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四合如意 > 第585章 下手

四合如意 第585章 下手

簡繁轉換
作者:云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3:47 来源:源1

第585章下手(第1/2页)

春熙目光一冷,她也知道这么做会冒险,但吴老爷知晓的太多,他活着对尊首和二娘子不利。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教中那些掌权之人,对二娘子的身份早就有所猜测,毕竟许多人都知晓当年尊首与谢易芝的事。

要不是吴老爷手中没有证据,现在八成已经告到了朝廷那里。

不过,这种事到底遮掩不住。

就算在教中时,二娘子没露出过真容,但凡事就怕查。

春熙猜测,现在的吴家并没有得到朝廷的信任,只要她这时候从中作乱,让朝廷对吴家起疑,那吴老爷说的话,自然也就没人会在意。

当然她也不会再给吴家人背叛的机会,她要趁机永绝后患。

她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最近淮郡王的举止也透出几分怪异,不但不来府中向周夫人请安,秦王妃也许久没让二娘子去王府做客了。

这还在其次,最让她焦心的是,淮郡王私底下开始关切谢玉琰。

一个有婚约的郡王,会当街拦着寡妇说话,坊间因此传出多少闲言碎语?春熙觉得淮郡王是有所觉察,或者……起了疑心。

“去吧,”春熙吩咐绣娘,“照我的安排去做。”

绣娘应声,急忙下去安排。其实在绣娘心里,总觉得春熙疑心太重了些,兴许吴家没有反叛圣教,但她不敢去说。

连她都知晓,尊首与吴家这些人有嫌隙,尊首找个借口除掉吴家这些人是早晚的事。

绣娘出了绣坊,在街角的僻静处找到了刘达和刘吉,将春熙的话说了一遍。

刘家兄弟不敢耽搁,立即出城而去。

刘吉看着大哥低声道:“如果吴老爷说……没有背叛圣教呢?我们该怎么办?还要回城再传消息?”

刘达平日里想得更多些,他思量片刻给弟弟解疑:“你还没看出来?以吴家在教中地位,岂能这么草率就定了他们的罪名?”

刘吉若有所思。

刘达道:“尊首不想吴家父子再活着,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根本不重要。”

刘吉恍然大悟。

有些话不管是尊首还是侍法者,都不会与他们说清楚,他们只有自己猜测。猜对了,做得好,才能得到升迁。

刘达就是靠着这个,在汴京站稳了脚。

“好好做事,”刘达道,“只要趁乱杀了吴家父子和谢氏,定会得到奖赏。”

刘吉点点头:“我都听大哥的就是。”所以他们也就不用真的去查,吴家父子到底有没有投靠朝廷了。

……

宫中。

王晏将手中奏折递给内侍,站在殿外等待官家召见。

淮郡王刚好当值,他有意走到王晏身边,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现在已经出城了吧?”

王晏没说话。

淮郡王道:“我以为你会设法阻拦,眼下这个关头,定有人手埋伏在石炭窑。”

王晏神情依旧从容:“郡王爷还是担心一下自己,汴河河道淤塞的情形比往年都要严重,我查看公文今年初春,官家命禁军前去协助疏浚,郡王爷就在其中。一会儿官家问起此事,郡王爷要如何辩驳?”

淮郡王面容一僵,不过很快就恢复寻常模样,就似一阵风从他脸上拂过:“上游治沙不力,下游疏浚不当,都可能会造成河道淤塞。要仔细查查到底是谁失职,希望官家能将这差事交给我,不管是自证,还是找出症结所在,我都会尽全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85章下手(第2/2页)

王晏道:“能否拿下这差事,就看郡王爷的了。”

淮郡王想一想,忽然又是一笑:“这该不是你故意给我找的活计吧?好让我分身乏术,不能顾及其他?”

“鹤春,你的心眼儿何时变得这般小?”

王晏没有回应的意思。

淮郡王接着道:“我早就说过没有那个心思,即便她回到谢家,恢复二娘子的身份,我也不会请太后娘娘重新赐婚。”

“你还是想一想,如何过王氏那一关。”

如果谢易芝有问题,王家绝不会让谢家女进门。

反过来,谢玉琰没能恢复身份,就是一个嫁过人的商贾,王氏更不会应承这门亲事。

王晏淡淡地道:“她的身份如何,与旁人不相干,于王氏如此,于我也是一样。”

看到王晏那笃定的目光,淮郡王的笑意渐渐收敛。

王晏微微抬起头:“我科举头名入仕,靠的也不是王氏一族。我心悦谁,想要与谁白首,同样不需别人来指点。”

王晏说完话,刚好内侍出来道:“朝请郎,官家召您入殿。”

王晏抬脚向前走去,淮郡王看着王晏的背影,半晌才道:“还真的……能让人……什么都不顾了?”

一个内殿直班走过来,听到只言片语忙道:“郡王爷在说什么?”

淮郡王道:“没什么,就是觉得……有意思。”

……

城外。

谢玉琰下了马车,带着人走进瓷窑。

谢子绍已经带人将石炭窑中的匣钵取了出来,见到谢玉琰他也露出笑容。

“如何?”谢玉琰道。

谢子绍道:“烧出的成品没有预想的多,但也足够了。”

他们从各地瓷窑借来了匠人,让匠人们将平日用炭窑烧制的瓷器,改用石炭窑烧制出来。为的就是让各个瓷窑的窑主,清楚地看到他们若是采用石炭窑,能得到什么样的瓷作。

推行石炭窑的时候,有许多质疑之声,许多窑主觉得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就该用最传统的烧制技艺。现在烧制好的瓷器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就能看得更清楚。

两种瓷窑必然各有长处、短处。

不必投入太多银钱和精神,就能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也就能更容易抉择,到底要不要修葺石炭窑?

“走吧,”谢玉琰道,“进去看一看。”

各地的窑主早就已经迫不及待,听得这话,加快脚步往石炭窑中走去。

他们在人群中搜寻,找到自家的匠人询问结果如何。

“东家,那石炭窑真的很好,我们瓷器用石炭窑烧制出来,与炭窑完全不同。”

“与炭窑不一样,总之各有各的好,东家一看便知。”

谢玉琰停下脚步,看着窑主和匠人前往查看自家的瓷器,现在这时候,已经用不着她开口说什么了。

现在她关切的反而是吴家人。

“他们来了吗?”谢玉琰看向苏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