的三角眼瞪得几乎要爆出眼眶,八字胡气得像风中的枯草般乱颤,肥厚的手掌“啪”地拍在柜台,震得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乱跳:“哟呵!客官这是把我当睁眼瞎呢?你这银子白中带青,指不定掺了多少铅锡,也敢往我这儿使?”

林宇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悠然道:“掌柜的莫急,我乃皇上亲封新任蜀地知府。既然你说这银子有问题,咱们不妨当着众人的面,细细查验一番。”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方洁白的绸帕,小心翼翼地将桌上的碎银一一拾起,又从掌柜处拿来试金石,动作娴熟地在试金石上划出痕迹。

“诸位请看,”林宇将试金石举起,让烛光照亮上面的痕迹,“这几枚碎银,划痕色泽暗沉,确如掌柜所说,成色不足。但……”他话锋一转,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掌柜瞬间僵硬的脸,“我这二两纹银,出自扬州宝源银楼,每锭都有独特的暗记。方才给掌柜的银锭,边缘刻有‘源’字篆文。”

食客中有人迟疑着点头,林宇继续道:“既然如此,掌柜找零的碎银,若真是从那二两银锭切割而来,理应也带有这暗记。”他转头看向掌柜,“还请掌柜将钱箱中的剩余银料取出,一同查验,如何?”

掌柜额头冒出冷汗,支支吾吾道:“这……这哪有那么多功夫……”“怎么?掌柜的不敢?”林宇冷笑一声,“莫非其中真有猫腻?”

林宇顿了顿大声道:“诸位可曾听闻,我大明律例之中早有明载。律云:‘凡造伪钞及行使者,皆斩;民间私铸铜钱,杖一百,流放三千里’,此等重典,旨在整饬我大明之货币流通。还有那‘以低色银充高色银交易,欺瞒百姓者,视情节轻重,杖责、充军乃至斩首’之条,此绝非虚言。掌柜方才所付找零,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猫腻,那竟是夹锡劣银。这可不单单是缺斤少两这般轻描淡写之事,依照律例细究起来,实乃实打实的违律之举,容不得半分狡辩!”这话一出,众人哗然,原本就喧闹的酒楼瞬间炸开了锅,百姓们交头接耳,愤怒的低语声此起彼伏。

他环视四周,目光扫过围观百姓继续道:“诸位,这律法乃是朝廷为护佑百姓所立,容不得奸商践踏!今日若不将此事查个清楚,往后这镇上,还有何人能安心交易?”

掌柜脸色惨白,双腿发软,险些瘫倒。林宇冷声道:“你欺瞒百姓,伪造银钱,触犯大明律法,可知该当何罪?念你坦白从宽,如实交代背后主使,或许可留你一条性命。”

“我说!我说!”掌柜扑通跪地,“都是知州大人的弟弟,他让我用这手段敛财,还说有知州大人撑腰,谁也不敢管……,你看,看在同朝为官的份上.........”

林宇当即朗声说道:“知州大人纵容亲属贪赃枉法,本官定会上奏朝廷,严加惩处。至于你,”林宇看向瘫坐在地的掌柜,“拿着我的帖子,把他押去交知县处置。传令知县,立刻彻查镇上所有钱庄、粮铺,再有类似乱象,就是抗旨不遵,让他脑袋搬家!”林宇见装杯效果拉满,内心暗自窃喜,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潇洒地背着手,带着叶梦珠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酒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