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計劃不如變化快,誰曾想先帝會突然暴斃。
先帝駕崩後,太子登基,太子妃就成了皇后。
當時,陳家即是權臣,又是外戚,建平帝表面不動聲色,其實是步步緊逼。這位當年的太子爺能安坐太子位二十多載,前有深受先帝寵愛的兩位兄長,後有虎視眈眈盯著皇位的弟弟們,可他依舊能在虎狼環飼的處境下安安穩穩登上皇位,足以見其手段。
無奈之下,陳首輔壯士斷腕,給承恩公一脈和陳家分了家,並斷了來往,又在幾年後讓陳平文帶著全家老小退隱江西老家,才算保存了這一脈人。
陳清華就是這麽被耽誤了,他早有舉人的身份,卻一直未下場考進士。等到退隱江西時更要低調,便一直蹉跎到三十之年才下場考了進士,為了不引人矚目,不過是位列二甲之末,將將掛了個車尾。
之後便是館選,他竟又憑著運氣選了庶吉士,可入了翰林院後,他一直默默無聞,絲毫不引人矚目。
三年翰林,因他的刻意低調,自然也沒能留京,而是被外放了出去。
這外放之路,他走了整整二十五年。
他做過七品知縣,五品知州,四品知府,一直來來去去在外放的路上輾轉著,足跡遍布了大江南北。
不是不想回到京城,而是不能。
只要中宮一系依舊得勢,就不適宜再多個在文官中頗有勢力的外家。
直到太子被廢,中宮一系被嚴重打壓,承恩公府也支撐不起門戶時,陳清華就計劃著回京了。
籌謀幾年,也不過去年才歸。
“你說要不要找人……”見陳清華不說話,承恩公做了個手勢。
陳清華搖搖頭:“先別妄動,周會剛才出事,如今又動魏王妃,你這是怕惠王的嫌疑太小了?還是再等等,一切等我這次入閣了再說。”
這次陳清華是以三品布政使的身份回京的,他即有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也有外放的資歷,若真想入閣,恐怕很多人都跟他比不過。
尤其如今的次輔趙書傑曾是陳首輔的門生,當年他與陳平文共同競爭入閣的位置,誰曾想陳平文竟把位置讓給了他,也算受過陳家的惠。再加上陳清華之妻乃趙書傑的內侄女,有趙書傑幫襯,陳清華這次入閣不說十拿九穩,至少有七成把握。
適逢關鍵時刻,實在不宜節外生枝。
承恩公也知道輕緩重急,倒也沒說什麽,而是點點頭。
陳清華將要入閣,這大抵是目前唯一的好消息了。
“至於惠王那兒,還是由你出面安撫,我最近不適宜出門,你若有事就命人傳話,我們兩家還是少些走動,也免得落人耳目。”
“這我自是知曉的。”
其實陳清華還有句話沒說,他雖不吝於利用陳家的關系給魏王下絆子,但表面上卻從未和魏王對上過。魏王究竟有多看重他那個王妃,有眼睛的都能看到,魏王妃入門這麽多年,魏王別說妾室了,連個通房都沒有。
動了魏王妃,陳家就和魏王結死仇了。
朝堂之上,一時之爭互相下絆子不算什麽,但多數的聰明人都不會隨便結死仇。只要不是死仇就還有回旋的余地,畢竟朝堂上的人都講究利益關系,今日可能是敵人,明日就可能是友人。
人們提起陳家,都說他祖父和他爹是難得一見的聰明人,實則在陳清華來看,他那二叔看似胸無大志,其實也是個聰明的。
他二叔還在時,承恩公府一直風平浪靜,可自打他去了後,現在的承恩公也就是他這個堂弟,是昏招頻出。自己貪濫無厭也就罷,還攛掇著太子,以至於鬧出這麽多事。
當年若不是出了那一場事,太子只要還在太子位上,不需要他進取什麽,只要穩扎穩打,這皇位舍他其誰。
可惜,再好的謀算都算不過人心,和自己人拖後腿。
想到這裡,陳清華不禁又想起他那二叔陳平武。
看似不顯山不露水,實則背著人走出這一步妙棋,當年他知道麗皇貴妃是陳家血脈,還是他二叔臨終之前托人給他帶了封信,說是承恩公不堪大用,這步棋留著陳家以備後手,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動用。
當初在太子失勢後,讓陳家人和魏王接觸,是陳清華讓人做的。本來挺好的一步棋,卻讓陳皇后以及承恩公府弄成了臭棋,還讓麗皇貴妃和魏王借此扳回一局,以至於讓中宮一系更是在聖前失寵。
如今陳清華依舊打著留一手的主意,只要他能坐上閣臣的位置,想來魏王也是個聰明人,應該明白這股力量對他來說是什麽,化解與他的矛盾不算太難。
至於惠王,陳清華總覺得惠王想要重回太子位,還是太難。
當年就沒鬥贏過人家,如今雄鷹已展露鋒利的爪牙,還能是人家的對手?不過做人總要做兩手準備,陳家能安穩至今,就是從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當中。
第143章
承恩公府的人前腳離開, 惠王的書房後腳就傳來陣陣碎響。
Tips: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52shuku.vip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傳送門:排行榜單 好書推薦 古代言情 種田文 甜寵文 假面的盛宴 官場