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四合如意 > 第207章 更多

四合如意 第207章 更多

簡繁轉換
作者:云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17 09:20:15 来源:源1

刘时章知道这童子虚决计不会在小报上写什么好东西,不然就不会有衙署“寻人问罪”这话。

小报上不能写不实之事,那么通判登门抓一个妇人,多人状告谢家这些就能写了。说不定还会将泥炉之争再仔仔细细地叙述一遍。

看到这些文章的人会如何思量?

童子虚没写的那些猜测的言语,但凡是看过小报的人,定然都会有臆测,然后迅速在坊间流传。

刘时章觉得这事很是不妥。

到底是谁想的这么个主意?没有提前将一切安排好,就贸然下手?现在被这些人抢在前面,局面一下子变得不好收拾起来。

杨谢氏那妇人没有抓到,与她一同做买卖的那些人呢?

刘时章有种不好的预感。

如果没有抓到人,就无法在贺檀回来之前做成铁案。

原本这件事很是简单,贺檀与谢玉琰来往过密,若是衙署能顺利拿到谢玉琰买凶杀人的口供,谢玉琰再在大牢里来个“畏罪自尽”,这桩案子就说不清楚了。

就算有些疑点也不怕,消息传到京中结果是一样的,他们的人就能以此为借口,弹劾贺檀不但没能稳住北方的局势,反而闹出乱子。

他们要求依照惯例,不要再在大名府设巡检衙门。

天家一定不会答应,两党难免又要争执起来,最后的结果就是巡检司在,但贺檀要离开。

贺家都私运货物,贺檀又有什么立场查别人?

这种糊涂账只要闹到党争上去,天家为了平衡双方,就会从中搅合。他们可以将那冯川推出去挡罪,将冯川调去西北两年再回来。

遇到事从来都是这样安排的,怎么这次就不行了?

按理说,巡检衙门里没有了贺檀,就没人主持大局了,可怎么好像半点不受影响。除了巡检衙门没有出来做事,城中那些人全都冒出来了。

刘时章将前因后果梳理一番,他开始怀疑有人在暗中捣鬼了。

突然之间他脑海中浮现出“大名府小报”几个字。

王晏因为反对和谈,惹怒了天家,干脆抱恙在家。按理说,不应该有王晏的事。

可……

刘时章的眼皮就是一跳。

该不会天家玩了一手,瞒天过海,让王晏暗中盯着大名府的事吧?

想到这里,刘时章的心一阵突突乱跳。

他也顾不得这里了,转身就向家中走去。若是有人暗中算计他们,那就麻烦了。

刘时章才离开,躲在衙署的曹知县和县丞也挥挥手吩咐人:“将击鼓之人带进来。”

火候够了,再耽搁下去就……太明显了。

县丞看向曹知县:“县尊,咱们要不要派人去谢家拿人?”

曹知县想了想:“既然有人来告,我们就得按朝廷法度办事,将相关人等叫来问询也是应当。”

县丞应声。

曹知县接着道:“别忘了,大牢里还有谢家人,尤其是那个……谢子章,速速将他提来审问。突然闹出这么多案子,我们还需快些处置妥当。”

县丞道:“县尊大人说的是,这些当中,谢子章在梅花馆与人斗殴案,应该最好入手。我立即带着人去大牢。”

两个人达成共识,自然各自行事。

曹知县还不忘记叹口气:“闹出这么多乱子,不知何时才能厘清。”想到胡通判那张狂的模样,明明不该他插手的事,他却要过问。胡通判以为谢大娘子好欺负,却不料人家早就未雨绸缪,离开了大名府。

像是一脚踢在了铁板上。趁着胡通判没有将人拿住,他们还要快点审案,最好胡通判回来之后发现,案子有了极大的变化……

不过这么一来,八成他没法在吏部评优了,弄不好还得被发落去偏远之地任职。但曹知县顾不得那些了。

他得念着谢大娘子的好处,她的佛炭和泥炉让大名府少了冻死的百姓。他从未如此轻松地度过一个冬日。为了这个也该与那些人抗争一番。

“与外面那些人说,让他们散了,该做什么做什么去。”

言下之意,该写小报的就快去写,最好一两日内就刻印出来。

……

谢玉琰和王晏无暇顾及大名府城内的情形,两人正在冠县的军器作坊中。

谭骧站在一旁,眼看着两个人将昨夜做的那些,在冠县重复做了一遍。

查账目和物品、审讯、递条子杀人。

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冠县衙署却不敢过问。因为他们来到冠县之后,就由他出面知会过县衙。

冠县知县一向听从刘知府之命,见到他之后只当是刘知府的安排,自然就装聋作哑起来。

如此一来,王晏就能毫不顾忌地查案。

而且,真就让他查出了更多。

王晏将手中的字条丢进炭盆中焚烧。

“冠县原本是军中的兵卒押送货物,为何突然改用商贾?”

这问题让谭骧眼皮一跳。

军器作坊管事紧张地嘴唇颤抖,他下意识地看向谭骧。

谭骧腿一软跪下来。

“王天使,这是一年多前的事,与我无关。”

王晏冷着脸不说话。

谭骧只觉得脖颈发凉,脑袋好似随时都可能落下。

“我是去年才提的副指挥使,前一任徐仁远因剿匪有功,拔擢去了相州做指挥使。”

谢玉琰轻轻撩起帘子。她刚到大名府的时候,查掠卖人,问到了一起案子,一个叫韩同的人带着山匪抢夺商贾货物,后来被官府兵马剿杀了。

谭骧说的剿匪有功,应该就是这一桩。

谢玉琰还听刘致说,韩家人去衙署喊冤,说是谢家与厢军那位副指挥使陷害了韩同等人。

不止如此,陈窑村也是遭这群山匪抢夺财物,村中壮年男子被尽数斩杀。

韩同与这群山匪一定有问题,所以谢玉琰在字条上,提到了韩同这个名字。显然王晏对这个人也不陌生。

王晏来到大名府之后,翻阅案宗,已然注意到这桩案子,所以童子虚才会去陈窑村查看,一来知晓陈窑村的处境,二来也是打听消息。

果然,王晏开口道:“你可认识韩同?”

谭骧面色更为难看:“听……听说过,那韩同……和山匪……”

他支支吾吾半晌说不出话。

王晏从椅子上起身,向前走了几步,居高临下地冷声道:“他们不是山匪,而是冠县的兵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