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明末隐龙 > 雾锁江关危机化解

明末隐龙 雾锁江关危机化解

簡繁轉換
作者:傻老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1 15:26:36 来源:源1

雾锁江关危机化解(第1/2页)

芜湖关这天早上雾大得跟浆糊似的,青石板路被潮气泡得发亮。货郎走街串巷,拨浪鼓在雾里敲得断断续续。江面上停着三艘插杏黄旗的官船,船头的獬豸铜首在雾里若隐若现,看着就像在盯着码头上的人。林宇手一直按在剑柄上,把指节都捏白了,眼角余光瞟到西角竹棚下有个穿灰衣服的人,正反复摩挲着斗笠。再一看这人靴底,沾着江心洲特有的红胶泥,跟三天前在采石矶碰上的水盗一模一样,鞋跟还卡着半片锯齿状的蚌壳——这可是黑风滩水贼的标志性东西。

林宇压低声音对赵猛说:“老赵,带十个兄弟守在货舱,重点盯着第三舱的火铳零件。要是有动静,先开枪示警,然后用鸳鸯阵把人围住。”赵猛大声应了句“得令”,身上甲胄撞出的声音里都透着紧张。自从采石矶打了一仗,他现在看见沾红胶泥的人就浑身发紧。

没一会儿,雾里传来齐刷刷的脚步声。十八个刀牌手分成两排,故意踩着碎瓷片走过来,中间抬着一顶八抬青呢官轿。轿帘上的银线云纹在雾里忽隐忽现,看着就是蜀地巡抚陈茂的排场。轿夫穿着黑号衣,袖口绣着竹子纹,可鞋帮上偏偏补着江心洲的红胶泥补丁。每走一步,补丁蹭着石板路,沙沙响得跟老鼠磨牙似的。林宇心里一咯噔——按规矩,官服哪能随便打补丁?去年在应天府抓私盐贩子的时候,倒是见过他们用这招认自己人。

码头上原本闹哄哄的,这会儿大伙儿赶紧往边上躲。老头拄着拐杖弯了弯腰,小孩缩在娘裙子后面偷瞄。林宇趁机跳上石台子,藏青官服被风吹得哗啦哗啦响,里面绣的五爪金蟒纹若隐若现。他一抱拳,扯开嗓子喊:“乡亲们听好了!我是宁王府二公子林宇,奉皇上旨意来四川查政务、管防务。”说着把腰间燧发枪解下来晃了晃,金属部件在潮气里泛着冷光,“瞧见这枪托上的龙纹没?皇上特批的,见这枪就跟见朝廷大军一个样!”

卖豆腐的老汉哆哆嗦嗦作了个揖,豆腐筐上的纱布都被雾水打湿了,飘着股豆香:“官爷,这枪真能保平安?”林宇回了个特别的抱拳礼——左臂横着弯在胸前,右手握拳轻轻敲左手掌心,拇指和食指绷直,摆出个枪扳机的样子。手腕因为总握枪,骨头都鼓起来了,在袖口若隐若现,仔细一看,袖口暗纹还是宁王府特有的五爪金蟒纹,蟒头扬起的姿势跟枪托上的龙纹正好对上。

周围人立马议论开了。挑担子的货郎用扁担戳了戳旁边的人,筐里的红枣跟着晃:“你看这官爷行礼的架势,拳头跟握枪似的。”抱孩子的妇人一边哄娃,眼睛却直勾勾盯着林宇的手——那手上磨出的老茧,看着比县太爷的象牙板子还让人踏实。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船工眯着眼,突然用桡片敲了敲石阶,桡片上的铜环叮当作响:“这礼数有点像当年戚家军,就是多了股火药味。”戴眼镜的账房先生推了推眼镜,小声嘀咕:“《大明会典》里没这规矩啊,倒像是把兵器融进礼节里了。”

林宇转脸看向官轿,手指无意识地搓着枪托防滑纹,嘴里说:“上个月在采石矶把水盗打得屁滚尿流,靠的就是这枪。陈巡抚既然来了,正好一起合计合计怎么管地方。”他眼神往轿夫鞋帮上一扫,心里直犯嘀咕:十八个轿夫,七个鞋帮都有红胶泥补丁,哪有这么巧的事?

这时候轿帘一掀,陈茂扶着人走下来,月白官袍扫过轿边铜铃,叮铃当啷响。他先是瞅见林宇那奇怪的抱拳礼,眉头皱了一下——在文官堆里混久了,看这种带火器味儿的礼节,浑身都不自在,总觉得下一秒就要掏枪。等看见林宇袖口露出的蟒纹暗纹,陈茂眼皮跳了跳,脸上还堆着笑,只是袖子里的手暗暗掐了把掌心:“公子大驾光临,是四川百姓的福气啊。”他故意把“福气”俩字拖得老长,眼睛盯着林宇握枪的手,“我备了点薄酒,还请公子赏脸移步?”

得月楼靠着江,三层飞檐翘得跟鸟翅膀似的。林宇一跨进二楼雅间,鼻子就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硫磺味——跟采石矶水盗火药库的味儿一模一样。陈茂假客气地掀开门帘,让林宇先进去,黄铜轿环映着雾光,把他眼里的阴狠都照出来了。

雅间里檀香混着酒菜味,八扇蜀锦屏风上绣着山山水水。陈茂亲自给林宇倒酒,举着鎏金酒盏说:“这酒叫‘江月白’,取个‘江澄月白’的意思,是蜀地监税司进贡的特产,公子尝尝?”他手指在酒盏边转来转去,袖子里的绢帕滑下来一半,手腕上有道红印子——那是早上跟东厂密使见面时,被人家铁钳子似的手捏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雾锁江关危机化解(第2/2页)

林宇端起茶碰了碰杯,抱拳的姿势还没收回去,手腕一转,掌心的水泡就露出来了——那是试枪的时候被火门烫的,在烛光下泛着金光:“陈大人太客气了。听说您治下的芜湖关商税收得不少,不知道有多少用在军备上?”

陈茂脸上的笑僵住了,酒盏里的酒晃个不停:“公子说笑了!四川山多路不好走,税银都拿去修桥铺路了,军备还得靠朝廷拨款。”他突然压低声音,“不过听说西北流贼闹得凶,朝廷火器不够用,公子要是能把燧发枪的制造法子……”

“这制造法子是皇上特批的,”林宇直接打断他,手指敲了敲枪托,“新军的火铳都是应天府兵工厂统一调配。倒是陈大人的轿夫,鞋帮咋都补着江心洲的红胶泥?我记得那儿可是水盗窝点啊。”

陈茂后背紧紧贴在屏风上,咽了口唾沫说:“就给下人做的防滑补丁而已。”接着扯着嗓子喊,“来人!上灯影牛肉!”话音刚落,屏风后面走出四个侍女,端着的牛肉薄得透光,在烛光下油汪汪的。

雅间外头,赵猛带着俩亲兵守在走廊,眼睛盯着每个靠近的人。他一眼瞧见有个侍女鞋底沾着红胶泥,裙摆还别着半片蚌壳——跟西角竹棚下的灰衣人打扮一模一样。赵猛手按住刀柄,冲身后兄弟使了个眼色,那人悄悄溜走,消失在雾里。

酒过三巡,陈茂话匣子打开了,东拉西扯聊四川风土人情,就是不提防务和商税的事儿。林宇耐着性子听着,突然瞥见江面上漂来三艘小船,船头灯笼透着诡异的蓝光——这是水盗常用的暗号。他心里一紧,知道这是陈茂在试探自己。

林宇猛地站起来说:“陈大人,我惦记着货舱里的火铳零件,得先告辞了。明天还得去蜀王府拜访,还请大人见谅。”说完抱了抱拳就往门口走。

陈茂慌慌张张起身,眼神里藏不住的慌乱:“公子不再坐会儿?”他盯着林宇的背影,袖子里的手不自觉地摸着那封密信——东厂督主亲笔写的,命令他想尽办法阻止燧发枪在四川推广。

码头上雾气慢慢散了,江心洲的轮廓露出来。林宇站在船边,看着陈茂的轿子越走越远,轿夫鞋帮的红胶泥在石板路上拖出暗红的脚印,看着就像血痕。赵猛凑过来小声说:“二爷,从灰衣人身上搜出半片蚌壳,跟采石矶水盗的令牌能对上。”

林宇点点头,望着江心洲说:“陈茂的轿夫,起码七个是水盗假扮的。传令下去,今晚加强戒备,尤其是第三舱的火铳零件。”他摸着枪托上的龙纹,心里寻思:这场在雾里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到了晚上,月亮都没露脸。江心洲传来三声狼嚎,三艘快船悄悄摸向官船。水盗蒙着脸,举着弯刀正要往甲板上跳,突然听见“砰”的一声枪响,一颗子弹擦着领头水盗的耳朵飞过去,在船板上烫出个焦黑的洞。

“都把刀放下!”赵猛的声音从桅杆上传下来,几十个新军从货舱冲出来,燧发枪的枪口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水盗们全慌了神,有的扑通跳江,有的直接跪地求饶。林宇站在船边,看着被押过来的水盗,鞋帮上的红胶泥补丁跟陈茂轿夫的一模一样。

“带走好好审问,”林宇对赵猛说,“重点问问这红胶泥补丁是谁给的。”他转头看向对岸的得月楼,二楼的灯早灭了,陈茂的轿子黑黢黢地停在那儿,就像藏在雾里随时要扑过来的野兽。

雾还是浓浓的,可林宇心里清楚,这雾迟早得被燧发枪的火光照散。他摸了胸口的蟒纹玉佩,想起临走时父王叮嘱的话:“四川这地儿不好对付,你得步步小心。”手里这杆燧发枪,不只是保家卫国的家伙,更是戳破这团迷雾的尖刀。

第二天一早,雾散天晴。林宇带着新军开船离开芜湖关,船在江面上划出长长的波纹。他站在船头,望着越来越小的码头,想起昨晚审问水盗问出来的消息:陈茂勾结黑风滩水盗,偷偷倒卖兵器赚黑钱。林宇眼神一冷,知道接下来在成都府,还有更硬的仗要打。

赵猛跑过来说:“二爷,成都府快到了。”林宇看着前方慢慢清晰的城市轮廓,手按住燧发枪,心里默念:成都府,我来了。芜湖关这场雾里的事儿,不过是个开头,真正的硬仗还在后头。

这大雾早晚得散,而他林宇,就要拿着这杆枪,在这乱世里,为大明、为百姓,拼出一条活路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